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层》教学设计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5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5份)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教学设计(1)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大气分层,再深入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形成机理。

同时,对流层中复杂的天气变化这一特点又是作为之后天气要素及变化学习的切入点。

此外,本节有两个重要的动手活动和一个讨论活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五、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利用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直接获取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图片资料。

大气层范围大,学生不太能接触到,且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图片可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1节 大气层 说课稿

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1节 大气层 说课稿

大气层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

它既是七年级上册月球、地球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层等知识的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月球表面知识及大气层日常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本节内容主要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图表知识获取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完成生活经验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我对本节内容确定以下三维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

1、认知目标: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技能目标: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及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说教学设想:本节内容量较多,我安排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大气的重要性、大气温度的分布的特点。

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对流层的特点及形成。

三、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有效地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自主探究、读图、合作交流、共同实验,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将按“问题引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知识拓展和延伸”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首先播放:2006年第15号台风“卡努”造成浙江9人死亡1人失踪,提出设问:这是谁之过?都是大气惹的祸。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大气层》名师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大气层》名师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第2章第1节大气层教学设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哈勃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高空的轨道上运行,而大气层在85千米以上的地方,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这里太阳辐射强,这层银白色的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二)大气的分层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自主学习: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哪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活动:大气每一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何?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活动: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呢?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2-3所示。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水会由酒精灯加热的地方向上流动,然后管的另一端的水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对流。

)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对流管中的水一样呢?(是的)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如图2-4 所示。

线香的烟会怎样?(上下运动,形成对流。

)3.根据上面两个活动,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如果能,请在图2-5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暖的地方,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实际应用: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热空气上升在冷凝管上遇冷下降,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使冷藏室内温度较均匀。

.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上部?冷气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根据所给的图,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思考、分析、讨论、回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识问题C.平流层D.中间层3.爬山时你会感受到(A)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B.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4.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B)层。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2-1大气层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2-1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教学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小行星撞击月球现象(其中阐述了撞向地球变成流星体的现象)师:为什么小行星撞向地球和月球的现象不一样呢?生: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师:对,因为有大气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大气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了解大气层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发展能力【图片展示】这是一张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大气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1000Km的高度内,但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1000Km以上,大气已经十分稀薄,而到了5000Km,大气已经接近于真空了。

(一)大气的重要性师:那它对于地球有什么意义呢?【小组讨论】如果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会怎么样呢?教师总结:1、保护地球,阻挡小天体的撞击2、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3、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较小4、阻挡一部分紫外线辐射5、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

(二)大气的温度师: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科学家都对大气进行了探索,早在1804年,卢塞卡乘坐一个氢气球进入7Km的高空研究大气【图片展示】图中是他乘坐的氢气球师:在他随着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他发现大气的温度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测得了大气在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读图】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介绍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横坐标表示温度)你能帮我找到卢塞卡到达6Km高空时的温度值吗?怎么找?那你们能找到600Km高度处的温度吗?师:学会了看这张图,你能从这张图中归纳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吗?【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完成任务一:填表归纳师:了解了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你能解释一些现象吗?【思考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思考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约600Km高度)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三)大气的分层【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完成任务二: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分层情况师:科学家们也和大家一样,以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主要依据,但他们还综合考虑了大气的密度、组成物质等特点,将大气分为了5层,我们来看一下。

2.1《大气层》优秀教案

2.1《大气层》优秀教案

《大气层》优教教案【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一节大气层【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提问:地球表面为什么很少受到陨石的撞击?学生回答:大气层的保护过渡: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二)新课教学讨论:你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学生回答:风——大气的流动(2)热气球——大气的浮力(3)大气压——大气的压力(4)大气有体积思考: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视频播放:大气对气温的作用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4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4 浙教版

第一节大气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既是第一册月球、地球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压等的基础。

课标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及大气的两个基本特点——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和分层特点。

通过读图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大气分层的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②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能力。

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内有“神五”飞船发射前、后返回舱的图片,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升爆炸时的图片、顶部带白雪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等。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神五”发射情况及有关大气层的资料。

[教学预设]一、引入课题情境1、媒体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后的返回舱。

师: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大国,对比二幅图,可发现返回舱在回地面后,表面有烧蚀的痕迹。

设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摩擦,温度急剧升高到大约3000℃,把返回舱表面给烧坏了。

情境2、媒体展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上升过程中爆炸的图片。

设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这也是与大气层发生摩擦造成表面瓷片脱落而发生爆炸的。

设问:那么假如没有了大气层行不行?引入课题——大气层(一)二、新课教学1、大气层所在位置。

课件演示:从航天飞机拍摄的大气照片。

师:大气层实际是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相比,大气显得很薄,然而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却非常大。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实施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设计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层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认知。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大气层中的气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大气层的动态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影响气温和湿度等。
6.请解释大气层的探测和监测方法及其意义。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体验大气层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层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
4.案例分析: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如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等;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6.总结提升:通过问答、思考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7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7 浙教版

2.1 大气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地球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B、说出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对比掌握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2)能力目标:A、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B、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

五、[教具设计]:大气垂直分层图投影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讲授过程]:(一)[导入]:有一句俗语;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提问:地到底有多厚?(我们上学期学过的-----6371千米)那天又有多高呢?生答:师讲:天有多高-----有两种说法:(1)真正的“天”,那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也就是在第一册第三章中讲的宇宙。

(2)一般所说的“天”,往往指的是在我们头顶上风云雨雪变化多端的低空以及更高的外层空间。

据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大气高度在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

可以形象地说,包在我们地球周围的一层大气,是地球“身上”穿的一件“外衣”。

今天我就开始学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展示:幻灯片1-----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讲:这是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

而我们却在地球上,很难直接看到。

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大家说说看生说: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人呼吸着空气;云、雨等现象不断地发生在大气中;飞机在大气中飞翔……展示:一系列图片1、日出:霞光是由于空气分子散射而造成的。

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大气层较厚,散射作用更明显,最易产生霞光2、晴空万里:由于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所散射,蓝色和紫色的光就减弱得最多,大部分蓝光、紫光被反射回太空。

《大气层》教学设计

《大气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大气层》《大气层》教材设计授课对象:八年级教授者:章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课时:第一课时 45分钟教材分析本章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节《大气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了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对流的形成机理。

学情分析1、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是真实存在又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空气的对流活动。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或创设形象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2、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温度、大气压等内容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说出大气层的作用。

②能够正确解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及其特点。

③能够准确说出大气的五个分层。

④能够描述出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2、过程与方法①联系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自主归纳大气层的主要作用。

②仔细观察并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

③根据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

④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归纳总结出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大气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教学方法呈现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器材:铁架台、对流管、酒精灯烧杯、线香、橡皮泥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触发思维(5分钟)大气层的存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首先,老师播放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交流的简短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提出问题:在月球上直接讲话听不到声音,而在地球上可以直接听到,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讲解: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环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外面包围着一层大气。

八年级科学上册 2.1 大气层学案(无答案)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 2.1 大气层学案(无答案)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2.1 大气层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2.1 大气层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2.1 大气层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2.1大气层【学习任务】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规律。

【器材】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展示】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包围着,同时也使地球表面出现冷、暖、晴、雨等天气变化和风、霜、雪、雹等万千气象。

大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固体杂质等物体组成的.一、大气存在的重要性1.大气的存在。

思考:你能举例说明地球上存在着大气吗?大气主要集中在的高度内。

2.大气层的重要性。

思考:假如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A、B、C、D、二、大气的温度讨论:观察P47图2-1,分析大气温度的分布规律。

思考:在离地面600Km高空的哈勃望远镜,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三、大气的分层及规律讨论:观察P48图2-2,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有什么特点?1、人们在爬山过程中,爬得越高,感觉空气越来越凉爽,这是因为。

结论: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变化,近地面随高度升高大气温度下降。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__- 之间.★3、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大气层》(教案练习)

《大气层》(教案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2.1《大气层》教学设计课题大气层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八年级上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垂直分布的规律。

3.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层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难点探究对流形成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大气是我们同学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物质。

问:生活中哪些现象和事实证明大气的存在?教师归纳总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欣赏图片,一感受由于大气带来的自然之美,二明白了大气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图片展示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讲述:虽然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层仅1000km,显得很薄,但大气层像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对比之前学过的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说说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的答案总结归纳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①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②听到声音③避免陨石的侵袭④昼夜温差较小⑤氢气球能升空⑥天空的背景为美丽的蓝色⑦有臭氧层保护,地面生物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⑨人和动物能呼吸空气生存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任的理念,明白大气层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唐诗《大林寺桃花》中的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问:为什么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讲述:其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爬山越到高处越觉得冷?问: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降低?图片展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问: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吗?提示:(1)图中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2)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思考:“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气象学入门》:一本Weather Science科普书籍,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大气层的相关知识,适合学生深入阅读。
《大气运动》:一篇科普文章,详细解析了大气运动的形式、原因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关于大气层的研究论文和科普文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具备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的兴趣不足,需要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来进行培养。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具备一定的自律性。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管理来进行调整。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来进行培养。
4.科学应用能力:学生将学习到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预测、航空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气象学、气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与大气相关的知识,如气象学、气压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3.网络资源:气象数据、大气科学研究论文等。
教学手段:
1.讲授法: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2.实验法:进行气压计、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观察大气现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运动的形式和原因。
4.案例分析法:分析气象预报、航空等领域的大气层应用实例。
5.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

破坏臭氧层
人类使用的某些物质会破 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使 紫外线辐射增加,威胁生 物健康。
排放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 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产生极端天气、海平面上 升等环境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大气层资源
开发风能资源
利用风力发电,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 放。
保护臭氧层
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减 少使用含氯化合物,保护 臭氧层。
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条约和协议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大 气层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
绿色生活和低碳消费。
05
大气层与人类生活
大气层对人类的影响
提供氧气
大气层中的氧气是人类呼吸所 必需的,维持着人类的生命。
04
大气层的保护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与影响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人类活动释放的含氯化合物进入 大气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 出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 ,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臭氧层空洞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增 加,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 率;破坏生物细胞和生态系统, 影响生态平衡。
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影响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 气层》课件
汇报人: 202X-12-23
目 录
• 大气层的简介 • 大气层的分层 • 大气层的运动 • 大气层的保护 • 大气层与人类生活
01
大气层的简介
大气层的定义
总结词
地球周围的气体层
详细描述
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包围着地球,为地球提供了一个保护层,防止 外来物质和辐射对地球造成损害。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大气层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2、对对流运动的理解。

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对对流运动规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药匙、高锰酸钾、线香、橡皮泥、大烧杯学生桌面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线香、橡皮泥、大烧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嫦娥3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拍到月坑图片、太空中拍到的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对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没有,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就像是给地球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展示发生在大气层的各种天气现象及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地球上有大气层。

教师:那么,大气层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请小组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大气层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同学们在爬山时往往爬得越高感觉越冷,这说明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读图】阅读P47“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寻找分布规律规律: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附学习任务单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附学习任务单

2.1 大气层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大气层的分层特点2、难点:对流层的对流规律和对流层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对流管、红墨水、酒精灯、烧杯、火柴、线香、橡皮泥四、教学方法:由学生讨论地球周围存在大气的例子和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会怎样引入到大气是地球的“外衣”,再通过读图活动归纳得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和大气的分层规律,并将讨论结果填入表格。

最后通过两个探究实验总结对流的形成原因和大气对流层的特点。

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录像:小流星体撞击月球与小流星体撞击地球问:同学们从上面的录像中看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一样的结果呢?生:地球外有大气层的保护。

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一下大气层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师:同学们,对于大气层,你想了解什么知识?生:师:你知道大气层的作用吗?生:师:假如没有大气,我们的地球又会变成怎样一幅景象?教师介绍大气层的科学史:在化学尚未成为一门正规科学以前,我们这个星球的大气组成就困惑人类已久了。

荷马在《奥得赛》中写道:“暴风雨来临,电闪雷鸣,空气中充满了硫磺。

”他指的是暴风雨产生的浓重气味,后来被称为臭氧。

经过科学家长期的,不断地曲折探索,对大气层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气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是一种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大气层的高度约为3000千米,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是厚薄不均的。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地球上的大气就象地球外薄薄的一件“外衣”,保护着美丽的地球。

同时,科学家也在不断地探索大气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展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出示任务单,完成任务一:同时简介坐标系中的点和线的含义。

师: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读图,然后教师归纳:大气温度范围在-84℃—2500℃之间。

《大气层》教学设计03

《大气层》教学设计03

《大气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与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1.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及分层。

2.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1.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2.探究对流的形成原因。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盛液杯、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燃香等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课:1、通过对比月球和地球表面和环境特点,启发学生认识到造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引出课题。

2、学生感受大气的存在并体会它对人类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我们说大气是地球的保护伞,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大气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了解大气层的欲望。

(二)新授:通过下面两张图片上的景观,和相应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得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1、从这两张图片中,你能获得有关大气温度的信息吗?2、如果山的高度能达到10千米、100千米,大气的温度变化情况还是这样吗?一、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在以上分析引导基础之上,再让学生看书P47了解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和读图2-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活动一】阅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一说大气温度的随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2.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大气层》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大气层》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大气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大气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

2. 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和功能。

3. 学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究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大气层的概念和组成。

2. 大气层的结构和层次。

3. 大气层的特点和功能。

4. 大气层对地球的影响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大气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

2. 示范实验:展示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大气层的认识和理解。

4. 观察实地: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大气层的实地观察,感受自然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气层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提出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2. 学习:教师讲解大气层的各个层次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

3. 实验:进行模拟大气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气层的认识和体会。

5.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大气层的实地观察,感受大气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大气层的作文,包括对大气层的理解和对环保的看法。

2. 实地调查:要求学生到周边城市进行大气层的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并撰写调研报告。

3.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大气层的理解,制作关于大气层的海报,展示在教室或学校大厅。

4. 小组展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关于大气层的主题展示,展示自己对大气层的研究成果。

七、评价方式:1. 书面作业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2. 实地调查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调研报告的完整性和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教学设计
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习在图像中得出相关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习惯。

2.形成进一步想了解大气,保护大气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及分层。

2.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教学难点:
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探究对流的形成原因。

教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烧杯、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燃香等
作业布置:配套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