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工作部署,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推动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专题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依据国家、省、市住建部门有关法规、规范和强制性条文等,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现制定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方法、措施如下: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

1、对于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2、地基处理工程依据图审机构审查的施工图监理,要认真审核地基强度或承载力检验报告、工程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验报告,焊接接桩时要查探伤报告。

3、标准养护试块:每次浇筑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100方留一组,不足100方按100方计。连续浇筑超过1000方的,每200方留一组,不足200方按200方计,后浇带、筏板基础浇筑时外墙要单独留试块。灌注桩每浇注50方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方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4、抗渗试块:地下防水工程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500方留一组,不足500方按500方计,每项工程不少于2组,一般龄期为28天。

5、加强室内外回填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按要求对原材料及拌合质量、虚铺厚度不大于250mm,夯实质量、质量检验(按规范要求分层取样试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等环节严格把关。

6、地下防水材料性能指标检验不仅要满足产品标准要求,还要满足《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见证时应按验收规范要求指标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第一页

7、设计变更要有设计人员签字,有执业人员印章及设计单位出图章,重大设计变更应由原图审机构进行审查。

8、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施工、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进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二、钢筋工程

9、钢筋加工场地每种规格钢筋都要有标识牌,注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炉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标识(待检、报检、已检)及检验结果(合格、不合格),检验完后填写复试报告单编号,不合格材料应做好退场记录并留存影响资料。

10、钢筋加工应在施工现场进行。成型钢筋进场时,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材料员和监理工程师应共同验收,建立钢筋进场验收台帐,严格验收外加工钢筋的重量和规格等,形成验收记录。抗震钢筋试验项目必须齐全,所有钢筋必须做重量偏差试验。

11、钢筋在委托试验时,必须填写炉批号及代表数量,复试报告单应按委托单填写炉批号及代表数量。代表数量要不大于材质单中本批钢材的数量。每个炉批的钢筋进场后都应在监理见证下取样送样,不得漏检。质量证明书应注明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经销商盖章及经手人签字。检验批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12、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钢筋机械连接套丝与连接人员应有套丝机的厂家对操作工人培训合格证。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应对不同钢筋生产厂的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施工过程中,更换钢筋生产厂时,应补充进行工艺检验。接头的加工,

应形成丝头长度加工及检查记录,通规和止规检查记录;接头的安装应有拧紧扭矩值检查记录等资料。

13、梁二排钢筋的固定应采用增设分隔筋的方法,分隔筋的直径不小于25mm 和纵筋直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必须靠紧,用不小于18号铁丝绑扎。

14、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混凝土垫块时,应预埋铁丝与受力钢筋绑扎牢固,强度应不低于M20、C30;板面受力钢筋应采用通长钢筋马凳支垫,制作马凳的钢筋直径应按板厚确定,板中预埋的接线盒的接线孔下缘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应保证钢筋保护层和底筋直径之和。

15、剪力墙钢筋绑扎时,应设置竖向梯子筋控制,防止剪力墙主筋位移。梯子筋间距不应大于2.0m,且每道墙两端部必须设置,其横向钢筋(端头涂刷防锈漆)直径10mm,间距同墙体水平钢筋间距,长度为墙厚,竖向钢筋等同墙体竖向受力钢筋。

16、根据柱截面、配筋特征(根数、直径、间距)分类,每种配筋类型做一套模具式定位箍筋,套在柱头部位并绑扎牢固,使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均得到有效控制。

17、暗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暗柱顶加设一组定位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定位箍筋,以便周转使用。

三、混凝土工程

18、为满足安装穿线管要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

110mm。楼板内埋设管线时,管线的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配管应布置在板上、下层配筋的中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管线汇集处,应沿管

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加设钢丝网片。

19、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在浇筑过程中,应分层下料,均匀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

实性和整体性;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

20、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湿润泵管、清洗泵管以及现场遗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构件浇筑,并认真填写混凝土监理记录台账。

21、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跨应采用经计算的独立模板支撑体系,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22、要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现浇板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加毛毡覆盖养护,并在浇筑至少36小时后方可承担施工荷载,柱、墙等竖向构件采用贴塑料薄膜养护。

23、在结构施工中严把放线及标高复测关,严格控制楼层标高和轴线位置,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并确保标识清楚。

24、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延长米内设置一处。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

25、模板支撑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立杆下面要加设垫板,扫地杆、横杆等设置要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应单独支设,不能先拆后顶。后浇带浇筑应有专项方案,并应留置混凝土试块。

26、混凝土试块的留设数量及规格要符合要求,标养试件拆模后应立即进行标准养护,对于超过3天的标养试件,检测机构不予受理,同条件600℃d试块应与结构构件同位置放置同条件养护,并做好测温记录。审查拆模试块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