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目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以《再别康桥》为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文本目标:
1、掌握一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型。
2、通过诵读,找出诗中的意象。
(2)文体目标:
1、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音乐美,把握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2、采用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欣赏方法,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分析目标水平
1、记忆水平
(1)记忆文中生字的读音、意义;
(2)有感情的阅读诗歌;
2、理解水平
(1)找出本诗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指出诗中的意象及渲染出的意境美。
(3)体悟诗人在诗歌中蕴涵的对美的生活的向往。
;
3、运用水平
学会评析本诗歌,并尝试自己创作一篇新诗。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离别诗作,引出《再别康桥》
千百年来,离愁别绪被文人骚客吟咏不绝。
登高望远,睹物思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迄今为止,我们也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
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自我评价反思:
1、导入语用的过渡式导入方式,利用已学的新旧知识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融入课堂学习,这与我的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歌音乐美,把握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是而相吻合的。
因为这能使学生较快的领悟到本诗歌的情感价值,即惜别抒情诗。
2、利用所学知识过渡导入,也有利于让学生回忆更多学过的内容,联系新旧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本诗歌的方法,把握文本、文体特征,比如说鉴赏诗歌的方法,意象的分析,感情基调的把握等都可以挪用。
3、我不能想到更好的关于接近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是个问题,请老师多多指教为宜。
《再别康桥》体现的板书设计的要求:
目的性概括性针对性条理性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