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知识点经典(初一下)(很详细)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生物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七年级的生物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的基础知识,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一、细胞和生命的起源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细胞包括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
2.生命的起源:原核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要早于真核生命。
古地球上的原始环境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二、物质的运输与代谢1.物质的运输:体内物质通过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器官进行运输。
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有扩散、渗透、运动、转运等。
2.代谢:是指有机体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进行反应转化的过程。
代谢包括两个部分:合成、分解。
常见的有机体代谢过程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发酵和分解作用等。
三、继承与变异1.基因:是生物中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条染色体上会有多个基因,基因一般包括基因型和表型两种形式。
2.遗传:是指生物遗传信息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
常见遗传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
3.变异:是指基因在繁殖中出现的突变和重组现象。
变异可以带来种类的繁多和物种的多样性。
四、生物间的关系1.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存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常见有共生现象的物种有蚂蚁和蜜蜂、草与牛羊等。
2.食物链:反映了不同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
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生物构成。
3.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一系列因素。
五、健康常识1.心血管健康: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学会控制体重和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2.口腔健康: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并避免烟和酒等有损口腔健康的物质。
3.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垃圾分类等都是我们需要具备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的概述,也是我们在学习生物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好每个知识点,同时也能将生物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所有生物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包含遗传信息- 细胞质: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 线粒体:能量转换的场所- 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和位置3. 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重要性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2. 分类等级- 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3. 常见的生物分类- 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生物界的特点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 DNA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2.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 自然选择的概念- 进化的证据四、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2. 食物链与食物网-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3. 生态平衡- 平衡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五、人体健康与卫生1. 健康的定义- 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2. 个人卫生习惯- 饮食、运动、休息- 预防传染病3. 常见疾病的预防- 疾病的概念和预防措施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 植物的生长阶段2.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3. 植物的繁殖-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植物的繁殖方式七、动物的行为1. 动物行为的类型- 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社会行为2. 动物的迁徙- 迁徙的原因- 迁徙的方式3. 动物的适应性- 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应性的特征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增删或调整。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318个必背要点
(寒假打卡预习23页)第一章人的由来1. 性成熟的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周期。
2. 男孩遗精和女孩来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14. 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15. 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脐带输送物质。
16. 羊水的作用是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和震荡。
17. 人和猿分界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29.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33. 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素。
34. 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35. 膳食纤维作用: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的体重。
76. 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77.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三餐应该按时。
78. 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需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宝塔”,应按此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79. 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盒,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80.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81.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82. 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83. 下图中左边的是A 级绿色食品标志,右边为AA级绿色食品标志。
84. 唾液腺:分泌导管流入口腔) 。
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
85. 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86. 人体最大消化腺是肝脏。
87.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使脂肪变成微小顾粒,促进脂肪分解。
88. 胰腺:分泌胰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
初一下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包裹着细胞内部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3)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包括核膜、染色体和核仁。
2. 细胞的基本功能(1)新陈代谢:细胞对外界物质进行吸收、消化和合成。
(2)分裂: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进行的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3)遗传: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二、生命活动的调控1. 激素调控(1)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生长抑制素等,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
(2)动物激素: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性腺激素等,调节动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
2. 神经系统调控(1)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细胞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地点。
(3)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物质。
3. 自主调节(1)调节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2)体温调节:通过出汗和发热等方式维持恒定的体温。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1)DNA和RNA: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
(2)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
2. 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自由组合规律和同源组合规律。
(2)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导致的遗传变异。
3. 进化的基本规律(1)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
(2)自然选择:由于个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而导致的生存竞争性。
(3)物种适应: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随时间发生改变。
四、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 生物的分类(1)五级分类法:包括界、门、纲、目、科,用于描述生物种属的层级关系。
(2)分类方法:形态学分类、生态学分类和进化学分类等多种分类方法。
2. 生物的进化(1)物种形成:由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导致生物形成新的物种。
(2)分支演化:基因亲缘关系导致生物的系统发育分支。
七年级生物全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全下册知识点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真核膜和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则有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核和其他的一些细胞器。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对物质的进出起到调节作用。
二、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的生命活动主要包括代谢、运动、分裂等。
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与排出、能量的合成与消耗、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之间的转化等。
细胞的运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和鞭毛等,分裂则是细胞繁殖的方式。
三、遗传基础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基础,其中的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
一般而言,人类有46条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的为体染色体。
遗传物质DNA是有规律的排列在染色体上面,伴随着换位、重组、突变等现象而不断变化。
四、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生物的分类有门级、属级、种级等不同的分类方式,每种分类方式的分类标准不同。
生物的进化是由于在生存环境改变的情况下,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
进化的结果是物种的变化和分化。
五、生态系统与物种的保护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要素组成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对于物种的保护,采取保护地区、限制开采、野生动物的放生等多种措施,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六、人类的遗传和健康人类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基因组,它们决定了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一般而言,后天环境对基因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人类的健康还涉及到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
对于一些遗传疾病,可以采取基因治疗、遗传挑选等措施进行干预。
七、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技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
例如,基因工程可以实现人工合成基因,大幅提高生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等。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归纳
一、细胞与遗传
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分裂与生长: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3.遗传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
4.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转录、翻译和修饰等。
二、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3.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变异等概念。
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1.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物质运输和根系的吸收等。
3.植物的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四、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脊索动物等的结构和功能。
2.动物的运动和感觉: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五、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1.人体的组成: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人体的调节与控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调节。
3.人体的呼吸与循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人体的营养与消化:消化系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适应和生态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角色。
2.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金字塔、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3.共生与竞争:共生和竞争的概念和例子。
以上是七年级下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随着对生物科学的深入学习,你将会更加了解生物的奥妙和精彩之处。
生物初一下册知识点
生物初一下册知识点
1. 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2.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包裹着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液体和细胞器的总称;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
3.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遗传特征。
4.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5. 遗传:生物通过基因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6. 遗传性状:个体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的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身高等。
7. 进化:物种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物种,这个过程称为进化。
8.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单元。
9.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10.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区域,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11. 呼吸系统:负责呼吸作用的器官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
12. 循环系统:负责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的器官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13. 消化系统: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器官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等。
14. 生殖系统:负责生物繁殖的器官系统,包括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等。
15.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关注DNA、RNA、蛋白质等的研究。
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
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二、细胞的分类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 原核细胞的特点和代表性生物
3. 真核细胞的特点和代表性生物
三、生物的层次结构
1. 细胞——生物体——种群——生态系统
2. 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1. 基因与DNA
2.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
3.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五、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 植物的组成和生长形态
2. 根、茎和叶的结构与功能
3.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六、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1.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 昆虫和脊椎动物的特点和代表性生物
3. 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八、人体健康与卫生
1. 饮食均衡和营养的重要性
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生命现象,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你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培养对生物
的兴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生物学是一门触动人心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也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祝愿你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要点汇总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要点汇总第一章生物和环境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1.2 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3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将生物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保护和繁育-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控制中心-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3.2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选择性透过、物质交换- 细胞质:加速物质交换-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线粒体: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 叶绿体:光合作用,储存能量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4.1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染色体的遗传规律4.2 生物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第五章人类与健康5.1 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有规律- 合理膳食- 合理用药- 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等5.2 人体主要的营养素-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无机盐5.3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第六章植物的生殖与发育6.1 植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6.2 植物的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 植株的生长- 植物的繁殖第七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7.1 动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7.2 动物的发育过程- 胚胎发育- 幼体发育- 成体发育第八章生物的进废8.1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 胚胎学证据8.2 生物进化的原因- 内因:遗传变异- 外因:自然选择、隔离8.3 生物的分类- 种、属、科、目、纲、门、界以上就是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要点,希望这份汇总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初一生物科学下册核心知识点总览
初一生物科学下册核心知识点总览第一章:细胞与生命
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4. 细胞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物质-DNA
2. 基因和基因型
3. 遗传的规律
4.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第三章:生物分类与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2. 动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第四章:植物的生活与繁殖
1. 植物的特征和光合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方式
3. 植物的生活性和适应性
第五章:动物的生活与繁殖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动物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3. 动物的适应性和保护
第六章:人类的生活与健康
1.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健康与卫生
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七章:生物科学实验与技能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科学实验的安全与道德
以上是初一生物科学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总览。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对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1. 生物的组成- 生物由细胞组成,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质:细胞的核心部分,包含细胞器。
-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含遗传物质DNA。
3. 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 胚胎发育中的增殖。
4. 细胞的特性- 自主生命活动。
- 遗传和变异。
- 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
5. 生物的分类- 动物:多细胞生物,具有神经和运动系统。
- 植物:多细胞生物,进行光合作用。
- 真菌:多细胞生物,分解有机物质。
- 真细菌:单细胞生物,有利于环境的平衡。
- 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
6. 生物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裂、细胞增殖和物质合成。
7. 生物的代谢- 可呼吸代谢:产生能量。
- 光合作用:植物制造有机物质。
8. 生物的遗传- 遗传物质DNA:通过遗传信息传递。
-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单位。
-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随机组合规律。
9. 生物的进化- 物种的形成和消失。
- 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地理、生态学和比较解剖学。
10. 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1. 植物的生活活动- 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植物的营养、运输和保护。
12. 动物的生活活动- 内外环境的感受和传导。
- 动物的营养、运动和繁殖。
13. 人体的生活活动-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和神经调节。
14.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生物工程技术。
- 生物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完整+完美)
七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完整+完美) 第一章人的起源一、人类的进化历程1.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3.人和猿的区别在于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和脑发育程度。
二、人的生殖1.生殖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包括、附睾、内生殖器输精管、精囊腺和前列腺、阴囊、和尿道;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内生殖器子宫、和外阴。
3.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最终发育成熟后从母体产出。
三、青春期1.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身体和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包括内心日益复杂,独立意识增强,遇到挫折有依赖性,性意识萌动。
3.青春期卫生问题包括遗精等。
月经是女性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其形成原因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流出,形成月经。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注重心理卫生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师长密切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需要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能源物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物和水。
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则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无机盐则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缺乏不同种类的无机盐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铁则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等。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它们协同工作以消化和吸收食物。
口腔中的淀粉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消化道包括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和胰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而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生物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如下:
1. 生物的特点和分类: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存在体,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动物是指能够自由活动的多细胞有机体,按照体内有无脊椎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植物是指能够固定在一地并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有机体,按照种子形态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4. 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体内由器官组成,具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功能;植物体由根、茎和叶组成,具有吸水养分、传导物质、光合作用等功能。
5.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实现生长和发育,动物通过变态和后发育两种方式进行发育,植物通过种子萌发和后发育两种方式进行生长和发育。
6. 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无性繁殖通过一个个体自身或其体细胞产生新个体。
7. 生物的适应与遗传: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来生存,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性状。
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渐进化成适应环境的物种。
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生态系统。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知识点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知识点概述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
- 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4.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 生长与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
-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
2.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的主要分类:-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 植物界: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动物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2. DNA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与生物体特征的关系。
4.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原则。
- 遗传变异:进化的原材料。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2.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
3.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
- 污染控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人体健康与营养1. 人体结构与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 营养的基本知识:营养素的分类和功能。
3.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满足身体需求。
4. 常见疾病与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光合作用:植物制造食物的过程。
3. 植物的生殖:- 无性繁殖:通过分裂或器官繁殖。
-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
4. 植物的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七、动物的行为与适应1. 动物行为的类型:捕食、繁殖、迁徙等。
生物七下必背知识点
生物七下必背知识点一、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生物功能。
二、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过程。
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而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减数分裂是指细胞在生殖过程中,通过两次分裂产生四个细胞,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为有性生殖提供了基础。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将一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等。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指出,性状的表现由基因决定,基因存在于体细胞的染色体上,遗传规律符合隐性和显性等原则。
四、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共生和捕食等。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间食物关系的线性序列,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结构。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过程。
五、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种类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程度,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程度。
六、物质的循环生物体内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通过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进行转化和再利用。
常见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水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碳循环是指碳在大气、生物体和地球其他部分之间的循环,氮循环是指氮在大气、生物体和土壤之间的转化和循环。
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栖息地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必背考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必背考点七年级下册生物必背一、生物的基本单位 - 细胞•细胞的定义: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营养作用:吸收、消化、排泄、呼吸等。
–细胞的生命活动:生长、分化、增殖等。
–细胞的遗传作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
二、生物体的组成 - 器官、系统•器官的定义:器官由多个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器官的分类:植物器官、动物器官。
•器官系统的定义:由多个相互协调、有联系的器官组成,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器官系统的分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生物的分类 - 分类法则和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通过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生物进行分类。
•分类法则:–形态分类法:根据生物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进化分类法: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和共同祖先进行分类。
•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动物分类系统:根据动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四、遗传与进化 - 遗传定律和进化理论•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离定律。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的配对、基因的连锁与交换等。
•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物种起源、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
–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环境、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等。
五、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 变态和周期发育•变态发育:昆虫和两栖动物等经历多个阶段的发育过程。
•变态发育的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周期发育:哺乳动物等经历从胚胎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六、生态系统 -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圈•个体和种群:个体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种类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总体。
•群落和生态圈:群落是不同种群组成的总体,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
七、环境与健康 - 环境因素和健康问题•环境因素:空气、水、土壤、噪音、辐射等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2024年初一下学期生物重要知识点
2024年初一下学期生物重要知识点2024年初一下学期生物重要知识点一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理解,不识记) 由提供的初一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生物。
最完整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与遗传1.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分解消化、能量供应、废物排泄、生物合成、细胞分裂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进出的屏障、细胞识别、细胞与环境的交流4.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5.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概念、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6.基因的组合与分离: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的互斥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7.变异与进化:突变、适应、物种的形成和灭绝二、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1.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2.分类的意义与方法:分类学的意义、分类的原则与方法、生物的分类等级3.动植物的分类:动物的主要门类、植物的主要门类、生物分类的特点三、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适应与生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存要素与生理适应、优势种的形成2.生态系统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食物链与食物网3.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层次、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四、生物的繁殖与发展1.动植物的繁殖:动物的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与性繁殖2.人类的生殖:男性的生殖器官与生殖功能、女性的生殖器官与生殖功能、人类的生殖方式与周期、青春期的变化与生理周期3.性别与遗传:性别的决定、性别与染色体、性别遗传的规律五、人类的健康与疾病1.健康的定义与评价:身体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健康的评价指标2.人体的卫生: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个人卫生、环境卫生3.常见疾病与预防: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的传播与预防、生活方式与疾病4.冠心病和癌症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癌症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六、遗传与进化1.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2.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方式、DNA的复制过程3.DNA的突变:DNA突变的原因与类型、DNA突变的作用与影响4.进化与分类:进化的证据、进化的机制与影响、分类的发展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1、人类起源的基本观点:_森林古猿_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2、男女生殖系统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的功能是产生_生殖细胞_,分泌__性激素_。
3、受精过程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结果是形成_受精卵__,新生命由此开始。
受精过程在__输卵管__内完成。
发育的场所在母体的__子宫__内。
胚胎发育过程中初期营养来自卵黄,用完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主要通过_胎盘__从母体获得。
4、青春期发育特点:在形态、功能与性发育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特征(显著特征)是迅速_长高__;青春期神经调节、心、肺等功能发育更完善;最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及成熟(童年期性器官发育几乎是静止状态)。
体重迅速增长不等于长胖。
例1胎儿在母体内生活,氧气的获得是()。
A. 通过胎盘由脐静脉从母体血液中获得B. 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得C. 通过胎盘由脐动脉从母体血液中获得D. 通过胎儿呼吸系统获得例2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 ( )。
A.身高、体重迅速增加B.性发育和性成熟 C.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D.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加例3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的有()。
A.生活到陆地上,直立行走,手足分工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C.用语言来进行交流D.群体生活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主要含六类营养物质。
其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__糖类_、__蛋白质_和__脂肪_,也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需要被消化成简单成分才能吸收。
_糖类_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因此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
奶、蛋、鱼、瘦肉中含有丰富的_蛋白质_,保证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更新。
脂肪通常作为__备用__能源物质。
_水_、_无机盐_和_维生素_三类结构简单,不需消化即能吸收,不能提供能量。
2、骨质疏松症、儿童佝偻病主要缺乏含_钙_的无机盐,维生素_ D __能促进其吸收。
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导致营养性__贫血_。
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因为饮食中缺_碘__,可多食__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__等。
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__A __有关,可多食肝脏等。
粗粮糙米中含较多维生素B1,用于防治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
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___ C __有关,可多食蔬菜、瓜果。
多食__肝脏__,对补充维生素A和D均有良好效果。
3、口腔: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初步消化淀粉咽、食道胃:①暂时贮存食物②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通过蠕动使食物与多种消化液混合,将淀粉、蛋白质、脂肪彻底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消化系统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含__唾液淀粉__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_蛋白质__消化腺肝脏:分泌__胆汁_,不含酶,储于胆囊,经导管流入小肠,能__乳化_脂肪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经导管流入小肠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酶,能彻底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4、_小肠_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①长:5 ~6米;②大:内表面的皱襞和其表面的_小肠绒毛__,大大增加小肠内表面积;③多:有_肠_液、_胰_液和_胆汁_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④薄:小肠绒毛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其中①②③是与_消化__功能相适应的,①②④是与_吸收__功能相适应的。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 麦芽糖 _葡萄糖_ (淀粉 葡萄糖)蛋白质 多肽 __氨基酸__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6、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__ A B __,模拟了唾液消化的是___ A C __,模拟了牙齿、舌、唾液的是__ A ___。
结果现象:A 试管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B 试管馒头_变蓝__,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蓝;C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兰。
结论:馒头变甜与_唾液_的分泌以及_牙齿_的咀嚼和_舌_的搅拌都有关系。
关注几个关键点:①控制单一变量: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
如取的馒头块大小要相同,同时放于37℃的水浴10分钟等等。
②设置对照实验:因口腔内馒头的变化涉及到唾液、牙、舌多个变量,所以对照组的设置至少需要两组以上,在两两比较中,保证变量唯一。
另外,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功能相近,均不能改变馒头的本质特点,只是使馒头与唾液混合得更加充分,因而在实验中作为一个变量来看待。
③温度控制: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反应。
对于唾液淀粉酶,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就是37℃,因而要放于37℃的温水中水浴。
④时间控制:水浴10分钟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和馒头反应需要一段时间。
7、合理营养是人们通过均衡的膳食,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平衡膳食宝塔”:粮食类应吃最多,果蔬类要多吃,鱼肉禽蛋类与奶类、豆制品类要吃适量,少量的油脂、盐、糖等作为调味品少吃。
如果每天只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含糖类的食物,会造成糖类提供的能量不够,从而通过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造成蛋白质的不合理利用。
例 1 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其营养价值很高。
花生红衣能促进血小板新生,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但是患了下列哪种病的人不适于多吃花生?( )A .冠心病B .胆囊炎C .糖尿病D .白血病例2 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的温水中。
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
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唾液、胆汁、胃液 B. 胆汁、肠液、胰液 C .胃液、肠液、唾液 D. 胰液、肠液、唾液例 3 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
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1)曲线乙代表的是_淀粉__的消化过程,其最终被消化为_葡萄糖_。
(2)曲线丙代表的是_蛋白质__的消化过程。
(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小肠_,胰腺分泌的胰液从_小肠_处进入消化道。
(4)若从某部为抽取内容物化验,发现送检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麦芽糖和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则送检物可能抽取于__胃__。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__肺_组成。
呼吸道作用:① C 形软骨保证气体通畅;②使进入的气体温暖(鼻腔毛细血管)、湿润(粘液)、清洁(鼻毛、纤毛、粘液)③但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完成的。
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唾液 口腔 小肠 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小肠 胃液 胃 小肠肠液、胰液 胆汁乳化作用 小肠 小肠 肠液、胰液→ → 收缩—→ → 膈肌收缩 → 膈顶部下降 → 胸廓上下径增大 → → 舒张— → → 膈肌舒张→ 膈顶部回升 → 胸廓上下径缩小辨析:● 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状态膈肌位于胸腔底部,自然状态是向上凸的拱形。
膈肌收缩时,肌肉会缩短变粗,因而膈肌顶部是稍下降(而不是更上凸),使胸廓容积增大;膈肌舒张时,顶部回升,恢复原状,胸廓容积缩小。
● 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外界气体进出肺。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肺内的气体交换(1)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_肺_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由支气管不断分支形成的大量__肺泡__组成。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多:肺泡数目很多,外包绕着丰富的__毛细血管__,大大增加了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
②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_1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便于气体通过。
(2)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_扩散_作用:与一滴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扩散开来的现象有些相似,一种气体总是由含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气体在肺泡与血液间的交换,即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原理亦是如此。
(3)实验验证: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显示,澄清的石灰水变__混浊__,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二氧化碳_。
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_氧_的含量减少,__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加。
原因是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利用氧,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因此组织处的氧含量是最_低_的。
但总体上呼出气的氧的含量还是远远多于二氧化碳。
(4)气体交换的过程: __肺泡__ _血液__(5)气体交换的意义: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__血液循环__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同时,细胞里的二氧化碳也透过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氧气在细胞的_线粒体_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生命活动所需要的__能量_,这就是呼吸的意义。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即_呼吸_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由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获得,氧由呼吸系统呼吸空气获得,经循环系统运输到人体各组织细胞处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废物,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多余的水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4、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同时还不易分离。
因此进入到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氧得不到运输,组织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引起全身缺氧,发生呼吸障碍。
因此关键问题是氧得不到运输,呼吸肌的收缩舒张能使气体进入肺,浓度的差异也能使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呼 吸 肌 肋骨间的 肌肉收缩 肋骨上提, 向上向外运动 胸廓的前后径、 左右径增大 肋骨间的 肌肉舒张 肋骨下降, 向下向内运动 胸廓的前后径、 左右径缩小 呼 吸 运 动 吸气 呼气 胸廓容积扩大、 肺随着扩张 肺内气压 减 小 胸廓容积缩小、 肺随着回缩 肺内气压 增 大 氧气 二氧化碳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B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是因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 .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静脉血→组织细胞→ 肺泡D .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例2 右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⑴ 曲线AB 段表示 吸气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⑵ 曲线BC 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