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屋谈花——日本茶道的插花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日本插花,是日本的一个古老的技术,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已经形成一门学问了。
引言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
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
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
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
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
回到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华道。
池坊插花的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介绍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后,人才辈出。
如十五世纪中期的池坊专庆.当时为了欣赏其优美的,群众大批云集而至。
十五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立华样式,从立华产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样式。
立华通常以七个或九个主枝构成.名称为真、正真、副、讳、见越、控、流、胴、前置。
到十六世纪出了建立插花理论的池坊专应、专荣、专好。
接着在十七世纪出了第二代池坊专好。
其后在十九初期,出现池坊专定。
池坊插花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也很大。
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个的一个。
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
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
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兴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艺术.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独创.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众多,号称有三干流之多。
总之,不论是中国插花、日本插花.都属东方插花的范畴.它是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
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其后,结合日本的固有文化得到深入而持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插花艺术形式――花道,与书道、剑道、棋道、茶道等并称。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原称为“茶汤” (茶湯、茶の湯),是日本仪式化的为宾客奉茶之事,它与其它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的特殊文化,但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饮茶最初是僧侣用于集中心念的,从谂禅师曾以“吃茶去”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茶道通常是指较早发展出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如茶室内外的布置、书画的品鉴、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等,都成为茶道的重点。
日本茶道文化:茶道根本千利休曾说“和敬清寂”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即平和、和谐。
进入茶室,品尝一碗茶时,主对客的“请先、请慢用”等礼貌语代表了茶道所蕴含的“和”。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及复杂的事,甚至有人说:“即使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茶道中的“和”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内心随时能体认茶道的“和”,必定可体会“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世代流传,传递着数百年积淀的美感。
伴随着四季的变迁,崇尚自然美,以古老习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能体会“和”的妙趣。
现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却拥有对美的极强的感受。
如果将心性不断加以提炼,就是茶道的精神(茶の味)。
隐藏在茶道用具中间的艺术及种种摆设、布置及茶之汤,果子等,仿佛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这些都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敬”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对友人与同辈的敬爱。
从和到敬,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即清净、清洁,体现了茶道不可或缺的礼仪。
日本茶道文化:规程日本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日本花道插花的礼仪(日本花道文化习俗)
日本花道插花的礼仪(日本花道文化习俗)文章目录[+]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因此,任何植物,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
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
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
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
另外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
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华贵,杜鹃花婀娜多姿,桃花妩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
事实上,任何自然的物质都可能被使用。
当代花道之中,甚至玻璃、金属和塑料都被人们使用。
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花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象征语言和装饰概念;在花道中使用自然的、生命短暂的花卉和枝干使得时间维度成为创造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花道的实践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排列和布置的风格、容器的大小、形状、质地、容量和颜色、展示的地点和场合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500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同形式的花道艺术,从家庭里不起眼的点缀,直到浩大的景观和足以占据整个展览大厅的创新的雕刻作品。
当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现形式多样;另一方面人们还在继续研究,使用传统的形式。
另外,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的变迁、时间和变化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
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插花党看这里
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插花党看这里花道起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随着日本的遣隋使小野妹子而传到日本,并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今天来看看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池坊、小原流、草月流。
池坊池坊是日本花道(又称华道)的代表性流派,一直被公认是日本插花的本源,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主要有立花、生花以及现代自由花三种插花形式。
「立花」意为竖立着的花,以抽象的意念、枝条的空间伸展来模仿自然山水,结构复杂,一般由真、副、受、正真、见越、胴、控、流、前置九主枝和木留、草留、后围三补枝构成。
其中:真代表深山,因此真之枝干多向后延伸,副和受都代表近处的山,见越是深山之后复见的层层山峦,多为幼枝向后长长的伸出,正真为耸立的峻岭(多为2-3花组成),胴是小山,控为山脚,流如流水表村落人间,前置为山麓近景,作为结束;补枝中草留表示离开山麓注入大海的河流,木留表示连与山脚的平原,后围则为看不见的小山。
「生花」意为生长的花,花型固定于三角形的构成,以天、地、人来表现,称为副、体、真,可以理解为简单化了立华。
其中:副代表阳,意为天,插在构图最内侧,顺真的方向在真腰部向真的左后方延伸,是构图中段枝条;体为阴,为地,在副的对侧充实下段,在构图前方;真为人,是天地所滋生的万物之代表,居于中心充实上部。
「自由花」是后期受西方文化影响而生,意即不受传统的花型和角度约束,可完全依赖创作者对花材的感悟随机而作,同时加入了各种非植物材料,各种插作方法。
池坊作品,可灵动、可禅静,既能当作家居点缀小巧可爱,又能做到容纳万千风景于一瓶的气势磅礴。
小原流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小原流,是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艺术,这样的插花被称为「盛花」。
在以前的所有传统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从花器的同一点伸出,而小原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支撑物,因而可以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排列剪枝。
小原流的重点在于表现出自然的意境,展现出典雅清新的气息,为秀丽、典雅之美,特色是先认识自然,再表现自然,以产生对自然的爱心。
日本的花道
日本的花道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我就简单地说下日本的花道。
一、日本花道简介“花道”又称“华道”,“华”乃“莲华”之简称。
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莲华”,称“供华”,“花道”就是从"供华"演变而成。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堂供花,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仪式及装饰美术,也同时传入日本。
将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装饰,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爱好。
人工制"供华"缺乏生气,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
插花技术大约始于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
但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平安时代(公元12世纪)。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历经数百年,普通的插花行为形成了一种“道”,“花道”像“剑道”、“空手道”、“茶道”、“书道”、“香道”、“陶艺道”等日本其他“道艺”一样,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
二、日本花道类型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为花草生长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春、夏、秋、冬都有大量应季的鲜花开放,为美丽的大自然增辉。
对于日本人来说,在用鲜花装饰室内的习惯养成之前,他们就已同鲜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历史发展下来总体可以划为以下几类:立花、茶花、投入花、生花和文人花。
立花:在六世纪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灵供花的风俗,它对日本花道的发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种简单,对称的方式排列。
但是,到了十七世纪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创造了一种复杂的供花造型“立花”。
立花的重要特征- 非对称性、象征性和空间深度。
“茶花”(chabana)则与“立花”截然不同,它起源于十六世纪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
“茶花”只需要一个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
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花型
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花型日本插花在日本称为花道。
在漫长的历史阶段,日本插花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每种流派都其代表花型。
下面店铺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花型吧!日本花道最古老,最大的流派有池坊花道会,其代表花型有“立华”“生花”“自由花”,其次为小源流,其代表花型有盛花和投入花;草月流也是主要流派,其不同点是主张插花材料的多样性,因此,其花型多为构思新颖,活泼多变的自由花。
五种基本花型中以“立华”和生花最富有日本花道的特点。
1、立华:是池坊流的代表花型。
意思为竖立着的花。
真正意境是表现自然山水之野趣。
一般由7—9枝花材构成,以松、桧、柏为主要花材,左右对称而竖立,构图严谨。
注意花材基部须竖直插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
立华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
之所以称为立华,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式,要用铁丝来调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自然的景致。
立华的构成复杂严谨,各枝条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顺序,不可以前后倒置,一般由真、副、受、正真、见越、胴、控、流、前置等9个主枝和后围、木留、草留3种补枝组成,大型创作还有大叶、草道等,其构成“立华”的7~9个基本部分组合起来的花型图,就要在一个花瓶里把许多互相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材料配置好,以表现自然景色之美。
2、生花:是古流的代表花型,也称格花。
意思为生长的花。
花以真、副、体三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
真代表天,副代表人,体代表地,天地调和而孕育生命。
生花的最大特点是花材少而精,构图简洁,运用流动的线条、精美的花器表再现花材生长的自然美。
注意花材基部仍须竖直插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
生花是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方法,使用的是鲜花。
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经诞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龛上。
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处在于茶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
生花主要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其伸展开来的生命力。
日本插花艺术 PPT
对语
君 心 我 心
飛 翔 阳光
小
结:
1.日本花道主要插花形式有哪几种? 2.立花的特点是什么?有几种构成形式?
3.生花的特点是什么?分为几种构成形式? 4.立花与生花在构成上有何不同?
小 结:
1.日本花道主要有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
和自由花等五种代表性的插花形式。其 中以立花和生花最有日本花道特色。 2.立花有7—9个枝条组成,每个枝条有特定的 长度、位置、方向和插作的次序,而且每个 花枝必须插置于眮内,属于规则形插花。 3. 生花以三主枝为骨架,属于的不规则的非 对称的简易插花,三主枝象征天、地、人。 4.(1)立花是规则的左右对称式插花,而生 花是不规则的,不对称式的插花; (2)立花有7—9枝构成,生花由三主枝构成
2.斜态: 3.垂态:
真枝伸出花器且低于花器口,成下垂态。 其花形构成为:
真枝与垂直线在30°—90°之间,副中立, 体与真相对插置。
盛 花 直 态
盛 盛花直态 花 直 態 造 型
盛 花 直 態 构 成
盛 花 直 态
盛 花 斜 態. 构 成
盛花斜態实物造型
盛花斜態实物造型
盛 盛 花 花 实 实 物 物 垂 垂 态 态 造 造 型 型 3 2
一种生 实物真花形的构成
形 形
实 实 物 物 花 花 形 形 的 的 构 构 成 成 2 形 花 形 的 构 成
一 种 生 实 物 草 花 形 的 造 型
一种生
一 种 生 实 物
草 花 形 的 造 型
草花形的构成
一种生
草花
满月构成.
一 种 生
草
花 出 船 形 构 成
出船形实物花形
一 种 生
(三). 使用的花器 立花常使用的有铜质、釉陶质等质 感的花器,形状多样,多为宽边、窄口 中高等古形花器,而且,花器的长、宽 高三项尺寸间均按黄金分割率的比例关 系来生产制作。 多使用瓶类花器,偶有钵类。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中国传播过去,而这个传播途径一般认为是通过佛教人士传播的。
茶道的发展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历史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
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
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
这时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
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
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的圆悟禅师的墨迹。
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禅理也在茶道中”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其他什么。
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
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
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在茶室中,主客平等,相互尊重。
日本茶道之七大美学
日本茶道之七大美学202107.29ArTianist凋零可以堪比盛开,残破可以胜于完美,粗糙可以好过光滑,笨拙可以优于灵巧,简朴也能美过华丽。
文章来源:曰本铁壶 | 图:网络整理编辑 | 田艺苗的田日本,这个简素到极致,又带着超复杂符号系统的国度,以四季为审美准则,在春日盛开的樱花树下对饮畅谈;在夏夜绚烂的花火大会上席地而坐。
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在日本茶室里的,七大美学文化。
无功利欣赏,无差别对待,丢下世俗观念,解开情欲束缚,从浮云般的“名”进入大地般的“实”里去。
你会发现:凋零可以堪比盛开,残破可以胜于完美,粗糙可以好过光滑,笨拙可以优于灵巧,简朴也能美过华丽。
这便是日本茶道,提倡应以'无中万般有'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这也是深入日本骨髓的侘寂美学。
日本茶道是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插花
日本茶道插花茶与花兼性相宜,心性相融,教人崇幽尚静,清心寡欲,进而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升华。
纯真、质朴、清灵、脱俗、清简,为茶道插花追求之精神。
茶道插花一词起源于日本,是在茶室这一特定的场所作为花卉装饰品而出现的,现代茶道插花可谓是东方式插花的一朵奇葩,既延续了东方式插花的艺术风格,又融入了茶道之神性,别具特点。
它的清新、它的雅致以及它的野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日本民间普遍流传着茶道、花道的传统生活习俗。
茶道是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友人的礼仪活动。
它是从中国传去的,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这时日本派出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较有名的是最澄、空海、荣西等僧人,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使日本饮茶技术推广到民间,后来形成茶道。
日本茶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即“花”,花的插放以及观赏被称之为“花道”,是在茶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近于神圣。
日本的光明皇后在诗歌中写道:“花木本佛体,枝叶如手臂;劝君莫摘采,敬花如敬神”。
花道又名“插花”,表现着花草所特有的自然美和自然风情的插花,可以经常在茶会会场上见到。
在这一特殊的场所,以茶道的清静和插花的自然,让参加者体会其中的闲寂、幽雅之美,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茶道插花正是由此而来。
茶道插花是日本茶道和花道的延续,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追求、品位,自由使用各种手法,创造出的特定的艺术形式。
线条优美的造型茶道插花,传承了东方式插花的特点,是茶室的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茶道和、道、气、神、韵的美学精髓,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
线条是茶道插花最基本的视觉要素之一,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疏密,形成了简洁、飘逸、瘦硬和粗犷的造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茶道插花作品。
花枝线条千变万化,表现力非常丰富,柔美、刚劲、秀雅、苍古都可体现。
各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内涵,粗枝劲干表现雄壮气势,纤细柔枝表现温馨秀丽,飞动的线条给人以浑洒自如、酣畅淋漓之美,密集排列顺势而下的线条有一泻千里之感,蜿蜒迂回又有溪水漫流的韵味。
茶道插花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茶花之美,即是茶道之美,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多学多看多实践,书中有详细记录可以 去看看!。
不同的茶需不同水质浸泡方能泡出各异茶的清香。 《茶道插花》是2018年1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茶阅世界、素茗堂。 《茶道插花》是2018年1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茶阅世界、素茗堂。
茶道插花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器具
花器
茶花
茶道
茶花
原则
插花
特点
品位
特征
茶席
花材
美学
特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茶花不仅可以提高茶席的高雅风格和品位,同时也是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真诚和最高待遇,所以具备仪式感的 茶席上不可缺少的就是茶花。没有茶花的茶席就好像是一个没长树木的秃山,山虽是山,但却是没有灵魂的山体。 全书的内容含括茶花的特点和美学特征、茶道插花的基本原则、花材和花器的选择等,并根据春、夏、秋、冬四 个季节进行划分,收录了100多个茶席插花的作品,每个作品里面含括花材、花器以及设计特点等文字,方便读 者在进行茶室装点、品尝茶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器具,并由此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
谢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看
目录分析
Part2茶道插花的 基本原则
Part1茶花的特点 和美学特征
Part3花材和花器 的选择
Part4春季 Part5夏季
Part6秋季 Part7冬季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中国传播过去,而这个传播途径一般认为是通过佛教人士传播的。
茶道的发展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
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
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
这时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
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
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的圆悟禅师的墨迹。
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禅理也在茶道中”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其他什么。
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
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
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在茶室中,主客平等,相互尊重。
枯枝插花的禅意之道及插花与茶道的配合
枯枝插花的禅意之道及插花与茶道的配合枯枝插花的禅意之道及插花与茶道的配合《诗》云“本枝百世”,花开花谢,世事轮回;枝繁枝枯,时运清寂。
一截枯枝,让人想到了物哀、侘寂,想到了残缺之美。
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也可指朴素、寂静、自然……如同禅意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枯枝插花的禅意之道及插花与茶道的配合的知识,欢迎阅读。
枯枝插花的禅意之道及插花与茶道的配合日本茶道中有千利休的两个故事。
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听说千利休家的牵牛花开得很漂亮,于是约好过去赏花。
这时有人报告,说千利休把院子里的牵牛花都打掉了,是不想让将军去。
丰臣秀吉带着几个随从很愤怒地来到千利休的家中。
千利休已经在茶室里等候,当丰臣秀吉从茶室的小门钻进去的一刻被千利休的创意击中了,光线柔和、色调素朴的简洁茶室里供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盛花的竹筒外面一粒水珠凝而未滴。
千利休的用意是什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或者是想让将军领会一下繁华背后的孤独?另一个故事是将军想当众刁难一下千利休。
在一次集会上,将军拿出一个大铜盆,一枝梅花,让千利休表演一下插花。
当时的日本插花基本是插在花瓶里,用盘的也不少,但从没有用如此硕大的铜盆来插花的。
千利休把铜盆洗净,盛了半盆水,把梅枝上的花朵全摘了下来,撒在盆中,然后把光秃秃的梅枝放在盆上。
这次千利休的创意更明确,他要表现的是美丽生命在消失时的那种寂灭的,有些残酷的美。
这两个故事中的插花都不能用传统的日本花道理论来解释,其中除了茶道的清寂之外,还是有很明显的中国艺术的身影。
宋末元初的画家钱选所画的花篮,盛满桂花的两个坛子上,放着一截桂枝,与千利休的铜盆梅花在构思上何其相似!晚钱选一百多年的千利休很可能见过类似的画,但很显然,千利休的意蕴更深了一层。
钱选的桂花还有繁华余韵,千利休的梅花已经进入“本来无一物”清冷寂灭世界。
从千利休之后,日本花道多了一个流派——“茶花”。
花器往往看似随手拈来,竹筒、木碗、破损茶器都可以,其实背后都有着茶人深隐的`用心。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文化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那么你们知道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
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
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
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
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
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
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
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
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
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
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日本的茶道1.茶道的起源日本茶道源自中国,与16世纪发展成熟。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道提倡“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即在茶室这个简单朴素的空间里,用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情来品茶。
茶道讲究“一期一会”,即主客之间珍视其中一生仅有一次的会面机缘。
主人满怀真情招待客人,客人则通过理解并接受主人的心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现在主要作为女性修养内容的一部分。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中使用的茶是一种粉末状的“抹茶”,也就是日本人经常引用的绿茶。
除了绿茶,日本女性还喜欢喝有益于瘦身的乌龙茶和普洱茶。
夏天日本人则流行喝以大麦为原料的麦茶。
2.日本茶具的分类(一)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主要有挂轴和插花。
(二)点茶用的道具1.釜:译为“茶釜”是茶道中用来烧热水的锅。
2.蓋置:是“盖托”的意思。
是用来放置锅盖和勺子的器具,一般用金属、陶瓷、木材、竹子等材料制成,形状多种多样。
3.茶筅:译为“茶刷”,是用于搅合粉茶的工具。
使用前要预先用冷水浸泡,点茶前为防止竹丝折断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热水中再浸泡洗涤。
4.茶杓:译为“茶匙”,是取粉茶的匙子。
日本的插花
日本的插花张国强日本的传统艺术和我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道(插花)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日本的花道最早起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先后产生了各种花道流派。
各流派的特色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这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日本的花道受佛教影响很大,一些插花名家通过插花艺术来表现佛教、儒教、个人的观念。
花道的流派很多,但以佛教禅宗为基础的艺术准则却为各流派共同信守。
插花的主要原则是朴实、不对称、不完整。
在日本旅馆投宿也好,去飯店就餐也好,访问日本人家庭也好,都可以看到一盆盆美丽的插花装饰在引人注目之处。
花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室内装饰艺术。
这一艺术以花卉草木为素材,通过艺术造形进一歩展现其自然美、陶冶情操,从而使大自然中的花卉草木和人们的心灵融为一体。
日本人认为,把象征生命力的花卉草木装饰在自己的生活中,是祝愿和祈求人类生活安定、美好的一种形式。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插花、用花进行装饰的习俗。
在瓶、壶、盆里插花的源流起始于日本的天平年间(729年~749年)。
公元8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以后,佛教中在佛像前供花的习俗也一起传入日本,从此就有了供花的习惯。
最初,这是带有纯粹宗教性质的节日例行活动。
到了12世纪,佛像前供花的习惯已失去了宗教色彩,形成了将插花作为艺术美而加以欣赏的风潮。
插花的规模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変化,在茶室中插花又成为一种新流派,并特别强调插花时要使用名贵的茶具和插花器具。
几经演変,插花者的个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插花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许多流派。
14世纪前后,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传入日本,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形成了“七夕祭り(たなばたまつり/乞巧节)”。
在“乞巧节”举办花展,比赛插花技术。
这对“花道”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15世纪,上层人物在豪华住宅中陈列插花、举办花展成了一种时兴活动。
同时,插花技术又有了进歩,插花名手不断大量涌现,“花道”开始形成。
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文章
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文章一期一会的相逢茶之世界没有比茶更亲近日本的东西了。
茶是一般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没有的东西。
作为茶道,从珠光开始,绍鸥中兴,利休集大成,形成了一种高雅而深奥的艺道。
称其为国粹艺术之花也不会言过其实。
首先,从茶室方面来说,形成了风流、风雅的建筑。
从庭院方面来说,是闲静素雅的环境。
在茶室的内部,挂着充满禅味的挂轴,花瓶中插着一束鲜花。
风炉、釜、水罐,每一个茶具都与众不同。
还有运到茶室的水钵、烟灰碟,直至餐饮食器,一切都体现着茶人趣味的精粹,别具一格。
必须看到这里充满寂静意味,是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殿堂,充分体现着佗之美的极致。
珠光以前的茶,是中国制品的万能主义时代。
昂贵、华丽、花哨。
向日本化迈进之后,茶室由书院的大厅变为草庵小室。
花器由古铜花瓶改成竹筒,茶碗由天目茶碗改为新烧的乐茶碗,喜好和物的日本化遂形成了。
在此,以佛法的见解、禅的生活态度为根本点,像侍奉佛陀一样做事情。
茶人们亲自打水、砍柴、生火、插花、焚香、点茶、供佛,和客人们一起快乐地享用撤下来的供品,创立正确的茶之道。
更深地挖掘其中的奥义,可以说是以佛为中心,客人和主人毫无隔阂地愉快相处。
客人和主人一起供佛,怀着恭敬之心领受佛陀的教诲,彼此喜悦于生命、喜悦于今日、喜悦于一期一会的相逢。
从广义上来说,这不仅仅是四叠半榻榻米茶室上的茶事。
这世间所有的人们,如果大家都以和敬、清寂的精神来进行茶事,那么,大家全都会和佛心相通,怀着恭敬,静静地、稳稳地、和睦地品茶。
相信这是能够使民族和民众愉悦幸福的事。
禅心茶现在的人们经常使用“斗争”这个词。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斗争,即使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斗争。
这样的事情,也许不是单纯的斗争所能解决的。
现在,我们从茶道精神方面,对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做一个思考。
茶,是使心灵愉悦的东西。
《石州佗文》中说:“能使心灵快乐的茶道才是真正的茶道。
”还有伊井大老的《入门记》中也说:“吃茶道乃修心之术,与万法相通。
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
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茶道与花道同宗同源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接待客人的礼仪活动, 是从中国引进的。
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 日本派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 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 使日本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 后来形成“茶道”。
日本茶道最大流派是“三千家”, 此外, 薮内派、有乐派、宗和派、三齐派、远州派、久田派也很有名。
茶道一般在茶室进行, 宾客入座后, 主人按一定规程用竹制小匙将茶放入碗中, 用沸水冲沏后依次递给宾客品茗, 宾客接茶也有一定程式。
在日本, 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的形成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自始至终与佛教息息相关。
中国唐代僧人就有了饮茶的习俗, 日本僧人多次留学中国, 也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回国后大力宣传饮茶的益处。
荣西禅师两次到宋朝, 带回茶种, 进行种植, 还著有《沏茶养生记》一书献给镰仓幕府, 宣扬茶的妙用。
到了室町时代, 日本茶树栽培已经普及, 饮茶风俗逐渐推广到了民间, 饮茶的教义也得到推广。
荣西禅师不仅把唐朝的茶树栽培技术带回了日本, 还推广了饮茶的教义, 构筑了日本茶道的基础。
室町时代的禅僧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又继承和发展了荣西茶道思想, 编制了被称作“台子手前”的程序, 构成了现代日本茶道的基础; 其曾孙弟子千利休, 真正地把茶以“道”的形式确立下来。
从此, 茶道文化在日本正式形成, 且日渐普及。
茶道的形成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精神与教义均来源于佛教思想。
日本人爱花, 一般家庭的客厅都置有一瓶精心挑选的鲜花, 给人以清新别致的美感。
摆放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花道, 亦称插花。
花道起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 宋元时代传入日本, 到东山时代 15世纪发展成花道, 并成为日本妇女品德、技艺修养的一项内容。
日本人在瓶中插花很有讲究, 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欣赏瓶的美; 茶室中插花则要求避免以美炫人, 须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示出纯洁和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