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区域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虹桥区域规划
长三角定位
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规划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16 个城市为核心区,统筹两省一市发展,辐射泛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以全国2. 1%的陆地面积、 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 7%的国内生产总值、 24. 5%的财政收入、 47. 2%的进出口总额。
中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
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全文,明确长三角地区将定位成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创造业中心、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 2022—2022 年,展望到 2022 年。
发展改革委表示,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该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创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 015年,长三角地区将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2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虹桥-区域地位
“大虹桥”的定位应该是国际贸易中心,与陆家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临港新城的国际航运中心共同形成三个中心、三个载体。
1、大虹桥-功能作用
“大虹桥”不能只定位为商务区,“大虹桥”是上海重要的商务经济战略支撑中心 .
未来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在继续强化东西轴线布局形式的基础上,将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态势。
一方面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现代服务业呈现继续积聚的趋势;另一方面沿着东西轴线,在外围的张江、以及虹桥地区可能面临新一轮现代服务业积聚发展。
在这一变迁体系中,“大虹桥”是上海重要的商务经济战略支撑中心之一
“大虹桥”内涵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交通、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等多个层次方面。
“大虹桥”空间范围确定为虹桥综合枢纽10 公里圈的商务产业相对会萃的范围,重点包括长宁区全部以及华漕镇、徐泾镇、九亭镇、七宝镇、虹桥镇、新泾镇、江桥镇、长风街道等。
“大虹桥”将成为上海“后世博”阶段重要的经济亮点,上海将形成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的“双引擎”格局。
大虹桥商务区“一环、两轴、三核、五区”
虹桥商务区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一个功能区域。
从地理概念看,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虹桥商务区规划范围为:东至环西一大道,即外环线 A20 ;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即华翔路;南至 A9 沪青平高速公路;北至规划北翟高架路。
总用地面积约 26.3 平方公里。
虹桥商务区范围内,将浮现一个占地 1.4 平方公里的商务功能核心区,估计明年启动建设, 2022 年实现年生产总值超过 100 亿元。
此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虹桥枢纽周边约 60 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虹桥商务功能拓展区,即北面到 A11 ,西面到 A5。
这
两个区域面积相加,约 86 平方公里,涉及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个区。
商务功能核心区: 1.4 平方公里
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的开辟总规模约 158 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办公约 110 万平方米,商业约 14 万平方米,文化娱乐约 6 万平方米,酒店约 14 万平方米,会展约 14 万平方米。
商务功能区的主要业态将是面向全国的总部经济,包括会议产业功能及贸易、商业。
同时,该区域还应具备商务、酒店、文化娱乐等设施。
商务功能区的建设应该避免单一功能,区域内如果有会议,没有配套生活设施;或者有配套生活设施,没有娱乐、体育健身场所,整个商务区就会缺乏人气。
根据估计,到 2022 年,商务功能核心区年生产总值将超过100 亿元; 2022 年将超过150 亿元。
虹桥商务区: 26.3 平方公里
将布局“一环、两轴、三核、五区”
根据规划, 26.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将布局“一环、两轴、三核、五区”。
根据市政府的批复和控详规划,商务区将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建设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之一。
商务区未来将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局部区域或者要求建造实现“零碳排放”。
而根据现有规划,虹桥商务区 26.3 平方公里的总体布局是“一环、两轴、三核、五区”。
一环,指外围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河流水域等形成的生态绿环,是虹桥商务区生态品质的保障。
两轴,指东西向空间发展轴和南北向空间发展轴,为这一区域发展的基本构架。
三核,指由东西向空间发展轴串联的三个重要功能核心。
其中,交通功能核心由虹桥机场西航
站楼、铁路虹桥站、轨道交通、公交巴士站和地下停车库等构成的枢纽功能综合体,是虹桥商务区最重要的功能构成要素和服务长三角的动力之源;商务功能核心则位于交通功能核心
西侧,主要布局与枢纽功能密切相关、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商务办公、文化、交流功能,是虹桥商务区建设的活力之源;机场东片核心是指虹桥机场航站楼及周边商业、商务、行政办公
等形成的片区功能核心,带动机场东片的改造和更新,完善加强枢纽服务功能。
五区,指按
照功能布局形成的核心区、虹桥机场、北片区、南片区、东片区等五个不同功能板块。
在 26.3 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总建设规模约 1100 万平方米,其中对外交通规划设施
约 300 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等公共设施约 490 万平方米。
商务功能拓展区: 60 平方公里
在商务区后开辟业态上有区别
6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区域与26.3 平方公里商务区功能一致,但在业态上或者将有一些区别。
在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下,有会议业态、酒店业态、商业业态、文化娱乐业态,包括会展业态。
长三角的关键性节点
虹桥枢纽是长三角城市网络的关键性节点,是上海西部的战略要点,是上海东西现代服
务轴与上海大都市圈内“U”型新兴产业廊道所构成的Y 型产业轴的交点。
“大虹桥”在空
间表现为圈层关系,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表现为廊道关系,能够促进上海真正面向长三角、服
务长三角目的,可与长三角联合发展“飞地经济”,能够促进长三角以上海为平台面向世界。
上海国家战略的重要补充
“大虹桥”、“大浦东”是 21 世纪上海的新支点,大虹桥承担整合上海西部空间的历史重任,大浦东承担整合上海东部空间的历史重任。
惟独二者实现有机的空间互动,才干实现上海的国家战略有序推进。
上海西部新的增长极
“大虹桥”的崛起,将会推动上海西部增长极的形成,它将是继上海中心城区、上海浦东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区域。
在虹桥枢纽带动下,上海西部增长极产业发展的起点将相对较高。
大虹桥-五大板块
到 2022 年,长宁区商业设施总量将达到 200 万平方米摆布,将形成虹桥商圈、中山公园商圈、曹家渡商业、临空总部经济园区商业、轨道交通商业等五个板块的商业布局。
“大虹桥”内涵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体系
2、大虹桥-空间结构
空间格局
“大虹桥”交通枢纽辐射商圈
未来“大虹桥”空间范围内将会萃近2000 万平方米的商务建造面积规模,其中,生态园区型的商务经济建造面积与生态楼宇型的商务经济建造面积各占半壁河山。
由此而形成的空间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圈一带多点”。
一圈指直接接受枢纽辐射而形成的 5 公里的核心影响圈层,在这个圈层的空间范围内,将形成未来城市商务活动会萃和增长的第三极。
一带指现代服务业拓展带,这条轴带直接连
接大虹桥地区和城市中心区域,是推动未来城市商务东西双向、多元增长的重要的复合性轴带。
它将串联起包括临空、虹桥商务商贸中心、中山公园地区在内一系列商务活动高度会萃,相互联系密切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点。
多点指经由枢纽的带动作用而形成的新兴空间增长点,这些空间增长点将以生态园区型的商务办公园区作为重要节点,其中包括了江桥、徐泾、九亭和七宝等。
分片区功能结构细化
中虹桥片区——商务高端区:主要指直接接受枢纽辐射而形成的 5 公里核心影响圈层。
在空间上主要包括了枢纽本体地区、长宁的临空地区以及闵行的北部地区。
这个地区的定位应该是未来上海西部地区第三增长极、面向长三角的综合商务服务中心(RBD)。
将成为商务办公、金融贸易、休闲商业、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载体。
东虹桥片区——商务提升区:主要指虹桥枢纽向东沿地铁 2 号线轴向延伸形成地区,也即虹桥枢纽地区 10 公里影响圈的东部片区。
在空间上主要涉及长宁区全部及普陀区的长风组团。
这个片区是“大虹桥”现代服务业拓展轴的重要载体,它的定位需要从中心城区和大虹桥辐射圈的双重角度进行。
北虹桥片区——综合发展区:主要指嘉定区的江桥地区,也即虹桥枢纽地区 10 公里影响圈的北部片区。
依托上海汽车产业基地以及上海西北部地区沪宁沿线传统辐射苏南地区的走廊。
这个片区将成为具有较强特色产业导向的、面向江苏地区、以园区式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联动嘉定新城发展的重要区域服务性片区。
南虹桥片区——综合发展区:主要指闵行区的七宝地区、九亭地区,也即虹桥枢纽地区 10 公里影响圈的南部片区。
依托松江出口加工区、闵行经济技术开辟区、闵行出口加工区三大国家级开辟区以及沿沪杭高速传统辐射浙江地区走廊,将成为面向整个浙江杭州湾地区、以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联动松江、闵行新城发展重要区域服务性片区。
西虹桥片区——商务成长区:主要指青浦区的徐泾、赵巷地区,也即虹桥枢纽地区10 公里影响圈的西部片区。
依托青浦出口加工区、沪青平公路、赵巷商贸中心,将成为面向江苏地区,特殊是苏南地区、以园区式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联动青浦新城发展区域服务性片区。
3、大虹桥-解析
板块档次分析
虹桥枢纽规划图
其辐射长宁的虹桥,闵行的诸翟、七宝,青浦的徐泾等。
而徐泾是上海老牌别墅区,诸翟又由于近几年西郊庄园、蓝桥圣菲、上海年华等高档别墅的开辟,正成为上海新一代的高尚别墅区,将来的土地价值提升已经可以预见。
交通条件分析
规划有飞机、高铁、磁浮、城际列车、长途高速巴士、城市公交等车站,还有轨道交通2 号线、轨交 5 号线、轨交 10 号线、轨交 13 号线,在枢纽周边已有沪青平高速公路和环西一大道的基础上,规划增加了“一纵三横”快速路。
商务环境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繁荣,虹桥地区已经成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虹桥开辟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涉外商贸为主导的开辟区,是上海辐射长三角的重要功能区,同时也是各国驻沪领馆、国际机构、国际企业在沪的集聚区。
4、大虹桥-发展
策略
“大虹桥”板块图
一是面向长三角的会展中心。
以会展采购为杠杆,带动高端商业、高级酒店、高级公寓、
高端商务等发展。
核心是构建会展商务创新网络平台,吸引会展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聚焦虹桥,打造亚太会展总部经济,使之成为领跑长三角乃至全国会展经济的商务中心。
会展商务是会展产业链条的中枢,未来的会展业不是规模的竞争,而是会展商务的竞争。
二是面向长三角的国际高端商业中心。
改变商业作为配套的思路,把高端消费作为拉动虹桥中心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使之提升主体功能行列,这也是实现CAZ 目标的重要功能措施。
把虹桥中心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的国际高端商业中心。
三是面向长三角的国际商务中心。
虹桥中心具有独特的涉外机构、国际机构、涉外居住等资源,还有上海外贸学院、东华大学等资源,还有长三角商务人材需求的腹地支撑。
因此,发展国际商务培训服务产业是虹桥中心今后的一个重点现代服务业。
四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在发展商品外贸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重点把专业服务、采购物流、信息、商贸、文化科技等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使之成为上海市西部城区的重要的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区。
目标
国际社区:充分发挥涉外节点优势,打造开放型的国际社区。
活力社区:充分发挥多功能并行发展优势,强调多功能综合特色,会萃商务人流、商业人流、旅游人流、时尚人流等,打造具有都市综合的活力社区。
文化社区:依托现有的国际文化元素,积极注入商务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时尚文化的品质概念,打造高品质的商务型文化社区。
时尚社区:充分发挥现有的虹桥时尚优势,大力发展国际时尚品牌产业和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时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