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章“三部曲”书写农村电影辉煌
新时期中国喜剧电影的形式、题材与风格(1979-1989年)
新时期中国喜剧电影的形式、题材与风格(1979-1989年)作者:刘起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1期喜剧电影大概是类型电影中最早確立的一种类型,也最能体现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商业属性和娱乐功能。
从电影诞生之初,喜剧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之一。
在类型电影传播的演进过程中,不少电影类型都经历过低谷时期甚至消亡,唯有喜剧这一类型长盛不衰。
喜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分类方法也比较复杂,从美学特征上,可以分为讽刺、戏仿、笑话、恶作剧、轻喜剧、黑色幽默等。
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动作喜剧和对白喜剧(或肢体喜剧和语言喜剧)。
文章对新时期喜剧的分类则是根据主题内容,分别从爱情轻喜剧、社会喜剧、讽刺喜剧和系列喜剧这几类来讨论。
“文化大革命”一度割断了中国喜剧电影的脉络,无论20世纪40年代的市民喜剧还是“十七年”时期的歌颂性喜剧,都销声匿迹。
如果说,“文革”的残酷一度使人们丧失了笑的能力,那么,20世纪80年代的喜剧电影,则让笑声在刚刚开放的中国社会一点点扩散开来。
21世纪全面娱乐化的喜剧电影,往往是讲述一个抽离了社会现实与社会问题的喜剧故事;而新时期喜剧电影,更多是以喜剧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一、爱情轻喜剧:爱情与工作的辩证关系爱情轻喜剧在新时期喜剧电影中,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虽然在各种研究专著和理论文章中,农村题材及改革题材的喜剧占据了重要篇幅,爱情轻喜剧往往被一笔带过,但大量爱情轻喜剧的生产,恰恰反映出新时期观众对于爱情的渴求,这同样是在“文革”期间被压抑的情感。
爱情与笑声,正是新时期某种最广泛但却潜藏的大众心理诉求。
这一时期的爱情轻喜剧包括:《她俩和他俩》(桑弧)、《邮缘》(桑弧)、《女局长的男朋友)(桑弧)、《好事多磨》(宋崇)、《爱情啊,你姓什么?》(颜碧丽)、《小字辈》(王家乙)、《见面礼》(张惠钩、陈蝉)、《飞来的女婿》(中叔皇)、《取长补短》(张惠钩)、《酸辣姻缘》(宋杰、张宁)、《欢欢笑笑》(刘秋霖、秦志钰)、《端盘子的姑娘》(马精武、刘诗兵)、《笑比哭好(啼笑皆非)》(马精武、钱学格、张寿光)、《姑娘小伙正当年》(华永庄、罗真)、《彩桥》(金音、李育才)、《两对半》(王志杰)、《女儿经》(包起成)、《情投意合》(刘惠中)等。
中国农村电影:历程、特点、前瞻
学术探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4年第4期(总第293期)作者简介:张婷婷(1981—),女(彝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现当代文学研究。
① 韩婷婷.新中国70年农村电影的发展变化[J].艺苑,2019,(4).中国农村电影:历程、特点、前瞻张婷婷(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中国农村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既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见证,也是对农民群体生存状态的记录和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农村电影在创作上紧跟国家农村政策的发展变化,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十七年”时期的农村电影、新农村电影发展时期、乡村振兴电影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中国农村电影体现出明显特点:一是以电影艺术形式真实地记录和展现农村发展成果;二是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客观上发挥了文化传承和表达的作用;三是以艺术方式将农村社会问题和农民处境呈现出来,引起社会关注和反思,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改变;四是以多元化的题材和风格展现乡村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服务乡村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影发展呈现出题材创作更加多元化、与新技术结合并更加注重艺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更深入挖掘农村题材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走出国门并积极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农村电影;电影中图分类号:J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4)4-0087-08 中国农村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农村的变迁,农村电影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其以农民生活为题材,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中国农村的变迁、农民的奋斗和乡土文化的魅力。
农村电影既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见证,也是对农民群体生存状态的记录和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它的产生、繁荣与发展变化有制度、国情、观念、时代的原因。
【免费下载】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
一,探索时期的中国电影1花好月圆 1958年长影摄制原著:赵树理,编导:郭维,主演:田华,秦汉,王秋颖,杨启天,金迪,郭振清等根据赵树理俄《三里湾》改编,影片描述是新中国土改遇到的一些各种挫折,为农村合作社搞设计的玉生,由于文化低得到灵芝的帮助;有翼被家里一些落后思想什么糊涂,常有理,惹不起的父母哥嫂包围的透不过起来,还有自私落后的村长范登高,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艰辛的劳动,人们充分认识了社会主义合作社重要性,落后的人们纷纷入社,一片新的气象面貌开始了。
2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1959年长影摄制编剧:马烽,导演:苏里,主演:李亚林,金迪,梁音,张延,刘增庆,卢桂兰,浦克等高占武复员回乡,立志改变山村面貌。
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劈山引水,凿通山洞,两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才能完成的工程计划。
影片还展现了高占武和孔淑贞,曹茂林和小翠的两对年轻人的爱情,影片下集写的是年轻人再接再厉引水发电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影片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至今传唱。
李亚林,金迪双双被评为22大电影明星之一。
3《暴风骤雨》 1961年北影摄制原著:周立波,编剧:林兰导演:谢铁骊主演:于洋,高宝成,鲁非,李百万,刘季云,安振江,葛存壮等影片描述1946---1947年我工作对来到环境复的元茂屯,因这里群众深受日寇以及恶霸韩老六兄弟欺压,土改工作很难开展,工作队肖队长动员苦大仇深的农户,赵玉林,郭全海等积极进步的群众,铲除了恶霸韩老六,消灭了韩老 七为首的土匪,确保了土改的胜利。
影片被参加了莫斯科影展,深受欢迎,只是资深专家提了点要求,认为影片在含蓄些就更好了。
不含蓄是中国电影为政治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表现的硬伤,那是哪敢拍“阳春白雪,清水佳人”的小资电影?4李双双 1962年上影摄制编剧:李准,导演:鲁韧,主演:张瑞芳,仲星火根据李犟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的电影,融入了轻喜剧的风格,塑造了泼辣正直的李双双和她的丈夫自以为是还有点胆小怕事的孙喜旺的家庭矛盾,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的农村面貌和新的气象,所谓“天上下雨地下流,两口子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睡一个枕头”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开创了婚姻的一种模式,像李双双和孙喜旺那样“先结婚后恋爱。
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
一,探索时期的中国电影1花好月圆1958年长影摄制原著:赵树理,编导:郭维,主演:田华,秦汉,王秋颖,杨启天,金迪,郭振清等根据赵树理俄《三里湾》改编,影片描述是新中国土改遇到的一些各种挫折,为农村合作社搞设计的玉生,由于文化低得到灵芝的帮助;有翼被家里一些落后思想什么糊涂,常有理,惹不起的父母哥嫂包围的透不过起来,还有自私落后的村长范登高,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艰辛的劳动,人们充分认识了社会主义合作社重要性,落后的人们纷纷入社,一片新的气象面貌开始了。
2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长影摄制编剧:马烽,导演:苏里,主演:李亚林,金迪,梁音,张延,刘增庆,卢桂兰,浦克等高占武复员回乡,立志改变山村面貌。
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劈山引水,凿通山洞,两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才能完成的工程计划。
影片还展现了高占武和孔淑贞,曹茂林和小翠的两对年轻人的爱情,影片下集写的是年轻人再接再厉引水发电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影片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至今传唱。
李亚林,金迪双双被评为22大电影明星之一。
3《暴风骤雨》1961年北影摄制原著:周立波,编剧:林兰导演:谢铁骊主演:于洋,高宝成,鲁非,李百万,刘季云,安振江,葛存壮等影片描述1946---1947年我工作对来到环境复的元茂屯,因这里群众深受日寇以及恶霸韩老六兄弟欺压,土改工作很难开展,工作队肖队长动员苦大仇深的农户,赵玉林,郭全海等积极进步的群众,铲除了恶霸韩老六,消灭了韩老七为首的土匪,确保了土改的胜利。
影片被参加了莫斯科影展,深受欢迎,只是资深专家提了点要求,认为影片在含蓄些就更好了。
不含蓄是中国电影为政治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表现的硬伤,那是哪敢拍“阳春白雪,清水佳人”的小资电影?4李双双1962年上影摄制编剧:李准,导演:鲁韧,主演:张瑞芳,仲星火根据李犟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的电影,融入了轻喜剧的风格,塑造了泼辣正直的李双双和她的丈夫自以为是还有点胆小怕事的孙喜旺的家庭矛盾,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的农村面貌和新的气象,所谓“天上下雨地下流,两口子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睡一个枕头”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开创了婚姻的一种模式,像李双双和孙喜旺那样“先结婚后恋爱。
荒诞现实主义21世纪乡土喜剧的银幕抒写
692020中国电影有着绵延深厚的乡土想象传统。
在百余年影像链条中,“农村是一个永远的景观,农民是一个写不尽的形象……如果对中国电影史作一个纵向考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真正标示社会文化转型特征的几乎都是农村题材作品”[1]。
不过,以乡村为主要叙事空间的乡土喜剧电影,似乎由于喜剧外衣之下缺乏深层的文化意涵,而在电影史研究中长期处在较为冷落的位置。
回望新中国乡土喜剧电影史,“十七年”时期,以《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五朵金花》(1959)、《李双双》(1962)等为代表的影片实践与建构着新中国的歌颂喜剧范式;进入新时期后,以《月亮湾的笑声》(1981)以及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1981)、《咱们的牛百岁》(1983)、《咱们的退伍兵》(1985))为代表的影片,持续以歌颂喜剧范式论证新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与彼时第五代导演以乡土进行文化与历史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区隔;而在大众文化与城市文化初兴的1990年代,尽管尚有《秋菊打官司》(1992)这类荒诞喜剧色彩的乡土影像出现,但城市喜剧的全面统治已是自不待言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影创作涌现了越来越显著的荒诞喜剧创作潮流,其中尤以乡土题材为荦荦大端,代表作品有《光荣的愤怒》(2006)、《落叶归根》(2007)、《斗牛》(2009)、《Hello!树先生》(2011)、《杀生》(2012)、《一个勺子》(2014)、a 17世纪以来,随着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的降临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西方社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
科学与理性的大举而入,在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使得个体被物化与异化。
20世纪以后,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情境中,宗教的衰微、科技膨胀与战争频发,令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的阶段,尤其是二战之后,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弥漫,使得荒诞感更是大行其道。
因此可以说,荒诞产生的根源是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荒诞感所表现的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赵焕章导演的乡亲情结
赵焕章导演的乡亲情结作者:***来源:《上海采风》2021年第01期2020年11月28日晚间,厦门。
在此举行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大会上,已90岁高龄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赵焕章,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在赵焕章导演的艺术生涯里,他总是将电影镜头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善于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他曾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为中國农村题材电影留下了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总会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最深沉的感动,于家长里短中体味人生,将平淡的事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得颇有情致。
他在颁奖现场动情地说,中国电影要拍出最朴实的平凡之美,需要“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百姓”,如是便能更上一层楼。
借此向他深表祝贺,并由此回忆起27年前赴无锡拍摄电视连续剧《雨后荷花村》时的诸多往事。
自1994年应邀去无锡参加赵焕章导演的电视连续剧《雨后荷花村》拍摄后,便各忙其事,一晃10余年。
后来得悉他腿有不适,行走不便,即前往探望。
见面方知,赵导演确实是位大忙人,自他离休起就未曾停止过执导影视片的拍摄工作,单单是有关农村题材的影视片,就有《沂蒙山人》《白天鹅的故事》《婶子》《乡亲》《十品官吴山羊》等。
若不是自己腿脚不便以及老伴患病需要照顾,无疑他会继续自己所热爱的影视导演工作,特别是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拍摄。
银幕上下感慨多岁月蹉跎,从22岁走上艺术之路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算起,赵焕章已经从影55年了。
赵导曾参加过1963年影片《水手长的故事》的拍摄,我则作为他的助手,一直跟随他学习,从影片筹备阶段、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他的言传身教让我获益匪浅,且受益终身。
50多年过去,许多有关发生在赵导身边难忘的故事已不清晰,为撰写此文只得不断敲打记忆的门窗。
赵导尤其喜爱擅长拍摄农村题材影视片。
1980年代,他拍摄的农村题材影片《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拍摄于1981年的农村题材喜剧电影《喜盈门》更是红遍全国。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现象探究
tI?。s masses of peasants or urban people,which to some extent,limit me film,addll:lg creation in mral areas.T0 enable more people t0 acc印tthe
coreedy element is a well.tested.But it is also a doubte-edged sword’the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rural theme movie in the new
century.Its purpose is to analyse the chan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to make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easants film's development,to understand rural film’S status of development within range from the creation of nearly a decade,SO that existing problems are satisfactorily resolved.The paper
movie portray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really express SO many new
features.At the same time,the films also exposed some problems in rural areas.After reveal the dark reality of the rural theme film out of ten years of idealized color,the film begin to retum to reality orbit.But in some work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ack of a humanitarian make people lose the courage to break out from the reality in desperate.Besides in viewer's positions,the rural theme film in new century is still faced with a vague embarrassment.Creators do not know their audience in the end is the s:New century,the rural theme movies,narratiVe
艰辛的探索1958-2019年的山西电影制片厂
692021和其他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一样,山西电影制片厂也是历史的产物。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次停停办办,改革开放初期的缓慢发展,再到新世纪的短暂腾飞,新时代的艰难探索,山西电影制片厂一路摸爬滚打,试图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在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山西电影制片厂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不仅在拍片数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影视作品质量上也取得了喜人成绩,使得山西电影制片厂一跃成为这一时期省办小厂的标杆和山西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综观山西电影制片厂的演变进程,不难发现其与其他中小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相似之处——在国家政策的号角下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一、国家政策下的组建过程(一)国家政策下诞生的国有制片厂“新中国成立后,很快便建立了以‘八大电影厂’为核心的国有/国营电影生产体系,囊括区域性的故事片厂、隶属军队的‘八一厂’及体制内专业化的新闻纪录片厂、美术片厂、译制片厂、科教片厂、农业片厂等。
”[1]山西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8年,是中央号召社会各界进行“大跃进”的历史产物。
“1958年5月,文化部召开全国电影工作跃进会议,提出以地方为主发展电影事业,实现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或再多一点的时间内,达到每省都有制片厂。
当时参加会议的山西省文化局电影处处长白纯瑞征得在京开会的省委、省政府部分领导的同意,最后由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决定,投资二百万元,建立山西电影制片厂。
”[2]此后,山西电影制片厂紧跟国家政策,数次变换更迭的时代到来了。
(二)建厂早期的创作情况概述和国家一级的八大厂境遇不同,山西电影制片厂作为省一级别的电影制片厂,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和自身的地域人才等因素,一直都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电影制片厂都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要求。
拍什么题材的影片,各种题材占比多少在当时都有严格的规定,山西电影制片厂也不例外地带有鲜明的计划体制特点。
1960年12月,“中央规定原则上一个行政大区保留一个故事片厂,保留各民族电影厂,其他省办电影厂只拍新闻片、纪录片,不拍摄故事片。
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浅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浅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革”中严重左倾的思想被纠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各行各业都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
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从“文革”压制与迫害中挣脱出来,焕发出新的创作激情。
进入80年代,随着政治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电影工作者对电影艺术本体的思考和回归,中国电影的创作题材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伤痕电影、农村电影、都市电影、校园电影、文学名著电影、战争电影等佳片迭出。
其中以农村生活、都市生活和改革开放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影片,因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普通百姓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使得80年代成为中国电影最贴近现实、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群众的年代。
一、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题材电影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农业人口。
刚刚从“文革”磨难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电影人,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把目光投向改革开放后的农村。
电影工作者深入农村,体验农民生活,了解改革开放为农村带来的变化,了解农民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创作出来一批真实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电影。
其中,赵焕章执导的“农村三部曲”在贴近农村生活和农民感情的基础上,以农民自身的视角来反映和表达农民的愿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乡土气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追捧,是80年代农村题材电影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代表。
[1]《喜盈门》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中婆媳、妯娌、姑嫂、夫妇之间各种复杂矛盾调解的故事,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中国传统美德,影片真实、自然、幽默、活泼、寓教于乐,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受到广大观众的热评。
《咱们的牛百岁》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共产党员牛百岁主动与没人愿意要的5个后进分子组成作业组,以自己的勤劳、智慧、热情和宽容去感染和打动后进分子,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影片塑造了牛百岁这个真实可信的农村共产党员形象,展现了基层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歌颂了农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帮助的真实感情。
赵焕章:“三部曲”书写农村电影辉煌
赵焕章:“三部曲”书写农村电影辉煌2019-09-23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上海,在洋洋百年历程中,书写着中国电影的辉煌,其中农村题材的影⽚也是硕果累累。
上世纪⼋⼗年代,⼀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喜盈门》,可以说是红遍全国,据统计,观众达5亿多⼈次,这是当今导演不敢想的数字。
⽽这样⼀部被称作“⼜纯⼜正”的农村影⽚却诞⽣在上海这个⼤都市,更是⼀个奇迹。
执导这部电影的就是上影⼚的著名导演赵焕章。
在⽽后的4年⾥,他⼜先后导演了脍炙⼈⼝的农村⽚《咱们的⽜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这两部影⽚与先前的《喜盈门》合称为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
值得⼀提的是,这“三部曲”荣获的⾦鸡、百花等奖项竟达10个之多,这在中国导演中恐怕也是罕见的。
当年的英雄今何在?不仅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想念他,我们圈内的同仁也不时提起他,因为这“三部曲”,不论在上影⼚,甚⾄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个亮点。
当年这⼏部电影的创作、拍摄和制作的成功经验,对今天来说,依然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正是这个缘由,我开始寻访这位当年的红导演。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没想到我⼏经打听的赵焕章现在的寓所与我居住地只有⼀路之隔。
当我见到他时,显然兴奋异常。
81岁的赵焕章依然⾝板挺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遗憾的是他⽼伴多病缠⾝,离不开他的照料;且两⼈越⽼越相爱,只要离开⼀⼩时,⽼伴就会⽤床边的电话召唤他。
为不影响⽼⼈,那天我们的访谈就安排在⼩区的物业办公室⾥。
赵焕章,不,现在该改称赵⽼了,他为我泡了茶,连连说,让你坐在这个地⽅,实在抱歉。
我笑着说,这⽐你当年下农村⽣活的条件好多了。
说得他也⼤笑起来。
就这样,当年的“三部曲”,在我俩谈笑中,犹如在影院⾥⼀般⼜重映起来。
当导演之前他曾是位演员记者:赵⽼,你的农村“三部曲”,当年红遍全国。
你那么尽⼼于拍摄农村⽚,这是否与你很熟悉农村⽣活有关?赵焕章:其实农村和农民⽣活最初与我并不很密切。
我是⼭东省利津县⼈,⽣于1930年,⼩时候喜欢读书,⽽且读得不错。
农村片大有可为——《沂蒙山人》采访散记
作者: 金匀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新作
页码: 61-62页
主题词: 赵焕章 农村三部曲 牛百岁 喜盈门 一路风尘 跟踪采访 退伍兵 山东临沂 九十年代数日
摘要: 曾经以《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这“农村三部曲”饮誉新时期影坛的赵焕章,由于种种原因偃旗息鼓几年之后,终于在九十年代的第二个年头,重新扯开嗓门,唱起他那令人熟悉而亲切的歌——《沂蒙山人》。
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深入山东临沂地区拍摄现场跟踪采访。
虽是寥寥数日,但那块神奇而充满沧桑的土地,以及赵导和他的同行们无限忠诚于农村片创作拍摄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难忘的印象…… A.我们一路风尘赶到平邑县城(《沂蒙山人》摄制组的大本营),恰好是在一场大寒之后,天气虽然有点回暖,可整个大地仍是冰冻雪封、寒意逼人。
此时去“九间棚”外景地的山路因雪辗成冰,路面溜。
我国乡村电影中的乡村之美及现实意义-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乡村电影中的乡村之美及现实意义乡村题材作为一种具体的电影类型,其创作总量和影响力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弱势的地位。
思考当下的乡村题材电影,除了娱乐其还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思乡”情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乡愁”。
为什么会产生乡愁?如何发现和认识乡村之美?乡村题材电影在我们回味乡愁过程中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一、我国乡村题材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回顾思考我国乡村题材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发现,其总是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背景紧密相关。
纵观我国乡村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从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至今,逐步经历了从高潮到沉寂,而后进入到缓慢的发展期,总体面貌如下:1.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是中国乡村题材电影创作的一次高潮,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让整个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变,乡村题材电影在当时电影市场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赵焕章的乡村三部曲《咱们的退伍兵》《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是那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还有胡柄榴的《乡音》《乡民》和《乡情》系列。
相比而言,前者多以喜剧的方式反映当时乡村社会的变化,而后者更侧重于从知识分子的视角,对当时乡村文化的发展与沉淀进行思考,强调对乡村“诗意境”的追求。
对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样轻松而贴近生活的电影很容易引发其心中的“乡愁”。
2.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乡村题材电影的创作进入了沉寂期,虽然这一时期推出了一批以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部分作品,但相比同时期其他题材的电影而言可谓进入到了一个没落的时代。
这一时期乡村题材电影的显著特征是纪实性降低而创作性增强,如电影《黄土地》中那一望无际的大场景、滚滚而来的腰鼓声,求雨、红喜轿、红嫁衣、红对联;《秋菊打官司》中的房子在一串串红辣椒的装点下显得格外耀眼,为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场景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夸张。
与其说这再现了当时的民俗,倒不如说是导演们创造了一种新民俗;与其说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倒不如说是导演们创造出来的乡村奇观。
赵焕章口述:观众认可是最大的幸福!
赵焕章口述:观众认可是最大的幸福!口述/赵焕章采写/方舟赵焕章导演的影片别具一格,他把镜头对准农民,贴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
他的影片就像穿土布衣的老农站在田头炕边和乡邻们聊天谈心,有一种朴素的亲近感,诙谐的风格色彩也为群众所喜爱。
他的影片在中国影坛,尤其是在乡村观众中具有生命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赵焕章五年里连续拍摄了《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等三部农村题材的影片而成为当年中国最知名的农村电影导演;又因为这三部影片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使得他的电影在中国影坛、尤其在乡村观众心目中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更因为《喜盈门》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拷贝发行量之最,让他成了电影发行口名副其实的“拷贝王”。
这三部影片被当时评论界誉为“优秀的农村生活三部曲”,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
不仅是农村观众欢迎,城市观众也是厚爱有加。
即使今天看来,影片依然有很大魅力让人目不转睛,回味无穷。
2008年5月下旬,一个晴朗的上午。
年近八旬、身材高大、举止儒雅的赵焕章导演在上海影城打开话匣,细数当年农村三部曲创作前后的趣闻故事――《喜盈门》――剧本的故事我和《喜盈门》的编剧辛显令早在“文革”时期就认识。
当时上影厂对总是拍样板戏感到不满意,提出搞几个小戏。
我和另一位山东导演到山东准备拍三个小戏《半边天》《三定庄》《管得好》时认识了辛显令。
他编剧的《管得好》是写“教育革命”的内容,有点硬邦邦的。
片子拍完他给我写信说:“赵导演,我想写故事片剧本,您看怎么样?”我说:“你是农民出身,生活底子厚,又闯过关东,当过民办老师,做过会计,现在又是县文化馆的创作员,阅历也很丰富,文笔也不错,当然可以写。
但你要避免走图解政策的老路,要学会找永恒的主题。
”他表示赞同。
不走老路谈何容易,难免要碰到一些挫折和失败。
有一天他又和我联系,他发现了这么个题材:一位农村老头老伴去世了,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大了要结婚。
胶东农村人家的住房都是一个规格:坐北朝南三间房,中间的房子进去是厨房,一边一个灶,烧饭和烧炕都在这里,左右两边的侧房都要通过中间这间房进门。
不应冷淡农村题材片
不应冷淡农村题材片
赵欣林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总政文化部为给部队多提供健康向上的影视片,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推荐的百部优秀影视片,观看后获益非浅,应该加以赞扬。
然而也感到有点不足,军队观看影视也不应冷淡农村题材片。
百部优秀影视片,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仅有《鼓乡春晓》、《不该发生的故事》、《走出地平线》,加上《焦裕禄》,是四部,占4%。
这四部影片反映的题材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左右或以前的,距今也有十四、五年。
缺乏衣村题材片是一种不该发生的事,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电影创作者们对农村片的冷淡和疏忽,也可以说是不太关心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天地广阔、有八亿多农民,可以说发生在农村的人和事无以数计,可以大加创作。
为什么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出不来呢?是没有写的?可以否定。
上影厂赵焕章导演的八十年中期的农村三部曲,是成功的例证。
然而九十年代以来,农村题材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赵欣林
【作者单位】贵阳驻军某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理顺农税片管体系——农村税费改革不应绕开的话题 [J], 王朝明
2.刍议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的主题考量和内容抉择——以纪录片《拉林河畔》为例[J], 申江伟
3.农村女性心理觉醒的艰难历程——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片论 [J], 丁兴标;徐德明
4.从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题材纪录片的变化看农村 [J], 刘水灵
5.说冷淡不应该在秋天 [J], 坤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乡村电影伦理的思辨与新构——赵焕章“农村三部曲”钩沉
新时期乡村电影伦理的思辨与新构——赵焕章“农村三部曲”
钩沉
马恩扉页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22()12
【摘要】赵焕章导演的《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是新时期
极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乡村电影,具有现实性、伦理性、时代性等多重人文关怀,被
人们称为“农村三部曲”。
赵焕章导演的“农村三部曲”站在了农民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从“农村三部曲”当中个体、交往、社会三个伦理层面入手,分析赵焕章导演对于新时期乡村电影伦理的思辨与新构,希望探寻出其
作品对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以及可供参考的伦理性内涵。
【总页数】6页(P99-104)
【作者】马恩扉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赵焕臣:在新丝绸之路上放飞梦想——访全国劳动模范、岱银纺织服饰集团董事
长赵焕臣2.历史的钩沉文学的想像——评范文华《古赵雄风》三部曲3.心里装着
农民观众——访著名电影导演赵焕章4.热情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学习座谈会特辑(二)赵实人民需要电影电影属于人民5.赵德发“农民三部曲”的文化伦理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里装着农民观众——访著名电影导演赵焕章
心里装着农民观众——访著名电影导演赵焕章
董光坤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92(000)005
【摘要】导演赵焕章息影三年后又导农村片。
在沂蒙山区冰天雪地中艰苦拚搏两个多月,新作《沂蒙山人》已进入最后阶段。
该片展现的将是扎实的生活底蕴,强烈的时代气息。
浓郁的乡土风情,乐乐呵呵的喜剧风格。
全剧就象一曲高尤悠长的唢呐,诉说着沂蒙老区党员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共奔致富前程的曲折篇章。
笔者作为一个电影迷,又是从小饮蒙山沂水长大步入军营的农家娃,春节前夕,利用休假探家的时机,在沂南县委招待所,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董光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赵焕臣:在新丝绸之路上放飞梦想——访全国劳动模范、岱银纺织服饰集团董事长赵焕臣 [J], 梁莉萍;安德利
2.她心里始终装着观众谈袁雪芬的戏曲观众意识 [J], 曹凌燕
3.赵焕棠的“广场”传奇——访香港远亚国际有限公司、佛山华远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焕棠先生 [J], 赖浩成
4.他心里时刻装着农民——讲述好医生吴长生义务出诊的故事 [J], 张立安; 吴畏
5.心里装着农民的“现代农夫” [J], 李琭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亲历的上海电影市场改革之路
68 ┸ 自述地方发行放映公司进行出售地区发行权、单片承包、票房分成、代理发行等多种形式的交易。
在此之前,中国电影完全被计划经济的模式所捆绑。
影片的生产由国家电影局下达指标,明确题材,专业厂家负责组织创作生产。
影片审查通过后,由中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发行。
影片的收购价格,不论题材,不分规模,不计成本,一样的价格,一锤子买卖。
这种定向收购、统一价格的单一模式,在政府完全控制物价、创作人员只有职务薪水的年代,制片厂的生产成本处于一个可控的低价区间,每部影片的收购价和成本数相抵,基本上有赢无亏,但盈利很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一个以电影作为主要文化消费、拥有数亿观众的庞大市场,被发行公司控于鼓掌之中,它所产生的利益,绝大部分都流入发行部门。
制片和发行在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失衡,直接掣肘制片行业的发展。
1980年代,尽管复苏后的中国电影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上影、北影、长影这些老牌的骨干电影企业,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经济拮据,捉襟见肘,厂房破旧,设备老化,根本没有实力提升自己的原创能力和摄制水平,也没有胆魄规划未来,畅想前景,只能在一个低水平循回往复的流程中,凭借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艰苦奋斗,顽强地支撑着整个制片业。
我们不妨以《喜盈门》为例,来佐证这种近乎荒唐的利益格局。
这是赵焕章导演农村三部曲的第一部电影,从1981年7月投放市场,至1982年3月,全国共发行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拷贝4212个,放映8个月,城乡观众人次达3.15亿,取得了建国以来电影发行放映前所未有的业绩。
这期间,上海有24家影院放映了这部影片,在两周的时间里,观众人次达169万,平均上座率高达97%,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如此辉煌的业绩所形成的数千万的丰厚利润,作为生产这部影片的上影得到的仅仅是中影收购这部影片的70万片款,除去拍摄成本,摊上企业的运营费用,扣掉七七八八,还有多少利润可言?几十个人前前后后忙碌了将近一年所倾注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冤吗?难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电影厂处于“入不敷出、苟延残喘”的困境时,各省市电影发行公司却建造新楼,装潢老宅,增加福利,提高待遇,成为当地年轻人择业所向往的好去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焕章:“三部曲”书写农村电影辉煌作者:信芳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2年第02期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上海,在洋洋百年历程中,书写着中国电影的辉煌,其中农村题材的影片也是硕果累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喜盈门》,可以说是红遍全国,据统计,观众达5亿多人次,这是当今导演不敢想的数字。
而这样一部被称作“又纯又正”的农村影片却诞生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更是一个奇迹。
执导这部电影的就是上影厂的著名导演赵焕章。
在而后的4年里,他又先后导演了脍炙人口的农村片《咱们的牛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这两部影片与先前的《喜盈门》合称为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曲”荣获的金鸡、百花等奖项竟达10个之多,这在中国导演中恐怕也是罕见的。
当年的英雄今何在?不仅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想念他,我们圈内的同仁也不时提起他,因为这“三部曲”,不论在上影厂,甚至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个亮点。
当年这几部电影的创作、拍摄和制作的成功经验,对今天来说,依然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正是这个缘由,我开始寻访这位当年的红导演。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没想到我几经打听的赵焕章现在的寓所与我居住地只有一路之隔。
当我见到他时,显然兴奋异常。
81岁的赵焕章依然身板挺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遗憾的是他老伴多病缠身,离不开他的照料;且两人越老越相爱,只要离开一小时,老伴就会用床边的电话召唤他。
为不影响老人,那天我们的访谈就安排在小区的物业办公室里。
赵焕章,不,现在该改称赵老了,他为我泡了茶,连连说,让你坐在这个地方,实在抱歉。
我笑着说,这比你当年下农村生活的条件好多了。
说得他也大笑起来。
就这样,当年的“三部曲”,在我俩谈笑中,犹如在影院里一般又重映起来。
当导演之前他曾是位演员记者:赵老,你的农村“三部曲”,当年红遍全国。
你那么尽心于拍摄农村片,这是否与你很熟悉农村生活有关?赵焕章:其实农村和农民生活最初与我并不很密切。
我是山东省利津县人,生于1930年,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读得不错。
所以,我虽出生在县城,可念高中时,已去济南了。
当时到城里,我心里还是很得意的,有种优越感,而且还赶上了好时机,1948年济南就解放了。
我在省城毕业后就参加了山东省文联人民文工团,后来文工团并入山东大学,所以有机会在山大的戏剧专业学习。
当时,团里的大部分人员都来自农村,非常朴实,身上有一股劳动气息。
在文工团的时候我当演员,我演过话剧,也演过电影,我演的第一部大戏就是一部农村片,名字叫《王秀凤》,那时我刚19岁,但在片子里饰演的却是王秀凤的老公公。
记者:那你什么时候来上海的?赵焕章:这是1952年,我从山东老区,算是“调干”来到上影厂。
记得当时同来上海的有四十几个人。
那年正是上海八家民营电影公司合并,也就是民营电影国有化改造。
进电影厂后,我开始当演员,曾演过老导演沈浮的《斩断魔爪》等戏。
但慢慢地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去学导演,于是从场记干起,到助理导演、副导演,再升为导演。
其间,参加过《羊城暗哨》《小康人家》《鲁迅生平》《向海洋》等影片的拍摄;到拍摄《水手长的故事》《碧玉簪》《黄浦江的故事》等影片时,我已是助理导演了。
“文革”期间,我与大家一样被下放到干校劳动。
1972年,为拍摄群众文艺会演的小戏,我被调回厂里,开始导演小型戏曲片,后来才有了导演故事片的机会。
这期间,我先后导演过《一副保险带》《新歌欢舞》《小小歌舞》《管得好》《战船台》《新风歌》《风浪》《海之恋》《这不是误会》《八仙的传说》等影片。
1980年,我升任为导演,后来又被评为国家一级导演。
《喜盈门》一场笑声180次记者:这农村三部曲,第一部是《喜盈门》,当时你是怎么想到要拍这部片子的?赵焕章:说起《喜盈门》,那还得提起我在“文革”期间拍过的一个吕剧小戏叫《管得好》。
这是个山东参加全国汇演的本子,作者是辛显令,当时在文化馆工作,平时写点诗歌,还搞小戏。
正因为我拍过他写的戏,所以“文革”后,他想写故事片,问我行不行?我说,行啊。
但鼓励的同时,我对他说,前期那些“小戏”都是为政策服务的,这不行。
如果要写,应尊重电影的规律,要懂得电影如何反映生活。
为此,我建议,应该探究永恒的主题。
辛显令出手很快,不久就拿出修水库的本子。
但一看,老毛病改也难,本子虽然也有人物有情节,但依然在图解政策,这马上就被否定了。
我问他还有什么故事,他想了想说,在下面调研时,有家老人为了儿子结婚,让出了自己的住房,而住到了原来放置农具的西边房,结果“狠心”媳妇却不让公公出门经过中间的“走道”,公公只能把窗户当通道,每天“爬进爬出”。
此事在乡里引起很大反响。
我一听,觉得有戏,这“孝顺”关联到传统美德。
我琢磨着通过电影讲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农村家庭故事,于是告诉辛显令,此题材有点意思,要他继续收集素材,完善这个故事。
这就是后来《喜盈门》的最初原型。
记者:听说这本子写好后,没有马上投拍?赵焕章:对,《喜盈门》写出来了,但我感到当时似乎时机还不够成熟。
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家还都陷在“伤痕电影”、“反思电影”中,农村题材的片子没人重视。
机会来了,1979年底,《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为什么农村片这么少”的问题,立马引起各电影厂的重视,大家纷纷抓起了农村片。
我对厂里说,山东有一个关于农村家庭纠纷的戏很好。
厂里马上要我把本子拿来,几个领导一看,都觉得基础很好。
就这样,辛显令被请到上海,住进了永福路的上影招待所。
自此我开始帮助他修改剧本,足足改了两个月。
那时我们熬夜再加上抽烟抽得厉害,每个人张开嘴,舌头都是黑的。
乡下人被请到上海改电影,对当地来说,是件大事,从村镇到县里,领导都很重视。
当时,我有权利帮助修改,但拍不拍我没有决定权。
所以,我还真担心,让人家来,千改万改,万一不拍怎么向当地父老交待。
情急之中,我想到了王世祯,他是上海影协的秘书长,又是《电影新作》的主编。
我想,请他看看,剧本是否可发表?如能发表,到时不拍也算有个交代。
没想到,世祯老看后,不仅决定发表,而且还发了个头篇。
1980年初农村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所以,《喜盈门》很快通过审查,这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充满喜剧色彩的家庭伦理片正式开拍。
记者:这部片子,甫一亮相就受到欢迎,特别是在农村,能否说一说当时的盛况?赵焕章:那时各个厂都有个传统,就是影片完成后要有答谢放映,我们带着留厂拷贝巡回演出似的一级级往下跑。
因为是上影拍的,就先在上海放,观众的笑声我都数得清楚,应该是在四五十次;后来到了济南,那里观众的笑声是七八十次;再到烟台,笑声达到一百多次;到了县城平度,笑声是一百二三十次;真正到了农村,笑声是一百七八十次了。
我就感慨,这样的影片越靠近农村,越靠近农民,越靠近家乡,掌声和笑声就越多,因为这些老乡真正懂得这部片子里的故事和细节。
这部片子是在咱山东平度拍的。
我记得那天下雨,但观众都坚持看完了,我们还开了个小型座谈会,也就是请农民谈谈感受。
我一直记得一个农村老汉。
他说,自己在看的时候,还注意观察四周的小媳妇、小伙子。
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害羞,低着头。
哈哈大笑的,往往是比较孝顺老人的;而害羞的,低头的,往往不太孝顺。
所以,不孝顺的人看着电影觉得难为情。
我想,这个老农不简单。
后来评论《喜盈门》的文章很多,但我至今都觉得这位老农的评论是最棒的,他是权威的评论家。
《咱们的牛百岁》七易其稿记者:我曾看过一份报道,据各地电影发行放映部门的反馈,你30年前拍的《喜盈门》,至今在农村仍是复映率最高的影片之一,这说明传统美德也是永恒主题。
当时,《喜盈门》一登场就大受欢迎,就这促使你续写“第二曲”?赵焕章:是啊。
这第二部曲就是《咱们的牛百岁》。
写《喜盈门》的辛显令在文化馆工作,而写《咱们的牛百岁》的袁学强就是个农民,一手把锄,一手写作。
当我拍完《喜盈门》,还想为家乡拍个新戏,于是就让《喜盈门》的副导演武文朴到山东转一圈看看。
当时在烟台正召开一个创作会议,看了推荐的一些作家的作品,觉得都不行。
这时武文朴告诉我,听说还有个小说不错,发表在《泉城》杂志上,叫《庄稼人的脚步》,作者袁学强。
其实袁学强那天也在创作会现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根本没有自我推荐的意识,坐在角落里任凭别人“毛遂自荐”。
当我看完其小说,立时觉得不错,就决定改编。
同样,他也被请到了上影文学部招待所。
记者:袁学强是个农民,请到上海,你教他学写电影?这得花多少心血啊!赵焕章:当时就是这样。
我告诉你,上影文学部招待所门卫一见到我来了,就笑着说,赵导来了,今晚不到深夜12点是关不了门的。
说实话,他们对电影虽不懂,但人聪明,又肯学,这使我很有信心。
袁学强和辛显令一样,都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但真正“触电”却是刚开始。
为使他们放下包袱,倾尽全力,我对两人都先“约法三章”:一是你们生活底子厚,但电影文学基础差,对电影不熟悉,不过可取长补短,我会尽力帮着你们把本子改好,这请放心。
二是我会不断地贡献点子,但千万不要我什么意见你都吸收,符合实际的才说对;认为错的,就说错。
在做人上要相互尊重,但在艺术上不要客气,要坚持真理,这是另一种更深的尊重,是尊重艺术。
只要是为艺术负责,你说的话再难听,我也不会生气。
三是,写一章,我看一章,但我改的地方不等于是定稿。
因为我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我改的难免凭想当然。
我们要一个风格,就是原汁原味的农村味,不能非驴非马,所以最后要你们定夺,不能为了我而伤了原有的风格。
记者:从小说到电影,那是跨门类的再创造。
你提携后生而甘当人梯,令人起敬。
赵焕章:这没什么,当时为出好剧本,我们上影厂的同仁们几乎都全力以赴,不求名不讲利。
我记得《咱们的牛百岁》初稿完成后,就由我厂资深编辑刘福年来修改。
刘福年是咱山东潍坊人,可巧,他刚接到任务,也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他带着剧本回山东奔丧。
刘福年非常敬业,一边给母亲守灵,一边修改剧本,然后,回上海再改。
而这时,我在济南的父亲也去世了。
这不,我也带着剧本回济南,一边奔丧,一边改剧本。
所以,袁学强说,因为他的一个剧本,弄得两个老人去世。
他真的很感动。
《咱们的牛百岁》,我们的确改得很辛苦,七易其稿才最后定稿。
记者:一个成功的电影,编、导、演,缺一不可,显然演员也在片中为之添彩。
我记得《咱们的牛百岁》里,王馥荔的表演十分出彩,她还因此获得第七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赵焕章:是啊,王馥荔是位出色的演员,观众称她“天下第一嫂”。
《咱们的牛百岁》是在荣成拍的,王馥荔在剧中饰演菊花。
有这么一场戏:菊花跟村干部相好,村干部受批评。
村里人就说她作风不好,搞破鞋。
她又气又恨,摔倒在雪地里。
当时拍摄时,没有雪,剧组就用化肥当雪,树枝上也摆弄上化肥,王馥荔一下子摔到“雪堆”里,也就是化肥堆里,化肥味道很刺激,能呛得人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