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
幼儿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是:
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向传统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
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针对传统教育只注重灌输零星知识技能的弊病,活教育提出:“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会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

就是说,不仅要使儿童在智力上得到发展,还要使儿童在道德、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针对传统教育固定的、僵化的教育内容,活教育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突破了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框框,对于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和书本以外的知识,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在师生关系上,针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活教育强调了儿童的学习应以儿童自己学、做为主,调动一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校教学的气氛。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针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活教育主张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积极鼓励的管理方法。

五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儿童只会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活教育竭力主张培养儿童自动研究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儿童。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改变那种“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死”的死气沉沉的旧教育。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是针对旧中国旧教育的传统弊病提出的。

在他看来,旧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抄袭外国的,空谈理论,教学脱节,读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不求进步,学生缺乏创造性,没有“动手”的能力。

他的“活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即使在21世纪、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今天,仍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

只有结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他所
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本意.
其实,不要说在陈先生所处的那个教育极其落后几近荒芜的
年代,就是在高等教育普及率高的惊人的今天,选拔性很强的考试也必然注定了很多学生是“教不好”的,即使有的教师具有超强的本领。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要:陈鹤琴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其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活教育”中很多思想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启示。

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并提出其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生活实际、真实存在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50-0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他为探寻适合中国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道路和理论呕心沥血,竭尽一生。

他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理念,感染了许多有志向的爱国优秀青年和革命者。

他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观念,强调了儿童应该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激励学生要注重“做”,在“做”中不断成长,逐步成才。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我国德育由传统到现代搭建了平台,与时俱进,渗透着中国特色的现代精神。

一、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正式提出是在1939年。

陈鹤琴于1940年创立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这所由活教材、活学生、活的教师所组成的“活教育”乐园,成为陈鹤琴系统构建活教育理论的“圣地”。

在这里,他确定并实施了活教育,形成了一套教育理论体系,它符合中国幼儿教育实际,借鉴西方先进教育观念,是陈鹤琴毕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精华。

其中,涵盖了“活教育”的目的、“活教育”的课程、“活教育”的方法,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1.“活教育”的目的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

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由此,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各种关系,共同生活和进步,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会做人。

做中国人,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处,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时刻谨记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

做现代中国人,现处于信息技术时代的高速发展时期,为武装自己,更为建设祖国,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做四有青年,投身于建设祖国的革命浪潮中,
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因此,活教育要求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

只有具备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五个方面蕴涵着建设祖国的所需的各种良好素质,如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

陈鹤琴的这一教育目的论述,深入浅出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热爱。

2.“活教育”的课程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课程,也就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

大致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五类活动进行。

陈鹤琴提出要把死气沉沉的教育变成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和有生气的教育,[2]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活教育”的课程揭示了知识真正源于生活,同时课程设置符合中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儿童及时进行恰当品德教育,促使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3.”活教育”的方法
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它强调“做”
和实干精神,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

陈鹤琴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通过“做”来学习知识是最优选择,他们感受过“做”的滋味后,能够有更深刻的记忆,亲身体验收获的喜悦,真正享受到学习主人翁的乐趣,因此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陈鹤琴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明了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目的中提到的五个条件是具有前瞻性的,同时符合新时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将“活教育”目的运用到教与学中去,使其引领中国现代教育不断繁荣发展。

1.把道德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道德教育理论正确与否,就要看它能否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践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坚持的信条。

陈鹤琴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就是针对中国传统教育“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状,提倡把这种沉闷的教育变为向前的、主动的和有生气的活教育。

道德教育理论如何能被学生更好地掌握呢?首先,教师教的
时候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需要。

学生的认知一般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际,并且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

因此,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带领学生将道德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其学习印象,次能使他们在体验中渐渐茁壮成长。

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很多只是啃书本,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索然,严重脱离实践教学规律。

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置于得到足够重视的高度,极其不利于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性教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品德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化。

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竭力探寻新路径,使思想品德教育理论更容易被学生从内心接受,并外化成行为,运用到实践中去。

2.把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要用到社会生活中,对周围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反之,周边环境也会反作用于教育。

道德教育由此显得十分重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陈鹤琴先生极其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发展儿童。

据此,我们要学会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仰危机、人才高要求、价值观扭曲等现状,思想道德教育更要渗透到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将课堂与社会现状相结合,选取真实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明道理,知要害,指引他们健康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3.把道德教育与真实存在相结合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让儿童在真实中学习。

放眼现在的学校品德教育,有些教师仍采取“满堂灌”方式,不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堂内容与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相距甚远,无法聚焦学生目光,提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导致学校的道德教育影响甚微。

基于上述情况,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提供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面对竞争和压力时,能够镇定自若,迸发思想的火花,去开拓进取,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指导我们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免疫力,切实做好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苏刚,张云旭.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4]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华书店,1949.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陈鹤琴_活教育_思想的教师观简述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师资建设
小学校长
2008年第6期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张翠芹
(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4)
陈鹤琴十分重视教师问题。

他主张作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实施者———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

由此,他提出了当时颇为新颖的教师观:儿童本位;作儿童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敬业、乐业、专业和创业。

活教育强化了现代儿童观,倡导“儿童本位”的理念,处处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

它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之一就是:教育儿童就要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为儿童。

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把儿童摆在“中心地位”,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出发点,把儿童当作教育目的,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教育措施一定要围绕儿童来实施。

1979年,陈鹤琴在《发
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中指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要适应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做到儿童化。

儿童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乎儿童的特点。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要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从他们的需要和意愿出发,尊重和承认儿童所具备的潜能和作为各种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活教育的目的论中,陈鹤琴提倡和注重“做人”的问题。

为了使“做人”的培养问题落实到实处,他提出:“幼稚生应当在幼稚园里养成什么样的德行,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技能,得到什么样的知识,他们都要研究。


1.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这时,幼儿最好坐成一个圆圈,轮流把各种事实罗列并表达出来,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说话,只是用点头、微笑或简短的语言鼓励幼儿的表达。

幼儿是主角,每个幼儿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这时要基本记住并判断幼儿的观点。

2.教师从幼儿看上去不相干的观察和发言中把矛盾抽出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我的乒乓球沉下去了。

”“我的乒乓球没有沉。

”“铁很凉,很凉”。

“铁不凉”。

“铁和手一样热乎。

”教师讲出这种矛盾时语气不要带有任何倾向性,要让幼儿都受到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讲的都是最终的真理!教师鼓励的是:幼儿的说法是在诚实、认真仔细、不轻信、
在这里,“做人”问题实际上自然地融入了学校的一切生活,
体现了对儿童主体意识和基本素质教育的关注。

同时,针对传统教育过分迷信课堂书本知识的缺点,活教育主张儿童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开展游戏活动,儿童教育的重要课堂应放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教师教给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是在其亲身参与各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在活教育的课程论中,要求教师把学生从狭隘的课堂和书本中引向广阔的生活大舞台,引向充满乐趣的大自然和大社会。

这对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对于形成儿童的真知识,发展儿童的真能力,陶冶儿童的真性情等方面都不无积极意义。

单元教学和五指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教师教学工作更多的注意到儿童的身心发展及需要,突出了儿童。

目标、内容确立后,最为重要的问题便是方法,这三者构成教育学的三要素。

陈鹤琴在论及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时,强调以“做”为中心,让学生“做中学”,师生双方共同“做中求进步”,总结出教学原则十七条。

这些都反映了儿童本位的理念,把儿童从片面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还之以自主独立的人格个性,让他们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观察,自己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同时,活教育还指出:尊重幼儿,以幼儿本身作为教学实验的出发点和中心,处处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为没有偏见的考察和探究的基础上得到的;并提第一文库网出问题,引起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都是乒乓球,会有沉有浮呢?”
或者问:“你们两个用的是同一个乒乓球吗?”…
3.幼儿意见和观点基础上,把幼儿的探究和发现简明地整理出来。

应该强调的是,这种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采用幼儿的原话,是在幼儿的经验范围内,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总之,教师应让幼儿在自由探究有结构的材料,让他们和同伴交流想法,找出许多关系,在有结构的材料限定的探究领域内重演科学发现的历史,重新发现有意义的重要事实和关系,使幼儿在“学科学、用科学”的道路不断向前迈进。

收稿日期:2008-10-13
作者简介:张翠芹(1977-),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师范学院教师。

原则。

但这种“儿童中心”、“儿童本位”并不是“儿童至上”,不是被儿童牵着鼻子走,而是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至上。

“一切为儿童”是活教育的最高及最终目的。

陈鹤琴先生指出,教师不仅是儿童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他们探索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陈鹤琴在长期的儿童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这些教学原则体现了以“做”为中心的理念,也包含了对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的辩证认识。

他指出,学生在“做”中学固然十分重要,但光靠学生自主的做而没有教师适时地引导,这就必然难于师生共同进步。

陈鹤琴很
早就意识到正确引导的重要性,但正确的引导应当符合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是教学艺术的升华。

儿童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是教师最难扮好的角色。

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此外还要找出幼儿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指引幼儿向着积极目标方向发展。

同时,引导儿童是必要的,但决不意味着可以包办代替,而应启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启发性。

陈鹤琴还认为,教师全部的优良品格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亲自去做”、“亲自去参与”,走到儿童中去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一名合作者、参与者,而不能只站在旁观者、指导者的位置上。

在这一点来看,陈鹤琴在肯定教育中儿童主体地位的同时,还注意了教师如何去发挥其作用。

教师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在其中动手、讨论、出主意、想办法,不留痕迹地管理活动场面,巧妙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共享,适时地使有意义的个体经验扩大化。

在这种活动环境中,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而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性也有了最好的机会。

事实上,教师的这种参与、合作,不但使儿童可以分享教师丰富的经验,教师也可以分享幼儿独特的经验,儿童与儿童之间还可以分享对方的经验,良好的互动性使信息不断。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合作者,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师生应当站在一条战线上,大家向学问进攻,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

老师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弟,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父兄,大家在校中共同生活,共同研究,共同做人。

(上接43页)生自信心的建立,要让家长对子女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教育语言。

建议多用鼓励式的语言,如:只要你能坚持多观察、多阅读、勤练笔,你的作文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对子女不说泄气话,更不要说讽刺挖苦的话;同学之间,互相信任,友好地对待对方。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

”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根据
活教育还认为,教师作为儿童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还要以身作则。

儿童对教师的敬仰决不是靠欺骗或权力取得的,而是学生对教师的道德和学识的钦敬而来。

言行不一的人,本身德行已有亏,安能为人师表?是不能获得学生敬仰的。

教师自身保持高尚道德,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工作才能成功。

陈鹤琴指出:“我们希望新师资的培养,富有劳动生产的技能,富有组织建设的技能,不但人格、行为,可做人家的楷模,而且服务、为人,都可做人家的模样。

不但要做一个优良的儿童教师,而且要做一个优良的社会工作者。

”他认为对儿童的纯爱和感情,对从事幼教工作的认识和决心,具有
敬业、乐业、专业与创业的精神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很难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在“敬业、乐业、专业与创业”四业目标体系指引下,活教育提出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的各项要求。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从社会分工方面,更要从内心深处将自己看成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而不降格为一个“看孩子的保姆”,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幼教工作;要不断强化职业意识,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科学定位;高度的工作热情,可以让教师更加热爱专业,热爱孩子,敬业爱生,刻苦钻研,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努力进行业务进修,要认识儿童是新中国的幼苗,幼稚园是幼苗的苗床,要了解和精通幼儿教育业务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师只有发自心底的对孩子的爱,才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才会敬业、乐业、专业与创业,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精神和贡献精神;要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更应该呼唤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人才。

陈鹤琴明确提出过幼儿教师要一专多能,并富于创造性,他要求教师们不断学习、实践、创新与更新教育观[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出版社,1985,138.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2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124.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5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108.
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这种切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我能行”,从而在困难面前,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困难。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阶段,“自信”是战胜挫折的第一阶段,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信念去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挫折作顽强的斗争,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