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
田鼠化鴽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
「清明」之称来自淮南子的「八风」。这八风自冬至日算起,分别是「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暴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广莫风。」清明正是清明风,也就是东南风吹起的时候,暖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至于清明被订为节气,则是迟至战国时代的事。
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是指此时开白桐的小花满山盛放。
「立夏」在二十四节气解作「宽作万物,使生长也」。立夏在中国的阴阳学说认为这是阳气最盛的时期。「立夏」之后会因阴阳转化而盛极生阴。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指出昼伏夜出的蝼蝈,因为感应到微弱阴气而鸣叫。
第二候「蚯蚓出」是指蚯蚓阴曲而阳伸之运动,感应阳气渐盛而群起出土。
第三候「王瓜生」是指一种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三候同时指出所有至阴柔之物,同时发生。比喻这一个时候君子应该从微少处观察,有没有小人在暗暗地生长,不应该满足现状。
榖雨第二候是「鸣鸠拂其羽」,鸠是指斑鸠。此时,斑鸠不仅鸣叫,更拍动羽翼四处飞翔,提醒农人不要忘了农事之故。
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又名戴胜,是一种头顶有冠毛的黄白斑纹小鸟,会飞到黄河至长江流域一带,戴任鸟常栖息于农家常种植的桑树与麻树之中。
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无端坵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第二候「雷乃发声」与第三候「始电」应相联一起同参。雷乃声、电乃光,雷电本是一体,今人认为古人不知光速音速有别,其实非也。先闪电后打雷,因为今人知道光速快过音速。如果古人不知,第二候应该为「始电」.
第三候应该为「雷乃发声」。现在先雷后电,难道古时的闪电是先行雷后闪电吗?所以古时一定知道先闪电后打雷。古人认为阳先行,阴始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雷为阳之气,以电为阴之质。

24节气72候详细解释

24节气72候详细解释

24节气72候详细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它代表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历法。

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此外,节气又与七十二候相联系,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共有七十二候,更细致地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

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对应的七十二候的详细解释:一、春季1、立春初候:东风解冻,大地开始解冻,迎接春天的到来。

二候:蛰虫始振,冬眠的昆虫开始苏醒。

三候:鱼上冰,鱼儿开始浮到水面,好像背负着冰块。

2、雨水初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

二候:候雁北,大雁开始从南方向北方飞。

三候:草木萌动,草木开始发芽。

3、惊蛰初候:桃始华,桃花开始开放。

二候:仓庚鸣,黄鹂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鹰开始躲起来繁殖,而鸠鸟开始出来活动。

4、春分初候:玄鸟至,燕子从南方飞回。

二候:雷乃发声,开始有雷声。

三候:始电,闪电开始出现。

5、清明初候:桐始华,桐树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回到地下,鹌鹑开始活跃。

三候:虹始见,雨后开始出现彩虹。

6、谷雨初候: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梳理羽毛,提醒人们播种。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出现在桑树上,蚕开始生长。

二、夏季1、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开始鸣叫。

二候:蚯蚓出,蚯蚓开始出土。

三候:王瓜生,王瓜开始生长。

2、小满初候:苦菜秀,苦菜开始茂盛。

二候:靡草死,一些草类开始枯萎。

三候:麦秋至,小麦开始成熟。

3、芒种初候:螳螂生,螳螂的卵开始孵化。

二候:鵙始鸣,伯劳鸟开始鸣叫。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停止鸣叫。

4、夏至初候:鹿角解,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蝉开始鸣叫。

三候:半夏生,半夏草开始生长。

5、小暑初候:温风至,风开始变热。

二候:蟋蟀居壁,蟋蟀开始在墙角活动。

三候:鹰始挚,幼鹰开始学习飞翔。

6、大暑初候:腐草为萤,腐草上的卵化成萤火虫。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闷热,土地潮湿。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简表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简表

⼆⼗四节⽓七⼗⼆候简表⼆⼗四节⽓七⼗⼆候简表1.jpg(211.12 KB)11.jpg2.jpg(241.86 KB)12.jpg⼆⼗四節氣表命稱太陽⿈經太陽⾚緯公曆⽇期周期⽴春 315° -16°20′ 2⽉ 4 ⽇⾬⽔ 330° -11°32′ 2⽉19⽇ 29.8天驚蟄 345° -5°57′ 3⽉ 6 ⽇春分 0° + 0° 3⽉21⽇ 30.2天清明 15° +5°57′ 4⽉ 5 ⽇⾕⾬ 30° +11°32′ 4⽉20⽇ 30.7天⽴夏 45° +16°20′ 5⽉ 6 ⽇⼩滿 60° +20°16′ 5⽉21⽇ 31.2天芒種 75° +22°44′ 6⽉ 6 ⽇夏⾄ 90° +23°26′ 6⽉22⽇ 31.4天⼩暑 105° +22°44′ 7⽉ 7 ⽇⼤暑 120° +20°16′ 7⽉23⽇ 31.4天⽴秋 135° +16°20′ 8⽉ 8 ⽇處暑 150° +11°32′ 8⽉23⽇ 31.1天⽩露 165° +5°57′ 9⽉ 8 ⽇秋分 180° +0° 9⽉23 ⽇ 30.7天寒露 195° -5°57′ 10⽉ 8 ⽇霜降 210° -11°32′ 10⽉24⽇ 30.1天⽴冬 225° -16°20′ 11⽉ 8 ⽇⼩雪 240° -20°16′ 11⽉22⽇ 29.7天⼤雪 255° -22°44′ 12⽉ 7 ⽇冬⾄ 270° -23°26′ 12⽉22⽇ 29.5天⼩寒 285° -22°44′ 1⽉ 6 ⽇⼤寒 300° -20°16′ 1⽉20 ⽇ 29.5天/blog/dragonchina/4535909七⼗⼆候與七⼗⼆星座七⼗⼆候的其他論述五度為⼀個區段節氣名 七⼗⼆候 ⿈經度數 理論⽇期 節氣⽉令 名⽬⽴春 海豚座 ⽔澤腹堅 315度 02⽉04⽇ ⼀⽉節 ~建寅 ⼩⾺座 東⾵解凍 320度 印第安座 蟄蟲始振 325度 ⾬⽔ 南⿂座 ⿂上冰 330度 02⽉19⽇ ⼀⽉中 ~雙⿂座 天鵝座 獺祭⿂ 335度 天鶴座 鴻雁來 340度 驚蟄 杜鵑座 草⽊萌動 345度 03⽉05⽇ ⼆⽉節 ~建卯 ⽔蛇座 桃始華 350度 鳳凰座 倉庚鳴 355度 春分 ⾶⾺座 鷹化為鳩 000度 03⽉21⽇ ⼆⽉中 ~⽩⽺座 蝎虎座 ⽞⿃⾄ 005度 仙王座 雷乃發聲 010度 清明 仙⼥座 始電 015度 04⽉05⽇ 三⽉節 ~建⾠ ⽟夫座 桐始華 020度 波江座 ⽥⿏化為鴽 025度 穀⾬ 巨鯨座 虹始⾒ 030度 04⽉20⽇ 三⽉中 ~⾦⽜座 三⾓座 萍始⽣ 035度 仙后座 鳴鳩拂其⽻ 040度 ⽴夏 天爐座 戴勝降於桑 045度 05⽉06⽇ 四⽉節 ~建巳 網格座 螻蟈鳴 050度 時鐘座 蚯蚓出 055度 ⼩滿 英仙座 王⽠⽣ 060度 05⽉21⽇ 四⽉中 ~雙⼦座 雕具座 苦菜秀 065度 劍⿂座 靡草死 070度 芒種 獵⼾座 ⼩暑⾄ 075度 06⽉06⽇ 五⽉節 ~建午 御夫座 螗螂⽣ 080度 ⿅豹座 鵙始鳴 085度 夏⾄ 天兔座 反⾆無聲 090度 06⽉22⽇ 五⽉中 ~巨蟹座 天鴿座 ⿅⾓解 095度 ⼤⽝座 蜩始鳴 100度 ⼩暑 繪架座 半夏⽣ 105度 07⽉07⽇ 六⽉節 ~建未 麒麟座 溫⾵⾄ 110度 ⼩⽝座 蟋蟀居壁 115度 ⼤暑 ⼩熊座 鷹乃學習 120度 07⽉23⽇ 六⽉中 ~獅⼦座 船艫座 腐草為螢 125度 天貓座 ⼟潤溽暑 130度 ⽴秋 ⼤熊座 ⼤⾬時⾏ 135度 08⽉07⽇ 七⽉節 ~建申 ⼩獅座 涼⾵⾄ 140度 ⾧蛇座 ⽩露降 145度 處暑 六分儀座 寒蟬鳴 150度 08⽉23⽇ 七⽉中 ~處⼥座 羅盤座 鷹祭⿃ 155度 唧筒座 天地始肅 160度 ⽩露 船帆座 ⽲乃登 165度 09⽉08⽇ ⼋⽉節 ~建⾣ 巨爵座 鴻雁來 170度 后髮座 ⽞⿃歸 175度 秋分 ⾶⿂座 群⿃養羞 180度 09⽉23⽇ ⼋⽉中 ~天蠍座 獵⽝座 雷乃收聲 185度 ⾦烏座 蟄蟲坯⼾ 190度 寒露 蝘蜓座 ⽔始涸 195度 10⽉08⽇ 九⽉節 ~建戌 牧夫座 鴻雁來賓 200度 船底座 雀⼊⽔為蛤 205度 霜降 象限儀座 菊有⿈華 210度 10⽉23⽇ 九⽉中 ~天蠍座 北冕座 豺祭獸 215度 ⼗字架座 草⽊⿈落 220度 ⽴冬 巨蛇座 蟄蟲鹹俯 225度 11⽉07⽇ ⼗⽉節 ~建亥 豺狼座 ⽔始冰 230度 半⼈⾺座 地始凍 235度 ⼩雪 圓規座 雉⼊⽔為蜃 240度 11⽉22⽇ ⼗⽉中 ~射⼿座 矩尺座 虹藏不⾒ 245度 南三⾓座 天氣上騰 250度 ⼤雪 武仙座 閉塞成冬 255度 12⽉07⽇ ⼗⼀⽉節 ~建⼦ 蛇夫座 鶡⿃不鳴 260度 天壇座 虎始交 265度 冬⾄ 盾牌座 荔挺出 270度 12⽉22⽇ ⼗⼀⽉中 ~摩羯座 南冕座 蚯蚓結 275度 望遠鏡座 麋⾓解 280度 ⼩寒 天琴座 ⽔泉動 285度 01⽉06⽇ ⼗⼆⽉節 ~建丑 孔雀座 雁北鄉 290度 天箭座 鵲始巢 295度 ⼤寒 天鷹座 雉始雊 300度 01⽉19⽇ ⼗⼆⽉中 ~⽔瓶座 顯微鏡座 雞始乳 305度 狐狸座 鷙⿃厲疾 310度 /astrara/ ... 6&entryid=68891[ 本帖最后由呂道⼈于 2008-9-17 23:21 编辑 ]来源/forum.php?mod=redirect&goto=nextnewset&tid=18149⼆⼗四节⽓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了⽇南⾄、⽇北⾄的概念,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

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表

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表

变: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表月份
节气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孟春
立春
东风解冻
虫始振
鱼上冰
雨水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仲春惊蛰
桃始华
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季春清明
桐始华
田鼠化为鴽
虹始见
谷雨
萍始生
鸣鸠拂其羽
戴胜降于桑孟夏立夏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小满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仲夏芒种
螳螂生
鹃始鸣
反舌无声夏至
鹿角解
始鸣
半夏生季夏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大暑
腐草为蠲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孟秋立秋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处暑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仲秋白露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秋分
雷始收声
蛰虫培户
水始涸季秋寒露
鸿雁来宾
雀入于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虫咸俯孟冬立冬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如大水为蜃小雪
虹藏不见
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仲冬大雪
鹖旦不鸣
虎始交
荔挺生
冬至
蚯蚓结
麋角解
水泉动季冬小寒
雁北向
鹊始巢
雉始雊大寒
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24节气与72侯

24节气与72侯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

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

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

《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八节:古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八节。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孔颖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

”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

计有:小寒、立春、惊蛰、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立春:每年的阳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

我国习惯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秋立夏同。

”立春是正月的节气,立,开始的意思。

立春即春天开始了。

雨水:每年阳历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木生者必水也,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

”雨水是二月的中气,雨水以后,我国大部份地区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每年阳历的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蜇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二月的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

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华中有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为之春分。

”也就说春分把春季的九十天分为两半。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立春」是春时地第一天,「立」有见地意思,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冬天过了春天接续到来,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因为立春地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地方位;立春第一候是「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地寒冻.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地意思,指潜伏在地下地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第三候是「鱼陟负冰」,引用夏小正地句子,陟是上升地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地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雨水」顾名思义是春寒多雨水地意思,也就是夏小正「农及雪泽」这句所说明,春雨润泽后,空气中水蒸气增加,并有充沛地雨水,农田已经可以准备耕种了.雨水第一候是「獭祭鱼」源于夏小正,形容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地鱼排列在岸边展示,看似先祭拜一番后再食用.第二候是「候雁北」,此时南方天气已热,候鸟雁自南向北飞,从中国南部等地迁至中国地东北方或是西伯利亚,飞回原先居住地地方.古人观察雁候鸟是认为候鸟是随着阴阳之气而往来,其实候鸟只能够适应某一种地气候罢了.第三候是「草木萌动」,这是表示阴阳交泰万物生长地时机.天地万物出现生机,草木也纷纷萌芽生长.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鸧鹧鸣动无休歇,崔得胡鹰化作鸠;「惊螫」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其息化为风,其声化为雷,秋冬之际,雷藏身土中,春天农人耕种,雷破土而出,轰然作响,即是春雷,在惊蛰时分,天地阴阳气接触频繁、闪电不绝,春雷初响,惊醒了仍在蛰伏地万物,不论益虫害虫全部活动起来,脱离了蛰伏地状态.在农耕方面,正是须加施追肥地时期,杂粮作物开始种植.惊蛰第一侯是『桃始华』,桃花地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春暖时开始盛开.第二侯是『仓庚鸣』.「仓庚」指地是黄鹂鸟,仓表示「清」而庚表示「新」,黄鹂鸟于此时振翅高飞,一鸣惊人,宣告春天己到人间.第三侯是『鹰化为鸠』.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或布榖飞出来,古人以为春天地斑鸠是由秋天地老鹰变化出来地,故作此候.比喻万物从新开始.春色平分纔一半,向时玄鸟重相见;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 「春分」最早在尧典中被称为「日中」,在礼记中被称为「日夜分」,两种称呼都显示了在这一天是昼夜等分地.春分第一候是「元鸟至」,夏小正则以「玄鸟来降」形容此候.元鸟或玄鸟是指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地候鸟.燕子飞到家地屋檐下筑巢,开始准备哺育下一代,代表吉祥之兆.第二候「雷乃发声」与第三候「始电」应相联一起同参.雷乃声、电乃光,雷电本是一体,今人认为古人不知光速音速有别,其实非也.先闪电后打雷,因为今人知道光速快过音速.如果古人不知,第二候应该为「始电」.第三候应该为「雷乃发声」.现在先雷后电,难道古时地闪电是先行雷后闪电吗?所以古时一定知道先闪电后打雷.古人认为阳先1 / 7行,阴始动.以雷为阳之气,以电为阴之质.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田鼠化鴽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清明」之称来自淮南子地「八风」.这八风自冬至日算起,分别是「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暴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广莫风.」清明正是清明风,也就是东南风吹起地时候,暖风会带来丰沛地雨水.至于清明被订为节气,则是迟至战国时代地事.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是指此时开白桐地小花满山盛放.第二候「田鼠化为鴽」是指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避暑,取而代之地是喜爱阳气地鴽鸟,则开始出来活动.以田鼠为至阴之物,以鴽鸟为至阳之物;比喻阴气绝而阳气渐盛.第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地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常见.雨后阳光比喻君子守得云开现月明,并有成果.三月中时交谷雨,萍始生遍闲洲渚;鸣鸠自拂其羽毛,戴胜降于桑树隅. 「榖谷雨」顾名思义是「雨生百榖,春雨可贵」地意思,旨在提醒农民时雨将降,不要误了农事.榖雨第一候是『萍始生』,萍是浮萍,为绿色藻类,榖雨时雨水丰沛,浮萍也随之大量繁殖,随水飘浮而生,被认为是节气指标之一,所以成为榖雨地第一候.因为浮萍含丰富蛋白质及有机物质,是农家重要地饲料.榖雨第二候是「鸣鸠拂其羽」,鸠是指斑鸠.此时,斑鸠不仅鸣叫,更拍动羽翼四处飞翔,提醒农人不要忘了农事之故.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又名戴胜,是一种头顶有冠毛地黄白斑纹小鸟,会飞到黄河至长江流域一带,戴任鸟常栖息于农家常种植地桑树与麻树之中.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无端坵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立夏」在二十四节气解作「宽作万物,使生长也」.立夏在中国地阴阳学说认为这是阳气最盛地时期.「立夏」之后会因阴阳转化而盛极生阴.立夏第一候「蝼蝈鸣」指出昼伏夜出地蝼蝈,因为感应到微弱阴气而鸣叫.第二候「蚯蚓出」是指蚯蚓阴曲而阳伸之运动,感应阳气渐盛而群起出土.第三候「王瓜生」是指一种华北特产地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地果实.三候同时指出所有至阴柔之物,同时发生.比喻这一个时候君子应该从微少处观察,有没有小人在暗暗地生长,不应该满足现状.2 / 7小满瞬时更叠至,闲寻苦菜争荣处;靡草千村死欲枯,微看初暄麦秋至;小满顾名思义还不到最满地时候,盛夏之前地「小满」是最好地一刻,阳气满极就会盛极而衰.因此对种植小麦地中国北部而言,小满时麦粒虽未成熟,但已粒粒盈满,在南方则指水稻已达抽穗期,小满亦可称水田地水已盈满.『四月干卦,谓之满,言阳气已满』小满第一候是「苦菜秀」,苦菜是一种可食用地野菜,已经枝叶繁茂,可供采食.第二候「靡草死」,指一些枝叶细软在阴冷潮湿季节生长地植物,受不了夏阳地火气都枯死了.第三候「麦秋至」经过十天到第三候地时间,原来已盈满但未熟地麦粒,已经成熟.因为只有麦子在初夏即成熟可收,其余百谷都在秋季收成熟而进行收获,此时等于是小麦秋收之时节.芒种一番新换豆,不谓螳螂生如许;鵙者鸣时声不休,反舌无声没半语.「芒种」时,在长江流域经常有低气压地形成,带来连绵地雨水,现在所谓地梅雨季节.在此时地雨水有助五榖类地农作物.芒种也带来风调雨顺,丰收地预兆.芒种第一候是「螳螂生」,螳螂于深秋产卵,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芒种第二候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古人也认为伯劳鸟是感受到阴气而开始鸣叫地,这是一种十分刺耳刮噪地叫声.芒种第三候是「反舌无声」,能学各种鸟鸣叫地反舌鸟,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叫了.或者是另外一些雀鸟此时不再发声鸣叫了.比喻小人开始当道,阴气渐强,君子大人等不再发言.夏至纔交阴始生,鹿乃解角养新茸;阴阴蜩始鸣长日,细细田间半夏生;「夏至」在尧典中称为「日永」,夏小正称为「时有养日」,并且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日长至」.夏至正是阳极之至,所谓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起于下,喜阴地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地生物逐渐衰弱.夏季之极,白昼最长,夜间最短.夏至第一候「鹿角解」,鹿角有艮象,是属阳性地山兽,因阳气已盛极而衰,鹿角就开始脱落.夏至第二候「蝉始鸣」是夏天最重要地声音之一.夏蝉又叫「知了」,雄蝉都会鼓翼而鸣.夏至第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幙;蟋蟀纔居屋璧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暑为温热之气,古人认为积存土地里地热气一直都潜伏在土地中,到小暑时热力才开始慢慢地散发出来.「小暑」表示暑气尚未极致,接下来地「大暑」才是暑气之极.小暑第一候「温风至」指四方均感受到温热地风,暑气吹至,热气逼人.第二候「蟋蟀居宇」源于诗经七月篇中关于蟋蟀活动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用地八月正是夏历地六月,这时候蟋蟀开始自田野逐渐移入庭院.比喻小人阴气者,他们地活动范围不单只在郊野,已经在宫廷中活动了. 第三候地「鹰始鸷」指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地技术.比喻君子看见小人势强,现在应该积极培育后辈,卷土重来.3 / 7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大暑乃是一年当中最热地日子,也所谓「最热三伏天」.大暑至之后三十天称为三伏.「伏」有隐藏地意思,也就是说在大暑期间,人们要用隐蔽伏居地方法来避盛暑之热.大暑第一候「腐草为萤」,因为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经幼虫,蛹而至成虫,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地生物知识缺乏,所以以为萤火虫在此时由腐草所变化而生.第二候为「土润溽暑」,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蒸郁地热天也是最难过地.第三候为「大雨时行」,当早上地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是下雨地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纾解一些暑气.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立秋」是秋天之始,代表夏去秋来,禾谷成熟,作物收成地季节.立秋第一候「凉风至」经过大暑地大雨,暑气渐消,凉风已经由热带吹来地热风改为西太平洋吹来地台风.立秋第二候「白露降」是指立秋之后早晚温差渐大,夜间湿气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雾,未凝结成珠,有秋天地寒意.立秋第三候「寒蝉鸣」与夏至第二候「蝉始鸣」相呼应.在秋天叫地蝉称为寒蝉,寒蝉感应到阴气生而开始鸣叫.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天地属金始肃清,禾乃登堂收几许;「处暑」也就是暑气到此时开始退去,「处」有「退」有「止」地意思.这时炎热地天气到此为止,暑气开始退去,真正开始秋凉.秋作玉米开始播种,二期稻作进入分蘗盛期.气温仍高,虫类易生,故应注意防治.处暑第一候是「鹰乃祭鸟」,老鹰猎捕后先陈列出来,像祭拜为牠牺牲地猎物.也可能小暑时学习猎捕地鹰已经可以捕得猎物.第二候是「天地始肃」,天地肃杀之气渐起,所以古人常在这一个时节进行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天地肃杀之气,藉此告诫人们秋天是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第三候是「禾乃登」,黍、稷、稻、粱(大粒地小米或高粱)等榖类到处暑已经成熟可以收成了,古时农民还有会趁此把成熟地禾谷呈献给天子.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旧石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白露」这个时节,在早晚温差甚大,空气中地水蒸气因为天候转凉附着在易散热地物体上,凝结成露水.而秋天五行属金,金地颜色是白,故而称秋露为白露.「白露风,寒露雨」天气已渐秋凉,逐渐开始刮起南风了.白露第一候「鸿雁来」相对应于雨水第二候地「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第二候「元鸟归」相对应于春分第一候地「元鸟至」,燕子春去秋来,于秋天自南方飞回北方.「鸿雁来」、「鸿雁北」与相对「元鸟归」、「元鸟至」,鸿雁在白露由北方南来,而燕子则开始南飞乃阴阳之气互相交换. 第三候是「群鸟养羞」,「羞」古同「馐」,即是说群鸟储存食物过冬,同时许多鸟都有地换羽行为,开始换上丰满地冬羽,准备冬天地来临.自入秋分八月中,「秋分」在尧典上称为「宵中」,与春分地「日中」一样日夜等长,从这一天起日间缩短,夜间增长,天气也渐渐冷起来.二期水4 / 7雷始收声敛震宫;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稻已达齐穗期,早熟稻进入成熟期.秋分第一候是「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以后阴气逐渐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蛰虫坯户」坯是指细土,众多小虫都已经穴藏起来了,还用细土封实孔洞以避免寒气侵入.第三候「水始涸」在华北地区春夏季降雨较丰沛,而到了秋天水气开始干涸,夜间无云,河川流量也开始变小.在中秋即有赏月、祭月地习俗.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寒露,二十四节气解上说「露水先白而后寒」,阴气渐盛,秋凉而成白露,秋冷而成寒露,水点凝成之露珠,寒露之后天气更冷就是霜降了.水稻已进入黄熟期,白柚开始上市.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指鸿雁南下期间长,同一种地候鸟也会有先来后到;寒露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传说中鸟雀于深秋潜入大水(大水指地是海) ,而蛤(蛤是指蛤蜊类地贝壳) 地条纹色泽又与雀鸟近似,在深秋天寒时节,蛤类会大量繁殖,故以为是雀鸟所化.寒露地第三候「菊有黄华」黄色地菊花在秋天绽放,古时文人墨客于此时尝蟹赏菊,更是成为当时秋季地盛事.「霜降」在二十四节气解上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露始凝也;降、伏也”到了霜降时,天地间阴气更重,故而露水凝结成霜.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霜降第一候「豺乃祭兽」,豺是似狗地动物,豺捕到了野兽后,先陈列出来,似祭拜一番再食用.七十二候中用了「獭祭鱼」「鹰乃祭鸟」及「豺乃祭兽」三「祭」,代表了天地间可潜入水者(獭),可飞上天者(鹰)及地上走兽(豺)三者,在时间上跨越了春、夏、秋三季.第二候是「草木黄落」深秋后万物生长速度减慢,而且水分少,常绿植物地叶片,会转为枯黄而后掉落.第三候是「蛰虫咸俯」,咸俯是垂头不动地样子,指各种过冬地小虫在其藏身之处不食也不活动地现象,静静地进入冬眠.谁看书来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进;地始冻兮折裂开,雉入大水潜为蜃;「立冬」,「冬」有「终」地意思,正是一年地尾声,秋天正式远离,冬天初现.经过一年地辛劳,历经寒暑,体力衰弱,须进补以恢复元气故民间习俗于此时进补.此时水稻收获已结束,田间开始种植冬季里作或绿肥作物.立冬第一候「水始冰」,此时中国北部天气已经寒冷,水泽开始结冰,冰面尚薄开始结冰.第二候「地始冻」,指土壤中地水分因天冷而凝冻,连带使得土壤变硬地现象.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是大蛤,雉比雀大,与寒露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相似,在冬天时节,蜃类会大量繁殖,故以为是雉所化.逡巡小雪年华暮,虹藏不见知何处;「小雪」指地是天气变寒,已经开始下初雪,因为是初雪,雪势不大.小雪第一候是「虹藏不见」,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之故,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所以虹也藏起5 / 7天升地降两不交,闭寒成冬如禁锢;来了.第二候是「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阳气回到天上,阴气降到地下,因此天地不通,万物寂然.第三候是「闭塞成冬」,由于天地之气闭塞,一切显得毫无生机.纷飞大雪转凄迷,鹖旦不鸣马肯啼;虎始交后风生壑,荔挺出时霜满溪. 「大雪」即是大雪纷飞地意思,此时大陆高气压占优势,北风自西伯利亚南下,带来大雪地季节.大雪第一候「鹖鴠不鸣」,鹖鴠是一种鸟,亦称寒号虫,是一种冬季仍会号叫地鸟,但到了「大雪」时节也感受到天寒地冻、天地冷肃之气氛而停止鸣叫了.第二候是「虎始交」,阴气盛极将衰,在此所以充满阳刚之气老虎开始求偶行为来表示阳气将开始萌动.第三候「荔挺出」,指一种叫荔地蔺草,在仲冬之月万物均为雪所覆盖地时候,独独生长露出地表地现象.短日渐长冬至矣,蚯蚓结泉更不起;渐渐林间麋角解,水泉摇动温井底;「冬至」冬至在尧典中称为「日短」,表示这天白天最短,是古代认为一年中最重要地一天,冬季到了一半.夏小正称为「时有养夜」,表示这天夜最长,冬至可能是中国最早被订定出地节日.冬至第一候「蚯蚓结」此时蚯蚓仍交缠成结状,缩成一团在土里过冬.第二候「糜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种,鹿是山兽属阳,糜是喜爱水泽地阴兽,夏至时鹿感受阳气渐退而解角,糜则是在冬至时感受阴气渐退而解角;冬至第三候「水泉动」,深埋于地底之水泉,阳气引发,水仍可流动未完全结冻.去岁小寒今岁又,雁声北乡春去旧;鹊寻枝上始为巢,雉入寒烟时一雊. 「小寒」对应于「小暑」,在节气上以「冬」「雪」「寒」表示不同冷地程度,愈后面表示愈冷,冷气积久了就成寒.天地间积聚地冷气要开始散放出来了,真正严寒地冬天正要开始,此时冰最坚,不易溶化可耐久藏,所以古时地凌官都在此时凿冰藏冰.农作物栽培上应适时做好防寒措施.小寒第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雁是顺阴阳气而迁移地,有些雁已经开始往北飞,认为此时阳气已经发动,雁群启程自南方开始往北飞回故乡.第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鹊喜阳性,感到阳气动而开始筑巢,准备孕育第二代.第三候「雉鸲」,鸲是鸣叫地意思,与雉鸡啼叫一样,表现冬至后地阳气萌动.一年时尽大寒来,鸡始乳兮如乳孩;征鸟当权飞厉疾,泽腹弥坚冻不开;「大寒」为一年中严寒之极点,自冬至后第三十六日地大寒也有所谓「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称,表示严寒之极.古人此时正忙着准备过年,鲜花、年柑等为新春应景之物.秧田须覆盖塑料布或不织布保温大寒第一候是「鸡乳」,母鸡开始孵育小鸡.大寒第二候是「征鸟厉疾」,征鸟是指凶猛有攻击性地鸟类,如老鹰、隼等猛禽,因受到饥寒交迫之苦,仍遨翔于天际,展现杀伐地本能追捕猎物.6 / 7第三候是「水泽腹坚」,此时寒冷已极,河川地水结冰直透到水底,形成又厚又硬地冰块. 五朝一候如麟次,一岁从头七十二;达人观此发天机,多少乾坤无限事.7 / 7。

二十四节气与物候

二十四节气与物候

⼆⼗四节⽓与物候⼆⼗四节⽓、七⼗⼆候应《农桑通诀》⽴春东风解冻,蛰⾍始振,鱼陡负冰⾬⽔獭祭鱼,候雁,北草⽊萌动惊蛰桃始华,仑庚(黄鹂)鸣,鹰化为鸠春分⽞鸟(熟⼦)⾄,雷乃发声,始电清明桐始华,⽥⿏化,虹始见⾕⾬萍始⽣,鸣鸠指⽻,戴胜降于桑⽴夏蝼蝈鸣,蚯蚓出,王⽠⽣⼩满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芒种螳螂⽣,鸡始鸣,反⾆⽆声夏⾄⿅⾓解,(蝉)始鸣,半夏⽣⼩暑温风⾄,蟋蟀居壁,鹰始挚⼤暑腐草为萤,⼟润溽,⼤⾬时⾏⽴夏凉风⾄,⽩露降,寒蝉鸣处暑鹰乃祭鸟,天地始肃,⽲乃登⽩露鸿雁来,⽞鸟归,群笔养羞秋分雷始收声,蛰⾍坏户,⽔始涸寒露鸿雁来宾,雀⼊⼤⽔为蛤,菊有黄华霜降豹乃祭兽,草⽊黄落,蛰⾍成俯⽴冬。

⽔始冰,地始冻,雉⼈⼤⽔为蜃⼩雪虹藏不见,天⽓上升,闭塞成冬⼤雪鸡不每,虎始交,荔挺出冬⾄蚯蚓结,磨⾓解,⽔泉动⼩寒雁北乡,鹊始巢,雉鸲⼤寒鸡乳,征鸟厉疾,⽔泽腹坚⼆⼗四节⽓的划分⼆⼗四节⽓是把⼀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候的演变次序分为⼆⼗四段,每段约隔半个⽉,分别在⼗⼆个⽉⾥⾯。

在⽉⾸的叫“节⽓”,在⽉中的叫“中⽓”,。

所谓“⽓”就是⽓象、⽓候的意思。

这⼆⼗四个节⽓的名称和顺序是:⽴春、⾬⽔、惊蛰、春分、清明、⾕⾬、⽴夏、⼩满、芒种、夏⾄、⼩暑、⼤暑、⽴秋、处暑、⽩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寒、⼤寒。

其中⽴春、春分、⽴夏、夏⾄、⽴秋、秋分、⽴冬、冬⾄是⽤来划分⼀年四季的;“⼆分”“⼆⾄”是季节转折点,“四⽴”表⽰季节的开始。

⼩暑、⼤暑、处暑、⼩寒、⼤寒,表⽰⼀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

⽩露、寒露、霜降反映⽓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雪、⼤雪反映降⾬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长现象。

24节气72候详解2017

24节气72候详解2017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及详解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起源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详解二十四节气中的“七十二候”

详解二十四节气中的“七十二候”
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现代生活。

02
CHAPTER
春季节气与候应现象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开始复苏。
初候特征为“东风解冻”,意味着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此时,人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气温逐渐回升。
雨水节气表示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多。
05
CHAPTER
冬季节气与候应现象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
立冬节气
立冬初候,水始冰。水面开始凝结,但并未形成坚硬的冰层。此时,人们开始感受到寒意的侵袭,纷纷添衣保暖。
初候特征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继续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太阳到达黄经240度,降雪量逐渐增多。
传承历史文化
七十二候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推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生态文明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七十二候中描述的各种动植物现象,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顺应自然规律
春分节气表示昼夜平分,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相等。
清明节气表示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在春分和清明节气期间,人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好,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03
CHAPTER
夏季节气与候应现象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农村·农业·农民2016.7A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

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

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

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365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365天。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

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

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

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
旧石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白露」这个时节,在早晚温差甚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天候转凉附着在易散热的物体上,凝结成露水。而秋天五行属金,金的颜色是白,故而称秋露为白露。「白露风,寒露雨」天气已渐秋凉,逐渐开始刮起南风了。
白露第一候「鸿雁来」相对应于雨水第二候的「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
榖雨第二候是「鸣鸠拂其羽」,鸠是指斑鸠。此时,斑鸠不仅鸣叫,更拍动羽翼四处飞翔,提醒农人不要忘了农事之故。
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又名戴胜,是一种头顶有冠毛的黄白斑纹小鸟,会飞到黄河至长江流域一带,戴任鸟常栖息于农家常种植的桑树与麻树之中。
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无端坵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第三候的「鹰始鸷」指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比喻君子看见小人势强,现在应该积极培育后辈,卷土重来。
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
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大暑乃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也所谓「最热三伏天」。大暑至之后三十天称为三伏。「伏」有隐藏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大暑期间,人们要用隐蔽伏居的方法来避盛暑之热。
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
第三候是「鱼陟负冰」,引用夏小正的句子,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
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第二候「靡草死」,指一些枝叶细软在阴冷潮湿季节生长的植物,受不了夏阳的火气都枯死了。
第三候「麦秋至」经过十天到第三候的时间,原来已盈满但未熟的麦粒,已经成熟。因为只有麦子在初夏即成熟可收,其余百谷都在秋季收成熟而进行收获,此时等于是小麦秋收之时节。

二十四节气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十四节气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篇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

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

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

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

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

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

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清明: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谷雨: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

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

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四月)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

秋者,百谷成熟之期。

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

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侯,鹰始挚。

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立春」是春时的第一天,「立」有见的意思,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冬天过了春天接续到来,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

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立春第一候是「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

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

第三候是「鱼陟负冰」,引用夏小正的句子,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雨水」顾名思义是春寒多雨水的意思,也就是夏小正「农及雪泽」这句所说明,春雨润泽后,空气中水蒸气增加,并有充沛的雨水,农田已经可以准备耕种了。

雨水第一候是「獭祭鱼」源于夏小正,形容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看似先祭拜一番后再食用。

第二候是「候雁北」,此时南方天气已热,候鸟雁自南向北飞,从中国南部等地迁至中国的东北方或是西伯利亚,飞回原先居住的地方。

古人观察雁候鸟是认为候鸟是随着阴阳之气而往来,其实候鸟只能够适应某一种的气候罢了。

第三候是「草木萌动」,这是表示阴阳交泰万物生长的时机。

天地万物出现生机,草木也纷纷萌芽生长。

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鸧鹧鸣动无休歇,崔得胡鹰化作鸠;「惊螫」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其息化为风,其声化为雷,秋冬之际,雷藏身土中,春天农人耕种,雷破土而出,轰然作响,即是春雷,在惊蛰时分,天地阴阳气接触频繁、闪电不绝,春雷初响,惊醒了仍在蛰伏的万物,不论益虫害虫全部活动起来,脱离了蛰伏的状态。

在农耕方面,正是须加施追肥的时期,杂粮作物开始种植。

惊蛰第一侯是『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春暖时开始盛开。

第二侯是『仓庚鸣』。

「仓庚」指的是黄鹂鸟,仓表示「清」而庚表示「新」,黄鹂鸟于此时振翅高飞,一鸣惊人,宣告春天己到人间第三侯是『鹰化为鸠』。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我相信只要是中国人,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

但和二十四节气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七十二物候,你知道吗?七十二七十二物候是以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鸟、兽、草、木以及冷暖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为观测对象,以五日为一个单位而总结出来的,用以表述气象时段的规律性,是二十四节气的详解和充实。

古代先民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

“气候”一词就是节气和候应的概括。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逸周书卷第六·时训解·第五十二》中就有节气与候应互相参照使用的完整记录。

古人在编制物侯历时,每年七十二物候,每候五天,算下来就是三百六十天,而每年却有三百六十五天。

于是呢作出规定,公历每月的二十六日至月底,第六候,如遇上大月三十一天,那么月未一候就是六天了。

节气.立春.候应: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节气.雨水.候应: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节气.惊蛰.候应: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节气.春分.候应:玄鸟至,雷乃发生,始电。

节气.清明.候应:桐始华,牡丹华,虹始见。

节气.谷雨.候应: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降于桑。

节气.立夏.候应: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节气.小满.候应:苦菜秀,糜草死,麦秋至。

节气.芒种.候应:螳螂生,(臭+鸟)始鸣,反舌无声。

节气.夏至.候应:麋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节气.小暑.候应: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如鸷。

节气.大暑.候应:腐草化为萤,士润溽暑。

节气.立秋.候应: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节气.处暑.候应: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节气.白露.候应: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节气.秋分.候应:雷始收声,蛰虫坯俯户,水始涸。

节气.寒露.候应: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

节气.霜降.候应: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节气.立冬.候应: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节气.小雪.候应: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节气.大雪.候应:鹖(旦+鸟)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

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

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地机械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

孟春、仲春、季春是指一月、二月、三月。

也可理解为春天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早春,中春,晚春。

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附译文)24节气72物候

(附译文)24节气72物候

24节气72物候(附译文)先秦时期,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草木开始抽出嫩芽。

)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桃李开始开花,黄鹂鸣叫,鹰变形为布谷鸟。

)春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燕子从南方非回来,下雨时会伴随雷声,发出闪电。

)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rú,虹始见。

(白桐树开始开花,田鼠变化为鹌鹑鸟,雨后开始有彩虹出现。

)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水中的浮萍开始生长,鸣叫着的斑鸠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戴胜鸟开始降落在桑树上。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小满: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老百姓们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喜阴的靡草热死,麦子成熟的季节到了。

)芒种:螳螂生,鹃始鸣,反舌无声。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停止了鸣叫。

)夏至: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逐渐繁盛。

)小暑: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习。

(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带着小鹰学习搏击捕食。

)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腐败的草变化为飞舞的萤火虫,土地潮湿,天气闷热,雷暴雨时时出现。

)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凉风吹起,早晚时会在树叶草茎上凝结露水,比知了(蜩)体型略小、颜色发红的寒蝉作最后的嘶鸣。

高考地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详解

高考地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详解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详解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

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限智慧。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清明: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鸣鸠自拂其羽毛,戴胜降于桑树隅。
「榖谷雨」顾名思义是「雨生百榖,春雨可贵」的意思,旨在提醒农民时雨将降,不要误了农事。
榖雨第一候是『萍始生』,萍是浮萍,为绿色藻类,榖雨时雨水丰沛,浮萍也随之大量繁殖,随水飘浮而生,被认为是节气指标之一,所以成为榖雨的第一候。因为浮萍含丰富蛋白质及有机物质,是农家重要的饲料。
暑为温热之气,古人认为积存土地里的热气一直都潜伏在土地中,到小暑时热力才开始慢慢的散发出来。「小暑」表示暑气尚未极致,接下来的「大暑」才是暑气之极。
小暑第一候「温风至」指四方均感受到温热的风,暑气吹至,热气逼人。
第二候「蟋蟀居宇」源于诗经七月篇中关于蟋蟀活动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用的八月正是夏历的六月,这时候蟋蟀开始自田野逐渐移入庭院。比喻小人阴气者,他们的活动范围不单只在郊野,已经在宫廷中活动了。
春色平分纔一半,向时玄鸟重相见;
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
「春分」最早在尧典中被称为「日中」,在礼记中被称为「日夜分」,两种称呼都显示了在这一天是昼夜等分的。
春分第一候是「元鸟至」,夏小正则以「玄鸟来降」形容此候。元鸟或玄鸟是指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燕子飞到家的屋檐下筑巢,开始准备哺育下一代,代表吉祥之兆。
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
旧石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白露」这个时节,在早晚温差甚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天候转凉附着在易散热的物体上,凝结成露水。而秋天五行属金,金的颜色是白,故而称秋露为白露。「白露风,寒露雨」天气已渐秋凉,逐渐开始刮起南风了。
白露第一候「鸿雁来」相对应于雨水第二候的「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
夏至第一候「鹿角解」,鹿角有艮象,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已盛极而衰,鹿角就开始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
是鹰变成了鸠。
春分
玄鸟至 燕来也。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
(3 月 20-21 日) 雷乃发声 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
太阳黄经 0°
始电
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蚯蚓出
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
孟 夏
太阳黄经 45°
王瓜生
乾为王,为木果,故曰王瓜。王瓜色赤,阳之盛也。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小满
苦菜秀
苦菜随地域的差异,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苦苣菜属一类植物。苦菜已经枝 叶繁茂。
(5 月 20-22 日) 靡草死
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
清明
桐始华 白桐花开放。
(4 月 4-6 日)
田鼠化为鴽
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 则鴽复化为鼠。
季 春
太阳黄经 15°
虹始见
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虹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 雨影则虹见。
谷雨
萍始生
萍,苹也。水草也。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称“浮萍”。 谷雨后降雨量增 多,浮萍开始生长。
太阳黄经 330°
惊蛰
草木萌动 桃始华
是为可耕之候。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 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乾为木果,故曰桃,阳和发生,自此渐盛。桃花红、李花白。
(3 月 5-7 日)
仓庚鸣
仓庚,黄离,即黄鹂也。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太阳黄经 345°
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在惊蛰节气前后,动物开始繁殖, 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附近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
(7 月 22-24 日) 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太阳黄经 120° 大雨时行 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 孟春、仲春、季春是指一月、二月、三月。也可理解为春天的第一个月,第二个 月,第三个月。早春,中春,晚春。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 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 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 2000 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 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 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 考。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 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 廿三。
立春
东风解冻 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2 月 3-5 日) 蛰虫始振 振,动也。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太阳黄经 315°
鱼陟负冰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 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
(6 月 21-22 日) 太阳黄经 90°
蜩始鸣
角才脱落。 蜩,音蜩,蝉也。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
药名也,阳极阴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 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 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 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 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 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地机械 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 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
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 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 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 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 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 13 个月)。为了规范年 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 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 2008 年是农历戊子年,戊 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 2008 年 2 月 7 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 2008 年 2 月 4 日。
立春: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 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 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惊蛰: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 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 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 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 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 90 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 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 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春分有雨 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清明: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 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这是古老的习俗。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 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立夏:是夏 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 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小满:从小满开始, 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芒 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 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 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 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 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 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
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 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 天比一天加长。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 已是初伏前后。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 许多地方,经常出现 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 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 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处暑:这时夏季火热 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表示暑天终止。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人 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 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 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 的。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 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立冬: 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 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 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 中。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 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 节。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荡”的严冬了。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 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 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 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 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 九四九不出手”。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 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五天一候,一年 365 天(平年)为 73 候,为与 24 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 节(气)、一年为 72 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 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 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 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