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9-12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技术指标
第一节技术指标概述
在计算机被广泛使用之后,70年代之后,逐步得到流行。

全世界技术指标至少有1000个。

用确定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就是技术指标值。

原始数据是4价2量:
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大多数的技术指标仅仅涉及这6个数据。

一、指标的本质
指标反映了市场某一方面深层的内涵,仅仅通过原始数据是很难看出来;
技术指标可以将投资者对市场的定性认识进行定量的分析,使得具体操作时的精确度得以提高。

二、技术指标的应用法则
1、指标的背离
指标的背离是技术指标曲线波动方向与价格曲线的趋势方向不一致;分顶背离和底背离。

2、指标的交叉
技术指标中的两条曲线发生了相交,或者同一技术指标不同参数两条曲线的交叉,或者技术指标曲线与横坐标轴交叉。

3、指标的高低
技术指标的取值极其大或极其小;
超买区Overbought和超卖区 Oversold;
达到何种程度可以被认为是极端值;
既然是极端值,实际中出现机会应该不多。

4、指标的形态
技术指标曲线的波动过程中出现了形态理论中所介绍的反转形态:双重顶底、头肩形等。

5、指标的转折
技术指标曲线在高位或低位“调头”,调头表明前面过于“极端”的行动已经走到了尽头。

6、指标的盲点
指标的盲点是指标没有信号的时候。

三、技术指标法同其他方法的关系
进行技术指标的分析和判断时,也经常用到别的技术分析方法的基本结论。

例如,在使用RSI等指标的时候,就要用到形态学中的头肩形、颈线和双重顶底之类的结果以及支撑线和压力线等分析手法。

四、应用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多数技术指标只能作为战术手段不能作为战略手段;
2、关于技术指标背离:三重顶底背离、低点或高点极端值、两个背离低点之间的高点不能太高;
3、交叉“信号偏晚”,调整时出现频繁;
4、主观因素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同“对象”的不同判断、参数选择、适用条件都会有差异;
5、技术指标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无能为力的;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人多,“每天都期待技术指标提供有用信息”是对技术指标的误解。

6、不断地对技术指标的效果进行考察是使用技术指标不可缺少的步骤。

第二节市场趋势指标
共同点是对收盘价进行“平滑” ,是加权平均、多空指标。

P w=W1×P1+W2×P 2+...+W n×P
指数平滑: EWMA n+1=(1-α)×EWMA n+α×P n+10<α<1是平滑因子,人为选择。

平滑的目的是消除偶然因素,体现长期趋势。

一、移动平均线M A(M o v i n g A v e r a g e)
MA是连续若干交易日的收盘价算术平均,天数就是参数。

1、5个特点:
追踪趋势、滞后性、稳定性、助涨助跌性、支撑压力性。

参数越大,上述的特性越强。

MA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3类。

2、M A的使用法则
(1)考虑价格与MA之间的相对关系;
(2)不同参数的MA之间同时使用;
(3)使用葛兰维尔法则Granville rule;
葛兰维尔法则:
第一,移动平均线从下降开始走平,价格从下向上穿移动平均线;
第二,价格连续上升远离移动平均线,突然下跌,但在移动平均线附近再度上升;
第三,价格跌破移动平均线,并连续暴跌,远离移动平均线。

上述三项为买入信号。

第一,移动平均线从上升开始走平,价格从上向下穿移动平均线;
第二,价格连续下降远离移动平均线,突然上升,但在移动平均线附近再度下降;
第三,价格移动上穿平均线,并连续暴涨,远离移动平均线。

上述三项为卖出信号。

(4)两条MA曲线的联合使用。

黄金交叉是小参数的短期MA曲线从下向上穿过大参数的长期MA曲线;死亡交叉是小参数的短期MA曲线从上向下穿过参数大的长期MA曲线。

3、M A的盲点和不足
第一,信号频繁;
第二,支撑压力结论的不确定。

二、平滑异同平均M A C D(M o v i n g A v e r a g e C o n v e r g e n c e a n d D i v e r g e n c e)
1、MACD的计算(以参数12和26为例):
EMA n+1(12)=EMA n(12)×11/(12+1) +P n+1×2/(12+1)
EMA n+1(26)=EMA n(26)×25/(26+1) +P n+1×2/(26+1)
DIF=EMA(12)-EMA(26)
DEA(10)=(DIF t+1+ DIF t+2 +...+DIF t+10)/10
2、M A C D的应用法则
(1)DIF和DEA的取值、相对取值和极端值;
DIF和DEA均为正值时,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DEA是买入信号;DIF向下跌破,DEA只能认为是回落,应获利了结。

DIF和DEA均为负值时,属空头市场,DIF向下突破,DEA是卖出信号;DIF向上突破,DEA只能认为是反弹,应适当介入。

(2)DIF和DEA曲线的形状;
(3)DIF和DEA曲线与价格曲线的背离;
(4)市场没有明显趋势而进入盘整时,MACD的失误率极其高。

第三节市场动量指标
一、相对强弱指标RSI
(一)计算RSI一共分为3个步骤:
1、计算价差;
2、计算总上升波动A、总下降波动B和总波动(A+B);
3、计算 RSI(n)=A/(A+B)×100 。

RSI表示向上波动的总量在总的波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占的比例大就是强市,否则就是弱市。

(二)R S I的应用法则
1、两条不同参数的RSI曲线的联合使用;
短期RSI>长期RSI,则市场属多头市场;短期RSI<长期RSI,则市场属空头市场。

2、从RSI取值的大小判断行情;
3、从RSI的曲线形态上判断行情;
4、从RSI与价格的背离判断行情;
5、极高的RSI值和极低的RSI值;
6、RSI第一次进入应该采取行动的区域,而形成单峰或单谷的时候,最易出错。

二、威廉指标W M S%
WMS%(n)=(C-Ln)/(Hn-Ln)×100
C是当天的收盘价,Hn和Ln是最近n日内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WMS%表示当天的收盘在过去的一段日子的全部价格变动范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

WMS%表示的是市场处于超买还是超卖状态。

W M S的应用法则:
WMS%低于10,处于超买状态,应当卖出;
WMS%高于80,处于超卖状态,应当买入;
撞顶和撞底次数:至少2次,至多4次。

三、K D指标
WMS%(n)=(C-Ln)/(Hn-Ln)×100
K n+1=(1-α)×K n+α× WMS% n+1
D n+1=(1-α)×D n+α×K n+1
α的取值一般为1/3,K和D的第一个值一般取50%。

1、K D指标应用法则:
第一,KD的取值的大小;
第二,KD曲线的形态;
第三,K与D指标的交叉;
第四,KD与价格的背离。

2、对K D指标应用的补充
(1)当K>D时,不卖出;当K<D时,不买入;
(2)KD值达到了极高或极低,如,K>93或D>88时,不考虑别的因素而单方面采取行动;(3)KD从顶或从底,不经过曲折地达到低位或高位,形成第一个峰或谷,极易出现误判;(4)行情火暴时,KD指标背离需要长时间;
(5)价格进入整理阶段,KD指标会显得无所作为。

四、O B V:O n B a l a n c e V o l u m e
能量潮OBV,葛兰维尔Granville发明。

OBV(n+1)=OBV(n)+sgn×V(n+1)
sgn---符号,V(n+1)---当日成交量。

构成的基本原理是潮涨潮落。

OBV的应用法则:
1、必须与价格曲线相结合;
2、OBV只注重曲线的相对走势;
3、OBV对确认价格的趋势有重要作用;
4、在价格进入盘整区后,OBV曲线会率先显露出脱离盘整的信号,向上或向下突破。

第四节市场大盘指标
腾落指数ADL、涨跌比ADR、超买超卖指标OBOS等3个技术指标只能用于大盘,而不能应用于个股,这是由它们的计算公式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他们可以弥补综合指数的不足。

一、腾落指数A D L(A d v a n c e D e c l i n e L i n e)
ADL=∑NA-∑ND NA——涨家数, ND——下降家数。

ADL应用法则:
1、重在ADL曲线的相对走势,不看重ADL取值的大小;
2、 ADL只适用于大盘,不能用于个股;
3、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同价格指数曲线联合使用;
4、ADL曲线在相对高(低)位形成反转形态,如双顶(底)、头肩形等,是指数反转的前兆。

二、涨跌比A D R(A d v a n c e D e c l i n e R a t i o)
ADR(n)= P(A)/P(D)
P(A)=∑NA,P(D)=∑ND
实际中ADR>3很困难,0.5~1.5 。

ADR的应用法则:
1、ADR的取值;
2、ADR与价格指数的配合;
3、ADR曲线的形态;
4、ADR=1双方力量相等并处于均衡。

三、超买超卖指标O B O S(O v e r B o u g h t a n d O v e r S o l d)
OBOS(n)=∑NA-∑ND
OBOS的应用法则:
1、市场整理时期,OBOS应该在0的附近,OBOS过份的大或小,是行动信号;
2、OBOS走势与价格指数背离,是行动信号;
3、形态和支撑压力结论可用于OBOS;
4、OBOS第一次进入信号区域,容易出现错误。

第五节市场人气指标
一、乖离率B I A S
BIAS(n)=(C-MA(n))/MA(n)×100
C=收盘价,n是参数,MA是移动平均。

BIAS表示收盘价距离移动平均价的相对距离;
BIAS的原理是离得太远了就该回头,因为价格“天生”就有向心的趋向。

B I A S应用法则:
1、BIAS的取值大小方面;
2、BIAS的曲线形态和背离;
3、两条BIAS曲线结合;
4、达到第一峰或谷时容易出现操作错误;
5、BIAS与MA的使用结合的效果可能更好。

二、心理线P S Y
PSY(n)=A/n×100 n表示时间区间的长度,A表示n天中价格上涨的交易日的数量。

PSY 的应用法则:
1、PSY取值25~75,平衡状态;
2、PSY的极端值;
3、PSY第1次进入行动区域时应谨慎;
4、PSY在低位或高位的形态;
5、PSY最好同时与价格曲线配合使用。

三、A R、B R和C R
AR、BR和CR描述多双空方力量对比;
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空双方力量进行测定;
如果价格在基点水平之上,反映多方力量;如果价格在基点水平之下,反映空方力量;
3个技术指标选择了不同的基点水平;基点为价格均衡点。

1、A R:人气指标
选择开盘价为市场均衡价格。

多方强度=High—Open 空方强度=Open—Low AR(n)=P1/P2×100
P1=∑(High-Open)表示多方强度总和,P2=∑(Open-Low)表示空方强度总和。

AR取值80~120,盘整状态,高抛低吸。

注意AR与价格的背离。

2、B R:买卖意愿指标
BR选择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均衡价格。

多方强度=High—YC 空方强度=YC—Low BR(n)=P1/P2×100
BR在70~150之间,市场整理,高抛低吸;
BR与价格的背离;
BR指标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能是负值,AR永远不可能是负值。

3、C R:中间意愿指标
CR的均衡点是上一个交易日的中间价。

多方强度= High—YM 空方强度= YM—Low
有4种中间价计算方法。

CR(n)=P1/P2×100
CR以90为中心,高抛低吸;
CR与价格的背离;
CR指标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能是负值。

第十章证券组合管理
第一节证券组合管理概述
一、证券组合管理及其必要性
1、证券组合的含义
证券组合通常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由股票、债券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多种有价证券构成的一个投资集合。

2、证券组合管理的对象、目标与重点
(1)对象:资产组合整体。

(2)目标: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

(3)重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3、组合管理的必要性
对证券投资进行组合管理,可以在降低资产风险组合的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

(1)降低风险;(2)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
1、证券投资风险的经济内涵
证券投资风险就是证券投资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

2、证券投资风险分类
(1)按证券投资风险的来源分类:
市场风险、偶然事件风险、贬值风险、破产风险、流通风险、违约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

(2)按证券投资风险的性质分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贬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

非系统风险包括:偶然事件风险、破产风险、流通风险、违约风险。

三、证券组合的基本类型
1、避税型证券组合
2、收入型证券组合
3、增长型证券组合
4、收入——增长型证券组合
5、货币市场型证券组合
6、国际型证券组合
7、指数化证券组合
四、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步骤
1、确定组合管理目标;
2、制定组合管理政策;
3、构建证券组合;
4、修订证券组合资产结构;
5、证券组合资产的业绩评估。

五、现代组合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马柯威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2、威廉·夏普的单一指数模型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4、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5、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6、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
第二节马柯威茨选择资产组合的方法
一、四个假设
1、每一种投资都可以由一种预期收益的可能分布来代表;
2、投资者都利用预期收益的波动估计风险;
3、投资者仅以预期收益和风险为决策依据;
4、投资者在一定时期总是追求收益最大化。

二、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和决策方法
(一)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1、追求收益最大化;
2、厌恶风险。

两者的综合反映为追求效用最大化。

(二)理性投资者的决策方法
效用用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供选择的最佳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的集合由有效边界表示,效用曲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就是提供最大效用的资产组合。

三、具体步骤和方法——均值方差法
1、度量资产的收益水平
用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指标来度量资产的收益水平。

E(r)=∑h i r i
E(r)——预期收益率, r i——第i种情况的收益率,h i——r i可能发生的概率。

2、度量资产的风险水平
用方差指标来度量资产的风险水平。

σ2 =∑h i〔r i—E(r)〕2
σ2为资产的风险,其余各字母的含义同上。

方差反映的是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潜在可能性。

方差越大,风险越大。

也可以用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表示风险。

案例1:证券A的可
解:证券的收益为E(r)=∑h i r i
=0.2×10%+0.1×20%+0.3×6%+0.2×5% +0.2×12% =9.2%
证券的风险为σ2 =∑h i〔r i—E(r)〕2
= 0.2×(10%-9.2%)2+0.1×(20%-9.2%)2 +0.3×(6%-9.2%)2
+0.2×(5%-9.2%) 2 +0.2×(12%-9.2%)2
=0.001996
3、画出风险厌恶者的无差异曲线
4、确定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
5、确定最佳资产组合
四、资产组合的收益和方差
1、资产组合的收益
E(r p)=∑x i E(r i)
E(r p)——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x i——第i种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率,
E(r i) ——第i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2、资产组合的风险
σp2 =E〔r pi—E(r p)〕2=∑∑x i x j cov(r i, r j)=∑x i2 σi2 + ∑∑x i x j cov(r i, r j) (i=j) σp2——资产组合p的方差,r pi——资产组合p在i状态下的收益率, E(r p)——资产组合p 的预期收益率, x i ——i状态下资产的比率,x j——j状态下资产的比率,cov(r i, r j) ——资产的协方差。

两种资产A、B组成的资产组合的方差:
σp2 = x A2 σA2 + x B2 σB2 +2x A x B cov(r A, r B)
相关系数:
ρAB= cov(r A, r B)/ (σ A σB)
两种资产组合的方差可由相关系数表示:
σp2 = x A2 σA2 + x B2 σB2 +2x A x B σ A σ B ρAB
3、资产组合中资产数量与资产组合风险的关系
在资产完全不相关的情况下,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随着资产数量的增加而消失。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资产完全不相关或完全负相关的情况不多,大部分处于不完全正相关状态,所以资产之间的协方差就成了资产组合方差的决定因素,而协方差是不能靠资产组合多元化来降低的。

第十一章风险资产的定价与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
第一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传统的CAPM
传统的CAPM是建立在诸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使传统的CAPM可以清楚地反映资产在资本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1、传统的CAPM的假设(见教材341页):
(1) 所有投资者都依据马柯威茨模型选择资产组合;
(2) 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期限;
(3) 所有投资者以相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具有相同的预期;
(4) 资本市场是完全的,没有税负,没有交易成本;
(5) 所有资产都是无限可分的;
(6) 所有投资者都具有风险厌恶的特征;
(7) 投资者永不满足;
(8) 存在无风险利率,且所有投资者都可以这一利率水平不受限制地贷出(即投资)或借入资金;
(9)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10) 信息充分、免费并且立即可得。

2、传统的CAPM的推导
传统的CAPM是通过资本市场线(CML),借助市场组合(M)推导出来的。

(1)资本市场线
资本市场线是在以预期收益和标准差为坐标轴的图上,表示风险资产的有效率组合与一种无风险资产再组合的有效率的组合线。

什么是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是指到期回报率确定、没有任何违约风险的证券。

由于公司证券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发行的债券或股票不是无风险资产。

通常人们把持有期与到期日一致的短期国债视为无风险资产。

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组合的组合(P)的预期收益如下:
E(r p)=r f+〔E(r p1)—r f〕σp / σp1
E(r p)—资产组合P的预期收益率,r f—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E(r p1)—风险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σp—资产组合P的标准差,σp1—风险资产组合的标准差。

(2)市场组合
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组合是由所有证券(包含所有风险资产如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构成的一个组合M,当市场满足CAPM模型的基本假定时用M替换上式中的P1后,CML公式可表示为:
E(r p)=r f+〔E(r m)—r f〕σp / σm
资本市场线(CML)的形状是怎样的?由方程E(r p)=r f+〔E(r m)—r f〕σp/ σm可知,其是反映σp与 E(r p)之间关系的一条直线。

(3)由CML和市场组合M推导出的传统的CAPM (用证券市场线SML表示):假设建立一个风险资产I和市场组合M的新组合P,则由P的预期收益和标准差可以推导出下列式子:
E(r i)= r f+〔E(r m)—r f〕×【 cov(r f, r m) / σm 】
=r f+〔E(r m)—r f〕βi
这就是传统的CAPM。

证券市场线(SML)的形状是怎样的?由方程E(r i) =r f+〔E(r m)—r f〕βi可知,其是反映βi与E(r i)之间关系的一条直线。

(4)传统的CAPM的含义
由上式,可看出风险资产的收益由哪些部分组成?风险资产的收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r f和一个市场风险补偿额〔E(r m)—r f〕。

它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高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二是并非风险资产承担的所有风险都要给予补偿,给予补偿的只是系统风险。

此外,β值成为衡量市场风险的一个标准。

3、SML和CML的区别
(1)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CML只适合于描述无风险资产与有效率的风险资产组合再组合后的有效率风险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关系,SML描述的是任何一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2)两者选择的风险变量不同。

CML以总风险为横坐标轴,SML以市场风险为横坐标轴。

4、传统CAPM的应用
(1)资产估值。

(2)资源配置。

例1:李强准备从证券市场购入A,B,C,D四种股票的组合。

已知A,B,C,D四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0.8,1.4,1.8,2。

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10%,市场平均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14%。

要求:
(1)采用CAPM模型分别计算四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2)假设李强准备长期持有A股票,A股票去年的每股股利为5元,预计年股利增长率为6%,
当前每股市价为60元。

投资A股票是否合算?
(3)若按5:2:3的比例分别购买A,B,C三种股票,计算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

(4)若按3:2:5的比例分别购买B,C,D三种股票,计算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

(5)根据(3)和(4)的结果,如果李强想降低风险,应该选择哪种投资组合?若其想获得最大
的收益,又该选哪种投资组合?
解:(1) E(r A)=r f+〔E(r m)—r f〕βA=10%+0.8×(14%-10%)=13.2%
E(r B)=10%+1.4×(14%-10%)=15.6%
E(r C)=10%+1.8×(14%-10%)=17.2%
E(r D)=10%+2×(14%-10%)=18%
(2)A股票的价值为: (股息固定增长的股票的定价模型是什么?)P=D0(1+g)/(k-g)
其中,P—股票内在价格,D0初始年股息,g—每年股息增长率,k—公司的必要收益率。

P A= 5×(1+6%)/(13.2%-6%)=73.61(元)
由于A股票的价值高于现行市价(60元),故A股票值得购买。

(3) ABC组合的风险(β系数)=0.8×【5/(5+2+3)】+1.4×【2/(5+2+3)】+1.8×【3/(5+2+3)】
=1.22
ABC组合的预期收益率=10%+1.22×(14%-10%)=14.88%
(4) BCD组合的风险(β系数)= 1.4×【3/(3+2+5)】+1.8×【2/(3+2+5)】+【2×5/(3+2+5)】
=1.78
BCD组合的预期收益率=10%+1.78×(14%-10%)=17.12%
(5) 根据上述(3)和(4)的计算结果,如果李强想降低风险,应该选择ABC组合;若其想
获得最大的收益,则该选BCD组合。

例2:某投资者2007年欲投资购买股票,现有A、B两家公司可供选择,从两公司2006年
的有关会计报表及补充资料中获知,A公司2006年税后净利为800万元,发放的每股股利为5元,市盈率为5,A公司发行在外股数为1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元;B公司2006年税后净利
为400万元,发放的每股股利为2元,市盈率为5,B公司发行在外股数为100万股,每股面
值为10元。

预期A公司未来5年内股利恒定,在此以后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6%,预期B
公司股利持续增长,年增长率为4%。

假定目前无风险收益率为8%,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12%,A公司的β系数为2,B
公司的β系数为1.5。

要求:
(1)通过计算股票价值并与股票价格比较,判断是否应该购买两公司的股票。

(2)若投资购买两种股票各100股,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多少?该投资组合的风险如
何 (综合β系数)?
解:(1)利用CAPM模型:
E(r A)=r f+〔E(r m)—r f〕βA=8%+2×(12%—8%)=16%
E(r B)=8%+1.5×(12%—8%)=14%
P A (A公司股票价值)
=5/(1+16%)+5/(1+16%)2+5/(1+16%)3+5/(1+16%)4+5/(1+16%)5+【5×(1+6%)/(16%-6%)】
/(1+16% )5
=41.61(元)
P B(B公司股票价值)= 2×(1+4%)/(14%-4%) =20(元)
什么是市盈率?也称本益比,是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公式:市盈率=每股市价
/每股收益。

由公式可知: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市盈率。

A公司股票的每股盈余=800/100=8(元); B公司股票的每股盈余=400/100=4(元)
A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8×5=40(元); B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4×5=20(元)
由于A公司股票的价值高于每股市价,B公司股票的价值等于每股市价,因此,两种股
票都可以购买。

(2) E(r p)=【100×40/(100×40+100×20)】×16% +【100×20/(100×40+100×20)】×14%=15.34%
综合β系数=【100×40/(100×40+100×20)】×2 +【100×20/(100×40+100×20)】×1.5=1.83
5、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简评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供了“从整体上把握市场”的投资思路。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哪些股票具有投资价值。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存在缺陷。

缺陷一:模型的假设过于严格和抽象;
缺陷二:市场上的投资者并不都是厌恶风险的。

二、我国股票市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与国外股票市场的成熟性相比,中国股市具有特殊性:
1. 市场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
2. 市场仍受政府政策的调控,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国外的实证分析结果不能直接运用于国内,因此需要对中国股市CAPM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分析一直在进行。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自身的特点,致使实证研究的开展存在诸多困难,无法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检验方法。

就目前已经进行的实证检验看,大多数结果显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当前的中国股市并不适用,β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票收益,但是收益率与β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需要借助其他因素共同解释股票收益率。

第二节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APT)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于1976年提出的。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率市场形成(亦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

第三节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作为理性预期理论在金融投资领域的集中反映,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说,在众多的研究者中,法马的研究最有代表性。

法马根据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的不同,将有效市场假说从理论内上作了区分,提出并论证了三种强弱不同的有效市场形式:
1、弱式有效市场假说
2、中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3、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第四节期权定价理论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

期权的价格即权利金,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一是内在价值,即期权本身具有的价值,也就是期权的履约价格与该标的商品的现货价格的差额;
二是时间价值,即期权合约的购买者为购买期权而支付的权利金超过期权内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期权定价模型主要有两种: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第十二章证券监管
第一节证券市场监管理念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市场各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市场环境,而现实中的市场却存在着大量的市场失灵问题,因此需要政府进行监管。

1、公共利益理论
2、利益集团理论
二、证券监管的必要性
(一)证券产品的特性
1、证券产品价值上的预期性;
2、证券产品价值上的不确定性;
3、证券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
4、证券产品基本上是一种信息产品。

证券产品的上述特性使得政府必须要对其进行监管。

(二)证券监管的必要性
1、证券监管是实现证券市场各项功能的需要;
2、证券监管是保护证券市场所有参与者正当权益的需要;
3、证券监管是防范证券市场所特有的高风险的需要;
4、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证券市场监管要素
一、证券监管主体
证券监管主体可以是国家,可以是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交易商协会等自律机构,也可以是证券交易所等机构。

二、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
证券监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证券市场。

证券监管的核心任务就是维护市场透明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证券监管的原则:公正、公开、公平。

三、证券监管的对象和内容
证券监管的对象是证券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和行为。

证券监管的具体内容有:
1、证券市场发行监管
证券发行监管分三种制度:注册制、审批制、核准制。

2、证券市场交易监管
3、证券商监管
(1)对证券商资格的监管;(2)对证券商资金的监管;
(3)对证券商行为的监管。

4、证券从业人员的监管
(1)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2)证券市场禁入。

5、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四、证券监管手段
(一)证券监管手段
1、法律手段
(1)证券监管的直接法规;
(2)涉及证券管理,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

2、经济手段
(1)金融信贷手段;(2)税收政策。

3、行政手段
4、自律管理
(二)采取证券监管手段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