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5课 滕王阁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 5 新人教版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
1.阅读课文第 6、7 段,给以下加线的字注音。
〔1〕等终军之弱冠〔〕〔2〕慕宗悫之长风〔〕〔3〕舍簪笏于百龄〔〕 〔4〕叨陪鲤对〔〕〔5〕今兹捧袂〔〕〔6〕盛筵难再〔〕
2.阅读课文第 6、7 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三尺微命〔__________〕 〔2〕慕宗悫之长风〔__________〕 〔3〕舍簪笏①于百龄②〔①这里代指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4〕接孟氏之芳邻〔__________〕 〔5〕叨陪鲤对〔__________〕 〔6〕今兹捧袂〔__________〕 〔7〕杨意不逢①,抚②凌云而自惜③〔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 〔8〕钟期既遇〔__________〕 〔9〕胜①地不常,盛筵难再②〔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10〕梓泽丘墟〔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11〕敢①竭②鄙怀,恭疏③短引④〔①谦辞,__________。
②使动用法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 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
无标志判断句〕 〔2〕奉晨昏于万里。
〔状语后置句,“奉〞的状语“于万里〞后置。
“于〞是状语后 置的标志〕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脱胎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 共春旗一色〞,但前者更为出色,请赏析这一句。
这是全文的文眼句,历来被视为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彩霞 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这两句 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孤鹜〞,“秋水〞对“长天〞。
两句一动一静,有声有色,意境深远。
四个简单的景物, 通过“齐飞〞“一色〞点睛,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成为千古名 句。
2.揣摩、赏析以下名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 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 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黄昏的山 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比照中,突出秋日景 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 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 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 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 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 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 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3.骈文讲究辞彩华章,多用典故,分析本文是如何用典的。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 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 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 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 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辉即龙光。
“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 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 《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 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天柱〞之 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 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 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
《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 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
这几个典故 比较熟悉,不再详解。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 20 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 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 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 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
“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 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 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
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 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
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 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 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 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 猎犬的小官。
“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 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
只有 26 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 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 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
《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 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 用四个典故,说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谢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 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 弟。
“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
“鲤对〞 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礼》。
“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 龙门。
〞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假设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 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 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 意丰,辞约蕴寓。
4.为什么说《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消沉与昂 扬的统一。
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1.以下画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徐孺〔rǔ〕棨戟〔qǐ〕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
B.萦回〔yíng〕胜饯〔jiān〕涸辙〔hé〕钟鸣鼎食〔dǐng〕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狂〔chāng〕衡阳之浦〔fǔ〕
D.暇日〔xiá〕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畅〔fǔ〕
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舛: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彩:日光
3.以下各句中加线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雄州雾列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D.俊采星驰
4.比较以下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①奉宣室以何年③老当益壮
②处涸辙以犹欢④穷且益坚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话依次涉及的历史人物正 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曹操 谢灵运 李白 陈子昂
B.梁孝王 陶渊明 曹植 谢灵运
C.屈原 贾谊 陶渊明 曹丕
D.贾谊 冯唐 谢灵运 陶渊明
6.对以下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家君作宰,路知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 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两句是虚写,外表上是“看〞“望〞,实际上是 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 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 反衬自己坚决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7.以下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 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②三秋,秋季。
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③“紫电清霜〞中的“紫电〞是宝剑名,“清霜〞指剑。
④“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的“潘〞指潘岳,“陆〞指陆机,他们都是南朝人。
钟嵘的《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⑤“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指北方少数民族,“夏〞即华夏,指古扬州地区〔现 在江苏江西安徽一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8.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
要求:注意自然景观与历史
人文景观相结合;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 100 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石门诗序
【东晋】慧远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
基连大岭,体绝众阜。
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
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
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皆传之于旧俗,
而未睹者众。
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
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
衣晨征,怅然增兴。
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
即至,那么援
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
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
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
其中那么有石台、
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
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
假设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
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
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那么万象隐形;流
光回照,那么众山倒影。
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
及其将登,那么翔禽拂翮,鸣
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假设玄音之有寄。
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
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
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
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假设此,岂不以虚明朗
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
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
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
成垤。
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
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
日隔。
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
之云尔!
〔《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
1.对以下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虽庐山之一隅
隅:角落
B.而开涂况进
涂:道路
C.闲邃笃其情耶
笃:沉重
D.宇宙虽遐,古今一契 遐:久远
2.对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A.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 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 中/遂共咏之云尔
B.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 遂共咏之云尔
C.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 遂共咏之云尔
D.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 遂共咏之云尔 3.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
接着记述了游 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
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 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
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
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 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 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
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
〔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 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 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 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那么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 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 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05 课 滕王阁序(第 3 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5 新人教版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 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 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 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 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 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 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 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 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 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 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 B.说当时决.某狱决:翻开 C.代为治.筐箧治:备办 D.奉.母闲居奉:侍奉
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D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有错的依次是:A项,轸〔zhěn〕;B项,饯〔jiàn〕;C项,浦〔pǔ〕。
2.B
4.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中“以〞翻译为“在〞;②中“以〞相当于“而〞;③④中的“益〞都可以解释为“应当〞。
5.B
6.C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中这两句运用的技巧是直抒胸臆,不是“含蓄〞表达情感。
7.A
【解析】此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④“南朝〞应为“晋朝〞;⑤“夷〞指南方荆楚之地,“夏〞指中原地区。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
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解析】第一步:把握题意。
此题要求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同时,注意是以一位导游的身份。
第二步:注意要求。
此题的要求是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其中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需要挖掘,在此根底上,对修辞手法再进行选择。
第三步:拟写答案。
这样要在弄清题目要求的根底上,根据平时所学有关滕王阁的知识就可组织答案。
1.C
【解析】笃:专一,一心一意,笃厚。
2.B
3.C
【解析】在慧远看来,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什么情致。
他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并非仅仅是眼前美丽的山水。
4.〔1〕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都还不觉得满足。
〔2〕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应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以直译为主,特别注意重点词语、重点句式等得分关键点。
【参考译文】
石门在东林寺南方大约十余里处,它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障山〞。
山脚和周围起伏的群岭相连,山体超越身边的山脉单独矗立。
众多的山泉在这里集合,两峰并肩而立,涧水从中流出,倾斜的危岩在水中映出倒影,朦胧的景色水雾般覆盖着大自然,因此才有了石门这个名字。
这里虽然是庐山的一角,但确实是一大奇观。
它的奇丽只在民间传说中代代相传,真正亲眼看过的人却并不多。
因为瀑布湍急,人兽无法到达,山上的石径往复曲折,阻碍重重难以行走,所以,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
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和大家想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
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人三十多位,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
山林虽然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满足。
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蒿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到达最顶峰。
最后,终于登上山顶了,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之美,皆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
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一块块高耸的岩石支撑起一片开阔的空间。
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较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
还有一道道的清泉先是分开流出后又合在一起泻下,天池里的潭水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彩色的石头散发着光荣,鲜明得像展开了美丽的面容,松柳和芒草这些草木生长得茂盛而耀人眼目。
它们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造物的神奇和美丽。
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都还不觉得满足。
但是,游览时间不是太久,天气却屡次发生变化:一会儿高空云雾聚集,周围的一切景象都隐藏在其中;一会儿流
动的阳光返照回来,群山在水中投下了清晰的倒影。
云雾开阖之际,它的形状就像是有灵气一样,让人难以预测。
正要重新开始登山时,一群飞翔的鸟儿在空中振动着翅膀,远处猿儿鸣叫的声音也十分清晰,飘动的云彩像仙人的车驾,凄清的声音仿假设传说中的仙乐。
这一切虽然都处于朦胧之中,但是足以让人心神欢畅。
但快乐不宜过度,长久保持是最主要的。
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
往回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在山谷之间,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
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什么情致,但仍然让人对大自然有这样深的感受,这难道不是在用一种空明虚静的景色开阔我们的观想,用悠闲深远的境界让我们的情致更加笃厚吗?我先后三次重复这样的话语,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不一会儿,太阳落下山去了,眼前的景物已经模糊不清,我这才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难道仅仅只是眼前美丽的山水吗?
于是在山岭之间徘徊,放眼四下张望,只见九江之水弯曲如带,山岳像蚂蚁穴前的小土堆。
因此我推想,物体有大有小,智慧也应当是这样呀。
于是不由感慨:宇宙虽然遥远阔大,但古今却是同一个样子;灵鹫山虽然悠远,荒无人烟的路程对于笃信佛教的人来说,却像是一天就可以到达。
如果没有这些哲人,美好的风气和古迹怎么会存在呢?感应深邃的哲理,领悟西方佛法的启发,心中又是一阵长久的思索。
大家对今日同游佳景感到十分快乐,又感慨良辰美景难以复再,心中之情不可压抑,于是一同吟咏诗篇。
1.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题干要求选出“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说当时决某狱〞,意思是“谈论当时判决某个人的诉讼案件〞,所以“决〞,判决。
2.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C项,“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