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 H2O、H3O F HF、Ne、Na 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 H2S、Cl HCl、Ar、K 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4、H3O F OH NH2;HS Cl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1】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

(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例外)。

(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依据:(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①电子的质量很小,运动空间很小,但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快,接近于光速。

②在高速的运动时,不能找到运动轨迹,不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出电子的确切位置。

(2)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总之,是核外电子运动的客观事实。

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是2个)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4易得非金属性3.第1、2、3周期的元素(短周期元素)微粒结构特点(1)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谓电子层结构相同是指:电子层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各层电子数相同)。

①与H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有:H-、Li、Be2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3-、Na、Mg2、A3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S2-、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b+m+nB a=b-m+nC a=b+m-nD a=b-m-n【解析】由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得:a-m=b+n,即a=b+m+n。

【答案】A【点评】离子X m和Y n-可表示为:a X m和b Y n-。

a X m意为a X原子失去m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所以a X m的电子数为a-m;b Y n-意为b Y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所以b Y n-的电子数为b+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H3、、O2、、H2O、、、HF、Ne、、、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H3、、、H2S、、HCl、Ar、、、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等;阴离子有:、、;、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结构排列规律

原子结构排列规律

原子结构排列规律
原子结构排列规律如下:
1、横行规律: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比前一种原子大1)。

2、纵行规律:同一主族,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比上一周期原子大1),但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²(n 为电子层数)。

4、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5、次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H3、、O2、、H2O、、、HF、Ne、、、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H3、、、H2S、、HCl、Ar、、、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等;阴离子有:、、;、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简单例子得结构特点:(1)离子得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得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与氖得核外电子排布就是相同得。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得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与氖得核外电子排布就是相同得。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得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N、NH、NH、NH、O、OH、HO、HO、F、HF、Ne、Na、Mg、Al等。

②18电子粒子:SiH、P、PH、S、HS、HS、Cl、HCl、Ar、K、Ca、PH等。

特殊情况:F、HO、CH、CH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得阳离子有:Na、NH、HO等;阴离子有:F、OH、NH; 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得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得原子:H(2)最外层有1个电子得元素:H、 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得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得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C ;就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得元素:O ;就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得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内层电子数一半得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得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得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得元素一定就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得元素可能就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得元素就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得ⅡA、ⅢA族元素得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得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得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得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得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解读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2.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3.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掌握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4.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知识再现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微粒的作用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电性关系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二.同位素1.概念2.同位素的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3.与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例题1、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2、已知自然界氢的同位素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3、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子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5+中氮一氮原子间以共有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中N5AsF6中As化合价为-1D、化合物N5A S F6中F化合价为-1三、核外电子的运动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运动速率,运动的空间,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能级(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之为原子轨道.四.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层(电子层)n 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原子轨道)每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能层分成相应的能级。

第n能层中,就有个能级,分别为ns 但不一定每一个能级中都有电子。

能级数=序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7 2 8 7
该层电子数 电子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排布:分别用n = 1、2、3、4、5、6、7 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 M、N、O、P、Q来表示);

2、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 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原子核 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
1 K 2 3 4 5 6 7 L M N O P Q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3、电子排布的规律 (1) 电子总是先占据能量低的电子层 (2) 每层最多填充电子数 2n2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 能超过 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4、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Cl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能量最低原理所谓能量最低原理是,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只有当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被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 能量较高的轨道,以使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为:1.当n 相同,l 不同时,轨道的能量次序为s <p <d <f 。

例如,E 3S <E 3P <E 3d 。

2.当n 不同,l 相同时,n 愈大,各相应的轨道能量愈高。

例如,E 2S <E 3S <E 4S 。

3.当n 和l 都不相同时,轨道能量有交错现象。

即(n -1)d 轨道能量大于ns 轨道的能量,(n-1)f 轨道的能量大于np 轨道的能量。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的填充次序为ns ,(n -2)f ,(n -1)d ,np 。

核外电子填充次序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填充的次序图2 多电子原子电子所处的能级示意图最外层最多能容纳8电子,次外层最多能容纳18电子。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的数值)如:各个电子层中电子的最大容纳量从表可以看出,每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轨道数为n2,而每个轨道又只能容纳2个电子,因此,各电子层可能容纳的电子总数就是2n2。

二、鲍利(Pauli)不相容原理鲍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是: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例如,氦原子的1s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描述其中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的一组量子数(n,l,m,ms)为1,0,0,+1/2,另一个电子的一组量子数必然是1,0,0,-1/2,即两个电子的其他状态相同但自旋方向相反。

根据鲍利不相容原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每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于是,不难推算出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归纳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结合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结合物质结构)

练习
1. 下列关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不正确是: A、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的圆周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与行星运动相似
AB
C、现代科技也无法同时测准核外电子的位置和速度 D、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运动速度很快,电子出现 的几率跟区域位置有关
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电子层 原子轨道 轨道的伸展方向
电子自旋
(1)电子分层排布的依据是什么? (2)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一层上的电子能量一样吗? 运动区域的形状一样吗? (3)为什么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4) 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不一定相同, 处在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 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

几个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Ⅰ.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核素的质量
一个12C的质量×
1 12
Ⅱ.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质量数) 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核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百分比a%+核素B的相对原子 质量×原子百分比b% + ……
Ⅳ.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核素A的质量数×原子百分比a%+核素B的质量数×原子 百分比b% + ……
平均
平均 35.485
35Cl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试回答上述各数值的意义: 1. 34.969是表示
。 。 。 。
2 .35.453是表示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35是表示 4. 35.485是表示 5. 24.23 %是表示
35Cl的质量数
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7Cl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枣糕式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原子一、原子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做高速运动。

注:(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3)原子的质子数(或核数不同。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2.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向外依②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2)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原子的相关知识 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子排布 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较近远的区域运动。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向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在这个空间里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稍高、离核元素类别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要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①每一电子层上所容纳的纳2×12=2个;第二层上能容纳②核外电子是逐层排布的依此类推。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二、离子1.离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离子的形成过程:(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2.离子符号(1)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2)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8个(He 为2) 不易得失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一般多于4个或等于4个 易得到电子图的书写及相关判断构示意图,必须遵循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 2个(n 为电子层数)。

例如,能容纳2×22=8个电子;第三层上能容纳2×32=18个电子排布的,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得超过8个。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是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 种相互作用会导致电子的能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排布的 能级。
04 核外电子排布的实例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排布在1s轨道上。
2
氢原子是所有原子中最简单的,其核外电子排布 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
3
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状态由主量子数n决 定,本例中n=1。
轨道表示式
轨道表示式是另一种表示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方法,它通过图形的方式表 示电子云的分布和电子的运动状态。
轨道表示式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展示 电子云的分布情况和电子的运动状态, 有助于理解电子的行为和性质。
能级交错现象
能级交错现象是指在实际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有些电子 会出现在比其理论能级高的能级上,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

05 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
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元素的化学反应主要涉及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
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增多,电子填充到更高能级,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对周期律的解释
周期表的形成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形成元素周期表的基础,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来确定的 。
最低。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 会释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可以通
过发射光子的方式释放出去。
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指出,在任何一个原子中,对于同一 能级上的电子,总是优先以等价的方式占据不 同的轨道。
这个规则的原因是,当电子以等价的方式占据 不同的轨道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小的, 从而使得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1.1.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1.1.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层
轨道
轨道能量顺序
7
P 核 外O 电 子N 填M 充 顺 L 序 图K
4s 3s 2s 1s
4p 3p 2p
4d 3d
4f
4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 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 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 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2007年9月14日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复习要点
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程标准
一、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了解原子构造原理
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四、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D的原子第三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
子; 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6。 则各元素是何种元素?
体验高考
山东、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
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 、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 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 、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 是 ,理由 。

1 第16讲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第16讲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16讲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高考评价要求]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画出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高低顺序,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4.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

考点一 原子结构 核素、同位素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A Z X )⎩⎪⎨⎪⎧原子核⎩⎨⎧质子(Z 个)——决定元素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数。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 6C和16 8O;还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 6C和14 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用途核素235U 14 6C 21H 31H 18 8O92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题组一同位素、核素的概念辨析1.2020年4月,我国自主设计的、被称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重大突破,该核聚变的基础原料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氘和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氘原子的质量数为2B.氚原子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C.氘原子和氚原子互为同位素D.海水中的H2O与D2O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选D。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能量最低原理所谓能量最低原理是,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只有当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被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以使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为:1•当n相同,l不同时,轨道的能量次序为sVpVdVf。

例如,EVEVE。

3S3P3d 2•当n不同,l相同时,n愈大,各相应的轨道能量愈高。

例如,EVEVEo2S3S4S3.当n和l都不相同时,轨道能量有交错现象。

即(n—1)d轨道能量大于ns轨道的能量,(n-1)f 轨道的能量大于np轨道的能量。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的填充次序为ns,(n—2)f,(n—1)d,np。

核外电子填充次序如图1所示。

图1电子填充的次序□3S□2iI.L6d1.L J4di i!i 4P 3d2P□图2多电子原子电子所处的能级示意图最外层最多能容纳8电子,次外层最多能容纳18电子。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m个(n为电子层数的数值)如:各个电子层中电子的最大容纳量电子层(n) K(1) L⑵M(3) N(4)电子亚层s s P s P d s P d f亚层中的轨道数1 1 3 1 3 5 1 3 5 7亚层中的电子数2 2 6 2 6 10 2 6 10 14K 最多能容:(2逖:MN0P18.315011-(2迸码(苏®4$(2豁弓(2毬沖弓从表可以看出,每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轨道数为m,而每个轨道又只能容纳2个电子,因此,各电子层可能容纳的电子总数就是2m。

、鲍利(Pauli)不相容原理鲍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是: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例如,氦原子的Is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描述其中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的一组量子数(n,l,m,ms)为1,0,0,+1/2,另一个电子的一组量子数必然是1,0,0,—1/2,即两个电子的其他状态相同但自旋方向相反。

原子屏蔽: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屏蔽: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屏蔽效应导致外层电子的能量降低
• 屏蔽效应是由于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
• 屏蔽效应影响原子轨道的半径和形状
作用
• 屏蔽效应与电子的密度和分布有关
原子屏蔽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原子屏蔽影响原子的半径
• 屏蔽效应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 原子半径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屏蔽影响原子的电负性
• 屏蔽效应导致电负性降低
原子屏蔽: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0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原子的组成及结构
01
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02
原子的结构具有层次性
• 电子云分为不同能级
• 电子在能级间跃迁产生光谱
03
原子的基本性质取决于电子排布
• 电子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 电子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光谱性质
• 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中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

电子排布的顺序
• 电子首先填充s轨道
• 然后填充p轨道
• 接着填充d轨道
• 最后填充f轨道
⌛️
电子排布的规则
• 电子排布遵循洪特规则
• 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子光谱与电子排布
原子光谱是原子在外场作用下产生的光谱
• 原子光谱反映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 原子光谱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手段
原子核与电子云

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
• 含有质子和中子
• 质量约占原子的99.9%
电子云是原子的外围部分
• 含有核外电子
• 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核与电子云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 核外电子影响原子核的稳定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1.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

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

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

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2.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

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树形导航加入收藏网站地图网站首页首页课题教学课标复习教案教法教参论文团队成果奥赛初赛决赛资源图库留言论坛课程导学点拨课堂典例试题课外实验探究创新高考基础专题真题释疑解题预测初中您现在的位置:化学辅导站 >> 课程辅导 >> 知能导学 >> 必修二 >> 正文原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作者:hxfdz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7 更新时间:2008-12-10一、原子核1.质子数:指原子核内质子个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中子数:指原子核内中子个数,与质子数一起决定某元素同位素的种类。

3.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相对于原子真实质量的1/12,即)取近似整数值(两者均为1)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4.原子的组成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电子运动的特点(1)质量很小(),带负电荷;(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直径约为);(3)运动的速率很快(约为)。

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电子云中的每一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只是表示电子曾经在此处出现过,而且小黑点的密疏可以表示电子出现的机率的大小。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电子层:根据电子具有的能量的高低,即离核远近,把电子在核外的排布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K→L→M层),即能量最低原理。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个。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两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以上规律相互联系,相互牵制,不能孤立,片面理解。

4.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如,原子结构示意图:(2)阳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离子结构示意图:(3)阴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离子结构示意图:5.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稀有气体的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是2个电子),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4易失金属性非金属元素>4易得非金属性四、1~20号元素微粒结构的特点1.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2)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3)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2.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1)分子:。

(2)阳离子:。

(3)阴离子:。

3.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Si。

(9)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掌握了上述一些结构特点及规律可以迅速推断元素及其原子序数等。

五、离子半径1.离子半径的大小金属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因多数为达稳定结构而失去最外层电子,即失去最外层,比原子少了一层电子。

另外金属阳离子的正电荷数大时比其小时的半径更小,这只适用于同种元素的金属离子。

如半径,* 。

非金属阴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得多。

最低价态的非金属阴离子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均具2、8或2、8、8电子层结构时,其规律性是:离子的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

如:①具2、8电子层结构的离子:②具有2、8、8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比较原子、简单阳离子、阴离子的半径可以总结出如下的规律: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

解释为: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一般半径就大;电子层数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如果电子层数与核电荷数都相同,就要比较核外电子数了,核外电子数多的半径就大。

如:半径大小顺序为:。

2.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常见元素为例:①阳离子的氧化性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活动性相反。

其中要注意它易转化为而有明显还原性。

又有未排入,因为其氧化性显著,比等的氧化性还强。

②阴离子的还原性多数为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则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如:3.易出误区的离子①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一般比对应的原子少一层,但有例外。

如锡和铅的阳离子。

与的电子层数相同,但半径却小。

才比少一层电子。

离子与具相同电子层数,但半径却小。

②非金属阴离子在达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但未达最低价时则不一定。

如过氧根离子中的,易失电子转化为,而具有强氧化性。

但它是氧的中间价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失电子转化为,所以也有还原性。

如遇到与水或反应时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等。

上一篇文章: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指导下一篇文章:元素周期律知识要点【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大中小】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录入者关键字所有栏目知能导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思路点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在线课堂├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典例精析├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试题精选├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课外探究├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发表评论姓名: * 性别:男女Q Q号: Email: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最新评论没有任何评论最新推荐课题负责人----夏清国湖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化学教学湖南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权威解读:2010年湖南高考考2010年湖南高考卷英语科新课2010年湖南高考卷数学科新课2010年湖南高考卷语文科新课2010年湖南新课程高考语文试权威解读:2010年湖南高考考权威解读:2010年湖南高考考权威解读:2010年湖南高考考课程辅导化学反应速率与等效平衡专题练习学习有机化学诗歌化学键难点解析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学习策略原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知识原电池与电解池题型归纳及解法混合溶液pH计算的0.3规则蒸馏酒的起源酿酒的起源传说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葡萄酒的历史白酒的起源与发展酿酒的起源中国古代黄酒的酿造——汉代以前的酿酒技教学设计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的几点做法高中化学新课程“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新课程化学实验功能辨析烃类熔沸点教学误区小分析化学新课教学模式浅淡在新课标下高考化学复习的几点策略“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剖析谈谈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蛋白质和氨基酸糖的结构及葡萄糖的生理功能物质的旋光性与对映异构油脂及高级脂肪酸知识网站推荐-主题推广合作站点-热门图文课题负责人----夏清国《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本站第三届全国实验区高本站第四届全国实验区高郑州外国语学校留影嵩山少林寺游览留影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游北海之行阅读排行教学课程高考实验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实验实施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理解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及水平要求的层次如何理解和处理教材正文内容与教材后习题间的如何看待课标和教材中新增大学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谈谈元素化合物专题复习2009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建议葡萄糖、蔗糖针对练习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不可类推葡萄糖、蔗糖典例剖析过氧化钠题型大全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高考化学专项知识归纳例析化学计算的复习策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方法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2007年山东理综化学高考题评析2008年高考化学重要题型复习方法2008年高考猜题篇------时势化学选择题谈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非金属元素专题复习高考化学热点知识复习思路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2008年实验复习对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类型、解法及启示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量筒使用答疑高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1)高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2)“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环保型装置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磷化氢和硅化氢的自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