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规划研究——以惠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规划研究——以惠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4T11:03:51.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李艳翠[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停车设施紧缺问题也愈发凸显,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
博罗县自然资源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 516100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停车设施紧缺问题也愈发凸显,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
本文主要以惠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为例,探究在城市中心区用地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性手段增加停车位有效缓解城市停车压力;改善城市停车供给结构形成公共停车与配建停车的合理比例;推广智慧立体停车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智能化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老商圈内,建筑密度比较高且大部分建筑老旧,无地下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极度匮乏。
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停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桥西西湖,桥东老街,龙丰上排黄塘、江南下角等区域。
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缺乏带来的停车难日益严重,阻碍了城市中心区的发展。
1中心城区现状停车问题
惠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根据对惠城中心区现状停车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总量缺乏、结构失衡、管理分散、政策滞后、科技落后等5个方面。
1.1总量缺乏:停车供给落后需求
惠城区的大多数老旧小区配建停车位较少。
因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小汽车保有量以年均 2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停车位供给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中心城区人群密集,停车需求更为突出,停车泊位容量远远不能满足车辆总数需求。
1.2结构失衡:公共停车泊位占城市停车泊位总量的比例偏低
惠城中心区可用于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的土地十分有限,而且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热度升级,进而拉升了土地成本,土地拆迁建设成本也随之增加,更增加了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难度。
1.3管理分散:缺少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来治理城市停车难问题。
各类停车设施的管理和建设规划涉及多个部门,缺少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来治理城市停车难问题。
停车设施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晰,管理形式不一,致使多部门管理问题,进而影响停车系统的正常运作,管理难,协调难。
1.4政策滞后:停车行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不健全
目前尚未出台扶持公共停车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停车行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不健全,致使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政策支撑。
此外,相关政策忽视了价格杠杆对停车需求的调控作用,导致公共停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1.5科技落后:停车场建设和运营中均缺少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停车相关技术,比如自动化立体停车库、智慧共享停车系统、停车大数据应用等。
但是我市目前仍然以传统的地面停车、人工管理等方式为主导,停车泊位的周转效率不高,市民使用的便利性不高,既有的土地资源和停车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规划原则
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规划遵循需求导向、规模适度、立体优先、综合利用共四项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停车场规划布点要靠近主要需求;2)规模适度,停车场规模不应超过周边路网的承载能力;3)立体优先,借鉴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做法,优先选择立体车库,节约用地;4)综合利用,借助城市地下空间设置立体停车设施,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利用,如:城市公园、学校运动场地、城市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地下布局停车设施。
3公共停车场规划
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为各种机动车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停车配套主要在客流集中的旅游风景区、文化娱乐区、客运枢纽区、道路交通走廊等附近布设。
公共停车对整个城市停车需求发挥调控作用,其主要对策是保持适度的公共停车设施供给,满足人们日常社会经济活动的停车需求,以及对停车需求进行调控,具体如下: 3.1优先利用空地和现状地面停车场新建公共停车
选址符合规划、权属明晰,现状为空地的用地上建设新的公共停车场,或改扩建已有地面停车场,建设复合型停车楼(库),如滨江公园停车楼、旺岗停车楼等,利用空地和现状停车场建设地上+地下机械式复合型公共停车楼。
由于位于城市中心区,一般为建成区用地缺乏,这一类停车用地比较少但是实施容易。
3.2恢复改变使用功能的公共停车场
部分建筑原建设功能为停车场,由于各种缘故改建为其他类型建筑,未发挥停车原有功能,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周边停车位已严重缺乏,恢复其停车功能已势在必行。
如花园停车楼,原规划为停车楼,目前作为商业在出租使用,周边为大量的老旧住宅,停车设施比较缺乏,规划恢复其停车功能,缓解周边停车压力。
3.3充分利用空闲地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
充分发挥潜力,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城市中心区,盘活空闲地、待开发用地,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
如新岗北停车场、三新北路南侧停车场等。
3.4利用公园绿地、学校运动场地、广场及地下人防等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
对于供需缺口地区,既有规划对社会公共停车场考虑不足,同时存在较大供需缺口可利用公园、广场、边角绿地等增设公共停车场。
利用广场建设,如花边岭停车楼,建设地上公共停车楼和广场,地下停车库;利用学校运动场建设,如八中停车场等,利用地上运动场建设地下停车场;结合公园建设,如鹅潭公园停车库等,建设地面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库。
3.5更新老建筑建设公共停车场
针对一些功能已退出,对城市影响比较大的建筑进行改建,如为增加西湖景区周边停车场地,推进景区发展,完善设施配套,缓解停车不足问题,规划提出将青少年宫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及地下停车库设想,并提供不少于1000个停车位,满足西湖景区停车需求,提高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3.6结合城市更新新增
通过城市更新,拆除既有部分旧厂房等建筑,结合三旧贡献政策在城市缺乏停车位区域增配公共社会停车场。
如龙岭停车场,现状为旧厂房,已纳入三旧库,规划建议在三旧改造时需增配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60个,并在下一步三旧规划中予以落实。
4智能化停车策略
4.1运用机械式停车库建设复合型立体停车场
机械式立体车库,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化用地。
运用机械式停车库建设复合型立体停车场。
既可以增加公共停车位缓解中心城区停车压力,又可以节约用地。
机械式复合型立体车库可以采用升降类和垂直循环类。
4.2搭建停车云平台
运用现代高科技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平台,搭建停车云平台,面向公共停车场采用跨区域多层级管理和监控。
通过停车云平台智能化管理公共停车泊位,引入更便捷、高效的引导服务,如车位查询、预约、共享、智能充电及自助支付等。
停车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手段,是智能化停车的重要体现。
4.3运用停车大数据进行试点示范
借助政务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更新,数据共享包括城市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利用、车辆拥堵预警、网上管理监控等。
借助大数据处理优势,利用停车引导、APP平台设施,畅通停车信息化推广,增进城市服务功能,缓解停车困难间接造成的城市道路通行压力。
4.4完善充电设施配套、运营与管理
融合智能交通与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完善充电设施配套、运营与管理水平,建立智能化充电服务平台,提高设施配套运营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导航、费用结算等服务,提高了充电设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5小结
城市中心区因停车位供应不足,致使中心商圈繁荣不再及居住不便,进而促使中心区因停车难问题间接引起车流疏导慢,增加道路交通拥堵压力。
通过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的合理规划布局研究,充分挖掘市中心公共停车空间,盘活中心城区限制空地,高效利用城市边角地,提高中心区交通疏导流通效率,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实现城市动静交通平衡,提高城市中心区的设施配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