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瞋目(chěng)憎恶(zēng)茕茕孑立(jié)商贾云集(jiǎ)
B. 扁舟(piān)胆怯(qiè)鼎铛玉石(chēng)一蹴而就(cù)
C. 庇佑(bì)真菌(jǔn)载欣载奔(zǎi)不着边际(zhuó)
D. 朔风(shuò)祈祷(qí)宠命优渥(wò)数见不鲜(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讫今恶梦云霄雨霁钟鼓馔玉
B. 玷辱青暝感恩带德金碧辉煌
C. 修葺松弛哀声叹气不既不离
D. 通宵辐射不落言筌陈词滥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登上山脊极目远眺,高纬度的天穹显得格外高远,湛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朵
朵白云。
②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
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③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
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 寥席固然旷日持久大相径庭
B. 辽阔固然经年累月南辕北辙
C. 寥廓纵然旷日持久南辕北辙
D. 辽阔纵然经年累月大相径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
置,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B. 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
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C.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总不要因为怕麻烦、
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 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
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
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
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①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②参差的模糊的影子在水里映着。
③微风飘来,有两缕波纹,但很快消失了。
④轻风吹来,有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创作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
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文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我国第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 《六国论》作者苏洵,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井称“三苏”,
他们均属“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C. 《种树郭橐驼转》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欧
阳修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D. 古人的名字十分讲究,名是人们互相区别的符号,婴儿出生几个月后般由父亲
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起的,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故名和学有关联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
《陈情表》
②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③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④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心非草术岂无感?______。
《拟行路难》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
《阿房宫赋》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9.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
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
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
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分内之责。
10.“C919”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客机市场的长期垄断,振
奋国人,对此,有样的感慨,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语言精炼,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
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B.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C.围棋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突破了儒家历来之只重“六艺”的传统,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______
A.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B.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C.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穿越
徐慧芬过年的时候,家里开始有了家的气氛。
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到他身边,吃团圆饭来了。
除夕日正午,他在老伴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摆了几碟菜,这些菜都是她喜欢吃的。
做菜是他的专长,退休前,他是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他的厨艺,只为老伴和子女服务。
可是两年前老伴走了,把长长的寂寞留给了他。
现在孩子们要回来过年了,还答应在这个老窝里住上几天,他多高兴呀!
毕竟他也老了,体力不似当年了,为了操持这顿团圆饭,也为了让这一家子团圆在一起的几天好吃好喝,他在腊月初就忙开了。
采购选料,他样样亲力亲为。
一个好厨师对菜肴的品质哪能放低要求呢?
厨房里,煎煮炖炒炸,十八般武艺都出手了。
傍晚时分,一桌色香味俱全、充分展示他厨艺的年夜饭摆上了桌。
“哇!”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机,一阵“嚓嚓嚓”,把他的厨艺定格在相机里,又传向四方。
听着这“嚓嚓嚓”的声音,他的心里荡漾开一朵花。
他敲了敲酸疼的腰背,招呼大家:“吃吧吃吧,快吃吧!”
可是他渐渐觉得不对劲了。
先是上小学的孙子离开了饭桌,拿个大盘子装满他爱吃的菜,端到隔壁房里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边玩边鼓动嘴巴。
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不肯放下手上的ipaD.摇头晃脑不停地刷屏,忘了吃饭。
儿子儿媳的手机
也不失时机地热闹起来,“滴滴滴”,“丁零零”,此起彼落。
大家隔空对话,相互穿越,收信发信,不亦乐乎。
一盘春卷端上桌,他催促大家趁热吃,可没人理会。
他夹了一个春卷送到电脑旁的孙子嘴里,问:“爷爷做的春卷好吃吗?”孙子盯着电脑屏幕说:“爷爷别烦我,我在穿越呢!”他回到厨房,一刻工夫,又端上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汤圆里的配料是他的独门秘诀。
他对儿子说:“这馅是你最喜欢吃的,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吃得太快噎住了,你妈都急得哭了。
”他说了两遍,儿子似乎向他点了点头,眼睛却对着手机屏幕放声笑。
他又说起从前过年时的一些趣闻,可还是无人响应,即便偶尔搭上一句,面孔眼睛也并不朝向他。
散了席,他回到厨房,整理归置。
不知怎么手一抖,一只瓷盘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不算轻,他探头朝外望,不知是否惊动了大家。
晚辈们窝在沙发里,盯着屏幕摇着手机,正忙着抢红包,谁也没觉察到。
他叹了口气,收拾完碎片,洗好碗,出去倒垃圾。
两个小时过去了,这群人才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开始着急起来,出门去寻找,附近的大街小巷跑了个来回没找到,又折回家里,还是没见人影,就开始往亲戚朋友那里打电话,都说没来过。
正要报警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
一家子全都蹦到他跟前,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说一声,让大家好着急!
他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埋下头不想说话。
孙子催着问,他才有气无力地说:“爷爷穿越去了。
”
孙子感到奇怪:“爷爷您还会穿越啊!刚才您穿越到哪里去了?”
他说:“爷爷呀,穿越到了一个古老的星球上,在那里很多人围在我身旁,陪我说话,哄我开心。
我问他们:‘你们都是谁呀?’他们说:‘我们是您的孩子呀,您怎么不记得啦?’他们还对我说:‘您已是快七十的老人啦,应该享福啦,以后我们会陪着您照顾您,让您开心每一天……’”
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
(选自2017年第5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主人公在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盘,后来“他叹了口气”,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既想引起家人关注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矛盾心理。
B.家人发现“他”不见后,又是出门寻找,又是打电话向亲戚朋友询问,甚至想要报警,这反映出家人对此前的态度和行为深感愧疚,已幡然悔悟。
C.作者没有直接叙述主人公离家两个小时里的行踪,而是在后来与孙子的对话中
进行补叙,这样写可使小说充满悬念,更易吸引读者。
D.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一个家庭里的故事,但主人公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偶然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E.老人为儿孙端春卷、送汤圆的热情与儿孙回应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隔代人的心里隔膜。
(2)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主人公的“厨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小说的题目“穿越”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4)结尾句“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体会这“哽咽”中蕴含了老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13.阅读《项羽之死》,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C.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绐:回答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此天之亡我项主镇日而叱之
C.若非吾故人乎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畏廉将军哉
(3)以下句子,全部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______
A.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B.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现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C.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哉,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D.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他。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B.项羽垓下被围,他的土兵唱起楚歌,项习感慨万分,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
的悲剧。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话现,有形有神。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之死》
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4.作文
穿越
徐慧芬
过年的时候,家里开始有了家的气氛。
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到他身边,吃团圆饭来了。
除夕日正午,他在老伴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摆了几碟菜,这些菜都是她喜欢吃的。
做菜是他的专长,退休前,他是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他的厨艺,只为
老伴和子女服务。
可是两年前老伴走了,把长长的寂寞留给了他。
现在孩子们要回来过年了,还答应在这个老窝里住上几天,他多高兴呀!
毕竟他也老了,体力不似当年了,为了操持这顿团圆饭,也为了让这一家子团圆在一起的几天好吃好喝,他在腊月初就忙开了。
采购选料,他样样亲力亲为。
一个好厨师对菜肴的品质哪能放低要求呢?
厨房里,煎煮炖炒炸,十八般武艺都出手了。
傍晚时分,一桌色香味俱全、充分展示他厨艺的年夜饭摆上了桌。
“哇!”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机,一阵“嚓嚓嚓”,把他的厨艺定格在相机里,又传向四方。
听着这“嚓嚓嚓”的声音,他的心里荡漾开一朵花。
他敲了敲酸疼的腰背,招呼大家:“吃吧吃吧,快吃吧!”
可是他渐渐觉得不对劲了。
先是上小学的孙子离开了饭桌,拿个大盘子装满他爱吃的菜,端到隔壁房里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边玩边鼓动嘴巴。
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不肯放下手上的ipaD.摇头晃脑不停地刷屏,忘了吃饭。
儿子儿媳的手机也不
失时机地热闹起来,“滴滴滴”,“丁零零”,此起彼落。
大家隔空对话,相互穿越,收信发信,不亦乐乎。
一盘春卷端上桌,他催促大家趁热吃,可没人理会。
他夹了一个春卷送到电脑旁的孙子嘴里,问:“爷爷做的春卷好吃吗?”孙子盯着电脑屏幕说:“爷爷别烦我,我在穿越呢!”他回到厨房,一刻工夫,又端上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汤圆里的配料是他的独门秘诀。
他对儿子说:“这馅是你最喜欢吃的,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吃得太快噎住了,你妈都急得哭了。
”他说了两遍,儿子似乎向他点了点头,眼睛却对着手机屏幕放声笑。
他又说起从前过年时的一些趣闻,可还是无人响应,即便偶尔搭上一句,面孔眼睛也并不朝向他。
散了席,他回到厨房,整理归置。
不知怎么手一抖,一只瓷盘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不算轻,他探头朝外望,不知是否惊动了大家。
晚辈们窝在沙发里,盯着屏幕摇着手机,正忙着抢红包,谁也没觉察到。
他叹了口气,收拾完碎片,洗好碗,出去倒垃圾。
两个小时过去了,这群人才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开始着急起来,出门去寻找,附近的大街小巷跑了个来回没找到,又折回家里,还是没见人影,就开始往亲戚朋友那里打电话,都说没来过。
正要报警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
一家子全都蹦到他跟前,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说一声,让大家好着急!
他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埋下头不想说话。
孙子催着问,他才有气无力地说:“爷爷穿越去了。
”
孙子感到奇怪:“爷爷您还会穿越啊!刚才您穿越到哪里去了?”
他说:“爷爷呀,穿越到了一个古老的星球上,在那里很多人围在我身旁,陪我说话,哄我开心。
我问他们:‘你们都是谁呀?’他们说:‘我们是您的孩子呀,您怎么不记得啦?’他们还对我说:‘您已是快七十的老人啦,应该享福啦,以后我们会陪着您照顾您,让您开心每一天……’”
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
(选自2017年第5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文本《穿越》反映的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A项,“瞋目”中的“瞋”应读作“chēn”,“商贾云集”中的“贾”应读作“gǔ”;
B项,正确;
C项,“真菌”中的“菌”应读作“jūn”,“载欣载奔”中的“载”应读作“zài”;
D项,“数见不鲜”中的“数”应读作“shuò”。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字音积累法:
①以点连线法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②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纤”qià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
2.【答案】D
【解析】
A.“讫今”中“讫”应改为“迄”,“恶梦”中“恶”应改为“噩”;
B.“青暝”中“暝”应改为“冥”,“感恩带德”中“”带应改为“戴”;
C.“哀声叹气”中“哀”应改为“唉”,“不既不离”中“既”应改为“即”;
D.全部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同音字的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
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
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