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些进展和成就已经取得。

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医疗水平不高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意义,能够推动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资源禀赋差异、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力资本匮乏、市场营销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克什克腾旗为例摘要:克什克腾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内蒙古缩影”,从1996年开始,旗政府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总结,得出了克旗旅游发展与经济环境的互利关系,以及其发展模式中的成功之举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经济增长发展建议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集草原、林海、沙地、丘陵、河流湖泊、温泉和多种独特而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于一身,拥有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6800余处。

历史悠久的克什克腾旗是一个一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十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克旗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主线,形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世界地质奇观、蒙古民族风情、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阿斯哈图石林和青山白臼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游、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民族风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疗养度假游、以经鹏镇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游等五大旅游区域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沙地云杉、达里湖、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及国际狩猎场、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西拉沐沦河、桦木沟森林风光、热水让神泉、蒙古族游牧文化十大旅游景观。

图1 2006年克旗旅游业发展情况近几年克旗坚持“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景区管理、注重宣传,经过全旗的不懈努力,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公路网络化格局基本建成,已修筑连接十大景区的旅游公路500多公里;饭店、旅行社等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拥有设为宾馆6家,其中星级宾馆4家,旅游企业130多家,接待床位达到14000余张。

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村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扶持政策。

因此,我们在实地走访中,对少数民族村的经济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

1.调查结果我们针对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查。

综合来看,目前少数民族村的经济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大多数少数民族村庄的居民依然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其所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花生、棉花、甘蔗等等,如果村庄周边有水源的话,还会发展一些水稻、水果等特色养殖。

(2)二三产业创新不足虽然有的村庄开始向旅游、手工业等领域发展,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扩大多元化收入,但是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旅游项目缺乏优势和特色,产品质量和设计不够精细等。

(3)基础设施欠缺很多少数民族村庄的铺装路面尚未完全铺好,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也有欠缺,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思考(1)实现多元化发展为了实现少数民族村庄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在农业、旅游、手工业等领域推进产业升级。

例如可以加强示范推广,提高各类优质产品的生产质量,并通过市场化拓宽产业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是扶持少数民族村庄的首要保障。

这不仅有助于当地生产生活的方便,也为开展卫生工作和教育事业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3)保护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方针,不仅要呵护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还要在实践中,通过开发旅游、文博等形式将其具体呈现。

(4)推进新型农村建设为了更好推进少数民族村庄的经济发展,我们还应该积极地推进新型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为居民创造宜居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社区的抱团共建实现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追求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寻。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这一主题进行探析。

一、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优势1. 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土家、藏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品和节庆活动,让游客能够沉浸在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异域风情之中。

2.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也非常丰富,如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湖泊、江河等,这些都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

3. 体验传统生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还能让游客体验到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参与农事活动、品尝当地美食、住进民族风格的客栈,这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而言,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1. 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较为简陋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对游客的出行和居住都造成了影响。

2. 旅游开发不平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方由于自然景观等条件较为优越,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而一些地方却因为条件较差而鲜有游客前来,这不利于整个地区乡村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 文化保护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然而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保护好这些文化资源,避免被商业化和过度开发所破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改善乡村交通、通讯等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2. 引导旅游开发均衡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均衡发展,重视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金进入。

精准扶贫下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发文化旅游产的调查研究——以广西省柳州市融水自治县为例

精准扶贫下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发文化旅游产的调查研究——以广西省柳州市融水自治县为例

291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海子怡,生于2000年,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法学。

精准扶贫下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发文化旅游产的调查研究——以广西省柳州市融水自治县为例广东培正学院 海子怡,李健敏,洪淑霞,张远静,谢庚扬摘要:在后脱贫的时代背景下,建构广西省柳州市融水自治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在基于“三农”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与精准扶贫战略在内容和对象上具有一致性,而文化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具体层面,对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3-0291-0002一、融水自治县旅游资源概述融水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面积约4665平方公里,属于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是广西乡村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第一百个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

融水县作为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名县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其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丰富的山水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不乏有元宝山、老子山、真仙岩、摩天岭、九万山、龙女沟峰林、融江等自然景观。

而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不仅仅在广西具有唯一性,在全国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外,融水维度较低,但海拔高,造就了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蔬菜、水果、花卉等。

村庄依河依山而建,沿着公路就可以欣赏到苗家人的淳朴生活,苗族建筑以古木建筑为主。

此外,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以精美的锦缎、苗族刺绣、蜡染、银饰等著称,适宜游客逃离城市进行拍照、采风、休闲等。

在节日饮食以及活动方面,融水苗族自治县有着浓厚的带着地域特色的“酒文化”,饮食文化包括酸肉、酸鱼、米酒、野生菌等特色食物。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和企业,以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访谈对象包括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等,以获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1、经济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但经济差距依然明显。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以下是继续写作的内容:2、社会方面在教育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在医疗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传承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如传统文化流失、语言文字濒危等。

四、建议与对策1、经济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鼓励企业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还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社会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医疗领域,应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传承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还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引言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旅游业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如何实现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等,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1. 丰富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民族风情,展示了多样化的文化魅力。

2. 多样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山水之间,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

3. 独特的历史遗迹: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古城堡、古寺庙、古村落等,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 民族特色节庆活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如泼水节、火把节、赛马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民族风情。

二、旅游产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1. 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地区居民的收入,也能够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提升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道路、酒店、餐饮等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如土特产、手工艺品等,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三、旅游产业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1.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了民族地区居民对于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提升了文化传统的传承意识。

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基本情况我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全县面积2394平方公里,总人口33.3万,其中瑶族、畲族等15个少数民族5.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7%,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民族乡村面积最大的县。

全县辖有5个瑶族乡镇。

汝城县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乡镇的工作,把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作为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法律和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汝城县委、政府于1996年做出了《关于认真落实民放政策,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决定》(汝发[1996]14号文件),把民族乡镇作为为辖区的“西部地区”来对待,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对民族乡扶持力度,帮助民族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县民族乡镇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克服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困难,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乡村面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但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落后缓慢,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仍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恶劣。

少数民族乡镇往往既无区域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山高田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落后。

2、思想观念陈旧。

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小农经济意识比较突出,缺乏冒险精神和闯劲,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较普遍。

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3、基础设施落后。

各民族乡成立之初,大都处于“无公路、无电力、无电话广播、无医疗设施”和“缺吃、缺穿、缺住房、缺文化、缺技术”的“五无五缺”状况。

近些年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信息闭塞、交通状况、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仍是制约民族乡经济发展的障碍。

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少数民族旅游的概况、现状和问题。

2. 现场调研:选择特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包括对相关企业、旅游景点和当地居民的访谈和观察。

调研结果分析:1. 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a.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体验。

b. 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吸引力。

c. 少数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2. 少数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a.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影响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b. 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和质量有待提升。

c. 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需要平衡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结论与建议:1. 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其质量和多样性。

3.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文化价值的传达和弘扬。

4.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平衡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张明. 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 西南民族大学, 2016.[2] 游丽萍.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3): 63-67.[3] 王伟.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旅游论坛, 2015, 34(4): 67-7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由于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科技产业的支撑。

2.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校设施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

此外,一些地区还存在语言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设施不足,专业医生数量较少。

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难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4.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地区的发展。

三、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1.地理环境: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或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制约了地区的发展。

2.历史原因:长期的历史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同时也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3.人才流失: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许多高素质的人才选择到发达地区发展,导致地区人才匮乏。

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提高教育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提高师资力量,为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少数民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

少数民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

少数民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落实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逐步改善。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独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云南的大理、贵州的黔东南、新疆的喀纳斯等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些游客的到来,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水平。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改革开放以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生产方式简单、效益低下。

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产品加工和品牌推广,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第三,教育的普及和提质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过去,由于交通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当地居民难以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通过修建学校、培养教师、改善教学设施等方式,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这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去,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和交通条件的不利,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现在,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高速公路、铁路、通讯网络的普及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外贸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于少数民族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以__乡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例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的小康,[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和扶持。

全面、客观地把握当前的扶贫攻坚形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对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就__乡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__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__乡现有兴庆、东山、苍北三个少数民族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11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3.4。

多年来,少数民族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个少数民族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X年的1256元,增加到201X年的1965元,年均增长11. 76,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是初步形成能稳定解决群众温饱的支柱产业。

少数民族村因地制宜,开发一批与解决温饱有直接关系的短、平、快种养项目。

乡党委、政府以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出台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兴庆村建立了千亩毛竹林基地和百亩杨梅水果林基地,苍北村建立了种兔场基地,东山村建立了高山大棚蔬菜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形成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自1999年开展百乡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在上级帮扶下,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攻坚期间完成了经过兴庆村的通乡公路桥南线的砂改油工程,开通了__至平阳闹村康庄公路苍北段的水泥路,修建了通玉苍山康庄公路,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村的交通状况。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制约 了当地的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 、通讯、水利等方面存在不足。
自然环境恶劣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如高原、 山区等,给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05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 题与挑战
疾病防控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疾病和传 染病的监测与防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保护生态环 境。
自然资源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 复。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意识
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 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意识,挖掘和传承少数民 族地区的传统文化。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走出去”,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07
社会发展滞后与公共服务不足
01
基础设施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相对落后,制约了
地区的社会发展。
02
教育水平低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导致人才培育难度
较大。
03
医疗条件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资源不足,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
来不利影响。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民族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民族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民族旅游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各大旅游网站及旅行社等公开渠道,涵盖了民族旅游的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旅游产品、旅游地区等多个方面。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民族旅游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民族旅游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

(3)回归分析:建立民族旅游各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民族旅游的影响程度。

三、民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游客数量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我国民族旅游游客数量逐年上升。

2019年,民族旅游游客数量达到5.4亿人次,同比增长7.5%。

其中,国内游客数量为5.3亿人次,境外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

2. 旅游收入民族旅游收入也在持续增长。

2019年,民族旅游总收入达到5600亿元,同比增长10.2%。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5480亿元,境外旅游收入为120亿元。

3. 旅游产品民族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民族风情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民族节庆活动、民族特色美食等。

近年来,民族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4. 旅游地区民族旅游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

此外,东北地区、江南地区等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民族旅游发展趋势分析1. 游客结构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民族旅游游客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家庭游、自驾游、研学游等成为主流,中高端游客比例逐年上升。

2. 旅游需求游客对民族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追求深度体验、个性化定制、生态环保等。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随着旅游量的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中,可以发现如下的特点:
一、旅游经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旅游业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贸易经济收益,还能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创新力,通过旅游,进一步推动这些地区的“文旅经济”发展。

二、旅游业扮演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

在少数民族地区展开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协调推进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在旅游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管理和与当地民众的和谐相处。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和历史资源往往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主要领域,因此需要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景区的环境,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合法权益。

四、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政府已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多项政策支持,例如加大资金投入、下放管理权限、鼓励民间投资等,都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支持。

总之,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中,旅游地区的特殊环境、文化和历史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该地区发展经济和提高民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渠道。

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的多方配合,同时也需要市场的多元化,让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国旅游业的大环境,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风光,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出发,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路径和建议。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少数民族地区指的是中国国内分布着较多少数民族群体的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山区、高原、草原等自然景观优美的地域。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使得旅游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大多依旧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生活水平较低。

二、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1. 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的饭店、旅馆、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也随之兴起,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产业还能带动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如土特产、农副产品等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销售。

2. 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服饰、传统习俗等。

旅游活动的推动下,当地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互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旅游产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互动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旅游业带动的资源消耗问题,大量的游客涌入少数民族地区,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水源、空气质量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商业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其原有的纯粹性和真实性。

旅游产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环境污染、消费习惯的改变等,都需要引起重视。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以引出主题。

接着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指出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后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路径和提升策略。

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启示,并展望了未来。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探析,可以更好地推动其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实现共同发展与共赢局面。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促进路径、提升策略、发展趋势、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低下、产品开发不足等。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有必要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这不仅有助于优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环境,还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形象和经济效益。

1.2 研究意义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乡村旅游是一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交流,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利于构建多元文化的社会。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浅谈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浅谈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

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民族地区的基本问题,并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建议部分。

在分析民族地区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的机制设计和政策工具进行初步构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一、前言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

事实上,少数(一)本文选题背景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

人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济全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贡献。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面: 挑战,民族地区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缩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少数(二)本文研究意义民族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

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几乎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一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少数民族旅游调研报告根据最近一次的调研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多样。

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地域风景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和云南的泸沽湖等地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凝聚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环境得到大力发展和改善。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设施和服务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投资。

如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此外,一些地方还注重保护民俗文化,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民族歌舞演出等活动,将多元文化展示给游客,从而丰富了旅游体验。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服务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宣传和推广方面加大了力度。

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推出特色旅游产品等方式,使得更多的游客了解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注重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

一些地方还在旅游服务中倡导保护环境、尊重民俗等理念,使游客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环境得到了改善,旅游服务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推广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保护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使其更好地融入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

同时,还需注重吸引更多的游客,培育旅游消费市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克什克腾旗为例摘要:克什克腾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内蒙古缩影”,从1996年开始,旗政府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总结,得出了克旗旅游发展与经济环境的互利关系,以及其发展模式中的成功之举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经济增长发展建议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集草原、林海、沙地、丘陵、河流湖泊、温泉和多种独特而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于一身,拥有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6800余处。

历史悠久的克什克腾旗是一个一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十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克旗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主线,形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世界地质奇观、蒙古民族风情、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阿斯哈图石林和青山白臼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游、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民族风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疗养度假游、以经鹏镇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游等五大旅游区域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沙地云杉、达里湖、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及国际狩猎场、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西拉沐沦河、桦木沟森林风光、热水让神泉、蒙古族游牧文化十大旅游景观。

图1 2006年克旗旅游业发展情况近几年克旗坚持“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景区管理、注重宣传,经过全旗的不懈努力,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公路网络化格局基本建成,已修筑连接十大景区的旅游公路500多公里;饭店、旅行社等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拥有设为宾馆6家,其中星级宾馆4家,旅游企业130多家,接待床位达到14000余张。

2005年,被全国旅游商会、世界华人华侨旅游合作组织等联合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乌兰布统被国务院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达里湖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紫濛山庄风电场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克什克腾旗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三家内蒙古唯一一家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2008年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

2005年以来,克旗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全旗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凝聚人气、激活商气、集聚财气、鼓舞士气的催化剂,2001年至今,全旗旅游收入以年均31.7%的速度递增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增加值年均递增21.8%的可喜成绩。

200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克旗旅游业正在稳步发展。

图2 200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情况图3 2009年上半年旅游收入情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得到最权威的统计数字和相关政策信息、最真实的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我们采访了克什克腾旗旅游局局长孙明宇同志,并亲赴景区采访了游客和工作人员,走访了部分景区内商店、饭店,经过实地调查后,我们对克旗旅游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广泛地查阅资料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实践成果:(附: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采访问卷;景区游客调查信息反馈)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1.1 石砌的史书——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系蒙语,意为“险峻的岩石”,是世界上独有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经第四季冰河期以来的多次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形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石林形态各异、千娇百媚,多形似景观,参差分明,栩栩如生。

1.2神奇的盆景——青山岩臼青山岩臼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另一花岗岩地貌类型,在大青山山顶南面两边平缓起伏的花岗岩岩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个岩臼,臼内树草丛生、因时变换,形成天然的盆景,独特奇妙,堪称一绝。

1.3高原的明眸——达里湖达里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素有“百鸟乐园”、“中国天鹅湖”的美誉,这里有丹顶鹤、玉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春秋之际,数以万计的白天鹅在此栖息,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达里诺尔湖周围有宽广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火山口、火山锥、熔岩颈鹤微观火山地貌及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喷积物,星罗棋布的火山群、一碧万顷的草原与草原明珠达里诺尔湖构成了自然界中缀壮美的自然景象。

1.4 生长的化石——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沙地云杉林,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生物活化石”。

沙地云杉林是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长期自然历史发展和现代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特有树种。

“白音敖包”意为“富饶的山”,山上有蒙古族祭祀的大型敖包,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这里都举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敖包祭祀活动,祈祷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

1.5 凝固的大海——克什克腾草原克什克腾草原是平铺在天地间的巨幅画卷,林丰草茂,水清花香,云淡物美,一年四季都令人心驰神往。

草群中以碱草和针茅草为主,还有冰草、紫花苜蓿、野豌豆等70余科500余种野生植物,每年六七月份,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成群的牛羊如漫天的星星点缀着这一方圣土,风光旖旎。

在这水草丰美之时,蒙古族牧民会举办传统的民族盛会—那达慕,庆祝丰收,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

1.6神泉圣水——热水塘温泉温泉水中含有氡、鎵、钼、锶等47种微量元素,望之清澈透明,尝之无味,嗅之有硫磺的气味,洗浴后皮肤有润滑感,并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有奇特疗效,是独具特色的医疗氡性矿泉,被誉为“东方神泉圣水”。

目前,热水已有温泉疗养院十家,是一个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集疗养、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草原旅游度假村。

二.建设投入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投资1万元,就可增加1个就业机会,间接就业至少可以增加5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就可增加4.3元。

按这一测算,支持克什克腾旗的数十亿元旅游资金,即可为克什克腾旗农牧民和城镇人口提供几万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增加数十亿元的收入,这对改善克什克腾旗就业环境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克旗政府在多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为旅游业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使旅游品牌建设工程在短时间内即得到很大进展:2.1 旅游发展规划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克什克腾旗政府于1996年起正式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在上级旅游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发挥对旅游发展规划的主导能力,围绕着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推动战略,利用“世界地质公园”这个品牌,着眼于大旅游经济区域,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和大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景点景区,重点打造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与蒙古族风情品牌和阿斯哈图石林,青山冰臼等地质遗迹品牌,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小型那达慕,蒙古族婚俗表演,奶食品制作表演,蒙古族游牧文化等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同时开发了春季观鸟、秋季观红叶和游地质遗迹等产品。

政府的正确领导,为相关部门工作者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克旗旅游业迅猛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

2.2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2005年,全旗公路建设完成总投资8625万元。

其中,克旗经棚镇至乌兰布统至河北围场公路工程、达里诺尔湖至阿斯哈图石林3.5M草原小油路工程实现全线竣工通车,并完成了从石林小桥至石林景区的3.5M草原小油路的建设任务。

这三项公路建设联通了克旗十大景区中的三大景区: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达里诺尔胡和阿斯哈图石林,为游客提供了很大便利;2007年,全旗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32亿元,先后完成了国道303线、省道204线等大型公路建设项目,同时还完成了白音敖包沙地云杉自然保护区至石林公路两侧路堑回填68.4公里,完成了热水温泉疗养区至经棚镇的30公里一级公路;2009年,旅游公路、厕所等基本建设投资达到两个亿,在年底将极大程度地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各项公路修建工程的竣工,克旗政府又投入了公路养护资金1500万元,用于全旗公路养护,使国省干线公路综合好路率达到84.2%,综合值达到79;县级公路综合好路率达到72%,综合值达到69.1;旅游公路等专用公路的路面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2.3宣传克旗政府以“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北方最美的草原”作为克什克腾旗的“名片”,实行政府引导与旅游企业运作相结合的宣传策略,斥巨资树立克旗旅游品牌形象:采取公开宣传、新闻媒体宣传、社会宣传、业内推介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面叠加的宣传促销方式,立体推介克旗的旅游资源,提高克旗知名度,如建立“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举办多场摄影节;举办“草原之星”、“克什克腾网旅游络形象大使”等网络炒作活动;投资132万元在CCTV开办旅游宣传专栏,定制形象广告;境外设置旅游宣传牌匾等,扩大宣传。

加强与京津、沈阳、大连、承德、锡林浩特等重点旅游城市以及周边旅游县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这些城市旅行社的沟通和联系,互通信息,建立客流互动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旅游双赢或多赢目标,参加北京奥运旅游推介会、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推介会等多次旅游交易会,增强克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通过外引内联和优化组合,建立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功能显著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克什克腾旗旅游的骨干和主体,增强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的整体实力。

2.4生态维护克什克腾旗大部分景区属于草原、沙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且一经破坏很难恢复,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以生态环境为首要前提规划公路等的建设工作,杜绝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错误;从2001年起旗政府每年颁布一道新的禁牧令,到2006年底,这一强制性措施使2400万亩草、牧场重新焕发生机,全旗的林区、生态工程区、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区、沙区等八个类型区内的生态得到了恢复,无条件放牧的8个乡镇实行了常年舍饲圈养,有少量放牧条件的6个乡镇实行了季节性禁牧或划区轮牧。

其中常年禁牧面积达到1000万亩,季节性禁牧面积达到1400万亩。

另一方面,克旗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污染的治理工作,2002年来,年均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2.6个。

克旗政府在政策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注重对游客的管理,景区内设立大量创意垃圾桶和温馨提示标语,有效地引导游客自觉维护景区环境,其生动有趣的人性化设计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景区的人文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