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材料与解析:3.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人教版选修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
雅典城邦
1.城邦的兴起和性质
约公元前800年,主要建立在部落或氏族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开始让位于更大的政治单位。
随着日益增长的防卫需要,在高地上建造起卫城和城邦,其周围居住地日益增长成为一个城市国家,成为整个公社政府所在地。
于是出现了城邦这种希腊人所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社会政治单位。
几乎希腊世界的每一地区都发现过城邦的实例。
大陆的雅典、底比斯和墨伽拉;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和科林斯;小亚细亚沿岸的米利都;爱琴诸岛的米太林和萨莫斯,都是其中最有名的。
这些国家的地域和人口大不相同。
斯巴达①的面积在三千平方英里以上,雅典最多不过一千零六十平方英里;其他国家平均面积不足一百平方英里。
雅典与斯巴达威势鼎盛时期,各自的人口约为四十万人,这个数字近似于它们多数邻国人数的三倍。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6页
【解读】城邦的出现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自公元前八世纪开始,希腊半岛陆续出现许多城邦。
这些城邦的出现,既有军事防御的需要,也是生产力持续发展的结果,即它是在铁矿的开采、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城邦是一个政治单位,它的产生也标志着希腊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
早期城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小国寡民的规模,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有乡镇。
城邦是城市和周围农村构成的整体。
整个希腊世界包括数以百计的独立城邦,有关其他城邦的历史情况的资料流传下来的极少。
雅典和斯巴达成为发展起来的两个最大的城邦,它们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因此叙述古代希腊历史一般以这两个城邦为主。
【注释】①斯巴达: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
“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
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对比,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
2.城邦的阶级关系
希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分化以及社会分裂成阶级,于是就导致在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在希腊组成了古典城邦,它同东方的一部分早期城邦有若干不同之点。
在每一个城邦,除了无论什么权利都没有的奴隶之外,还有各类有人身自由但不享有充分权利的人,例如来自其他城邦的移民,即外邦人就是如此。
奴隶和不享有充分权利的人在许多最重要的城邦里占城邦居民的大部分,而被认为是公民的人,则只有享有特权的少数人。
这一小部分人操纵着政权,而首先是利用它来维持这个建立在剥削奴隶劳动并常常剥削其他依附居民或者不享有充分权力的居民的劳动上的现存制度。
──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925
页
【解读】雅典城邦属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形态。
城邦的权利运行掌握在少数特权阶层手里,他们是国家机器的操纵者。
同时,应当看到,希腊城邦这种奴隶国家占有制形式,比当时东方奴隶占有制专制制度来讲,无疑是相对进步的。
3.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一〕发生贵族和群众之间的党争,继续了一个很长的时期。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子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被护民①和六一汉②,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的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改革为止,梭伦才第一个成为人民领袖。
──亚里士多德著,日知、力野译《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材料二〕宪法的制度便是这样,多数人被少数人所奴役,人民起来反抗贵族。
党争十分激烈,各党长期保持着互相对抗的阵势,直到后来他们才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梭伦就门第和名誉而言,皆属一等,但依财富和地位而论,则仅属于中等阶级,这不但为其他权威者所承认,而且他自己在一些诗中也证实,那些诗劝告富有者不要贪婪无厌:“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止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等;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决不会永远服从。
”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梭伦决定,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下面就是他所创立的宪法:他依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四百斗者、骑士、双牛者和日佣③,各种官职,如九执政官、司库官、公卖官、警吏和国库监,他分配给五百斗者、骑士和双牛者三级,按各级的财产估价比率,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
以九执政官而言,每一部落先行预选十人,然后就这些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的人)。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林志纯主编),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276—280页
〔材料三〕庇西特拉图执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和小农政策。
他对山区贫民发放贷款,鼓励农民经营对工商业有利的橄榄和葡萄种植。
他还设立巡回法庭,到农村审理案件,判决各种争讼,把国家司法权力深入到一向为贵族势力所把持的农村。
土地税定为收获量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相传他还蠲免了一些最贫苦农民的赋税。
贫民还可能从死亡或亡命的失败贵族的土地中分取到小块耕地。
庇西特拉图加强了海军,发展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特别是对黑海方面的贸易;阿提卡的陶器销行地中海、黑海各地。
雅典在这时还大兴土木,按期举行雅典娜④女神节和酒神节庆典,广招学者诗人,使雅典成为希腊文化中心。
荷马史诗也在这时编为定本。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83页
〔材料四〕他(克里斯梯尼人,亦称克勒斯塞涅斯)既成为大众领袖,第一步便是把所有的居民划为十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四个部落,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来。
其次,他把议事会的成员由四百人改为五百人,每部落出五十人,而在以前,每部落是出一百人……他又把全部村社分成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他称这些区为三一区,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每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得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有一份。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林志纯主编),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276—280页
【解读】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上述材料阐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
在这种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下,雅典城邦变得空前强盛,知识和文化生活极其繁荣,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因为正是由于雅典城邦的民主气氛造成了艺术创作的氛围,以社会各个阶层为题材的雕塑艺术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卫城的各种雕塑题材中,彩陶、雕塑和建筑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的最高峰。
尤其是,伯里克利时期重建雅典卫所的庞大工程,展示了建筑和雕塑艺术的发展的巨大空间。
材料二表明在梭伦改革之前,贫苦农民所处的严重依附关系,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创造。
材料二介绍了梭伦改革的基本事实,反映了他为谋求自由与平等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介绍了庇西特拉图时期的僭主政治。
梭伦改革后,贵族势力虽稍受遏制,但没有受到彻底打击。
平民群众的要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工商业奴隶主和农民也有尖锐的矛盾。
许多人要求进一步改革,公元前560年,贵族出身的庇西特拉图依靠山地派(代表贫苦农民、牧民和雇工等的雅典政治派别之一,他们人数最多,对梭伦的改革多有不满,希望推进改革)的支持下,实行了僭主政治。
庇西特拉图执政以后,也代表海岸派(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拥护梭伦的改革成果,但亦反对代表氏族贵族奴隶主,企图恢复旧秩序的平原派),实行了以稳定工商业、航海事业和小农经济的改革,扩大的民主政治的基础,将古希腊文化进一步推
向前进。
材料四反映了克里斯梯尼的改革,初步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他将同一等级的成员分属于不同的部落,一批新的公民,如本来不是氏族成员的自由的异邦人以及解放奴隶,都被登入公民之列;他制定了独特的法律即“陶片放逐法”,旨在防止个人权威的膨胀对新确立的民主政体形成威胁以及僭主政治的复辟。
【注释】①被护民:近似于一种依附之人,即没有自己独立人身自由的下等人。
②六一汉:又称为六分之一者,是指要把收获物的六分之五用以交租、自余六分之一的佃户。
当时,富人掌握了全国绝大部分的耕地,耕种者为了活命,只得承受如上沉重的税赋。
③双牛者,谓能畜养一对牛之人;日佣,原义为佣工,指财产不及二百麦斗之人。
④雅典娜:雅典娜的名字,希腊语是从Athenaa或Athenaia缩略而来的,在伊奥尼亚方言中写成Athene,Athenaie,在多利亚方言中写成Athana,Athanaia,在埃奥利亚方言中写成Athenaa。
有人把它解释为“少女”(Maiden),还有人把它解释为“舞刀弄枪者”(the weapon-brandishing),但至今尚未定论。
按照皮拉斯基人的说法,女神雅典娜出生于利比亚的妥里通(Tritonis)湖畔。
有三位利比亚神女(Nymphs)发现了她,于是给她穿上山羊皮的衣服,并哺育她成长。
她后来取道克里特,来到雅典。
关于雅典娜诞生有则故事,说的是诸神之王宙斯首先娶墨提斯为妻,她是神灵和凡人中最聪明的人。
在她就要生产明眸女神雅典娜时,根据星光灿烂的乌拉诺斯和该亚的忠告,宙斯花言巧语骗过了墨提斯,将她吞进自己的肚里。
于是庙斯就在妥里通河岸上从自己的头脑里生出了这个女儿。
宙斯生下雅典娜时,她便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
由于她具有了高贵的出生,成为了神圣家族的成员。
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有不少发明创造。
她的事迹往往还和其他神祗尤其是波赛东的事迹形成鲜明对照,体现出文明进步的特征。
她的发明有:笛子、鼓、陶器、犁、耙、牛轭、马勒、马车、船等。
她首先教妇女烹饪、纺织。
尽管她一直是战争女神,但她并不像阿瑞斯那样好战,而宁愿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希腊宗教中,雅典娜作为和平女神的性质已经遮蔽了她作为战争女神的性质。
雅典卫城
4.希波战争
波斯自居鲁士二世即位(公元前559年)后,励精图治,于公元前550年吞并了长期使用臣服的强大的米底王国,建立了雄踞伊朗的霸权……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下令进攻雅典和尤卑亚半岛上的埃里特里亚,以报复它们对爱奥尼亚起义的支持。
波斯军队渡过爱琴海,很快攻占了埃里特里亚,之后向雅典进发。
雅典一面派长跑健将菲狄彼得斯前往斯巴达求援,一面尽遣军队在阿提卡东北马拉松迎敌……雅典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大军,这就是著名的马拉松之战。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
页
【解读】希波战争被认为是一次文明的、民主政治(希腊)对抗野蛮的、专制政治(波斯)的战争,希腊文化遭到严峻的挑战。
第一次希波战争以雅典为首的希腊的胜利而告终,
雅典一举成为全希腊的霸主。
战争期间,波斯人一度入侵雅典城,原来的许多城市建筑被严重破坏。
雅典卫城始建于公元前八百年,本是祭祀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而建筑之的建筑群。
第一次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有能力进行了大规模地卫城建设,也因此创造了灿烂多彩的艺术成就。
5.希腊雕刻艺术
〔材料一〕希腊雕刻大都是为宗教目的服务的,至少在早期是这样。
它们或用来装饰庙宇──用于破风[pediment]、饰带[drieze]、脊饰[akroterion];或用作祭礼雕像,安置在内殿里;或用作敬献的纪念碑,建立在圣殿内。
希腊雕刻选择题材如希腊的其他艺术部门一样,主要有两个范围:一方面是瑰丽多彩的希腊神话,包括神祗的美妙传说和英雄们的勇敢业绩;另一方面是反映时代风俗的日常生活,有竞技的运动员、战斗的勇士、挈带儿童的妇女和贮立于墓前的衷悼者等等。
希腊人制作大型雕刻的材料主要是石头(石灰石和大理石)、青铜、陶土、木头、黄金和象牙结合的材料,有的也用铁。
在大量的雕刻中,仅有石头的幸存。
(第2页)
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经过波斯入侵的兵,希腊人奋力保卫国家、夺取胜利并治愈了战争的疮痍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
作为德洛斯联盟[Delian League]的首领,雅典有权支配巨大的物力资财,在伯利克里[Pericles]统治时期(公元前449—429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建筑活动,在战争的废墟上,新的庙宇和门廊重新巍然耸起。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公元前447—432年)、卫城入口处的宏伟门厅[Propylaia](公元前437—432)、俯瞰古代市场的赫费斯提翁神庙[Hephaisreion](公元前450—440年)和在爱流西斯的米斯特里斯大厅(Hall of Myseries)。
这种宏伟大业生气勃勃,艺术家们躬逢其盛,激动不已,使得伟大的人物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应运而起。
伯利克里指命雅典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为整个艺术事业的首席监督。
普鲁塔克对卫城的工作给予了绘声绘色地描写:“大厦岿然而起,宏伟卓越,修容内美,不可企及,建筑者各尽其能,竞献其技,以求艺术美使他们的工作质量步步提高;建造迅速,更令人惊讶不止,这些杰作中的任何一件,人们都认为,不经过世世代代努力,就休想把它完成,但出乎意料,这种伟绩壮举在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一举建成告竣”。
(第20—61页)
──〔英〕吉塞拉·里克特著,李本正李景中译《希腊艺术手册》,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年版
【解读】希腊艺术成就最具盛名者为其雕塑。
希腊雕刻的题材多以宗教为主,也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古代希腊神庙的建筑特点是广泛地运用术廊,柱廊主要有三种:多立克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式,它们构成了古希腊建筑的精髓。
雕刻的选题以石材为最多,在雅典卫城一系列的庞大建筑群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宏伟的山门、飘逸大方的大理石女像、壮丽的帕特农神庙等。
6.伊瑞克提翁神殿(The Erechtheion)
〔材料一〕依瑞克提翁神殿建于悬崖边缘,位于巴特农神殿左边,建于公元407年,前面的一座仅一层,后面的两层依悬崖低下去的地势而建。
和神庙合为一体的是少女门廊(Caryatides),由六尊少女像代替石柱围绕而成,设计很有特色,由于少女的头部须支撑沉重的殿顶,故颈部不能太细,设计者于是从少女颈部垂下一缕秀发,增大了受力面而不失其美,又用花篮放在头顶,作为柱托。
现在六尊少女像中有一些已移至博物馆,而用模拟少女像代替。
──唐晓荫林佳鸣编《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材料二〕天神主神宙斯(Zeus)。
他是众神之王,至高无上的主神天神,宙斯为天神克洛诺斯与瑞亚所生的最小的儿子,他与哥哥姐姐一起,同他们的父亲开战。
经过十年战争,在祖母大地女神该亚的帮助下战胜了父亲,将其送押到大地的最底层。
从此宙斯成为统治宇宙的统治者。
宙斯的罗马名字是朱庇特(Jupiter),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木星。
宙斯与众神都住在奥林珀斯山上,他具有最大权威,能够使用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他知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能预知未来。
宙斯风流倜傥,到处留情,有很多的艳闻,在希腊神话中和他有关的故事多数都是描写他的情史。
天后赫拉(Hera)。
罗马名字朱诺(Juno),她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得统治权后成为宙斯的妻子,与宙斯结合生下战神阿瑞斯(Ares)、火与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和青春女神赫拍(Hebe)。
赫拉是掌管婚姻的女神,是生育及婚姻的保护者,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
赫拉生性善妒,对于宙斯婚后的外遇很不满,常利用很多手段打击丈夫的情妇和他的私生子。
她曾经将宙斯的情妇卡利斯忒和她的儿子变成熊,在赫拉克勒斯出生时阻碍他,之后又令他发疯,杀死妻儿,因而要完成十二项劳动赎罪。
海神波塞冬(Poseidon)。
他是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斯。
他的罗马名字是涅普顿(Neptune),九大行星中的海王星。
他与宙斯一同战胜了父亲克洛斯之后,一同分割世界,他负责掌管海洋,以三叉戟主宰水域,在水上拥有无上的权威,是大地的动摇者。
他能呼唤或平息暴风雨,轻易地令任何船只粉碎。
波塞冬曾经与阿西娜争夺雅典,可惜最后还是败给阿西娜。
一怒之下,他曾经用洪水淹没雅典。
在争夺雅典时,他变出第一匹马,所以他也是马匹的保护神。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
罗马名字伏尔坎(Vulcan),是宙斯与赫拉的儿子。
他是长得最丑陋的天神,而且是个瘸腿,但却娶了最最美丽的女神阿佛洛狄忒。
他是火神,亦是诸神的铁匠,具有高度的技巧,制造了许多的武器、工具和艺术品。
阿波罗驾驶的日车,厄洛斯的金箭、银箭都是他铸制的。
──《希腊神话:希腊众神》,引自“百灵网站”http:∥
/20040813/1653322.shtml
【解读】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神的故事、二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与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
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
希腊神话的姿态质朴、风韵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西方人那种崇尚自由的乐观性格。
现代西方文学、宗教、艺术等借助张扬古希腊的故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在伊瑞克提翁神庙里有三个神殿,分别供奉着希腊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和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
在这座神庙里,以古代希腊神话中的主人翁宙斯、波塞冬和赫菲斯托斯等人及其故事为题材的雕刻艺术是古希腊艺术的代表之一。
帕特农神庙
7.杰出的菲迪亚斯
〔材料一〕全希腊最著名的建筑物和雕塑家菲迪亚斯被任命为卫城最主要的建筑──巴特农神庙的总建筑师。
这座雅典娜的神庙不仅是古代希腊规模最大的建筑,而且是古典建筑和雕塑艺术的高峰。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148
页。
〔材料二〕照菲迪亚(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32年?),他的同时代中流行的意见,他的作品达到了希腊雕刻发展的顶峰。
他的代表作是巴台农庙里的雅典娜像和奥林匹亚庙里的宙斯像。
此外,他制作巴台农庙浮雕的计划,并监督其施工。
他的作品主要特质是构思的伟大华美,有爱国主义,匀称,高贵,以及克制适中。
几乎所有他的雕像是思想化的神像。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52页
〔材料三〕关于菲狄亚斯的生平,人们只知道他生于公元前5世纪初,于公元前431年去世。
菲狄亚斯曾经在希腊各地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在20来岁时就已蜚声艺坛。
他的主要创作生涯是在故乡雅典度过的,他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是在他领导下重建了雅典卫城,完成了众多的雕刻装饰杰作。
整个雅典卫城的建筑雕塑艺术,尤其是巴特农神庙上的装饰雕塑,体现了希腊古典盛期的雕塑成就,它标志着希腊古典雕塑的高峰。
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说过:“它们好像年年常春的神物,能够摆脱岁月的折磨;在它们的结构之中,似乎蕴藏着某种永生的活力和不死的精神哩!”
古代学者认为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是姿态宁静而高贵,表情肃穆而温雅。
对此,后人称为“神明的静穆”。
菲狄亚斯塑造的奥林匹亚的宙斯之美不仅使传统的观念益增光辉,而且同神妙的自然也相宜不悖,这正是他崇高艺术的精华。
菲狄亚斯胜过一切希腊雕刻家而为后代人怀念和赞美的,正是他身上体现的希腊艺术的精髓:忠实于自然,同时善于净化自然;模仿自然,同时又善于在模仿中驰骋想象力,表现理想。
菲狄亚斯正是理想化的巨擘,在他的生前死后,古典风格的特性一直支配着希腊雕塑艺术。
──《理想美的完满体现──希腊古代雕塑》,引自《希腊古代文化·建筑雕刻》,http:
∥/dy/jianzhu/jianzhu3.htm
【解读】欲了解古希腊艺术的精华,欲了解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灵魂,不可不了解他的总设计师菲狄亚斯(公元前5世纪初—431年)。
如果古代希腊艺术可以用一个人的名字来象征,那就是菲狄亚斯。
他是雅典著名的民主派执政官伯里克利斯的战友和艺术总顾问,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征,艺术创造体现了古典盛期的最高成就。
8.帕特农神庙
〔材料一〕巴台农神庙是雅典最大最著名的神庙,它被认为是多立斯式建筑的典型例子。
它的列柱逐渐细小,到达顶端时又稍带弧形,这就显得更加优美。
它的饰带和三角墙饰以栩栩如生的雕刻,如腾跃的马,战斗的巨人,以及和蔼可亲的神。
──〔美〕爱德化·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52页
〔材料二〕为了纪念希腊战胜波斯侵略的功绩,希腊执政王决定在雅典卫城的中心建筑一座雄伟建筑──帕特农神庙。
被革命导师恩格斯称之为“如灿烂阳光照耀的白昼”的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城文化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克拉特设计,杰出的雕塑家菲狄亚斯主持建造和负责全部雕塑创作。
神庙耗以巨资,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建造,到公元前432年竣工,历时15年之久。
──《雅典城的卫士──帕特农神庙》引自德国“开元网”http:∥
www.kaiyuan.de/article.php/157 〔材料三〕
巴特农神庙位于古城堡中心,在希腊语里意为“处女神庙”,是为了供奉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而建。
神庙主体建筑是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殿宇,全长69.5米、宽30.8米,分为前殿、中殿、后殿。
四周为柱廊,用46根高30米、直径2米的大理石柱支撑。
石柱采用朴实而浑厚的多利克柱式,下粗、上细、中间略微向外凸起,呈现出庄严雄伟的气势。
庙墙上端石柱之间用92块大理石浮雕板连接,每块上都是一幅神话传说中的战争场景。
庙顶东西两侧的人字墙上饰有描述雅典娜的诞生以及她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浮雕。
在神庙的内殿中,原来供奉着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雕像,头戴金盔,身着黄金战袍,手持盾牌长矛,脸、臂、脚均为象牙雕成,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的得意之作,可惜在公元146年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强行劫走了。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巴特农神庙几经天灾人祸,历尽人间沧桑。
公元1687年,威尼斯军队炮击古城堡,神庙顶端和殿墙被炸塌。
19世纪初,庙内大量雕像被英国人艾尔金盗运到英国。
现在仅存有神庙大部分石柱和部分其他殿堂和城堡的雄伟山门。
──唐晓荫林佳鸣编《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解读】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一组庞大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者,它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峰,是供奉着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建筑发展的精品,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