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合集下载

全国进入雷电高发期,浅谈雷电的五大特点

全国进入雷电高发期,浅谈雷电的五大特点

全国进入雷电高发期,浅谈雷电的五大特点距离6月还有一周时间。

每年6-8月是我国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的高发期。

让我们一起看看近年来我国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的五大特点。

特点1:6-8月为我国雷电活动高发期各月雷电活动分布图(2007-2013年)根据2007-2013年全国闪电定位网的监测数据分析,全年82%的雷电活动发生在6-8月。

去年全国共发生闪电约1047万次,8月达到峰值。

雷电灾害也以8月最多,去年8月发生了853起,占全年雷灾事故的25%。

但去年雷电致人员伤亡事件以6月最多,造成49人死亡、59人受伤。

特点2: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雷电活动呈增强趋势2007-2013年全国雷电活动变化趋势(次/平方公里·年)(注:红色、黄色区域表示雷电活动增加,绿色、蓝色区域表示减少)从变化趋势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南和西南两地部分地区的雷电活动呈增强趋势,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增加0.7次左右。

特点3:因雷击灾害导致的伤亡明显减少根据全国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因雷击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明显减少。

其中,2013年全国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3380起,造成178人死亡、177人受伤,明显少于2007年及最近7年平均值;雷电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4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23亿元,其中,电力和通信行业雷电灾害事故较多,分别占总雷电灾害数的14%和11%。

特点4: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从雷电灾害区域分布看,全国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2013年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浙江、广东雷电灾害事故最多;广东、江西、浙江等地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较大。

特点5:农民伤亡人数是城市居民的1.9倍与往年相比,农村地区雷电造成人员伤亡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96%降至2013年的66%,但仍高于城市地区,农民伤亡人数是城市居民的1.9倍。

提示:重点区域需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目前夏季将至,全国各地即将进入雷电活动高发期。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摘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认的最危急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大量的电击造成人畜的生命损失、建筑物损坏等,也能通过间接雷击的方式造成电子设备、输电线路等损坏等破坏。

目前,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多名学者对各地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其结果对提高雷电灾害的防御水平及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对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Analysis on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Qin Peijun 1,21.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52. Sichuan Institute of work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45Abstract: lightning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natural disasters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shocks, people and animals lose their lives, buildings are damaged, and indirect lightning can also cause damage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nsmission lines and other damage.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the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efense level of lightning disas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divis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vulnerability; risk zoning引言雷灾发生的频度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大,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评估一个特定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这个评估过程通常由专业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风险评估专家组成的团队完成。

以下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标准介绍:1. 确定评估区域: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具体区域范围。

这可以是一个城市、乡镇、建筑物、公共场所或任何需要评估雷电风险的地方。

2. 收集历史记录:收集区域内过去发生的雷电灾害的历史记录是评估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包括雷电事故报告、灾害损失数据和天气记录等。

这些数据将提供评估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的起点。

3. 分析气象条件:评估团队将分析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雷暴频率、雷电活动的季节分布和雷电活动的强度等。

这需要收集历史天气数据和使用天气预报模型来分析。

4. 分析地理特征:评估团队还将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雷电活动的分布和强度。

5. 评估人口和财产暴露:评估团队将确定区域内的人口和财产暴露情况。

这包括人口密度、建筑物类型和用途、重要基础设施和环境敏感区域等。

6.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以上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团队将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确定不同区域内各种程度的雷电灾害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通常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7. 提供风险管理建议:最后,评估团队将提供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雷措施、制定应急计划和加强公众的风险意识等。

总的来说,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旨在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雷电灾情评估方法的探讨

雷电灾情评估方法的探讨
表达 式 :
2 0世纪 8 年代 以后 ,雷电灾害出现新 的特 0 点 。 方 面是 由于经济 和社会 的快速 发展 , 一 高层 建 筑不断增多 , 从而使建筑物易遭雷击破坏 ; 另一方 面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及广泛应用 ,使建筑 物 内电子设备遭雷击 的频率趋于增多 ,并导致人 身 伤亡 事故 的增加 。 灾逐渐 呈现 出受灾 面扩 大 , 雷 经 济损失 和危 害程度 大 ,间接 损失远 远超 过直 接 损 失等特 点 。因此我们 有必 要对 雷 电灾情评 估 方 法 进行探 讨 。 2 雷 电灾害等 级划分 标 准及灾 害评估 模型 21雷 电灾 害等级 划分标 准 . 根据 雷暴所 造成 的破坏 程度 ( 估算 的经济 损 失、 电器及房屋等损坏情况 、 人员伤亡数量 ) 划分 雷 灾 的级别 , 分级标 准 如下 :
某地某次发生雷击灾害的直接损失就可以分为死 亡人 口数 、 伤残人数 、 房屋建筑物损毁间数 、 设备 损 失 、 损 失等许 多项 ; 间接 损失 则有 人 员伤 设施 其
亡 后所 支付 的间接 费用 、企 业停 产损 失 、时 间损
二级 : 坏程度 较 重 。估算 的经济 损 失在 l 破 0 万元 以上 , 大量家 电或 房屋受 损 , 有 1 0 死 或 —1 人 亡、 多人受 伤 。 三级 : 影响 范围较 大 , 破坏 程度重 。估 算 的经 济损 失在 5 0万元 以上 , 大型设 备 、 房被破 坏 , 厂 大 量家 电或房 屋受损 ,或 有 l ~2 死亡 、0~5 0 O人 1 O
表 示直 接经 济损 失与 直接非 经济 损失 ; 。N 分别 N 、 表 示 间接经 济损 失与 间接非 经济 损失 。 值 得指 出的是 , 由于雷 电灾 害造 成 的损 失往 往 不 是某 一 项 损 失 , 是 多项 损失 , 而 因此 , 接损 直 失 与 问接损 失两类 , 自又 可 以分 为若 干 分项 。 各 如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要: 利用 1 - 20  ̄8 0 4年全 国雷 电灾 害资料 , 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 征及 其造成 的损失 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对
明, 中国雷电灾 害次数 呈逐年波 动增 长趋势 ; 季是 中国雷 电灾 害发生最 多 的季节 , 夏 占全 年雷 电灾 害 的 6 %; 6 雷 电灾 害地理分布 总体为南 多北少 ; 雷击造 成人 员伤亡 事故和社 会经济 损失 的分 布具有 明显 的区域性 ; 电力和通 信行业受 雷灾的 比例最大 。 关键词 : 电灾 害 , 雷 时空分布 , 害损 失。 灾
1 资料来源
所用资料来源于由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提供 的 19 ̄20 年 《 9 8 04 全国雷 电灾害典 型实例汇
编》 利用其 中所有含有明确时间、 , 地点、 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数据的雷灾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2 雷 电灾害时 间分布
21 雷 电灾 害年变 化 .
图1 给出了 19 - 20 年全 国雷 电灾害逐年发生次数。分析图 I 9 8 04 可知 , 国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 全
气候规律。冯桂力等口 利用 19 - 20 年山东雷 电探测 网获取的云对地闪电资料 , 9 8 00 从闪 电日变化 、 闪电强 度、 闪电密度 、 极性等方 面, 研究 了山东地区的雷电分布特 征 , 认为云地 闪电中负闪 占绝大多数 , 闪电的发 生有明显的 日 变化 ,总体呈双峰双谷形式 。国内外对雷 电活动 的时空分布等方 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 究,而对雷电灾害的特征 和分布规律缺乏足够 的研究。文 中对 19 - 20 年的全国雷电灾害资料进行统 9 8 04 计, 并分析了时间、 空间和灾情的特征规律 , 旨在加深对雷电灾害的认识。
中图分 类号 : 4 9 P2 文献标识码 : B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击是指因天气的原因,如雷阵雨、雷暴等,导致雷电击中物体,引发破坏或伤害的现象。

雷击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评估场地的雷击风险。

一般来说,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高层建筑和开阔地带的雷击风险较高。

此外,如果场地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或者周围有较多的水体,也会增加雷击的可能性。

因此,在选择场地时,应对其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评估。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

雷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电气故障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等。

此外,对于关键设备和电气设备,还应增加防雷装置和保护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

然后,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人员的影响。

雷电击中人体可能引发休克、灼伤等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雷雨天气时,人员应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高地、露天场所等容易成为雷击目标的地方。

此外,在室内应避免与接地不良的金属物体接触,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雷击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雷击可能对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造成故障或瘫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正常进行。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这些设备和系统时,应考虑雷击的影响,并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装置、备用电源等。

综上所述,雷击风险评估是对雷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雷击的可能性和影响,从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评估结果应定期进行更新,并根据需要调整和改进防雷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详细描述
直接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收集雷电灾 害的损失数据,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雷电灾害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间接法
总结词
间接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间接评估雷电灾害 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间接法需要利用气象、地理、环境等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 型和统计分析方法,预测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 和程度。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大量区域和不同情况下的雷 电灾害风险。
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电监测和预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部分地 区仍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的问题,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跨学科合作不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气象、地质、建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各 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仍显不足。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提高数据获取能力 完善评估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建议措施
加强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建筑 物防雷等级,加强雷电预警和
应急响应机制。
案例二:某大型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目的
对某大型建筑物进行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评估结果
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的雷电灾害 风险,主要集中在屋顶和外墙 等暴露区域。
评估方法
收集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数据 、地形地貌信息,结合建筑物 结构、防雷设施情况,进行风 险评估。
综合法
总结词
综合法是结合直接法和间接法,综合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综合法可以充分发挥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优点,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雷电灾害 的损失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综合法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雷电灾害的风险情况,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雷暴活动的强度等因素。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在某一特定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并根据该概率确定相应的风险。

其次,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区域内的防护措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一些地方可能有专门的雷电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这些设施可以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

此外,建筑物的结构也会影响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如高耸建筑物更容易成为雷击点。

最后,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能力。

人们应该有预防雷电灾害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等。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防护设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通过全面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我们可以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降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确定性。

雷电活动的频率和灾害发生的概率通常会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形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更容易发生雷电灾害,而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雷暴活动的变化,从而改变灾害发生的概率。

在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还需要考虑强度因素。

雷电灾害的强度可以通过电流、能量释放等参数来衡量。

通常来说,电流较大、能量较高的雷电活动更容易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需要考虑雷电活动的强度分布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重要考虑因素。

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增加雷电灾害的风险,例如高耸建筑物、电力设施和无线电发射设备等可能会成为雷击点,增加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摘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综合运用了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和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并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为业主提供风险管理的决策意见。

本文介绍了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并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构想,指出研究并控制评估的不确定度、开展运行阶段验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是未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不确定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评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山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这三部分组成,人们将这三部分统称为风险评佔。

风险分析是指:系统的使用项U的信息、数据识别出危险,并预测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风险。

风险评价是指:以风险分析作为基础,综合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风险的容忍度做出判断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寻找并引入风险控制手段,消除或者减少这些危险对人员、环境或者资产的潜在伤害。

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量的学者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雷评领域的突出进展,同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发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1雷电灾害风险评佔的研究现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综合运用了定性风险分析、半定量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

定性分析可以用于:⑴风险的初步筛查与识别;(2)风险级别较低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加详细分析的时候;(3)半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

安全检查表就是典型的定性评佔方式。

半定量分析的U的是建立起比定性分析更加详细的优先次序,但它并不是像定量分析那样给出风险的实际值。

定量风险分析适合对那些发生概率较低、影响较大的事件的风险进行量化,也可以进行专门的概率评佔和大规模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使用数值来描述频率、后果和严重程度,并且可以将危险量化并累加,形成一个行为的总体风险。

由于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评估人员需要结合数据、场景、时间、人员等多种因素综合使用这三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分析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分析

的选择 程 序 , 以及 风险 管理 的方法 。
国 内 标 准 如 G 0 5 - 19 2 0 B 5 0 7 9 4( 0 0年 版 )
《 建筑 物 防雷设 计 规 范 》 出 了雷 击 风 险 评 估 的 提
原 则 , 未 给 出 方 法 。之 后 , 出 了 Q _ 2 0 但 提 x3 -o0
雷设 施 却发 生雷 击事 故 时 , 须 进行 雷击 风 险评 必 估, 以评 价现 有 防 雷 设 施 的 防雷 功 能 , 确 分 析 正 引起 雷 击 事 故 的 主 要 原 因 , 出相 应 的补 救 措 提
施, 以免造 成难 以弥补 的损 失 。
原 则 和评估 流程 的说 明不 够 清 楚 , 有 重视 用 户 没
雷 电灾害 风 险评估 Biblioteka 前 仍 处 于 起 步 阶段 , 为
了对 该项 工作 进行 研 究 分析 , 首先 了解 一 下其 现
状 及存 在 的 问题 。 5 1 雷 电灾 害风 险评 估现 状 .
数 的确 定 主 要 取 决 于 专 家 经 验 , 主观 性 强 , 策 政 性 大于 科学 性 , 理论 性 与 工 程性 相 矛 盾 。如 采用
( )发生 了雷 击事 故后 进行 评估 : 当该 建 3 ①
筑 物本 身未 安装 防雷 设 施 而 发 生雷 击 事 故 后 , 可
选 择进 行雷 电损 害 风 险评 估 , 而 全 面 了解 该 建 从
( )对风 险 的理 解不 够 全 面 和 准确 , 评 估 1 对
筑 物 的雷 电风 险 以及 其 自身 的 承受 能 力 , 以便 采 取恰 当的 防雷措 施 ; 当该 建筑 物本 身 已安装 防 ②

雷击情况调研报告

雷击情况调研报告

雷击情况调研报告导言雷击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它在造成人员伤亡、电力设备损坏以及引发火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雷击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针对雷击情况的调研。

本报告将对此次调研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数据。

问卷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用途的建筑。

参与者包括居民、建筑物的拥有者或管理者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雷击频率和强度2. 造成的损害程度3. 防护措施的采用情况4. 相关知识和意识水平调研结果雷击频率和强度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将雷击频率和强度定义为以下几个级别:1. 低频率弱度:平均每年少于1次进雷击且无重大损失2. 中频率中度:平均每年1-5次进雷击且出现过轻微损失3. 高频率高度:平均每年超过5次进雷击且有严重损失4. 极高频率极高度:平均每年超过10次进雷击且有灾难性损失数据显示,在调查地区中,低频率弱度的雷击占比最高(约70%),其次是中频率中度(20%),高频率高度和极高频率极高度的雷击占比较低(分别为8%和2%)。

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雷击造成的损害程度包括以下几个级别:1. 无明显损害2. 轻微损害:如电线短暂中断、电气设备故障等3. 中等损害:如部分电器损坏、火灾等4. 严重损害:如建筑物结构破坏、人员伤亡等数据显示,低频率弱度和中频率中度的雷击大部分只造成轻微损害或无明显损害。

而高频率高度和极高频率极高度的雷击通常会造成中等到严重的损害。

防护措施的采用情况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针对雷击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范围2.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3. 安装雷击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4. 增强电气设备的绝缘和保护措施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采取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其中最常用的措施是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范围(约80%的受访者)。

其次是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约65%的受访者),安装雷击防护设施和增强电气设备的绝缘和保护措施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5%和25%)。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与预算
电子工程系 林刚
第一部分 雷电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 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 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 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雷击风险评估就 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 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 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 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 后用一定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 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 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 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 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 的技术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图 接受委托 资料收集 资料分析
现场勘测与调研
制定评估方案 计算与评估
编制评估报告 主管部门审查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应主要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评估目的 ——评估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其他需要的资料 ——建设项目概况 ——评估内容 ——评估结论 ——其他重要附件 评估资质;评估技术人员资格;评估委托书;
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1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指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 合物的场所。
2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指短时存在爆炸性混合物的 场所。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要建筑物(或预计年雷击次数大 于0.06次/年省级、人员密集的建筑物)
(2)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3次/年的一般建筑物 (3)具有1区、2区或1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按建设项目规划、设 计和建设进度可分为预评估、方案评 估与现状评估三大类,其中:

湖南农村地区雷灾分布特征及重灾年景预测

湖南农村地区雷灾分布特征及重灾年景预测

湖南农村地区雷灾分布特征及重灾年景预测摘要:利用2005-2020年湖南省雷灾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灰色关联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重灾年份展开分析和预测。

结果表明:湖南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随时间呈减少趋势, 3-8月是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高发时期。

雷电灾害与雷电活动频繁程度与雷电流强度有关,雷电灾害起数、农村雷击伤亡人数以及农村经济损失重灾期的时间分布吻合程度较高,未来10a内湖南农村地区雷电灾害起数、农村雷击伤亡人数以及农村经济损失重灾年份分别为2027年、2028年及2025年。

关键词:农村;时空分布;雷电灾害;重灾;预测引言雷电灾害是被联合国相关管理部门定义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雷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灾害,是影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3]。

湖南位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辖区内有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占地面积为21.18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地面积约为71.1%,常驻人口6644.49万人,农村人口占比为41.2%,是中国中部集大面积、多人口的省份。

湖南省年均雷暴日为49.9d,属多雷区。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雷电灾害造成湖南省近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和高达数百人的人员伤亡,而雷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则是雷击伤亡事故的主要发生区域,因此做好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工作是减少因雷灾引起人员伤亡事件的重点。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雷灾特征、雷电防护及雷灾预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骆方等[4]分析总结了重庆市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并对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提出了建议;彭锦荣等[5]分析了番禺地区的历史雷灾数据与雷暴日、地闪定位数据的相关性;陈益梅等[6]通过对农村地区的雷灾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农村雷灾预警方案和应急响应措施;刘佼等[7]对2009-2012年我国因雷灾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了预测;武宁等[8]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2017-2018年广东省雷灾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秦建等[9]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重庆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依据。

中国雷电灾害报告

中国雷电灾害报告
—26名师生在这场雷雨中被雷电击伤,所幸没有人员死亡。 2005年6月29日晚四川德阳一名消费者在他睡觉前关闭了计算机
的电源,然而计算机却被雷击了,原因是雷电通过计算机信号线 进入,击坏了MODEN和计算机主板。他认为铁通公司提供了一条 不安全的信号线,造成自己的计算机遭受雷击,该消费者就本次 事件向市消委会投诉,要求中国铁通德阳分公司予以赔偿,铁通 公司对消费者的要求没有异议,但不愿进行全额赔偿。
全国重点雷电灾害地区 状况简述
关于我国雷电灾害的分析
一、我国雷电灾害分布状况
从2006年到2007年我国国家云地闪电探测网观测的数据观之, 2006年监测网的探测范围覆盖了我国华北,华东,江南,华南, 西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东部,东北北部的部分地区。到 2007年监测网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青海南部地区。根据2006 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雷电的高密度地区主要集中在江南,华 南以及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江苏全省,湖北东部,江西北部,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雷电密度最高的地区。 同时,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中部也是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最多的地 区。
城市的电子信息通讯设备防感应雷,农村地理环境防直击雷 和感应雷,两个方面是我国目前防雷的总体态势和要务。
雷击事例 (广西、四川案例)
2002年5月30日,南宁市民航售处三楼电源及电脑被击坏。 6月29日,南宁市电信局的设备遭雷击坏,致使南宁部分区域电脑
网络突然中断达几个小时之久。 2004年9月6日上午广西武宣农村三里中学建校40年来最大的灾害—
在城市中的防雷设施非常完善,虽然雷击导致各种设备、仪器
损坏、烧毁数量非常巨大,但人员伤亡的数字却非常小。但近年 来电网的飞速建设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同时这些设备普 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致 命弱点,所以在城市中发生雷击灾害的主要损失集中在这些方面。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雷电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论1.1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1.2 雷击风险评估的依据的原则1.3 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4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术语定义第二章:大楼易损性分析2.1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2.2雷电闪击损害次数第三章:风险分析和计算3.1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相关数据3.2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第四章:防雷设计施工指导意见4.1防雷的基本原则②以针尖为圆心,h 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③以A、B为圆心,h 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

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④避雷针在h x高度的xxˊ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列计算式确定:(附 4.1)(附 4.2)式中:r x──避雷针在h x高度的x xˊ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滚球半径,按本规范表5.2.1确定(m);rh──被保护物的高度(m);xr──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2)当避雷针高度h大于h r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 r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

其余的做法同本款第(1)项。

(附4.l)和(附4.2)式中的h用h r代入。

图3-2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附近4年平均地闪密度分布图根据图3-3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4年(2006.1~2009.12)平均雷电流强度为18.54kA。

图3-3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附近4年平均雷电流分布图2.3 雷电流强度根据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位置地理参数,得出3km范围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图3-4),由分布曲线得出雷电流累积概率对应的雷电流强度值。

图3-4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闪电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曲线图(单位kA)根据图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3km)所在地区域范围内4年雷电流幅值:1%→115.6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115.6kA的地闪概率为1%;2%→68.8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68.8kA的地闪概率为2%;3%→63.8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63.8kA的地闪概率为3%;。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雷电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必须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相关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1、雷电灾害的定义与特点雷电灾害是指雷电活动对人工设施、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通常包括:雷电灾害的潜在危害、影响程度、可能发生的频次、风险的评估、应急预案、监测预警等方面。

3、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常见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有:统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估法、GIS技术法等。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制定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能够为相关单位在雷电灾害来临时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理水平。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符合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责任部门、制度运行机制、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监测和预警等方面。

4、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审核与修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定期进行审核,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订完善,以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1、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督导与检查各级行政部门应当督导和检查相关单位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各级行政部门应当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宣传培训,提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意识。

浅析雷电灾害的影响以及预防

浅析雷电灾害的影响以及预防
中 国 铁路 ,9 8 5 :5 3 . l9 ( )3 — 6
[] 7 巾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线路修 理规则[ . 铁路 M] 北京 : 中国铁道 出版
社 ,o 8 20 .
[ ] 中华人民共和周铁道 部. 8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 M] 北京 : 巾国铁道 出
版 社 .0 64 4 20 : . 3 ( 任编 辑 : 责 白尚平 )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洪 赞 , ,96年 7月 生 ,0 0年 毕 业 于 兰 州 铁道 张 男 16 20 学院 , 理工程师, 助 太原 铁 路 局 大 同 _务 段 . T 山西 省 大 同 市 ,3 0 5 070.
[ ] 李宏. 3 国外重载铁路综述 [] J. 铁道 工程学报 ,0 0 4 :5 1. 2 0 ( )1— 6 [ ] 范俊杰. 4 现代铁路轨道 [ . , M] 2版 北京: 中国铁道 出版社 ,0414 20 :3 一
l 5. 3
股和直线轨距角处 以及曲线 下股和直线踏 面的打磨是大秦铁路钢 轨打 磨的作业重点 。
由于雷 电流的峰值很大 , 作用时问 短 , 产生的 电动力具有 冲力的特
6 卜 O t 0 7 时就应该实施第二次打磨 。 M M
国铁道学会重载委员会 , 0 :3 1 . 2 4 1— 4 0
[ ] 钱立新. 2 国际铁路重载技术发展水平 [] J. 铁道运输 与经济 ,0 3 2 2 0 ,5
期。 参 考 文 献
[ ] 赵 洪雁 . 5 大秦线万 吨列年对轨道 的动态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 G] / 大秦铁路开行两万吨重 载列车综合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 中国铁道学 会重载委 员会 ,0 41— 0 20 : 2 . 9 [ ] 李庆鸿 . 6 重载快速区段 直线钢 轨交替不均匀侧磨 及其 防治 对策 [] J.

雷击损失报告

雷击损失报告

雷击损失报告雷击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带来严重的损失。

雷击事故往往会对人员、财产和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本次报告旨在对某公司在2021年6月遭受的雷击事故做出详细的损失评估和分析。

一、事故描述2021年6月26日,某公司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产业园区内遭受了一次突如其来的雷击事故。

据现场工作人员描述,那天下午2点左右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闪电,接着就听到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随后整个园区内的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都被瞬间瘫痪了。

据了解,该公司园区内有一处建筑物上配备有雷电防护装置,但就在这次事故中却失灵了。

二、损失评估据初步估计,在这次雷击事故中,该公司遭受的损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损失这次事故对该公司的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事故中,公司内的大量电器设备、计算机和通讯设备都遭遇了严重的损坏。

其中包括计算机和服务器的主板、硬盘、显卡等主要部件,以及交换机、路由器、电话等通讯设备。

另外,该公司的几辆停在停车场内的车辆也因为遭受雷击而受损。

据财务部门的统计,这次事故共造成了公司总资产的损失约200万人民币。

2.生产损失这次事故还导致了公司的生产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大量的生产设备和电力系统都被暂时瘫痪,公司的生产计划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据工作人员介绍,事故当天公司的生产线停工约6小时,造成了生产受阻,订单无法按时交付等问题。

据财务部门的统计,这次事故共造成公司生产损失约30万人民币。

3.人员伤亡在这次事故中,公司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为了减少雷击事故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我们针对该公司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雷电防护技术培训公司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雷电防护技术培训,让工作人员具备基本的雷电防护知识。

工作人员还应该被教导在雷电气候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如避免远离高地、不要带钻石、不要在开放区域中呆太长时间、避免使用手机等。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高燚;张义军;张文娟;张阳【摘要】利用1997-2010年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资料和TRMM卫星的闪电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击造成我国平均每年460人死亡,425人受伤,死伤比为1∶0.92,每年每百万人口平均死亡人数为0.36人,每年每万平方公里平均死亡人数为0.48人.为了揭示不同区域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易损度的8个指标进行筛选,应用Q型聚类中类平均联结法进行分析计算,给出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6类风险区划,发现广东和海南划为易损度极高的第1类地区,该类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综合易损值高达5.017,而划为第5类、第6类的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较弱,属弱风险区域.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聚类的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表明:聚类解稳定可信,较好地反映了雷击致人伤亡这种随机事件的区域易损度特征.%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lightning disasters from 1997 to 2010 and lightning observation by TRMM satellite, feature of national injuries and deaths from lightning is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ghtning causes 460 deaths and 425 injuries every year on average. The mortality rate is 0. 36 per million people and 0.48 per ten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every year. Three indexes about lightning casualties reports, the number of lightning fatalities per ten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 number of lightning fatalities per million people have good correlation. Lightning-related casualties have increased for the period of 1997-2007 and then begin to decrease since 2008. Casualties anomaly percent is positive in the year of 2002, 2004, 2005, 2006 and 2007, with the maximum value in 2007, when the ratio is78% more than normal years.rnIn order to reveal the vulnerability of lightning which lead to injuries and deaths in different region, R-cluster analysis is used for sifting the 8 indexes affected by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Lightning density, casualties frequency, population, and region areas are selected as variables. Comparability measures of each sample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Euclidean distance, and then the method of Q-cluster is use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se date. Finally the results of 6 different kinds of risk zones of lightning that lead to injuries and deaths in China are given. Guangdong and Hainan pertain to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extreme high areas. In these areas, the comprehensive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of cluster reaches up to 5. 017, where both the average density of lightning and personnel casualty rate is the highest in the six categories. In the opposite,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of China are areas with the lowest vulnerability. Finally, Ward's method of Q-cluster is adopted to explain and testify the result of cluster, showing the cluster solution is not only stable but also reliable. The result of the classification is appropriate, and preferably reflects regional vulne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caused casualties.【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年(卷),期】2012(023)003【总页数】10页(P294-303)【关键词】雷击;人员伤亡;易损度;区划【作者】高燚;张义军;张文娟;张阳【作者单位】海南省防雷中心,海口57020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利用1997—2010年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资料和TRMM卫星的闪电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击造成我国平均每年460人死亡,425人受伤,死伤比为1:0.92,每年每百万人口平均死亡人数为0.36人,每年每万平方公里平均死亡人数为0.48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School of Atmospheric Phys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P. R.China
3 Jiangsu Bureau of Meteorology, Nanjing 210008,China)
Key words: lightning disasters lightning disasters economic losses analyse forecast
1.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古今中外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不计其数。因此,监测大气中雷电现象,认识大气中雷电活动的规律,深入分析雷电造成的灾害对预测雷电灾害和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十几年来,很多专业人士对雷电及其雷电灾害和雷电防护作了大量的研究,马明[3]等在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和星载闪电探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的特征,进而更好地揭示了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过程;易燕明[5]等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基本特征,指出雷电灾害已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雷灾也不断衍生出新的特点,本文从近11年来我国雷灾变化的时空特征、行业分布特征、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1-3年雷灾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预测,为将来的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由于各省经济发展、通讯水平、媒体宣传、对雷电灾害认识程度上的差异,统计雷电灾害时也发现有个别记录信息缺失、记录不规范的现象,对这些记录作了剔除处理,因此本文得到的结果也是1998-2008年全国雷灾的不完全统计结果。
3.全国雷电灾害分析
3.1 雷灾年际变化特征
图1所示的是我国雷灾年际变化趋势图,全国雷灾在1998-2008年总体上呈现为增长的趋势,自2001年至2008年全国雷灾总数波动呈较为明显的特征,1998-2008年全国雷灾发生的年平均值为3701次,2002年及2006年雷灾总数最多,分别为4881及6161次。
关键词: 雷灾 雷灾经济损失 分析 预测
Analyses on National Lightning And Forecasts On Lightning Economic Loss
LiuJiao1,2 XiaoWenan1,2 ChenHongbing3
(1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P. R. China
依据上述雷灾资料的分类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省份包括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行业部门分为通信业、电力业、广电、石油化工及矿业部门、制造业、仓储业、旅游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经济保险业、政府部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设备损害包括家电损害,电力电子系统设备损害、电力电子系统以外的设备损害;雷电灾害按发生地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雷灾经济损失以万元为统计单位。
图2. 我国雷电灾害距平图
Fig. 2 Anomaly graph of lightning disasters in China ຫໍສະໝຸດ 3.2 雷灾月际变化特征
图3给出的是全国1998-2008年雷灾事故月际变化特征,我国雷电灾害在1998-2008年月分布呈正态分布,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4-9月全国雷灾总数高达39587次,占全年雷灾总数的97.24﹪;其中每年的6-8月为我国雷灾高发期,雷灾总数为26718次,占全年雷灾总数的65.6﹪;在此期间以7月雷电灾害次数最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各省的强对流天气基本上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其间7月份强对流行天气发展更为旺盛,对流性天气的频繁必然会造成雷暴雨过程次数的增加,进而使得全国大范围地区在6-8月频繁发生雷灾事故。
图1. 全国雷电灾害年际变化趋势图
Fig. 1 Annual Change trend of lightning disasters in China
由我国雷灾距平图如图2所示,也可看出我国雷灾在2004-2008年相对于雷灾总数平均值而言呈增长趋势,从而反映出这些年份的雷灾情况较往年严重,2003年的雷灾数基本与十一年间雷灾平均数持平;导致全国雷电灾害呈现出增长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大批量高耸建筑物的兴起与多种电子、微电子等生产设备大面积的使用:建筑物在十多年间增长的高度客观地为雷电接闪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增加了其被雷击的概率;加之大量电子、微电子设备耐压值又很低,故而近10多年间的全国雷电灾害总体上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图3. 我国雷灾月际变化特征
Fig. 3 Characteristic of monthly change of lightning disasters in China
3.3 雷灾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气候特征全国可划分为8个区域,各个区域的雷灾分布如图4所示,由此得出在1998-2008年全国雷灾分布最广的前三个区域分别为华南沿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其雷电灾害情况所占全国雷灾情况的比例依次为40﹪,23﹪,11﹪,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雷灾分布较少的地区,其雷灾总数仅占全国雷灾总数的2﹪和5﹪。
论 文
题目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作 者 陈 柏 炎
指导老师 曹 恒 阁
学校名称 湖北市石偃市中学
2010年9月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刘佼1,2肖稳,210008
摘 要: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办公室出版的《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对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11年雷电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每年的6-8月为雷灾的高发期;我国雷灾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全国雷灾涉及行业最为严重的是电力行业;近年来因雷电导致的建筑物损害、供电故障、火灾爆炸事故数整体比例为9:5:3;我国近年来所发生雷灾中因雷电致死致伤的人员比例为1:1;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我国雷灾经济损失作出预测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istically analyzed national lightning disasters on time,space,industry distribution and casualties on the basis of "1998-2008 National lightning compiled" which published by Offi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s Alleviation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ional lightning disasters showed increasing trend in recent 11years, the lightning peak period was from June to August of each yea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s in China mostly concentrated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oastal regions.The most severe lightning accidents in China appeared in electrical power industry. The ratio of building damage, power failure, fire and explosion due to lightning occurred in China was about 9:5:3 in recent years. The ratio of deaths and injuries due to lightning is 1:1. Finally, use the gray relational method to forecast the lightning disasters economic losses of China.
表1. 我国雷灾行业分类统计表[微软用户1]
Table. 1 Classified statistic of industry damaged by lightning in China (次)
年份 行业(次) 通信业 电力业 广电 石油化工业 制造业 仓储业 旅游 金融 交通运输业 经济保险业 政府部门 卫生系统
2.资料来源和处理
本文雷灾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雷电灾害汇编记录了全国各省市雷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灾发生地类型、以及涉及直接经济损失的行业、设备(设备损失件数)、供电故障、火灾或爆炸、建筑物损害、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各方面情况。
在对全国雷电灾害按区域统计的基础上还可以得出近年来上述全国雷灾情况较为严重的五个行业的雷灾数目及其相应的经济损失如表2所示,由此看出除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分别以通信业及制造业的行业雷灾次数位居该地区的所有行业之首外,其余地区在行业雷灾分布上均由电力业占据主导首位,相比之下较为次之的是制造业和政府部门单位。其中,华南沿海地区的电力业及制造业所遭雷击数分别位居全国其余各区域电力业及制造业之首。经统计对比发现此区域内的电力业所遭雷击次数占全国电力行业雷灾数的52﹪,相应的行业经济损失为12204.5万元,占全国总电力行业雷灾经济损失的36.8﹪;其制造业所遭雷击次数占全国制造业雷灾数的44﹪,相应的雷灾经济损失为7833.95万元,占全国总制造业雷灾经济损失的30.5﹪。与之相比雷灾数以及相应经济损失较为次之的地域是华东沿海地区。造成我国华南及华东地区行业雷灾情形严重的现象,主要是由这些地区频繁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及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高度普及的电气化程度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