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智与情感
2019-06-07
摘要:本⽂旨在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两剧的⽐较,分析两者在情节冲突、⼈物形象和主旨等⽅⾯的异同点,同时把握其不同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熙德》爱情理智情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是两部在欧洲⽂学中堪称经典的爱情剧作,分别出⾃⽂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主主义⽂学⼤师莎⼠⽐亚和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作家⾼乃依笔下。
两部作品以彼时彼地的⽣活为背景,却都以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为题材,同时在许多⽅⾯⼜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本⽂旨在对这两部作品进⾏分析,并探寻其中的艺术和思想内涵。
⾸先,《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在题材的选择上⼗分相似:男⼥主⼈公都因为家族间的仇恨,相爱⽽难成眷属。
除此之外,两剧在戏剧情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为了能够更充分地展⽰这种⽭盾冲突的深刻、激烈,两位作家在戏剧情节的发展中不约⽽同地使男主⼈公成为杀死其情⼈亲属的凶⼿――罗密欧杀死了朱丽叶的哥哥提伯尔特,罗狄克为⽗报仇在决⽃中结果了施曼娜⽗亲的性命。
这样,原先仅仅是⽗辈的仇恨与⼦辈的爱情的⽭盾进展为⼦辈本⾝的怨恨和爱情的⽭盾。
旧恨新仇使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随着剧情的发展,两部戏剧⼜相应地在男⼥主⼈公的爱情中间引⼊了第三者。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朱丽叶为因杀⼈⽽被放逐的罗密欧⽇夜悲泣之时,她的⽗母却⾃作主张地替她选择了门当户对的贵族青年帕⾥斯,并指令她⽴即成婚。
《熙德》中贵族青年唐·桑⼠始终追求施曼娜,屡遭拒绝⽽不舍。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不明真相的帕⾥斯为悼念朱丽叶,深夜来到假死的朱丽叶墓前散花致哀,并勇敢地与罗密欧相拼⽽最终丧命。
《熙德》中,唐·桑⼠宁可冒着⽣命危险去为施曼娜决⽃。
他们同是痴⼼善良的好青年,然⽽都不是⼥主⼈公所钟爱的对象。
他们的出现,不仅造成了紧张的⽓氛,⽽且为主⼈公性格的塑造作了极好的铺垫。
虽然莎⼠⽐亚和⾼乃依同样表现爱与恨、新与旧的⽭盾冲突,在情节的发展上也有相同之处,但⾼乃依的戏剧在冲突的程度上远不能与莎剧抗衡。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主义者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发起的第⼀场猛烈的攻击。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动上如初⽣⽜犊,勇猛顽强、聪颖睿智,所以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主⼈公都⽆视家族的仇怨。
在他们的⼼⽬中,阻碍他们结合的只是那徒有虚名的姓⽒。
“啊,换⼀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
”[1]P41在⽉夜阳台上,天真的朱丽叶曾发⾃内⼼地感叹道:“罗密欧啊,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把我整个的⼼灵,赔偿你这⼀个⾝外的空名。
”[2]P42⽽直率的罗密欧则表⽰了更为激烈的态度:“你只要叫我做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
”[3]P42爱情,使他们变得这样的勇敢⽆畏。
朱丽叶不顾⽗母的责怪公开抗议:“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
”[4]P87甚⾄背着双⽅的⽗母到劳伦斯神⽗那⾥秘密结婚。
他们在争取爱情⾃由和个⼈幸福的过程中具有坚强的决⼼;彼此的爱情既强烈⼜坚贞。
这样的爱情,具有鲜明的⽂艺复兴时期的特征。
它表明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物希望突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爱情⾃由的理想。
不仅如此,罗密欧和朱丽叶还把爱情看得⽐⽣命更可贵,最后不惜以死殉情,双⽅的家族也因此宿怨顿消,就这样谱写了⼀曲彰显爱情伟⼤和神妙的颂歌。
爱能冲破⼀切,爱能战胜⼀切,以此对封建伦理观念进⾏了⼤胆的挑战。
《熙德》则创作于法国路易⼗三统治之时,那时国王是资产阶级和封建、教会势⼒之间的调停⼈。
古典主义戏剧就是以这
种“持恒”为特征的。
正因为如此,罗狄克与施曼娜在与旧势⼒的冲突中,甚⾄在⾃⾝的⽭盾⽃争中都希冀国王参与调停,⽽⾃⼰却⽆法从爱情、义务和社会舆论的⽭盾中解脱。
罗狄克为了维护家族荣誉,在决定杀死唐·⾼迈斯之前内⼼曾发⽣过激烈的⽃争:“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替⽗亲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
⼀⽅⾯是⾼尚⽽严厉的责任,⼀⽅⾯是可爱⽽专横的爱情。
复仇会引起他们怨恨和愤怒,不复仇会引起她的蔑视。
复仇会使我失去最甜蜜的希望,不复仇⼜会使我不配爱她。
”[5]P19施曼娜得知⽗亲被杀后,她的内⼼陷于⽭盾:“如果罗狄克不杀死⾃⼰的⽗亲,那么他就是⼀个不要荣誉,失去理智,只喜欢⼥⼈美貌的懦夫;正因为他报了仇,才显出他勇敢,所以他才值得我爱。
”按照这⼀逻辑,她⼜认为:“你杀死了我的⽗亲,显出你配得上我;我也要杀你,好显出我也配得上你。
”[6]P49因此,施曼娜也要求国王处罚“罪犯”。
全剧处处充满着这样的焦灼和痛苦。
“爱情仅仅是⼀种欢乐,荣誉却是⼀种义务”。
[7]P61但就在“⼭穷⽔尽”的关键时刻,作者突然巧妙地安排了敌⼈进犯,罗狄克卫国杀敌⽴功,被尊为“熙德”的情节,并以此作为⽭盾转折的契机,为主⼈公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幸福结局。
⾼乃依⼀直“在国家利益⾼于⼀切,国王的权⼒⾼于⼀切的原则”[8]P107的前提下,赐予了他的主⼈公以真正的⼈间幸福,表现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学的特征:既歌颂了专制国家国王,颂扬了⼤⼀统的国家政治,⼜颂扬了理性,以理智克服感情,还让国王充当了爱与恨的调解⼈。
它表现着⼀种与⽂艺复兴时期迥异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
在思想上通过男⼥主⼈公在荣誉、义务与爱情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动,表现了理性⼀定战胜情感的鲜明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进⼀步地分析两剧主⼈公在性格上的差别。
同样是追求⾃由幸福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见钟情。
他们⾝上丰富的浪漫⽓质,使得爱情很罗曼蒂克。
他们可以不顾⼀切,⽆视家长的权威,也不避讳世仇兵⼽的障碍⽽秘密结婚。
两个⾦像的团圆,消融了⼑枪棍棒甚⾄国王的权威都⽆法消融的坚冰,弥合了家族间的沟壑。
他们是以浪漫式的反抗,以既成事实的婚姻与封建家长和封建道德抗争的。
罗狄克与施曼娜则不敢这样。
他们虽重感情,但不浪漫;内⼼有爱,却不敢直⾯相陈。
他们的爱情是有所顾忌的,感情是被理性束缚着的,所以罗狄克不得不在决⽃中杀死施曼娜的⽗亲,施曼娜不得不违⼼地去叫喊报仇。
他们都希望消除仇恨,却不敢向封建道德和社会习俗势⼒公开挑战。
他们内⼼渴望着爱情圆满,⼜不得不让表⾯上的义务责任把⾃⼰推向爱河彼岸。
所以,就追求爱情⾃由,反抗封建家长和道德习俗的成果⽽⾔,罗密欧和朱丽叶是浪漫型的,罗狄克和施曼娜则是理性型的。
罗密欧、朱丽叶的性格是丰富多样的,是⼀对天真、顽强⽽勇敢的战⼠,其性格的表现是⾃然的。
罗狄克和施曼娜则是思考型的,⾏动上时常犹豫不决。
他们过早成熟,青年的个性已被社会性淡化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性化⼈物,罗狄克与施曼娜则是典型的类型化⼈物――前者是“这⼀个”,后者是“这⼀类”,是某种共同观念诠释。
此外,两剧展开冲突的⽅法也很不⼀样。
在展开剧情的过程中,莎⼠⽐亚多⽤偶然机遇。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产⽣的伊始都是由⼀系列偶然的因素造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婚后马上就发⽣决⽃流⾎事件,罗密欧⼜被流放。
悲剧由初始到发展、转化,都由这些偶然事件引导。
⾼乃依的《熙德》则多悬念、转机,常把⼈们置于对未来事物的惦念之中,每事不料其然⽽必其然:施曼娜怕选太傅给爱情带来障碍,两位⽗亲就真的发⽣争吵;她害怕罗狄克性急去找她⽗亲报仇雪恨,很快就传来⽗亲在决⽃中被罗狄克杀死的凶讯。
我们说,⽣活本来就是由众多偶然事件组合⽽成的,必然的真理就寓于⽆数的偶然之中,但⽣活不⼀定常给⼈以“悬念”。
“悬念”只是作家创作的⼿段,是由作家构想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密欧与朱丽叶》要⽐《熙德》更符合⽣活的逻辑,⽽后者则更具有戏剧性。
爱情是快乐的,同时也是严肃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风波叠起,但始终洋溢着欢快的⽓息,富于喜剧⾊彩。
流⾎也好,放逐也好,逼嫁也好,朱丽叶都机智勇敢地迎上去,因为她有坚定的信念、爱的⼒量和⽣活的理想。
结局不幸,看着他们双双躺在坟场上的情景,能不引起⼈们的悲悯与同情吗?能不产⽣对迫害者的愤恨吗?罗狄克和施曼娜则把爱与恨严肃地掺杂在⼀起,如同寒光闪烁的⼑尖,时时令⼈不安。
爱情经过种种磨难终于如愿以偿,于是在曲终之时他们突然哈哈⼤笑,使⼈惊愕不已。
何以如此?为了突现君主的英明伟⼤,就必须得让他调解⽭盾并获得成功。
故此,《罗密欧与朱丽叶》喜于过程⽽悲于结尾,《熙德》悲于过程⽽喜于结尾。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结局是不幸的,但他们是胜利者。
他们所得到的精神上的团圆,是更⾼意义上的团圆。
罗狄克和施曼娜虽然有情⼈终成眷属,其实他们是不幸的。
他们的团圆尽管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但那是⼀个外在的光明的尾巴,其表现也是不⼤⾃然的。
这⼤概就是⼈⽂主义⽂学的成就⾼于古典主义⽂学成就的⼀个原因。
参考⽂献:
[1][2][3][4]莎⼠⽐亚著.朱⽣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北京:⼈民⽂学出版社,2001.
[5][6][7]⾼乃依著.张秋红,马振骋译.⾼乃依戏剧选.上海:上海译⽂出版社,1990.12.
[8]朱维之等主编.外国⽂学史.天津:南开⼤学出版社,2007.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理智与情感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