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中专物理(通用类)第三版完整版教案整理超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绪论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物理的定义、研究范围及作用;
2. 了解物理学习的主要方法、纪律要求等。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物理定义的了解,增加认识自然的信心;
2. 通过对物理课程要求的了解,做好学习物理的心理准备。

情感目标
1. 通过对物理课程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对物理课程要求的了解,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重点物理的概念;学习物理的要求
难点对物理课程的理解、学习物理的原因
教具多媒体展示系统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要做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职称、毕业学校、参加工作时间、主要工
作经历等。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首先让教师在学生
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是今后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此,教师对自己的仪表进行适当的修饰也是必须的)
二、什么是物理
提问:什么是物理?
(学生一般都到书上去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
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这一段话)
讲解:物理者,万物之理也。

“物理”两字最早出现在《礼
记·大学》中的词句“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是聪明、有灵性的,
都会学习新知识;而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

”其中
的“莫不”是语文中的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

“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细推物
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其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
板书
板书
学生回答
板书
板书
原理》中给物理学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用数学工具解决自然哲学问题,即用数学了解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现代物理学的定义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逐层递进,让学生了解物理的真实含义。

三、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向学生播放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物理
的关系视频。

(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今天,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
巨大的影响,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与物理学相关的
技术和产品。

飞机、汽车、电视、空调、电脑、手机、磁卡……无不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关。

“我们的时代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

科学技术以极高的
速度发展,又推动社会飞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不仅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强大的手段,又是探
索宇宙和微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前沿研究、改善我们日常生
活质量的工具,而且它们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正确的
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都必
须以科学为依据。

一个民族只有普及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精
神的熏陶,崇尚科学,才能告别愚昧,自立于今日世界的民
族之林。

”(赵凯华)
中职各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从事的不是专门的科学研究,但从事的职业,却无不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同时,还
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因此同样应当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法的熏陶。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了解必需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物理学作为研
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起的作
用是最直接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典型代表。

对公民的科学素质的教育,物理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板书板书板书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都比较浅显,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中职物理将展现比初中物理更精彩、更多姿的世界。

四、怎样学好物理
自身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感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问为什么?
课堂要求:对语言文明、课堂纪律等一些细节都要有要求。

实验要求: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要求:努力思考,独立完成。

本课程平时学生回答问题的评分标准说明:
共分为六档:
1. 不回答………………………………得0分。

2. 回答“不知道”……………………得1分。

3. 回答完全错误………………………得2分。

4. 回答对少部分………………………得3分。

5. 回答对约一半………………………得4分。

6. 回答对90%以上……………………得5分。

教材绪论部分最后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意思是:“前人中具备高尚道德的,我就仰慕他;具有光明正大的行为的,我就效仿他。

虽然不能达
到前人的那种程度,做得像他一样好,可是我心里却一直朝
着这个方向努力。

”板书板书板书
小结一、自我介绍
二、什么是物理
三、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四、怎样学好物理
回顾本节
知识




准备学习物理需要的文具、作业本等。

课题第一章运动与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 理解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标量和矢量的概念;
3. 理解速率和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质点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
的作用;
2. 通过对速度概念的学习,知道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原因;
3. 通过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初步了解用图像描述物理过
程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通过对时刻、时间、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刘翔破世界纪录等事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

重点位移、瞬时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

难点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展示系统、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数字信息系统)。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播放刘翔创造世界纪录和夺得奥运会
冠军的视频。

提问:你知道刘翔跑得到底有多快吗?你能比较准确地
描述出来吗?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准确)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并回答
引入课题:
在物理上,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些概念。

二、质点
提问:同学们猜一猜,“质点”这个词中的“质”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先不说答案,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
探求知识的兴趣。

举例: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即有火车整体相对于地面
的平动,又有车轮的转动,还有车体的振动,等等,因此要
全面描述火车的运动是相当复杂的。

为了便于研究,就需要对物体进行简化,突出影响问题
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例如,在研究一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的运动问题时,由于火车的总长度约为150 m,而从北京到上海的总里程约为1 500 km,火车的长度是总里程的万分之一,因此火车的大小、形状等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
只突出火车的质量及其占据空间的某一位置这两个主要因
素。

把火车简单地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提问:物理中的“质点”与数学中的“几何点”有何不同?
答案:物理中的“质点”与数学中的“几何点”的不同
之处在于“质点”有质量,它代表的是物体。

三、时刻和时间
举例:在百米赛跑中,“枪响”是一个瞬间发生的事,它代表一个时刻;“运动员撞线”是一个时刻,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就是一段时间。

如果用一个时间轴来表示时刻和时间,则时刻应该用点板书
学生猜想、回答
学生明白了刚才问题的答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板书:在黑板上画一个时间轴,依次向学生说明零时刻、1 s末、1 s内、第1 s内、第1 s末、第2 s初等解决运动问题时常用的时刻、时间。

提问:中央电视台一套的“新闻联播”节目前 5 s,总要插播一段报时的镜头。

伴随着一个钟表秒针的走动,发出几
个短促的报时声:“叮、叮、叮、嘀!”请问这个小栏目给我
们报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答案:刚才的那一声“嘀”,其实是“八点的时刻”。

四、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
提问:“位移”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有很多学生能回答出来:位置的移动)
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左方走 2 m,然后再向右方走 2 m,回到原地,问同学们老师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回答一般有对有错,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解答:位移应该是0)
当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时,我们从初位置A到末位置B作一条有向线段AB,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物体在这次运动
中发生的位移。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
位移的方向。

在物理学中,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的物理量,叫作矢量。

例如初中物理中的力、速度、压强等。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在物理学中,像路程这样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例如初中物理中的长度、路程、质量、密度、时间等。

(矢量和标量的区别:1+1是否等于2)
五、速度和速率
提问:有两个运动员,运动员甲在8 s内跑过了64 m;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板书
板书
板书
板书
可以进行
运动员乙在 6 s内跑过了54 m。

他俩谁跑得快呢?
问学生回答的依据是什么?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根据
学生的回答引入比值定义法。

s
t
v
要求学生记住常用的速度单位换算:
1 m/s = 3.6 km/h
我们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叫作平均速度。

如果这段时间取得非常小,就可以认为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
位置)的速度,这个速度叫作瞬时速度。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利用现代的数字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快捷、精确地测量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不做要求)
速度的大小叫作速率。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表1-1 一些运动物体的速率或平均速率”。

单独提问
板书
学生记忆学生观察
板书
学生讨论
小结
运动的描述:
1.质点
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它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因
素,将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

2.时刻和时间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一个点;时间是
指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一个线段。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是从初始位
置指向终了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是矢量。

4.速度和速率
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常把位移
回顾本节
知识;体会
思考方法;
感受情感
态度
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作物体的速度,它是一个矢量;速度的大小叫作速率,是标量。

速度又可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随堂练习
练习1-1
1.解因为地球的直径约为12 800 km=1.28×
104 km,远小于与
太阳相距 1.5×108 km(研究的范围)。

所以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
把地球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上纬度不同地区的物体随着地球自转的情况时,研究的
范围小于地球,所以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3.解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定义可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
400 m×3 =1 200 m。

位移是0。

4.参考答案因为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
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一
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

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
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被雷
达天线获取。

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
达的回波信号。

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
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
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
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s,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
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t,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
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光
速c,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s为:
s = ct / 2
思考并回

课后作业
练习1-1
2.解从列表可以看出:火车到达西宁西的时刻是15:50,停
车时间是20 min,开车时刻是16:10。

从北京到格尔木的平均速度为
要求学生
独立完成
2 61929.70
s t
v
km/h =88.2 km/h
从格尔木到拉萨的平均速度为
3 761 2 61943.67
29.70
s t
v
km/h =81.7 km/h
课题第一章运动与力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3.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加速度的学习,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学习,增强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2. 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认识物理规律的作用,增强学习的兴趣;
3. 通过对“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思考与研究”,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难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具
用运动传感器测量加速度、钱毛管演示实验装置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提问:如果让我们和内燃机车进行
100 m 比赛,如图1-23
所示,大家能猜出谁会赢吗?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猜对,在100 m 比赛中火车可不是我们的对手。

若进行 1 000 m 比赛,
你还猜得出来吗?2 000 m 比赛呢?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准确)引入课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要想比较准确地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习今天的
课程——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汽车开动后,速度越来
越大;行驶的汽车制动后,速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速度不断
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什么?
(这个答案学生一般都能答对——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例如,一辆汽车沿一条直线从静止开始加速,如
果1 s末的速度为 2 m/s,2 s末的速度为 4 m/s,3 s末的速度为6 m/s,4 s末的速度为8 m/s……那么,每经过 1 s它的速度就增加2 m/s,我们把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
变化量都相等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纵轴表示速度,横轴
表示时间,将上面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每一时刻的速度作为
一个点画出,就形成一条如教材图1-24所示的直线。

这样绘制的描述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叫作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有时简称速度图像)。

这样就既直观又准确、简洁地将上例中的汽车的运动状况描述出来了。

提问:如果有甲、乙两辆汽车,运动状态如下图所示,
大家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这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

为了描
述这种性质,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

三、加速度板书
板书
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通过让学生观察v-t 图像,加强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板书
为了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
间的比值,叫作加速度。

加速度用a 表示,末速度用v t 表示,初速度用v 0表示,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用
t 表示,则
t
a
t
v v 加速度的SI 单位是m/s 2
(米每二次方秒),其数值的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演示实验:用运动传感器测量加速度。

(利用DIS 实验系统,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在屏幕上显示出
v-t 图像,并自
动计算出某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调整斜面的倾角,再做两次)
随堂练习:世界级的短跑运动员可以在
2 s 内将自身的速
度从0提高到10 m/s ;迫击炮可以在0.005 s 内将炮弹的速度从0提高到250 m/s 。

(让学生初步练习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说明: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即
0v v t
,则加
速度是正值,表示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少,即0v v t
,则加速度是负值,表示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 0、加速度a 和
时间t ,则可以用速度公式求解末速度
v t ,即
at
t
v v 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 0、加速度a 和
时间t ,则可以用位移公式求解位移
s ,即
2
02
1at
t
s v 推论
板书板书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演算
强调加速度是矢量
板书
给学生指明公式的
as
220
2
v
v t
如果我们与内燃机车进行100 m 比赛,由于我们可以在
2 s 的时间内将速度提高到
7 m/s 左右,大约15 s 的时间我们
就可以冲到终点;而内燃机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大约为0.1 m/s 2
,在15 s 内能将速度提高到 1.5 m/s 左右,大约前进
11 m 。

因此,我们可以稳操胜券。

如果我们与火车进行 1 000 m 比赛,并假设我们都是世界级中长跑选手,可以7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那么,我们的成绩约为143 s ;而火车仍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跑完全程约需141 s 。

我们与火车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如果我们与火车进行 2 000 m 比赛,并假设我们仍可以7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那么,我们的成绩约为286 s ;而火
车仍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跑完全程只约200 s 。

我们只有
甘拜下风了。

六、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讲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思想及方法。

演示实验:钱毛管实验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
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且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作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来表示。

通常计算中,可以把g 取作9.8 m/s 2
;在粗略计算时,可把g 取作10 m/s 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表示为
v t = gt
2
2
1gt
s
适用条件板书
利用位移公式,说明节前言中的问题
板书
让学生观察后思考板书
板书
板书
gs
t
22v
小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种。

2.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t
a
t
v v 速度公式
at
t 0
v v 位移公式
2
021at
t
s
v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 = 0,加速度a = g 。

速度公式:
v t = gt
位移公式:
2
21gt
s
回顾本节知识
随堂练习
练习1-2
1.解
由加速度公式得
50
10150
t
a
t
v v m/s
2=0.1 m/s 2
则火车的加速度是
0.1 m/s 2。

2.解
由加速度公式得
思考并回答
3
1800
t
a
t
v v m/s 2=-6 m/s
2
a 为负值,表示加速度方向跟汽车初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解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
at t
v v =(20+0.5×20)m/s =30 m/s
5.解
由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公式,得
2
2
29.82
12
1gt
s
m =19.6 m
6.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
gs t
22
v ,得
108.922gs
t
v m/s ≈14 m/s 课后
作业
练习1-2
4.解
已知火车的初速度
v 0=72 km/h =20 m/s ,末速度v t =0,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as 22
2
v v t
,得)
1.0(220
022
20
2a
s t
v v
m =2 000 m
独立完成
课题第一章运动与力第三节重力弹力摩擦力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
2. 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了解胡克定律;
3. 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并能简单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重力的学习,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对弹力的学习,体会微小形变对物体的作用;
3.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初步了解静摩擦力随外力变化的特点,了解摩擦力的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1.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即可为人类造福,利用不当则会对人类造成灾害;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极实践,乐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特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难点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教具几个弹簧秤、多媒体展示系统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29,展示出一幅战士们
在冰面上训练的情景。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能够轻松潇洒地行走,而到
了冰面上则会步履蹒跚?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准确)
引入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
提问:当我们写字时,我们的手对笔用力了吗?笔对我
们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手对笔施了力,笔对手也施了
力。

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或物体是否变形来判定。

我们写字时,手要对笔施力,才能抓牢笔杆随意书写;
同时,笔杆对我们的手也施加了力,三个手指都被笔杆挤变
了形。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

力的SI单位是N(牛)。

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力的作用效果
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观看图片
学生思考
并尝试回

板书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有关。

因此,要把一个力准确地表达出来,就要表明力的这三个要素。

三、力的图示
人们经常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是按一定标度画
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0。

有时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1。

四、重力
提问:重力是怎么来的?(苹果为什么往下落)
教师: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宇宙中所有的物体之间
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的作用,因此叫作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两个物体的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人们通常将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作重力,用字母G表示。

物体所受重力G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是
G = mg
空气为什么覆盖在地球表面没有散向太空,就是因为重
力的作用。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可认为是作用在物体的
重心上。

五、弹力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3。

发生形变后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
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最经典的产生弹力的情况板书
让学生注意比较两者的不同
板书
学生回答
板书
结合生活,了解重力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