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全球化趋热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民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重庆市亦不例外。
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元,重庆市根据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止在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
一、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根据2005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按照这一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宁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逃表现形式有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不同层面:物质的形态直接体现文化的个性、壮美和可以感叹的成就,非物质的形态则表达了制造这种物质形态的技术、工艺和观念。
它们互为因果,没有非物质的层面,不能达至物质
的伟大,而没有这种物质文化层面的伟大,则无以体现非物质文化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重庆市地处我国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是重庆的特点之一。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重庆市共有55个民族,总人口30522763人,其中汉族人口28539156人’占总人口的9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是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1424352人,占总人口的4.6%;其次是苗族,有502421人’占总人口的1.6%;10000人以上的有回族:5000~10000人的有蒙古族等·重庆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