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下学期质量监测高一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素的种类比元素种类少
B. H2、D2、T2互为同位素,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C. 通常人们所说的C—12 原子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 的碳原子
D. 14 C 和12 C 互为同位素,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因此核素的种类比元素的种类多,A项错误;
B.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因此H2、D2、T2不属于同位素,B项错误;
C. C—12 原子是指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其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C项正确;
D. 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D项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O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
B. 硫化钠的电子式:
C. Mg2+的结构示意图:
D. HCl 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
O,A项错误;
【详解】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因此原子符号为:18
8
B. 硫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项错误;
C. Mg2+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
D. HCl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因此形成过程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图一致的是()
A. 2Al+Fe2O32Fe+Al2O3
B. C+CO22CO
C. CaCO3CaO+CO2↑
D. C+H2O CO+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按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通常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放热反应:燃烧与缓慢氧化,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等。

②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的吸热反应:C(s)+H2O(g)→CO(g)+H2O;C+CO2→CO的反应,以及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A选项正确;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B选项错误;
C、碳酸钙分解生成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C选项错误;
D、碳和水蒸气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故D选项不正确。

答案选A。

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利用装置甲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
B. 利用装置乙在海带提碘实验中用于灼烧海带
C. 利用装置丙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D. 利用装置丁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时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应从b口进气,A项错误;
B. 灼烧海带时选择坩埚,B项正确;
C. 利用丙装置吸收氨气时应用四氯化碳防止倒吸而不是用苯,C项错误;
D.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应该用分液方法分离,用蒸馏装置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B。

5.科学家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原子序数为114号的稳定同位素298
X,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下列
114
预测错误的是
X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 族 B. X是金属元素
A. 298
114
C. XO2是酸性氧化物
D. X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4
【答案】C
【解析】
【分析】
114号元素核外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4,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114号元素核外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4,因此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IV A族,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第IV A族锗之后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碳酸为弱酸,因此114号元素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可能不具有酸性,因此XO2可能为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同主族的碳有+2和+4两种价态,那么114号元素也可能有+2和+4两种价态,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6.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Q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
B. 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 简单离子半径:M->Q+>R2+
D. 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Y的化合价只有-2价推断Y为氧元素,X的半径比氧原子的半径小且只有+1价,则X为氢元素,M的最高正价为+7价,最低负价为-1,则M代表氯元素,Z的半径小于氯元素,且最低负价为-3价,最高价为+5价,则Z代表氮元素,Q只有+1一种化合价,且Q的半径大于氯原子半径,但小于只有+2价的R,故Q代表钠元素,R代表Ca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项Q代表钠元素,Na为第三周期IA族,A正确;
B项X、Y、Z三种元素分析代表H、O、N,可以形成硝酸、硝酸铵和一水合氨,故B正确;
C项M-、Q+、R2+的半径大小应该为Cl->Ca2+>Na+,故C错误;
D项Z、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和HClO4,都是强酸,故D正确。

答案为C。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 <K,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
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Fe3+<Fe2+<Fe,H+<H<H-。

(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7.固体A 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与H2O反应生成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 molNH5中含有4N A个N—H 键(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 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C. NH5中的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Li+不相同
D. 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固体A 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因此其化学式可书写为NH4H,属于离子化合物,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由分析可知A的分子式为NH4H,属于离子化合物,因此1 molNH5中含有4N A个N—H 键,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NH5可书写为NH4H,属于离子化合物,结构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NH5中的氢负离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与Li+的电子层排布相同,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NH5与H2O反应生成H2,反应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将NH5写成离子化合物NH4H的形式,在离子化合物NH4H中,阴阳离子分别为NH4+和H-,与水反应可生成NH3·H2O和H2。

8.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Z 元素和W 元素同主族,R元素可形成黄绿色气体单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元素和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WX属于极性分子
B. X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
C. 制造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需要消耗大量单质Z
D. X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可知W为碳;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臭氧可作消毒剂),可知X为氧;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那么Y为铝,Z 元素和W 元素同主族,可知Z为硅,R元素可形成黄绿色气体单质,可知R为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W元素和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CO,属于极性分子,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X元素与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因此不能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B项错误,符合题意;
C. 制造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需要的是硅元素,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X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的化合物为ClO2,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9.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流程如下:
浓缩海水粗产品溴溴蒸气物质X产品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
B. 物质X为HBrO
C. 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 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浓缩海水中加入氯气,可将Br-氧化为Br2,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吹出溴蒸气,通入SO2得到的物质X为HBr,再通入氯气,可将Br-氧化为Br2,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由分析可知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物质X为HBr,B项错误,符合题意;
C. ②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吹出溴蒸气,③通入SO2得到的物质X为HBr,因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B. CO和O生成了具有共价键的CO2
C.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D.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能量图可知该过程为放热过程,根据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可知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化学键,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在该过程中,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化学键,A项错误;
B. 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存在共价键,B项正确;
C.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C项错误;
D. 根据能量图可知该过程为放热过程,D项错误;
答案选B。

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单斜,s)+O2(g)=SO2(g) △H1=-297.16 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H2=-296.83 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①式表示断裂1 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将反应②反应物与生成物交换位置后与反应①相加可得反应③,且△H3=△H1-△H2,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H3=△H1-△H2=-297.16-(-296.83)=-0.77 kJ·mol-1,A项错误;
B. 反应③S(单斜,s)=S(正交,s) △H3=-0.77 kJ·mol-1,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
C. 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因此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项正确;
D. △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因此①式表示断裂单斜硫与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D项错误;
答案选BC。

12.已知RO32-的核内有x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则mgRO3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m(A+26-x)/(A+48)
B. m(A-x-48)/(A+48)
C. m(A-x+50)/ (A+48)
D. m(A-x+2)/A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原子的中子数为8,RO32-的核内有x个中子,则R的中子数为x-24,R原子的质子数为A-x+24,
1个RO32-含有电子数为:A-x+24+2+8×3=A-x+50,mgRO3n-的物质的量为
m
A+163
=
m
A+48
mol,所以
mgRO3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
A+48
×(A-x+50)mol。

故选A。

13.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反应HCO3-(aq)+H+(aq)=CO2(g)+H2O(l) 为放热反应
B. CO32-(aq)+2H+(aq)=CO2(g)+H2O(l) ∆H=(∆H1+∆H2+∆H3)
C. ∆H1>∆H2 ∆H2<∆H3
D. H2CO3(aq)=CO2(g)+H2O(l),若使用催化剂,则∆H3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CO32-(aq)+2H+(aq)生成HCO3-(aq)+H+(aq)以及HCO3-(aq)+H+(aq)生成H2CO3(aq)都为放热反应,H2CO3(aq)生成CO2(g)+H2O(l) 为吸热反应,结合图象中能量的高低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HCO3-(aq)+H+(aq)=CO2(g)+H2O(l) 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由盖斯定律可知CO32-(aq)+2H+(aq)=CO2(g)+H2O(l) △H=(△H1+△H2+△H3),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能量差值越大,反应热的绝对值越大,△H1、△H2都为放热反应,则△H1<△H2,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4.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序号事实推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 > 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金属性:Ca > Mg
C 热稳定性强弱:HBr>HI 非金属性:Br > I
D 氧化性:HClO>H2CO3非金属性:Cl > C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与冷水迅速反应且反应剧烈,Mg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金属性Na > Mg,A项能证明元素的金属性的相对强弱,不符合题意;
B.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Ca > Mg,B 项能证明元素的金属性的相对强弱,不符合题意;
C.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非金属性Br > I,C项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不符合题意;
D. 比较非金属性时,利用最高价氧化为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因此不能用HClO与H2CO3的氧化性判断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5.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的原子序数是Z 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
B. 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
C. 己属于两性氧化物
D. 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相等
【答案】AD
【解析】
【分析】
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可知X和Z分别为H和Al,物质转化图中甲、戊是两常见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知丙为Fe3O4,由此可知甲为Fe,乙为H2O,丁为H2,戊为Al,已为Al2O3,因此X、Y、Z、W分别为
H 、O 、Al 和Fe ,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W 为Fe ,原子序数为26,Z 为Al ,原子序数为13,因此W 的原子序数是 Z 的两倍,且金属性Z 强于W ,A 项错误,符合题意;
B. W 为Fe ,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 族,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已为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若铁过量,可生成硝酸亚铁,因此消耗的HNO 3的量不一定相等,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AD 。

【点睛】解答本题的
难点是依据周期律预测元素性质,具体流程为:对于同一主族的陌生元素,首先确定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确定它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再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来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现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A 、C 、D 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共有10个电子,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元素的名称是_____。

(2)D 、E 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A 、C 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将A 元素的过氧化物15.6g 与足量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有____mol 电子发生转移。

【答案】 (1). 镁 (2). HClO 4 (3). Al(OH)3+OH ﹣=AlO 2-+2H 2O 或Al(OH)3+OH ﹣=[Al(OH)4]﹣
(4). 0.2
【解析】
【分析】 A 、C 、D 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共有10个电子,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说明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种是强碱,一种是两性氢氧化物,一种为强酸,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强碱的只有Na ,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只有Al ,A 、C 、D 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共有10个电子,且D 的原子序数大于C ,因此可知D 为S ,E 为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因此E 为Cl ,综上可知A 为Na ,B 为Mg ,C 为Al ,D 为S ,E 为Cl ,由此作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B 为Mg ,名称为镁;
(2)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 2SO 4,E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 4,两者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 4;
(3)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 ,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O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AlO2-+2H2O或Al(OH)3+OH﹣=[Al(OH)4]﹣;
(4) A的过氧化物为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15.6g(即0.2mol)Na2O2与足量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电子转移0.2mol。

【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说明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种是强碱,一种是两性氢氧化物,一种为强酸,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强碱的只有Na,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只有Al,据此可顺利推出。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说明理由: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A中放浓盐酸、B中放KMnO4、C中盛放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盐酸、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1). 钾(2). 铝(3). 不合理(4). 因为一水合氨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5). 分液漏斗(6). 防止倒吸(7). 硫化钠溶液(其他答案合理也可)(8). Cl2+ S2- =S + 2Cl-(9). 氢氧化钠(10). 硅酸钠溶液(11). 出现白色胶状物质(1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
【分析】
Ⅰ. (1)金属越活泼,反应速度越快,反应越剧烈;
(2)判断碱性强弱时,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进行判断;
Ⅱ. (3)根据装置图判断仪器名称和仪器的作用;
(4)A中浓盐酸与B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在C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后,Cl2可将S2-氧化为S单质,据此可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尾气中过量的Cl2可用NaOH进行吸收;
(5)A中盐酸与B中Na2CO3反应生成CO2,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得难溶的硅酸,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可得结论。

【详解】Ⅰ. (1)金属越活泼,反应速度越快,反应越剧烈,三种金属中金属钾最活泼,金属性最强,因此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三种金属中金属铝最不活泼,金属性最弱,因此铝与盐酸反应最慢;
(2) 判断碱性强弱时,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进行判断,因NH3·H2O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因此不能进行比较,该设计不合理;
Ⅱ. (3)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干燥管D可用于防止倒吸;
(4) A中浓盐酸与B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在C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后,Cl2可将S2-氧化为S单质,由此可知Cl2的氧化性强于S,即可知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
(5) A中盐酸与B中Na2CO3反应生成CO2,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得难溶的硅酸,由此可知C中加入的物质为硅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出现白色胶状物质;为了防止挥发出的HCl干扰实验,可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8.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W、D、E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常用硫酸处理BaO2来制备A2W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一种化合物DA,熔点为800℃,DA能与水反应放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可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若淡黄色固体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无气体生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第3周期IIIA族(2). O2->Na+>Al3+(3). BaO2+H2SO4=BaSO4↓+H2O2(4). NaH + H2O= NaOH + H2↑(5). 3Na2O2+6Fe2++6H2O=4Fe(OH)3↓+6Na++2Fe3+
【解析】
【分析】
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由此可知A为H,W为O,A、D同主族,可知D为Na,E 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可知E为Al,A、
B、W、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39,可得B为C,由此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E为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W、D、E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和外电子层排布相同,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因此三种离子的半径大小为:O2->Na+>Al3+;
(2)硫酸与BaO2反应可生成H2O2和硫酸钡,反应方程式为:BaO2+H2SO4=BaSO4↓+H2O2;
(3)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H + H2O= NaOH + H2↑;
(4)含Na 的淡黄色化合物为Na 2O 2,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当Na 2O 2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时,生成的产物为氢氧化铁、氯化钠和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3Na 2O 2+6Fe 2++6H 2O=4Fe(OH)3↓+6Na ++2Fe 3+。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离子半径的比较,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微粒,核电荷数越大,粒子半径越小。

粒子半径比较的方法,总结如下:
19.(1)常温下实验测得4g 液态甲醇(CH 3OH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90.8kJ 的热量。

试写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现己知N 2(g )和H 2(g )反应生成1mol NH 3(g )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下列键能数据计算N -H 键键能为_____kJ•mol -1。

(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②取50mL0.1mol•L -1 HCl 溶液与50mL0.1mol•L -1 NaOH 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实验并计算可
得中和热为54.8kJ•mol -1,上述实验数值与57.3kJ•mol -1有偏差,产生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③若用50mL 0.1mol•L-1 CH3COOH溶液代替HCl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答案】(1). CH3OH(l)+3
2
O2(g)=CO2(g)+2H2O(l) △H=﹣726.4kJ/mol(2). 391(3). 环形玻璃
搅拌器(4). ab(5). 偏小
【解析】
【分析】
(1)根据4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计算出1mol甲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进行计算;
(3)①根据装置图确定仪器A的名称;
②热量散失、温度计未洗涤干净就连续测量温度均能使实验产生误差;
③醋酸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电离时要吸热,据此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1) 4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放出90.8kJ的热量,那么1mol甲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26.4kJ,因此
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3
2
O2(g)=CO2(g)+2H2O(l) △H=﹣726.4kJ/mol;
(2)设N-H键键能为x kJ•mol-1,那么△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1
2
×946+
3
2
×436-3x=-46,
解得x=391,即N-H键键能为391kJ•mol-1;
(3)①由装置图可知A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均能使实验产生误差,因此答案选ab;
③醋酸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电离时要吸热,会使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偏小。

20.元素周期律(表)是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理论。

(1)某学习小组研究了金属锂、钠、镁的性质后发现:
ⅰ.锂、镁和水反应均较为微弱,钠和水反应较为剧烈
ⅱ.锂和镁的氢氧化物均为中等强度的碱
ⅲ.锂、镁在空气中燃烧均生成氧化物,而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根据以上事实,可知锂、钠、镁三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或“<”)。

(2)锶(38Sr)元素广泛存在于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20Ca和56Ba同属于第ⅡA族。

①碱性:Sr(OH)2_____ Ba (OH)2(填“>”或“<”)。

②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解释锶的化学性质与钡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硒(Se)的部分信息如图,且知34Se、35Br位于同一周期。

①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②H2Se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③Cl、Se、Br的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上述强弱关系的事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④某同学对SeO2(白色的挥发性固体,易溶于水)的各种不同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并用SO2水溶液、H2O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等试剂进行实验,证明了推测是正确的。

完成下表:
编号性质推测化学方程式
1 氧化性SeO2+2SO2+2H2O=Se+2H2SO4
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 Na>Mg=Li(2). <(3). 锶和钡位于同一主族,锶的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大,失电子能力弱(4). 第四周期第VIA族(5). (6). Cl>Br>Se (7). HCl比HBr稳定,HBr比H2Se稳定(8). 还原性(9). SeO2+H2O2=H2SeO4(10). 酸性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