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时代│SHUZI SHIDAI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5年10月下 第20期
52
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
□文│邹 理
在微博时代,信息的发布与流动更加快速、公开并且极具个性,公众的话语权在微博这个平台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一些事件通过微博迅速地传播、发酵,一时间成为社会的舆情热点。
人们对这些热点事件的讨论更加促使舆情呈井喷态势,这对相关部门应对微博舆情事件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人民网舆情频道发布的有代表性的38个微博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对微博舆情事件的爆发规律进行探索,并分析这些舆情事件的诱发因子。
一、微博舆情热点事件的分类及特征
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舆情反映的是民意,从属于民意理论。
但是,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舆情除了体现民意规律以外,还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微博舆情是社会舆情在微博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
传统的社会舆情广泛分散在民间,滋生于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并留存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
这些舆情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给我们的研究和管理带来了难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可以在网络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人们对某些事件的所有观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分析的技术手段方便、全面地获取。
这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了解
舆情、及时应对舆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因此,微博虽然加剧了社会舆情的爆发,为政府的管控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同时由于它比较快速、全面地反映了社会舆情的全貌,也有利于我们收集舆情、了解舆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微博上发生的舆情事件十分复杂,我们对人民网整理的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38个微博舆情热点事件按照事件的议题进行了分类,发现主要包括民生诉求、公共安全、违法乱纪、教科文卫、执法规范等5个方面。
这些都是首先在微博上曝光,并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进而形成舆情的热点事件,其中关于官员违法乱纪议题的微博舆情事件最多,其次是关于执法规范的议题。
虽然笔者按照这5个议题对38个微博舆情事件进行了分类,但并非所有的这些舆情事件都指向同一类议题,有些舆情事件包含了多个议题。
王来华等对舆情热点事件的热源因子下过一个定义:“指事件中引发关注、‘点燃’舆情并使其热度上升和持续恒温,促使事件成为舆情热点事件的力量所在,是一种抽象因素。
”[1]微博热点事件的舆情诱发因子正是那些引起人们关注,诱发舆情产生和持续升温的因素。
我们将从微博热点事件的内容和原因两个方面来追踪引发舆情的诱发因子。
SHUZI SHIDAI │数字时代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5年10月下 第20期
53
二、微博热点事件内容分析
微博传播者在微博文本中的表达方式与参与程度决定了微博文本内容的基本特征,对微博热点事件文本内容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找到引发微博舆情的热源因子。
1.微博热点事件叙事者
传统新闻的叙事者是记者。
传统的大众媒介发布出来的新闻信息大多是由记者通过获得信源、采访、写作三个步骤完成的,记者作为固定的信息发布者身份明确且具有权威性。
然而,在微博世界中,人们不需要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都可以是虚拟的。
微博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微博中发表信息和言论,而不必顾及到现实世界中身份和地位的牵制。
虽然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发布信息,但并非所有人发布的信息都能引发舆情,微博事件能否成为舆情热点,与微博叙事者有很大的关系。
权威的微博叙事者发布出来的信息通常能够引来较高的关注度。
红十字会赈灾送棉被事件、“天水市委秘书长”酒驾打人事件和晋宁县征地冲突事件等均为权威的叙事者发布出来的微博信息。
红十字会赈灾送棉被事件由新华社中国网事发布,“天水市委秘书长”酒驾打人事件由认证为媒体人的“记者马骏”发布,晋宁县征地冲突事件由昆明市晋宁县委、县政府官方微博发布。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马骏” “@昆明晋宁”都是经过了实名认证的微博账号,分别属于媒体微博、记者个人微博和政务微博,他们的身份信息明确,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而能够吸引较多人的关注。
作为事件亲历者的微博叙事者也能够成为微博舆情的“始作俑者”。
事件的亲历者是事件的第一见证者和全部体验者,他们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也更具说服力。
许多微博热点事件的叙事者是事件的知情人。
“知情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为“知道某种事情、案件等事实真相的人”。
知情人是法律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包含证人在内的一切知晓案件情况的自然人”。
[2]在微博的信息发布者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十分了解事件发生的情况,并且将
其知晓的信息适时地在微博中发布,在这里,笔者认为这样的微博信息发布者也是事件的知情人。
与法律范畴里的“知情人”不同的是,微博事件的知情人只在虚拟的微博世界中出现,且大多身份隐匿,带有很强的神秘性。
比如陕西神木房姐事件、永州官员踩红毯植树事件等均由神秘的知情人揭露,这样的微博叙事者因其知晓真相而又身份神秘能激发人们了解事件真相的欲望,进而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2.微博热点事件叙事时间
微博热点事件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传播速度极快。
然而,无论微博热点事件的时效性有多强,它都远不及事件本身发生的速度。
正如托多罗夫的叙事时间观点“最易于观察的关系是时序关系:叙事时间(话语时间)的顺序永远不可能与被叙述时间(故事时间)的顺序完全平行;其中必然存在前与后的相互倒置。
这种相互倒置的现象应该归咎于两种时间性质的不同:话语时间是线性的,而故事时间则是多维的。
”[3]因此,微博虽然以第一时间传播信息(故事)闻名,但其传播的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仍然存在着差异,这其中也有一些规律可循。
微博热点事件与传统的大众传媒传播出来的新闻信息相比,它在叙事内容中并不十分突出事件的时效性。
我们知道,时效性是传统意义上新闻的生命,新闻的重要性与是否能引起较大的关注度都与其时效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中,时间往往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新闻导语中得到凸显,时间性也是新闻的5个基本要素之一。
然而在微博热点事件中,时间似乎并非这些微博叙事关注的重要元素。
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微博舆情事件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除了曾成杰被判死刑等少数几条微博叙事突出了时间性以外,其余的微博热点事件在时间上都具有隐匿性的特点。
这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在鉴别微博信息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微博热点事件叙事方式
微博热点事件的故事情节大多扑朔迷离,可读性很强,具有新鲜感和娱乐性,能够冲击人们的视听神经,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这类故事涉及的
数字时代│SHUZI SHIDAI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5年10月下 第20期
54
主体身份特殊,通常包括强权性和弱势性两大对立的主体。
喻国明认为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的主体一般为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
[4]笔者认为,除了强权主体能够刺激人们的神经,弱势主体也是这类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双方的矛盾冲突诱发了舆情的产生。
除此之外,在微博热点事件中,强权主体并不总是喻国明界定的“三公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也有相对弱势主体的一般强权主体。
在2012年发生的杭州女护士虐婴事件和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中,其中的强权主体就是相对于弱势主体婴童的护士和幼师。
通常来说,护士和幼师在社会中可以被归类为弱势群体,但在这两起事件中,她们却成为了强权主体,这是相对比她们更弱势的婴童来界定的。
因此,强权主体不能只指向“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要视具体的事件来界定。
无论如何,微博热点事件一般存在强权和弱势两个主体,双方矛盾冲突越大,造成舆情的概率越大。
微博热点事件的叙事方式比较随意,且感性色彩浓重,这与传统的新闻叙事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新闻叙事追求客观性,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时,尽可能地还原事实原貌,不能对事件作出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更忌抒发自己的情感。
然而,微博叙事却颠覆了这一原则。
在微博热点事件中,许多事件带有微博叙事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因而极易发共鸣,舆情危机因而爆发。
微博热点事件的叙事方式灵活。
传统新闻的叙事离不开文字,即使是图片新闻,为了便于受众的理解,也需要配上文字说明。
在微博热点事件中,有时一张图片就可以引发舆情。
比如山西高速交警路虎车队事件就是由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的一张装有警灯、车牌号以“晋0”开头且数字重复、清一色一字排开的白色路虎汽车的照片引发的。
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微博信息进行舆情判定时,不能只对文字信息进行鉴别,图片和视频也应该成为其筛选的目标。
4.微博热点事件的“多声部”性
“多声部”也称为“复调”,是巴赫金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提出的概念。
他借用了音乐中的术语“复调”来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多
声部”性,即他的作品中蕴含了各种互不相容的独立意识,呈现出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
微博热点事件从发生到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中其实也包含了“多重声音”,人们也并非一边倒地倾向从负面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热点事件。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巴赫金的“多声部”理论对微博热点事件的信息进行解析。
比如西安一医院手术台旁“自拍”事件在微博舆论场的发展中就极具“多声部”性。
事件最初由微博网友爆料,谴责医生不顾患者安危,在手术台前玩“自拍”。
这则微博发布后,很快引起众人“围观”,媒体和网民纷纷加入到对该事件的讨论之中。
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微博上的多重声音不断涌现,共同推动着事件的发展和舆情的走向。
根据人民网舆情频道的分析,该事件存在着网民谴责医生的极端情绪、对医生手术完成后喜悦而拍照表示理解、批评医生缺乏职业素养、赞许官方问责力度大、批评媒体在报道敏感话题时不谨慎等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不断地激烈对抗和博弈,有效地牵制了微博上的极端言论,避免了舆情危机的产生。
三、微博热点事件原因
微博事件之所以成为热点事件,有其深刻的事件根源。
一是利益矛盾引发微博舆情。
随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变化,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显,利益诉求得不到解决,微博便成为人们表达利益要求,并获得利益支持的有效工具,微博舆情也由此引发。
二是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频发,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有时处理不当会导致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误解与不信任,因此,涉及官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微博事件容易引发舆情的爆发。
三是道德信念的冲突。
有些事件冲破了人们的伦理信念与道德底线,从而形成舆情。
许多卷入到事件中的人与事件并无直接的利益关系,但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与公平公正,他们愿意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坚守自己的伦理道德信念。
微博热点事件的形成还与事件本身的危害程度有关。
微博事件可根据其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微危害性事件、一般危害性事件和严重危害性事件。
轻微
SHUZI SHIDAI │数字时代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5年10月下 第20期
55
危害事件指的是对公民人身和财产造成了轻微的损害,引起了社会秩序的紊乱;一般危害性事件指的是对公民的人身和财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如财物损失数额不大,人员伤亡人数在1~3人之内等,危害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严重危害性事件指的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事件的危害程度越大,引发舆情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来说,一般危害性事件和严重危害性事件都具有造成微博舆情的可能性。
比如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上海踩踏事件就属于严重危害性事件,该事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引起人们对受害者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这类事件关乎人们高度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是造成舆情的热点事件。
除此之外,一些一般危害性事件也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关注,因为此类事件虽然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如严重危害性事件大,但也带有明显的暴力性,对社会秩序带来了负面性的影响。
微博热点事件引发舆情与相关部门在事件应对上的处理不当也有关系。
人民网舆情频道发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设置了“官方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络技巧”等6个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应对事件能力进行评估。
有关部门在应对一些公共事件或热点话题时存在明显的处理不当的问题,体现在反应不够迅速;党政机构或官方媒体在信息公开方面不透明,存在隐瞒或虚报的情况;在舆情发生变化时,政府未能及时调整立场与方法;对舆论关注不作为或对相关责任官员不处理、不问责;不熟悉网络沟通和舆论引导的技巧,事件发生后不会利用官网、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发布信息和进行意见沟通等。
[5]地方政府在应对微博事件时,若存在上述的问题,便容易进入舆情视角。
以“晋宁县征地冲突”事件为例,2014年10月14日,云南昆明晋宁县发生了征地冲突事件,晋宁县委、县政府官方微博最早通报消息,并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处理工作。
但随着媒体的介入,许多疑点浮现,政府方面未有回应,引发了第一轮舆情升温。
随后,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公布警方的调查结果,但官方通报的信息与媒体的报道不一致,造成第二轮舆情热度居高不下。
接着昆明市政府第二次发声,还原警方第一时间处理现场以及6人死亡的原因,舆情热度逐渐回落。
最后伴随着政府安抚工作信息的公开,舆情热度骤减。
从舆情应对角度看,晋宁县委、县政府在事件发生当天及时公开信息并迅速应对,昆明市政府在随后的事件进展中两次及时地通报了调查结果,表现出他们在官方响应和信息透明度方面的舆情应对意识较强。
然而他们在舆情应对方面也存在一些瑕疵,在信息通报中没有善用权威媒体,澄清质疑,占据舆论高地,从而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在“晋宁县征地冲突”事件中,昆明政府的微博舆情应对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于过去微博舆情产生时,政府被动或消极应对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微博热点事件的舆情应对工作仍然是未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微博事件成为舆情热点是有规律可循的。
探寻微博热点事件的舆情因子,把握其规律,可增强对事件引发舆情的判断力和预见性,有利于政府及时掌握和辨别信息,从而采取对策,解决问题,迅速将微博事件的热度降低。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可以使政府在处理微博舆情时能了解民情和稳定民心,从被动应对舆情转为主动引导,使舆论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参考文献:
[1]王来华,曾润喜,方付建.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53[2]何学斌.论刑事案件知情人[J].法制与社会,2009 (4)[3]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6:163
[4]喻国明.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J].人民论坛,2010 (4)
[5]《人民网发布2012年二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EB/OL]./file/psi6e6p6czripss6sps6wwcv_1.html
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
作者:邹理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刊名:
中国出版
英文刊名: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年,卷(期):2015(20)
引用本文格式:邹理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期刊论文]-中国出版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