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兴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合成气直接制芳烃
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 通过对复合催化剂在CO加氢在直接合成芳烃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
研究的关键问题。
• 通过共沉淀法或浸渍法制备Fe基催化剂,再利用离子交换法合成金属/分子筛 催化剂。用不同的载体负载铁或不同金属(如Mo,Zn,Ga)改性的ZSM-5型 分子筛以解决对上述问题。探究不同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 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评价。
➢ 由于近几年市场对苯乙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苯的需求量也激增。甲苯 主要通过用于歧化反应生产苯和二甲苯,通过脱烷基反应成产苯。二甲苯 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和涤纶,同时也作溶剂广泛用二甲酸(PTA)主要原料。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1979年Chang[1]首次提出将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与费-托合成催化剂Fe/Zr混合, 利用ZSM-5独特的孔结构,将费一托合成产物中的低碳烯烃直接转化为芳烃, 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称为“一段法”。但费-托催化剂通常比HZSM-5失活快, 二者活化处理要求不同。
➢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煤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 国能源领域占主导地位,因此从煤炭出发,寻求制取芳烃的新工艺具有 重要意义;从煤出发,甲醇、甲烷、直链烷烃等均需由合成气制得,合 成气制芳烃可简化反应步骤,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气直接合成芳烃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合成气直接合成芳烃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现状
日本东京大学将甲醇脱水催化剂Pd/SiO2与芳构化催化剂H-M型ZSM-5混合制成 Pd/SiO2-ZSM-5催化剂,在354℃、H2/CO=2、20kgf/cm2下,将合成气直接转化为 芳烃,芳烃收率为51.2%,其认为反应过程为:脂肪族烃在甲醇催化剂上氢化成 烯烃,烯烃是生成芳烃的中间产物,最后芳烃产物在沸石上同甲醇发生甲基化反 应。
Pi2)的开题报告
利用MAS技术培育寒区抗稻瘟水稻品种五优稻1号(Pi1/Pi2)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物。
然而,水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而寒区水稻的种植环境恶劣,水稻瘟病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寒区水稻抗稻瘟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点之一。
MAS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育种技术之一,通过对基因组序列的深度研究和分析,可以实现精确育种,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因此,通过利用MAS技术培育出对稻瘟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是当前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
二、选题意义1. 增加水稻生产收益:水稻瘟病是一个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和发展的病害,因此,开发出对水稻瘟病具有高度抵抗力的水稻品种能够大大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增加水稻生产的收入。
2. 促进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MAS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组序列的深度研究和分析,实现对水稻育种的精确操作。
在水稻育种中运用MA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精度,为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注入活力。
3. 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培育出具有对水稻瘟病抗性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利用MAS技术培育出具有对水稻瘟病抗性的水稻品种——五优稻1号(Pi1/Pi2),并对该品种进行相关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和基因组序列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水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与验证;(2)载体构建与转化;(3)对五优稻1号(Pi1/Pi2)农艺性状表现研究;(4)对五优稻1号(Pi1/Pi2)基因组序列分析。
2. 研究方法(1)基因组学研究:利用MAS技术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确立与水稻瘟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基因组DNA加标等技术,对水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相关鉴定和验证,构建带有水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载体,并将其转化入水稻中。
伤害性信息传入诱导海马神经元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增加的开题报告
伤害性信息传入诱导海马神经元血红素氧化酶-1表
达增加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受到各种信息输入,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信息。
一些研究发现,受到负面信息刺激的人们往往会出现负面情绪的反应,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通过影响神经元的活动而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海马这一脑区中,神经元的活动对于记忆的形成和情绪调节起着重要
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马神经元中的血红素氧化酶-1 (HO-1) 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因此,了解伤害性信息对于HO-1的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负面情绪对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伤害性信息对于诱导海马神经元HO-1表达增加的影响。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接受伤害性信息诱导,对照组小鼠接受相同的
环境条件但无伤害性信息刺激。
使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
中HO-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伤害性信息对于海马神经元生物学特性
的影响机理的理解,有望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情绪调节与记忆形成的神经
基础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
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价值。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客服形式主义倾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一般来说,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
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
换句话说,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学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遵循其行动并予人惠泽的活动。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将优良的农艺性状和新的基因导入大豆中,以提高其产量和营养价值。
目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是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效率较低,调控机制也不明确。
因此,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对于提高大豆遗传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处理方法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如不同植物生长阶段、不同试管转化条件等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选取最优条件。
(2)农杆菌菌株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比较不同农杆菌菌株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选取最优菌株。
(3)生理因素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探讨大豆生长阶段、激素的诱导等生理因素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选择不同生长期的大豆幼苗为转化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激素处理或不同试管转化条件下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实验,比较转化效率。
(2)比较不同农杆菌菌株在相同条件下的大豆遗传转化效率,选取最优菌株。
(3)通过测定大豆生长期的生理变化和激素含量,研究生理因素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4. 预期结果与意义本研究预计可以筛选出最优的大豆遗传转化条件和最优的农杆菌菌株,探讨大豆生理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为提高大豆遗传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这对于大豆产业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菊芋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菊芋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燃料乙醇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境友好等优点。
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燃料方面,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燃料乙醇的生产及提高其产量,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以菊芋为原料同时进行糖化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及优化发酵条件,从而提高燃料乙醇的产量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菊芋的化学成分及糖化特性;2.筛选高产酵母株,并对其进行酵母学性能研究;3.优化糖化和发酵工艺条件,探究糖化和发酵过程中参数对燃料乙醇产量的影响;4.对燃料乙醇的产量、质量和能量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1. 菊芋的化学成分及糖化特性分析:使用常规方法对菊芋中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蛋白质等成分进行检测,并对其糖化特性进行研究。
2. 酵母菌株筛选和酵母学性能研究:采用筛选法,从现有的酵母菌株中选出一种高产酵母株,并对其进行酵母学性能研究,包括生长速度、菌株稳定性、碳源利用等指标的测定。
3. 糖化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分别对糖化和发酵的参数进行优化,如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
通过对产生的燃料乙醇量进行分析,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4. 燃料乙醇质量及能量效率分析:对研究得到的燃料乙醇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并分析其能量效率。
四、预期结果与应用本研究预期将研究出一种以菊芋为原料进行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方案和最优化参数。
同时,也将对燃料乙醇的产量、质量及能量效率进行评估。
这些结果可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工艺路线和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
心动力。
在这一大背景下,产品内分工作为全球化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和制约因素,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有
益的参考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1.产品内分工的定义、特点和类型;2.我国产品内分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
4.产品内分工对我国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
5.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方法将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案例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相关
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究产品内分工与我国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可
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研究成果还可作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参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民经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民经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交通建设得到广泛关注。
在道路建设中,交通枢纽的建设尤为重要。
其中,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一大难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的高峰期变得越来越长,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对于交通拥堵的瓶颈及难点进行改善显得尤为必要。
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对该项目进行民经济评价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选题意义下小路安丘段改建工程是一项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将对城市交通流量的改善、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该项目涉及到大量的财政投资,因此必须对该项目进行民经济评价研究,明确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的发展战略,是否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项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后续项目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1. 确定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的实施情况。
2. 确定该项目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程度。
3. 确定该项目对于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项目的财务效益。
4. 提出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项目背景和意义分析。
2. 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
3. 项目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4. 项目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价。
5. 项目财务效益分析。
6.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已经实施的类似项目进行分析和对比,了解项目的历史和背景。
同时,对该项目周边居民、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了解项目对周边居民、企业以及城市居民的影响。
基于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法对社会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进行评估和预测,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实施情况分析2.1 项目背景分析2.2 项目目标和建设内容2.3 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第三章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3.1 市场需求分析3.2 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四章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分析4.1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4.2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方法4.3 社会效益评估结果分析第五章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财务效益分析5.1 财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5.2 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方法5.3 财务效益评估结果分析第六章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6.1 项目管理问题6.2 环境保护问题6.3 影响评价问题六、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对下小路安丘段改建项目进行民经济评价研究,预计研究结果将会对后续的实施和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同时还能够对类似城市交通建设项目的民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光皮桦组织快繁及转基因体系建立的开题报告
光皮桦组织快繁及转基因体系建立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光皮桦是一种重要的林木树种,在林业种质资源保护和改良方面具
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
程技术对光皮桦进行遗传改良,是林木育种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目前,光皮桦组织快繁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建立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
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以光皮桦为对象,建立其组织快繁和基因转化体系,具体
研究内容包括:
1. 光皮桦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
2. 光皮桦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的建立及其培养基的优化
3. 光皮桦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4. 发掘和克隆光皮桦抗逆性、生长发育相关性基因
5. 分析光皮桦转基因株系的基因表达差异与功能变化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对于建立光皮桦的组织快繁和基因转化技术体系,
从而为林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改良、林木育种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技术
支撑和理论指导。
同时,通过发掘和克隆光皮桦抗逆性、生长发育相关
性基因,分析转基因体系的基因表达差异与功能变化,为进一步探究植
物生长发育及其逆境响应机制提供有力的基础研究支持。
展望未来,本
研究对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以及丰
富植物基因资源和开发新型农林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梁秆化学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的开题报告
高梁秆化学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5-羟甲基糠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在医药、化工、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目前,5-羟甲基糠醛多以化石燃料为原料制备,但该方法存在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等难题。
高梁秆作为一种丰富的农业废弃物,化学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也能够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研究拟采用酸催化法将高梁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化学成分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高梁秆粉末制备:先将高梁秆进行干燥、粉碎,然后用筛子将粉末筛选出来,以获得适当的粒度。
2.高梁秆酸催化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将高梁秆粉末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乙醚提取产物,并用浓硫酸处理,进一步提纯产物。
3.产物表征:利用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5-羟甲基糠醛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效果本研究目标是通过利用高梁秆实现5-羟甲基糠醛的可持续生产,同时阐明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预期效果有以下几方面:1.探究高梁秆化学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的各个环节和机理,完善相关理论知识。
2.开发高效、环保的制备工艺,提高产物纯度和产品质量。
3.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一种新思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态环境负担。
四、研究难点和解决思路本实验中的难点在于高梁秆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高效、环保的制备工艺的开发和优化。
解决思路如下:1.在高梁秆材料选择和处理方面,拟选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梁秆进行粉碎、筛选、干燥等预处理,以满足后续制备反应的需要。
2.在高效、环保的制备工艺开发和优化方面,拟采用酸催化法,以简单、高效、易操作的方式制备5-羟甲基糠醛,并结合浓硫酸对产物进行提纯,以获得高纯度的5-羟甲基糠醛产物。
五、研究进展和展望目前,本研究已完成高梁秆粉末的制备和初步的酸催化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实验。
未来将继续优化反应条件和提纯方法,探究高梁秆化学转化制5-羟甲基糠醛的机理和性质,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科学、环保的技术支持。
15中学政史地组开题报告
“尝试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开题报告永年第十五中学政史地组目前,我校在以尝试教学法为主题的新课堂创建活动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练习当中是面向全体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校各年级各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致使各学科的尝试教学出现“只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只有部分学生在做练习”的现象,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每一环节的问题设计中是本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所在。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尝试教学法实施以来,我们政史地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即便每一节课力求从最差生抓起,从学困生抓起,但每一次的课后反思不同程度反映出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参与练习的不足之处,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中各学科老师集中思考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大致是以下几种:1、课堂整体参与面不广;2、基础尝试练习尚能照顾到全面但二次尝试又会出现“大面积剥离课堂练习主题”的“歇堂现象”;3、小组活动中不讨论或只是个别学生在讨论;4、当堂作业有部分学生做不完,只是完成第一次尝试的作业题甚至一道题也不会做;5、学生看书或分析问题的持久性差,缺乏对问题探讨的兴趣和耐力或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层;6、课堂上一大部分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令人堪忧,思品中的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中的人物事件、地理中的读图练习都是由于学生读书不透彻而收效甚微;7、中等生和学困生对优良生的依赖性太强,对于一些问题不是在思索和交流而是急于让人帮助找到现成答案;8、还有一部分学生埋怨老师每堂课的练习题太多、太难,这部分学生课堂上表现为懒惰、精神不振作,不愿与老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政史地组成员对该课题的研究,让课堂上的每一类学生,每一名学困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设计中来,尽量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保持一定的兴趣来主动地探求知识、交流学习、互动碰撞、挖掘潜力,同时体现出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并要面向全体进行因材施教的尝试教学理念。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已经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型。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品质化等问题也愈发凸显。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2.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3.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与策略。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梳理;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营状况,了解其作用和问题等方面的具体情况;3.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总结出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三、研究意义与预期目标通过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可以:1.加深对农村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解,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营状况和作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3.探索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提出相应建议,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预期目标:1.初步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与问题;2.总结并提出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和对策;3.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
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传统育种方法遇到瓶颈,基因工程技术成为改良花生的可行途径。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中,成为最常用的基因转导工具。
然而,花生的遗传转化技术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开展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1. 选取不同幼苗期的花生为材料进行转化试验,比较不同幼苗期的花生受体细胞的易感性。
2. 筛选不同菌株的农杆菌,比较其转化效率。
3. 探究不同基因表达载体的转化效果,比较不同载体的影响。
4. 探讨外源基因的最适表达条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5. 存储和筛选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验证外源基因在转化后能否被稳定遗传下去。
研究方法:1. 选取花生不同幼苗期作为材料进行预试,筛选出适合转化的品种和季节。
2. 通过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实验,比较不同菌株的转化效率。
3. 设计不同基因表达载体,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载体中进行转化,比较不同载体的表达效果。
4. 调控转化后的花生植株外源基因表达的最适条件,并利用PCR或者荧光定量PCR等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
5. 采用南方杂交、PCR等方法:筛选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
预计结果:1. 筛选出合适的花生品种和季节进行转化,提高转化率。
2. 比较不同菌株的转化效率,筛选出最适合花生的农杆菌菌株。
3. 探讨不同基因表达载体的转化效果,优化外源基因的转化效率。
4. 确定外源基因的最适表达条件,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
5. 验证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确保外源基因在花生中可以稳定遗传下去。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花生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结果将为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提供可靠的条件,推动花生基因改良和育种实践。
同时,为其他植物的转基因研究提供经验和参考。
温和条件下改性骨架镍催化二甲基硝基苯加氢的开题报告
温和条件下改性骨架镍催化二甲基硝基苯加氢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加氢反应在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领域中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二甲基硝基苯加氢是一种重要的加氢反应,可以通过将石油中的苯乙烯加氢制备而来。
然而,传统的加氢反应通常需要深度加氢,使用高压力、高温度等条件,而这些条件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寻找温和条件下的加氢反应方法成为了当今有机合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二、研究意义
改性骨架镍是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催化二甲基硝基苯加氢,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得到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产物。
因此,使用改性骨架镍催化二甲基硝基苯加氢是十分具有实际意义的。
三、研究内容与方案
本研究拟采用改性骨架镍作为催化剂,以二甲基硝基苯为底物,进行加氢反应,并探究该催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对产物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1.合成改性骨架镍催化剂;
2.对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3.使用各种仪器测试所得产物的结构、纯度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4.分析得到的结果,并探究该催化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制备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改性骨架镍催化剂,并探究出一组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得二甲基硝基苯加氢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产物。
此外,通过对催化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可以为该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为研究其他类似加氢反应提供参考。
复合酶制剂在广东麻黄肉鸡日粮中应用试验的开题报告
复合酶制剂在广东麻黄肉鸡日粮中应用试验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广东省是我国养鸡业发达的省份之一,麻黄肉鸡是广东养殖业重要的品种之一。
然而,由于饲料的不断提高价格和生产成本的上升,饲料生产商和养殖户迫切需要一种更经济实惠、更高效的饲料添加剂。
复合酶制剂具有高效,方便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研究复合酶制剂在广东麻黄肉鸡日粮中应用的效果,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复合酶制剂在广东麻黄肉鸡日粮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对鸡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本研究将为养殖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帮助饲料企业和养殖户选择更适合的饲料添加剂,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确定复合酶制剂的种类和添加量;(2)设计麻黄肉鸡不同添加剂的试验组,并进行配方设计;(3)测定不同剂量市场上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及复合酶制剂的酶活性和组分;(4)研究复合酶制剂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 研究方法(1)实验分组: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鸡。
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不同种类和量的复合酶制剂。
(2)饲料配方设计:根据不同添加剂,设计试验组鸡的饲料配方。
(3)实验期:对试验支持进行75天的实验,在不同阶段记录数据,比较不同组鸡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4)数据处理: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次试验,预期能够得出以下的结果:(1)研究出适合广东麻黄肉鸡日粮的复合酶制剂种类和最佳添加量;(2)复合酶制剂的添加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3)为生产者提供有关饲料添加剂选择的理论指导。
五、研究进度安排时间节点研究内容第1月 1.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2.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第2~3月 1.制定试验方案;2.试验材料的准备;3.试验设备的准备。
第4~6月 1.饲料的配方设计;2.实验组的分组。
《思想政治课创新作业布置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课创新作业布置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思想政治课创新作业布置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由我申报的《思想政治课创新作业布置的案例研究》课题,经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批准,现由我作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进⾏审议和指导。
⼀、课题提出的背景⽬前,在⾼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存在形式单⼀,评价过死等弊端,学⽣在题海战术中,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学⽣更是想尽办法疲于应付⽼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模式已经不适合培育优质⼈才的需要,在倡导素质教育,⾃主合作探究教育的今天,作业的设计就要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后阵地,真正为教学和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平台,更⾼效地服务于教学⼯作。
本课题就思想政治课作业如何创新布置,更好地激发学⽣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完成作业等问题作初步⽽有益的尝试。
⼆、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1.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应该是最开放的⼀门学科,课题尝试解决政治作业脱离社会实践,开放性、时效性不够的问题,在平时作业中有意识针对课本理论选择相关社会热点进⾏分析,使政治作业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
2.以往思想政治课,学⽣上课认真地听,下课认真地背诵记忆,课后按照所记所背的知识点完成作业。
学⽣不是主动的参与者,缺少完成作业兴趣。
我国的传统⽂化博⼤精深,特别是必修四可以以表格形式设计巧⽤名⾔,成语故事,名⾔警句等帮助学⽣更直接领会哲学观点的内涵,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要把握尺度,理性地引导学⽣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和⽇常⽣活紧密结合,既可以⽤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也能从⾝边事提炼概括出相应的政治理论知识。
逐步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从⽽提⾼政治课的实效性,让学⽣真正成为政治作业的主⼈。
三、课题研究的⽬标通过与学⽣沟通交流,了解学⽣对思政政治作业的预期⽬标;通过分析学⽣创新作业完成的质量,分析各阶段考试成绩;通过设计书⾯与⽹上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了解学⽣写作业的现状以及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甘蔗农杆菌转化体系优化及耐除草剂转基因研究的开题报告
甘蔗农杆菌转化体系优化及耐除草剂转基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内,从而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或新特性的增加。
在农业生产中,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性、耐病性、耐逆境性、增加产量等,对于实现粮食丰产、绿色环保等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草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之一,能够控制草本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由于除草剂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等问题,目前亟需研发出一种新型的耐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农杆菌转化体系的生成和转基因研究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对甘蔗的农杆菌转化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提高转化体系的稳定性和转化率,获得高效的转基因体系。
同时,本研究还将利用已经获得的优化后的甘蔗农杆菌转化体系,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甘蔗中,通过筛选得到耐除草剂的转基因甘蔗株。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甘蔗的农杆菌转化体系优化: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已有的甘蔗转化体系,选择适用于本实验室的优化方案,包括感受态细胞筛选、拟南芥植物体培养、农杆菌感染参数优化等。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PCR等技术评价优化效果。
2. 耐除草剂基因的克隆和构建载体:利用PCR技术从已有的转基因植物中克隆出耐除草剂基因,并进行测序验证。
将克隆得到的基因构建到适合甘蔗转化的载体中,包括农杆菌易感性载体和复制能力高的植物表达载体。
3. 转化和筛选:将构建好的载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实验,通过培养基中除草剂的筛选获得耐除草剂的转基因甘蔗株。
对转基因甘蔗株进行PCR检测、Westernblot检测等技术鉴定,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和表型。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对甘蔗的农杆菌转化体系进行优化,获得高效的转基因体系,并成功导入耐除草剂基因,选育出耐除草剂的转基因甘蔗株。
这项研究的预期结果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甘蔗农杆菌转化的效率和质量,为甘蔗的遗传育种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保障;2. 科学评估耐除草剂转基因甘蔗的生物学安全性和环境风险,为除草剂的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3. 为耐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国转基因技术发展和农作物育种现代化;4. 推进我国甘蔗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氧大豆油和纤维改性氧化沥青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开题报告
环氧大豆油和纤维改性氧化沥青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开题报告摘要: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下,生物基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两种生物基材料:环氧大豆油和纤维改性氧化沥青。
首先介绍了这两种材料的制备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
最后,讨论了这些生物基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关键词:环氧大豆油;纤维改性氧化沥青;结构和性能分析;应用前景和挑战。
1.引言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和应用生物基材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生物基材料有许多优点,如可再生性、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环境影响。
因此,生物基材料在广泛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建筑、汽车、食品包装、医疗等行业。
本文将着重介绍两种生物基材料:环氧大豆油和纤维改性氧化沥青。
我们将介绍它们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并讨论它们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2.环氧大豆油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环氧大豆油是将大豆油转化为环氧化合物而得到的一种生物基材料。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油经过脱酸、脱臭、脱水等处理,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进行氧化反应,最后加入催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
环氧化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如下:RCH=CH2 + O2 → RC(O)CH2OOHRC(O)CH2OOH + H2O2 → RC(O)CH2OOH2RC(O)CH2OOH2 → RC(O)CH2O + H2O环氧大豆油的主要结构单元是含有环氧基的环氧化物。
它的主要性能包括以下几点:1.高强度和韧性:环氧大豆油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可以作为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基材料。
2.可加工性和透明性:环氧大豆油可以通过模塑等工艺进行加工,并且具有一定透明度,可以用于透明部件的制造。
3.易降解和可再生性:环氧大豆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3.纤维改性氧化沥青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纤维改性氧化沥青是将天然纤维与沥青混合而得到的一种生物基材料。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纤维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纤维与石油沥青混合,经过搅拌和成型等工艺制成纤维改性氧化沥青。
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图绘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图绘制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图绘制研究背景介绍: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旨在将工程学和生物学相结合,通过对基因组和生物体系进行设计、建造和优化,实现对生物体系的控制。
自合成生物学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环保等领域。
目前一些国际上知名的公司如美国生命技术公司、荷兰DSM公司等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进行研发。
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距离。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以满足国内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需求。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结合我国特色和实际需要,绘制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图,为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并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1.梳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2.从我国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环保等领域;3.综合运用系统生物学、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我国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路线进行构建和模拟,并给出相应的方案和策略;4.根据技术路线图,设计一些典型的模块或系统,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研究意义:1.合成生物学是当前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对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益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2.合成生物学具有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等优势,有望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环保等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研究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快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计划如下:第一年1.完成文献梳理和最新技术总结,了解国际上合成生物学最新进展;2.明确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应用需求,调查和收集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对于该领域的需求和愿景;3.利用系统生物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初步设计我国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求水平地震作用的时候采用底部剪力法;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和手工完成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杆系构成,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均宜采用刚接模式。抗震设计时,为协调变形和合理分配内力,框架结构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为主要受力特点,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成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由此产生水平侧移,在梁柱节点处,由于协调变形使梁端产生弯矩和剪力,因此产生于柱上下端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是柱的控制内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经济,还要实用、美观。公寓做为住房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公寓一般以多层为主。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公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商品房兴建。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地质工程学部房屋建筑专业学生田洪兴学号1110070236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襄阳大学学生公寓房建筑结构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
徐丽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了解对多框架住宅的建筑设计内容或施工技术内容;掌握其建筑设计或
施工技术的一半原则,步骤和方法。
意义:通过毕业设计应可以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术没锻炼独立思考的工作作风,增强的工作实践意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制图,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今后从事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构部分计算的大概步骤:
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2).荷载计算
3).水平地震作用的侧移验算4).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5).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6).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7).框架梁柱配筋8).板的配筋计算
9).楼梯配筋10).基础的设计及配筋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10.11.15-2010.12.25:对照课题及相关资料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平、立、剖面设计,结构方案的考虑)
2011.6.1-2011.6.15:准备设计论文答辩及完成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学部意见:
学部主任签名(签章):
年月日
(2).主体大都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满足现代公寓的布置灵活、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用钢筋混凝土,局部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家具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
2011.3.15-2011.3.30:建筑施工图绘制(平、立、剖面)
2011.4.1-2011.4.30:柱网布置及构件尺寸的确定,选择一榀框架进行结构计算,内力组合及构件配筋。
2011.5.1-2011.5.25:基础选型及配筋计算,工程量计算,施工组织设计及网络图绘制。
2011.5.25-2011.6.01:出建筑施工图,出结构施工图,整理计算说明书。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目的
根据所给相关资料作出设计方案(要求无重大结构错误)自己并手算一榀框架,绘出相应施工图。这样可以完整地设计出一套教学楼的方案,了解框架结构在教学楼中的布置,受力情况和荷载验算,动手完成手算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并用PKPM电算,两者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毕业设计计算书。通过本设计,要求自己能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综合了解教学楼设计的基本过程,此乃由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的一环,将为我踏入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它,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对待它、投入它并得到应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