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学计划的主要任务,而“四全育人”理念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也就是借
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成为“四全”的优秀人才。
为此,大学教师需要
进一步探究“四全育人”理念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能够构建
更加合理规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关键词:四全育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引言:现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指定的重要辅修科目,需要能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为此,大
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四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内涵,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为构建
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建言献策。
只有大学生能够借助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的”四全“品德,才能够进一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道德基础。
一、根据“四全育人“理念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要对育人要素展开综合梳理,保证全员可以共同承担育人使命。
依据全员要
素构成与含义,由微观环境内对育人主体展开深入挖掘,包括学校、社会、园区、朋辈群体和家庭环境等,在对育心职责实施计划进行设计时因具有科学性。
对于
教育主体而言,应充分激发所有教职工作人员加入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建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起到辅助作用的心理健康师资团队,其稳
定性较强,综合素质较高。
所以,在挖掘所有人员要素期间,应对大学生具有的
主体地位报以尊重态度,使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令大学生提高自身保护心理
健康的能力与观念。
工作机制的科学创建,可以使全员育心达到“大协同”的目的。
关键的教育
部门需真正统一规划与领导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使以往教育体制间存
在的关系被打破,即片面性和单向性,令各个种类、层次与领域的机制展开多向
互动和整体联动。
全体高等学校把心理健康归到学校改革与进步的计划内,增加
思政工作、督导评估与人才培养的体系,创建预警防控机制,即包括班级、院系、学校和宿舍,对培训、运行、考评与职责体系展开科学设计。
二、深入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
组织业务培训,保证大幅提高全员育心的水平与能力。
主要对于所有项目主
体所具备的工作知识与技能展开全员轮训,有利于其了解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
对心理健康的基础问题出现的成因、体现、解决方法和健康标准有所掌握,了解
出现心理危机的高等学校学生从发现至报告的全过程,包括其程序与规则,培训
谈话技巧,掌握家校沟通需秉持的规则,令大学生心理更加健康,真正在育心前
期达到知心的目的。
对于教育主体、文化基础、专业背景与工作岗位的差异,应
组织差异话训练,也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与目标。
三、注重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差异
第一,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存在差异导致其成长期间,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和
价值观同样存在一定区别,高等学校应使心理育人更加高效,令心育和德育在培
养学生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一定要将以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变化,即将极端性结果当做导向,应对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展开创新。
比如:对于大一
新生而言,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重视刚刚产生的社会观念和自我观念,同时真正了解到此时期的学生自我调适水平与能力不足,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期间,应始终使处事具有理智型,进行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活内设置的
心理健康课程与活动相符合,同时在建设校园文化使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
质观念,令大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学校文化体会人际交往的魅力和手段,对学生
起到引导作用,使其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理念、学习理念和交友理念[3]。
对于
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学校能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的方法,这时需注意,该活
动应同职业相符合,如此可以推动建设健康心理,同社会职场相连接。
当大学生
需要解决很多其他困难期间,例:家庭变故和经济困难等,极易变化人格和情绪,且改变程度较大,如此辅导员和其他教职人员应保证发现与处理的及时性。
也就
是说,应将监督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确定在此期间学生有几率出现
的心理状态,将此内容当做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基础,令监督机制具有大
量支持。
四、需要在四全育人理念下实现同其他学科相结合
心理健康推动全过程育人的进程,不是仅通过心理健康科目才可以实现,高
等学校需在其他学科内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无时无刻的体会正确观念,即人生观、为人处事应秉持的原则、道德理想和价值观,使健康人格产生具有优
秀的培养环境。
比如:高等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月,需所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按
照教学内容结合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和创新与优化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于学科
学习期间掌握准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四全育人”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展开分析,提出相关的构建方法。
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创建以专职教师为
主体,兼职教师起到辅助作用的心理健康师资团队;其次,高校需对心理健康教
师实现业务培训,有利于其了解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再次,高校心理健康教师
应重视大学生个体差异,更加关注学生情况;最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同
其他学科相结合。
如此,可以使“四全育人”的质量与水平提高,使高等学校心
理健康机制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董霞.全员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以江南大学为例[J].
江苏教育,2020(56):32-34.
[2]王晓琦.“四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