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孝义市青年路小学张隽
在教学中,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

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且以一周一节课的课时来说,所能学到的内容也极少。

以信息技术目前的更新速度来说,可能不要等到学生毕业,所学的知识可能均已过时,难以应用了。

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成了我们最终的目标。

下面我就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一、精心设计,自然导入,激发自学兴趣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计算机很感兴趣,而种兴趣其实只是对游戏的热衷,很多老师的做法是完全禁止学生玩游戏、上网,我认为这种做法至少有两个弊端:其一,会玩游戏、上网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教材上学不到的实用技巧,很多高手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完全禁止会扼杀学生对于计算机最初的兴趣;其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乖乖听老师话,老师不允许,他可以偷偷摸摸的玩,这样课上的内容没掌握,游戏玩得提心吊胆,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和适时疏导学生的兴趣志向。

既然学生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在教学中就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

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评价,促进学生自学
评价是自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自学情况如何,是否完成自学任务,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会在这一环节一目了然。

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能力,并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及时补救出现的问题。

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个人评价相结合;学生通过局域网进行交流,展示优秀、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

肯定要多于否定,这更有利于学生进步。

四、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我让几位电脑基础好,掌握快的同学先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

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