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2视图(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秋学期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2024年秋学期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2024年秋学期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九年级(1)班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本班共47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4人。

学生学习兴趣高,有强烈的探究欲,对数学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动作,有一定数学基础,善于发现新知。

但对数学知识、理论的理解不深入,要弄清数学现象真正的涵义难度较大。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趣。

注重学法指导。

在实验课要及时指导、提醒学生。

注重通过资料分析、画思维导图和问题讨论等方式深化概念教学。

注重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借助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深化认知、提升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包括:特殊平行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相似,投影与视图,反比例函数,总复习,共7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要求掌握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发展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方程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感受从简单的、特殊的问题出发,通过逐步推广而获得复杂的、一般的问题,并通过将一般性问题化归为特殊问题,获得这一类问题的解法,从而形成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单元要求会用树状图或表格求事件的概率,通过配“紫色”游戏深化思维,能用频率估计概率,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图形的相似单元要求立足学生已有的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通过整体系统的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并应用“相似模型”解决问题。

投影与视图单元要求掌握投影与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与正投影,三视图的概念和性质。

会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意识。

228.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5.2 第2课时 复杂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228.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5.2 第2课时 复杂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5.2视图第2课时复杂图形的三视图教学目标1.会画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2.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想像观念.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实物观察、空间想象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三棱柱、直四棱柱,根据你所摆放的位置经过想像,再抽象出这两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绘制:请你将抽象出来的三种视图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比较:小亮画出了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他画的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拓展:当你手中的两个直棱柱摆放的角度变化时,它们的三种视图是否会随之改变?试一试.三视图画法四注意:1.注意物体摆放的位置2.明确三种视图的形状3.准确三种视图的大小4.注意实线与虚线的用法对应训练:1.一个四棱柱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则这个四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可能是()2.画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看不见的部分通常画成.3.举两个左视图是三角形的物体例子:,.4. 下列图形中左视图是的是()ABCD5.画出右方实物的三视图.解:圆柱;(8)长方体;(9)长方体;(10)四棱柱;(11)六棱锥;(12)五棱柱.其中(1),(3),(4),(8),(9),(11),(12)属于棱柱体;(2),(5),(6),(7)是由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几何体.答案:1.D2.实线,虚线;3.圆锥,正四棱锥,倒放的正三棱柱等;4.A(1)(2)(3)(4)(5)(6)(7)(8)(9)(10)(11)(12)图3A.B.C.D.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巧解与探究:例2.一张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三种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个碟子.对应训练:下图是正方体分割后的一部分,它的另一部分为下列图形中的()能力升华:由主视图、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例3.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所示.(1)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一种左视图;(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你写出n的所有可能值.解:(1)左视图共有5种情况,只要画对其中之一便可.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综合判出简单几何体的可能情况(其中俯视图中的数字表示垂直方向小正方答案:12答案:B分析: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先确定左视图的可能情况,然后再确定实物情况,得出n的可能值.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俯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左视图(2)由上面(1)的9种可能情况可知:n的所有可能值为:891011,,,.对应训练:如图所示的积木是有16块棱长为a cm的正方体堆积而成的.请求出它的表面积_____.111232311123112231222312112123211232212323123答案:50a2cm2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对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发展大家的空间想像能力.在画实物的视图时,必须首先对实物进行合理的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而且也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5.4 5.5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4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5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6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7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8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9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0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b )÷231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2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3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4正方形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5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36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7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3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5.2 第2课时 复杂图形的三视图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5.2 第2课时  复杂图形的三视图

北师大初中数学
北师大初中数学
九年级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北师大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置经过想像,再抽象出这两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绘制:请你将抽象出来的三种视图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比较:小亮画出了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他画
12)五棱
),
9
下图是正方体分割后的一部分,它的另一部分为下列图形中的(
由主视图、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
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
可综合判出简单几何体的可能情况(其中俯视图中的数字表示垂直方向小正方体
1 2 3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绘制――比较――拓展,来完成学习内容的。

在学习中注意想像和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
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已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证明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理解定理的含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定理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三角形相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参考资料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参考资料

4、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
7、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法的引导。
8、 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
பைடு நூலகம்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3 课时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3 课时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
2 课时 3 课时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 课时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 课时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4.1 成比例线段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4.3 相似多边形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 图形的位似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5.1 投影 5.2 视图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 6.1 反比例函数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上册复习
稳定于理论概率, 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 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
系。
【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
一堂课,精心制作教学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
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 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 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频率与概率。

一元二次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是第三学段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方程”的数学意义。

在具体情境中寻求方程的近似解,以及求根公式的导出和对其形成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解方程的思想、方法,同时,也加深对“实数”的再认识,重视对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这对二次函数的研究也做了必要的铺垫。

反比例函数的建立过程,可以使学生再次体验“函数”的形成过程----概括原型的本质属性、抽象出函数的表达式,以及讨论图象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证明(二)》、《证明(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了解相关几何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和演绎推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科学理性精神,提高准确表达论证过程的技能。

《视图与投影》内容贴近生活经验,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有关几何体的不同视图、以及学习投影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数学化”的主要历程,提高把握空间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频率与概率》进一步通过有趣的实例、操作活动考察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随机性中隐含着一定的规律性,切实感受这些不确定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性和随机性,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

2.教材设计与内容组织的考虑(1)“一元二次方程”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概括抽象得到的,利用“夹逼”的方法估算问题的近似解,所用方法体现了近似计算的重要思想。

这种方法在研究无理数时曾使用过,不难意识到二次方程的讨论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从不含一次项的简单方程入手,容易发现方程有解的条件。

通过还原以递进的方式引发配方法,进一步得到方程解得一般共识,直观展示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把因式分解法作为方程的一种特殊解法,重点放在理解方程解的意义和处理一般方程的“降次思想”。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5.2 第1课时 简单图形的三视图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5.2 第1课时  简单图形的三视图1

北师大初中数学
九年级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北师大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的几何体,你能帮小明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对应 ;(由三视图确定原实物小立方体的个数A.7块 B.8块 C.9块 D.10块 中最大的一个有层,正视图3必须有层.所以,(块). 232129++++=(5况定出实物,最后便可得出这个立方体组合的A
B C D E
3211
2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绘制――比较――拓展,来完成学习内容的。

在学习中注意想像和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5.2视图(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5.2视图(二)教学设计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2.视图(二)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共分3课时,这是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画出直棱柱的三种视图。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小立方块图形,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正投影,本节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圆柱、圆锥、球及其组合图形的三种视图,初步了解了视图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图形三种视图的画法打好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经过7、8年级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形式也已经从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升到了理性思考的层面,对平面与空间的感受更加深刻,具备了将空间图形从不同方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简单几何体三种视图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棱柱(主要是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的画法,这是本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

本课《视图》的内容与立体几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学生掌握最终的结果,还应注重得到结果的过程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想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②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几何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③能根据几何体的俯视图尝试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索实践;第三环节:延伸提高;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活动内容: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画法,1、 请你找出下列物体所对应的主视图(1)(4)(a ) (b) (c) (d)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活动目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常见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主视图来回顾本节第一课时的知识,第二题通过画圆柱、圆锥和圆柱的组合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回顾三视图的画法,特别的长方体是棱柱的一种,它的三种视图是第一节课之中没有画过的,学生在第一节课之中画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一样的,而长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是不同的,与下面将要绘制的普通棱柱视图类似,这也是为下面的教学做出铺垫。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对初中阶段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总结和提升,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特殊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2.教学难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2.准备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图片,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3.安排课堂练习的时间和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如电梯门、蝴蝶翅膀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行四边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物体的三视图(教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物体的三视图(教案)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5.2视图5.2.1物体的三视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过程与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教学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教学难点】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如图,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投影面垂直.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1)以水平投影面为投影面,在正投影下这个直三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画图,同时每组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教师点评.引出三视图的概念.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上面的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还要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归纳结论】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合在一起叫做三视图.【教学说明】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画出下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①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②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③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解:2.如图,从不同方向看下面左图中的物体,右图中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解答:分别是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3.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俯视图是(D)4.图中①表示的是组合在一起的模块,在②③④⑤四个图形中,是这个模块的俯视图的是(A)A.②B.③C.④D.⑤【教学说明】让学生感受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让同学们学会识别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在巡视过程中遇见问题当场解决.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在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不要随意乱放,应做到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三个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3”中第1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数学《视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数学《视图》说课稿

03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0. 1理解视图的 概念,能够准 确描述视图和 正投影之间的
关系;
2. 掌握俯视图 和02侧视图的画 法,能够根据 物体的正投影 画出其俯视图
和侧视图;
03 3. 能够根据给 定的视图画出 物体的平面图。
04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视图的概念和掌握俯视 图、侧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视图画出物体的 平面图。
学习俯视图和侧视图的画法
示例: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模型,将其正投影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正投影画出长方体的俯 视图和侧视图。运用
1. 教师提供一些综合例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视图画出物体的平面 图。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帮助他们发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05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 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 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在小组 合作中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 队精神。
06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几张物体的不同视图图片,例如一个长方体的俯视图、侧 视图和正视图。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视图,提出问题:你们能从这些视图中了解到什 么信息?如何画出这些视图? 3.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视图是物体在不 同视角下的投影,俯视图和侧视图是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
综合运用
示例: 教师给出一个物体的俯视图和侧视图,要求学生画出物体的平面图。 学生根据俯视图和侧视图的信息,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尺寸,然后绘制 出平面图。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的答案,讨论不同的解题方 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中学九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数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课时:61课时设计者:课程背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级数学一年的学习,总的特点: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数学更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学习方法还需继续指导和加强。

因此,本学年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课程目标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 -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及解法,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2022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数学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和拓展,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

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包括证明(二)、证明(三)、一元二次方程、视图与投影、反比例函数、频率与概率六个章节。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应用,同时也注重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的实用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证明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重点定理和推论的应用。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4、视图与投影的相关计算和实际应用。

难点:1、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数学模型的建立。

3、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证明(二)、证明(三)中的定理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进行几何证明。

2、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3、掌握视图与投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图形绘制。

4、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能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5、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和模拟实验。

视图(一)教学设计 (优质)

视图(一)教学设计 (优质)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一)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王连峰徐永文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过《从不同的方向看》〉、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初步理解了三种视图的概念,具备了绘制三种视图的基本技能;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绘制三种视图活动,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基于学生在初一对三种视图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之上,教科书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三视图的具体特点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但这仅仅是这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

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

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经历探索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球)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③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④结合具体实例,初步体会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对以前学习过的简单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画法进行回顾,并学习组合图形的三种视图,第二课时主要研究棱柱的三种视图。

第一课时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问题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反比例函数-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反比例函数-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 Nhomakorabea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难点二:绘制图象时,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点来描绘双曲线,以及如何从这些点推导出函数的一般形态。
-难点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如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理解反比例函数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成反比的情况?”比如,汽车以固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越长,行驶距离越远,但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2.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中\(k\)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图象的影响。
-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特别是双曲线的正确画法。
-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如何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并理解模型中各参数的含义。
举例:
-难点一:解释\(k\)的意义时,可以通过图形或实际情境(如面积恒定的情况下,长宽的变化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y = \frac{k}{x}\)(\(k \neq 0\))的函数。它在描述两个变量成反比关系时非常重要。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日记的内容,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视察,因此,可以叙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亦可以记述活动,其种类之多样,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打算,便利大家学习。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打算1一、根本状况:本学期我担当初三年级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共有学生x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果不志向,落后面比拟大,学习风气还欠深厚。

正如人们所说的“此时此刻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

运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如何用新理念运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需巧做支配。

为此,特制定本打算。

二、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遵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开展。

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供应参与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根底学问与根本技能,进一步造就学生的运算实力、思维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造就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特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其次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三章解直角三角形,第四章相像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目的:教育学生驾驭根底学问与根本技能,造就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运算实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展运算,逐步学会视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展简洁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逐步造就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看法。

顽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索、探究的新思想。

造就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学问技能目标:驾驭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概念;能正确写出证明;驾驭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驾驭相像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驾驭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 5.2 视图(1)教学设计
观察:如图,这个物体可以看做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的?
答案:一大一小两个长方体组成
试一试:假如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左面、上面投射到物
体上,你能想象出它的正投影吗?试着画出来.
答案:
归纳1:像这样,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
归纳2:通常我们把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如:
议一议:(1)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答案:圆柱;圆锥;球体
(2)在图中分别找出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
答案:
(3)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
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圆柱
圆锥

答案:
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圆柱
圆锥

想一想:图(1)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是图(2)所示的几何体,你能帮小明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吗?
答案:
1.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答案:C
2.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和俯视图都为矩形的是()
答案:B
如图所示,是由六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俯视图的面积是( )
A.3 B.4 C.5 D.6
答案:C
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一道中考题:
(2019•绵阳)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
答案:C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总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