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4课 李白诗三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李白诗三首
李白,中国诗坛上一座最为辉煌的雕像。

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的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

望长安星空,梦长安征程。

这是一个昌盛繁华的时代,是众多诗人尽情挥洒豪情的时代。

长安——一个梦开始的起点,自然成为了无数有志之士向往的地方。

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杜甫满怀着激情踏上这片圣土,充盈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狂想,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个尽显自己才华的未来。

但是那一句“野无遗贤矣”,把他美好的愿望撕裂了。

在世间横流中穿梭了几年之后,孤寂的杜甫还是按捺不住自己那一颗赤红之心,再次踏上了漫漫的征途。

究竟现实和他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相差多远呢?“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孤寂的杜甫一次次发出了自己内心中对现实痛斥的呐喊。

这一次,他又孤寂了。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清脆美妙,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一千多年。

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的艺术精品,人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

这是同情的泪,表现了诗人对被压在最下层的艺伎的理解和同情。

这也是伤感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呼应,使白居易不能不联想起他自己遭贬流落的命运。

然而,这首传世绝唱的奇妙在于,作者对自己命运经历的描绘,在诗中却是淡入淡出,只把一怀愁绪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凄凉身世中。

你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那流传千古的悲歌,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你看着美丽的终南山,用文字述说那迷人的景色,一首诗就是一幅水墨山水;你站在祖国的边陲,用一腔的热情澎湃出保家卫国的豪迈;你徘徊在古城墙外,满目的荒凉,一声叹息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你摆出一张箜篌,轻弹慢捻,便飘洒出一段神奇的音韵;你数着锦瑟的琴弦,想起了似水流年,无限的怅惘悠悠而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瀛.洲( ) (2)天姥.( )
(3)向天横.( ) (4)剡.溪( )
(5)渌.水( ) (6)脚著.( )
(7)谢公屐.( ) (8)熊咆.( )
(9)殷.岩泉( ) (10)栗.深林( )
(11)水澹.澹( ) (12)洞天石扉.( )
(13)訇.然中开( ) (14)霓.为衣( )
(15)鸾.回车( ) (16)魂悸.( )
(17)恍.惊起( ) (18)长嗟.( )
(19)觉.时( ) (20)鼓瑟.( )
(21)噫吁嚱
..( ) (22)鱼凫.( )
(23)秦塞.( ) (24)石栈.( )
(25)猿猱.( ) (26)萦.岩峦( )
(27)扪参
..历井( ) (28)酣.高楼( )
(29)明朝.( ) (30)弄扁.舟(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
(1)或.可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摧.眉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开国何.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酣.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中间小谢又清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俱怀逸兴
..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明朝
..散发弄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守或匪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书信。

(2)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

(3)虎鼓.瑟兮鸾回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打击乐器。

(4)可以横绝.峨眉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断绝。

(5)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6)使人听此凋朱颜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红颜色。

(7)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 (1)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死肌,杀三虫:
大势已去.:
(2)坐⎩⎪⎨⎪⎧ 以手抚膺坐.长叹:
因击沛公于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项王、项伯东向坐.:
(3)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4)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5)欲⎩⎨⎧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云青青兮欲.雨:
(6)开⎩⎨⎧ 訇然中开.
: 使我不得开.心颜:
(7)行⎩⎨⎧ 世间行.
乐亦如此:
须行.即骑访名山:
(8)忽⎩⎨⎧ 迷花倚石忽.
已暝:
忽.魂悸以魄动:
(9)事⎩⎨⎧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此欲倒东南
..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侧身西.望长咨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9)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课外名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后迁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他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后漫游江湖间,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二、背景展示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作于天宝四年(745)秋,是诗人漫游吴越前留赠东鲁亲朋之作。

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住了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了漫游的旅途。

2.《蜀道难》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诗人第一次到长安时。

从诗的内容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据《唐摭言》载,李白自蜀到长安以后,贺知章前往探望,李白以所作《蜀道难》示贺知章,贺知章读罢,大为赞叹,对李白说:“公非人间人,岂太白星精耶?”并称李白为“谪仙人”。

3.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便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写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漂泊四方的生活。

十年来的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三、文学常识
乐府诗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

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
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

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的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

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发情怀的诗。

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皮日休等,都写过不少优秀的乐府诗。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承上启下,既写出了梦之所自,也交代了梦之所向,点明了题旨。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反诘句分外有力,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主题,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气节。

C.《蜀道难》第一段运用比喻手法,更兼典故神话,虚实相映,时空纵横交错,构成了恢弘壮阔的画面,营造了神奇浪漫的氛围。

D.“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E.“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对仗工整,加强了语势,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愁比作流水,使愁更加形象鲜明,表现了愁如流水一样砍不断、消除不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愁之深、愁之重。

(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
1.按梦中景色的不同,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诗人感叹了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段“且放”两句,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志向?“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4.从栈道到青泥岭再到山中之景再到剑阁,可谓一步一景,处处震撼。

试结合下列诗句,分析这种效果。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5.诗人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的情感核心是什么?这种情感因何而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话题有人说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蔑视权贵、绝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李白,而在《蜀道难》中,我们读出了一个精神消沉,有畏难情绪,被生活打击得体无完肤的李白,针对这个话题,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李白一生率真豪放,不愿阿谀奉承和献媚取宠,在王侯将相、权贵大人面前无丝毫奴颜媚态。

他奋力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振聋发聩的人生宣言,将个人气节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桀骜不驯,与世俗格格不入,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以高傲的气骨“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努力保持自己独立自由的人格,是后人在“如何做人”方面学习的榜样。

运用示例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二、课外素材
坚守自我的梵高
当罗丹让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的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

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

选材感言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

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

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如果说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是他追随自己的本心,坚守自我的结果。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亮点:开头、结尾一
作文命题:请从李白、关汉卿、屈原、苏轼、苏武、陆游等人物中任选一位,根据你了解的内容,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及命运,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先读佳作
斟一杯清茶
①今夜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唐诗》,今夜月色美好,何不邀李白共醉?轻翻书卷,我与太白居士一道,畅游天地,展开心灵之旅……(1)(2)(3)
②桃花潭边,伴着阵阵歌声,你我伫立小舟,只听你恋恋不舍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扁舟轻驶,水过无痕,在落日余晖中,你我驶向远方。

③一展低扇,迎着徐徐清风,扁舟忽遇急流,只见前川飞瀑浮出了紫烟,你一捋长须,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扁舟沿江直下,听着两岸猿声,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你伫立船头,我注意到你的眼
光,期盼中带着一片坦然。

④离舟上岸,蜀道艰难,你沿路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我却明白,太白飘逸自如,潇洒人间,何须上青天?你惊叹的目光中又是一片坦然。

⑤山路回环,几经曲折,终登敬亭山。

看着天高云淡,山高水长,你盘腿而坐,双手大张。

你想高呼,但你没有。

你嘴角一侧,昂首浅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桃源才是你的敬亭山,在你赞叹的目光中,仍是一片坦然。

⑥夜幕低垂,明月当空,你我一道摆酒庭院中,清风淡淡,花香淡淡,你的情绪却是那么高涨,把酒对月,你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好一个“独酌无相亲”,月光清冷,你竟起舞弄清影,大笑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流泪了。

我问你为何流泪?你答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而仰天长叹,举杯饮尽。

⑦一杯酒,就醉了半个盛唐。

⑧我读李白,读他的豪迈洒脱,潇洒奔放,在那个权势名利相争的时代,只有李白,只有他,看透人世浮华,他选择离开,用大好山河陶醉自己,用坦然自若看待人生。

他在酒中饮醉写诗而放纵自己,在汪洋恣肆的诗海中,用一根巨笔作舟,以一片淡然为桨,朝着他所要的境界而去。

孤傲洒脱的太白居士定无遗憾?“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我中华五千年繁浩的诗林之中,你以独具一格的风范立于前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不愧为诗仙。

(4)
⑨品一杯清茶,再翻书卷,我要再邀李白,继续没有尽头的心灵之旅。

(5),思悟亮点
1.凤头精彩
(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的手法。

好处:引出本文所写人物,自然无痕。

(2)第①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语言清新,运用渲染的手法,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为李白的出场做好铺垫。

(3)第①段的关键词是什么?有什么妙处?
提示关键词:心灵之旅。

妙处:既有总括全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写作荡开了写作空间,“心灵之旅“的写作面是很广泛的,给作者留下了很丰富的创作余地。

2.豹尾强劲
(4)第⑧段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提示借助排比、引用的手法,总结全文,写出了李白作为诗仙的独特魅力:豪迈洒脱,潇洒奔放。

(5)本文的结尾属于哪种结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总结升华式。

作者对李白的精神层面的深刻分析使文意丰富深化,自然地升华了主旨。

作用:点明题目,与开头构成呼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统一。

同时有余音袅袅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yínɡ(2)mǔ(3)hénɡ(4)shàn(5)lù(6)zhuó(7)jī(8)páo(9)yǐn(10)lì(11)dàn(12)fēi (13)hōnɡ(14)ní(15)luán(16)jì(17)huǎnɡ(18)jiē(19)jué(20)sè(21)xū xī(22)fú(23)sài(24)zhàn(25)náo(26)yínɡ(27)mén shēn(28)hān(29)zhāo(30)piān
二、
1.(1)有时(2)遮蔽(3)摧,低;折,弯(4)叹气(5)醒 (6)往昔。

文中指刚才的梦境(7)高(8)多么(9)当,迎面而立;绝,横渡,穿越(10)但,只;从,跟随(11)去,距离;盈,满、足(12)挡(13)畅饮(14)焕发 (15)超远的意兴(16)明天
2.(1)通“裂”,分裂(2)通“轰”,大声(3)同“非”,不,不是
3.(1)确实,实在。

(2)超出。

(3)弹奏。

(4)横渡,穿越。

(5)空、徒。

(6)脸色红润。

(7)离开。

4.(1)动词,距离/动词,除掉/动词,失掉(2)副词,空、徒/名词,座位/连词,因为/动词,坐下,坐着(3)副词,尚且/动词,崇尚,尊重/副词,还(4)形容词,高/名词,危险/副词,端正(5)动词,要/动词,想/副词,将要(6)动词,打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开,使……舒展 (7)动词,实行,文中是“享受”的意思/动词,走(8)动词,不注意,不知不觉/副词,忽然(9)名词,事情/动词,侍奉,服侍
5.(1)使动用法,使……凋谢,指脸色由红润变为铁青(2)使动用法,栗,使……战栗;惊,使……惊慌(3)名词作状语,从中间(4)名词作状语,向东南(5)名词作状语,向西(6)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7)名词作状语,在上面(8)名词作状语,在下面(9)名词作状语,向西(10)名词用作动词,弹奏(11)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整体感知
CE [C项《蜀道难》第一段运用的是对比和夸张手法,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E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愁之深、愁之重”分析不当,这里应该是直抒胸臆。

]
课堂互动
1.第二段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段首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了梦至剡溪的情景。

第二层从“脚著谢公屐”到“空中闻天鸡”,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情景。

第三层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了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

第四层从“忽魂悸以魄动”到“失向来之烟霞”,描写了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2.诗人感叹了世事的虚幻无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3.(1)表现了诗人绝不向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2)表现出诗人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4.(1)这四句写登上“天梯石栈”的情景:向上望,还有“高标”——更高的山峰,高到连驾着六条龙的太阳神
的车子也过不去,只好就此回转;向下看,又有波涛汹涌、曲折回旋的河水。

面对这样的高山险阻,就是一举千里的黄鹤也飞不过去,敏捷的猿猴也要为翻山越岭而发愁,更何况游客呢!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之隔(山高隔离天日)。

(2)这四句写青泥岭山势萦回,百步九折。

站在青泥岭的山巅,仰头仿佛可以摸到天上的星宿,没有比这更惊心动魄的了。

所以诗人也只能“以手抚膺坐长叹”了。

此处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之高、山之陡,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惊”。

(3)秋风萧瑟,被风撕扯的松林与秋草发出令人心悸的哀号。

两旁参天的古树层层叠叠,阴森而肃穆,月光透过树荫投下点点斑驳,像撒了一地的琉璃,熠熠生辉。

密密层层的林间,不时传出一声声凄怆的鸟鸣,一只夜莺自林间振翅飞出,另一只也跟随飞去,然后两两相绕,在黝黑的夜里划过一道盘旋的弧线。

杜鹃鸟也叫了起来,声音嘶哑而哽咽,仿佛在倾诉无尽的忧愁与哀伤,应和着林间落下的稀稀疏疏的月影,为寂静的空山陡然增添了几分阴森和恐怖。

这几句写出了蜀道的气氛:凄清,让人心悸。

(4)先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是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随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山崖、转石。

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写出了蜀道的艰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了蜀道的雄壮。

(5)这几句写出了剑阁军事位置的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战事激烈,战火连连。

其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出了位置的重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写出了蜀道的凶险;“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写出了战事的惨烈。

5.情感核心是愁。

诗人长期以来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的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问题争鸣
我不认为《蜀道难》中的李白是一个精神消沉,有畏难情绪,被生活打击得体无完肤的李白,分析如下:
(1)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关心朋友的李白。

因为蜀道的山势高耸险峻,因为蜀地的战事惨烈,李白三叹三劝,先劝“畏途巉岩不可攀”,再劝“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最后劝“不如早还家”,其情殷殷,其词切切,果然是护之深,劝之切啊。

(2)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仕途坎坷的李白。

李白一唱三叹,极言蜀道之难,其实“难”的不仅是蜀道,还有仕途之道、人生之道,所以李白不仅是在咏叹蜀道之难,也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3)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李白。

面对剑阁这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李白敏锐地感觉到这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危机,并借描摹古蜀道来表达自己的担忧。

由此,我读到了一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李白。

(4)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勇于探险的李白。

诗人虽然一次次地劝诫友人不要去,但自己却一次次地前行。

劝朋友“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表达的似乎只是规劝之意。

可是换个角度,我们不难读出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探险者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