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一全书知识点小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一、数与式1、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常数是除变量外的有限定义的数量,变量是可以任意取值的量,而运算符号则是进行数学运算的符号。
2、十进制及其他进制:十进制是分别使用0~9十个数字、以及逢十进一的一种进制制度,而其他进制则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3、有理数的表示及其运算:有理数可以使用两个整数的商和余数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余数可以是负数,而有理数的运算则有加减乘除求倒数等。
4、无理数及其后结果:无理数是不能用有理数恒等式表达的数,通常用∞或“无穷不等式”来表示。
结果表明,无理数不是有理数的整数倍。
5、算术表达式的因式分解:分解因式是把一个多项式拆分成几个不同的因式的过程,在因式分解得到的两个因子可以进行乘、除、幂数运算,从而继续分解多项式,直到把多项式分解成几个不可继续分解的因式。
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一系列数按照一定规律等间隔排列而成的数列,在其中数字之间的差值成等差数列,可以表示为a1,a2,…, an,an+1,…,其中,a2-a1=a3-a2=…an+1-an=d,可以看出所有数之间都是等差的。
2、等差数列的求和:求和是求等差数列所有数字的和,其求和的公式为Sn=(n)(2a1+d(n-1))/2,在给定等差数列第一项和项数的情况下,即可直接求出等差数列的求和。
三、函数与方程1、定义域和值域:所谓“定义域”是指函数中可以取什么值,而“值域”则是指函数的值能够到达的最小和最大结果。
2、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函数是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基本性质有单调性、统一性、性质等,其中单调性指函数上升或是下降,统一性指当定义域多于值域时,将多余的值合并为一个值。
3、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表达定义域与值域变化关系的图表,用折线就能清楚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而其反映出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函数的特性。
4、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其求解的方法有解析解法和求根解法,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值之后,可以利用求根解法把它带回原方程,验算正确性。
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可以用表达式、表格、图像等方式表示。
3. 函数的性质:函数具有单值性、连续性、可导性等性质。
4. 函数的分类: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不同,可以将函数分为常数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5. 函数的运算:函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6. 函数的复合:两个或多个函数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函数,称为函数的复合。
7. 函数的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互换,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其自身的反函数。
8.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等式是含有未知数的大于或小于关系的式子。
9.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可以通过移项、消去法等方法求解。
10.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可以通过配方法、公式法等方法求解。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移项、消去法等方法求解。
1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配方法、判别式法等方法求解。
二、数与式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
2.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 整数的性质:整数具有加法和乘法的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等性质。
4. 整数的运算:整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5.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表示部分数量的数,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6. 分数的性质:分数具有加法和乘法的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等性质。
7. 分数的运算:分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8. 小数的概念:小数是表示部分数量的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9. 小数的性质:小数具有加法和乘法的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等性质。
10. 小数的运算:小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涵盖了集合、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等重要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集合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某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花括号括起来。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3、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如果集合 A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 B,那么称 A 是B 的子集,记作 A⊆B。
(2)真子集:如果 A 是 B 的子集,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称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B。
(3)集合相等:如果 A⊆B 且 B⊆A,则 A = B。
4、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2)并集:由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 A∪B。
(3)补集:设 U 是一个全集,A 是 U 的子集,由 U 中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在 U 中的补集,记作∁UA。
二、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x),x∈A。
2、函数的三要素(1)定义域:函数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值域:函数值的集合。
(3)对应关系:函数的表达式或法则。
3、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
(3)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1、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 < x2 时,都有 f(x1) < f(x2),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学习笔记)
数学笔记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第一节:集合的含义及表示一、定义:(描述性)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二、表示:1.列举法:A={a 、b}2.描述法:{ x|p (x)}代表元分割线代表元满足的性质3.图示法:(数轴、Venn 图)三、特点: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四、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N 、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五、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M 、 a M (两者必居其一)六、集合相等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 A B七、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一)子集、定义(文字)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 B(符号) A B (或 B A)二)真子集、定义(文字) A B,且 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 A(符号)A B(或 B A)图形)注意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A为非空子集)(三)补集一、定义(文字)设 A U ,由U中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U 的子集 A 的补集(符号)e U A={ x|x U ,且x A}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一)交集一、定义(文字)由所有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图形)二)并集、定义(文字)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者.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交集(符号) {x| x A,或.x B}图形)1(三)区间设 a ,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规定闭区间 a x b [a,b] ;开区间 a x b ( a,b);半开半闭区间(左闭右开) a x b [ a,b)(左开右闭) a x b (a,b] x a, x a, x b, x b[a, ),(a, ),( ,b],( ,b).对于集合{x|a x 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 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第二章:函数第一节:函数的概念一、定义:二、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相同函数: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四、函数定义域:1. f (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2.f (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3.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4.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5. y tanx中,x k (k Z) .26.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7.若 f ( 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8.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的定义域为[ a, b ] ,其复合函数f[g(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 a g(x) b 解出.9.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10.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五、求函数值域(最值) :1.观察法:初等坐标函数2.配方法:二次函数类3. 判别式法:二次函数类b2( y) 4a(y) c(y) 04.不等式法:基本不等式5.换元法:变量代换、三角代换6.数形结合法:函数图象、几何方法7.函数的单调性法.8.分离常数法: 反比例类六、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不是所有函数都有图像)七、分段函数八、复合函数九、求函数解析式1.配凑(换元)法2.待定系数法: 已知函数模型3.方程组法: 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第二节:函数的简单性质(一)、单调性一、定义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y=f(X)f(x1 )x2x1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x 1 注意1. 不在区.间.内谈单调增或单调减都无意义2. 端点不计入区间3. 一般情况下单调区间不能并4. 单调区间≠区间单调二、证明1. 任取2. 作差3. 变形4. 定号5. 下结论三、证明1. 定义2. 初等坐标函数、已知函数3. 函数图象(某个区间图象)4. 复合函数:同増异减 (二)、最值 、定义1)一般地,设函数 y f (x)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存在实数 M x 2y=f(X满足:① 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 f ( x) M② 存在x0 I ,使得f(x0)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 f (x) 的最大值,记作f max (x) M .(2) 一般地,设函数y f (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满足:①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 f( x) m②存在x0 I ,使得 f (x0)m .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 f (x) 的最小值,记作f max(x) m .注意: 开区间无最值二、题型定函数动区间动函数定区间注意: 抓住对称轴和区间的相对关系(二)、奇偶性、定义1)如果对于函数f(x) 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 那么函数f(x) 叫做奇.函.数..2)如果对于函数f(x) 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 叫做偶.函.数..二、证明1.定义域f(x) 的定.义.域.为——任意的x——2.f( -x)与f(x)3.下结论正确——严格证明错误——举出反例奇函数偶函数既奇又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两个反例1.分段函数要分段讨论2.0 可单独讨论3. 若函数 f ( x)为奇函数,且在x 0处有定义,则f(0) 0三、应用1. 定义(一般到一般)2. 代“ 0”(特殊到一般)需检验四、奇偶性若奇函数在(a,b)上单调增,则在(-a ,-b )上单调增若偶函数在(a,b)上单调增,则在(-a ,-b )上单调减第三节:映射的概念一、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 f :A B B可用树状图考虑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第一节:指数函数一)、根式 、定义当 n 是奇数时, a 的 n 次方根用符号 n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 正数a 的正的 n 次方根用符号 na 表示,负的 n 次方根用符号 na 表示;0的 n 次方根是 0;负数 a 没有 n 次方根.根指数被开方数当 n 为奇数时, a 为任意实数;当 n 为偶数时, a 0 . 、性质:n an |a|a (a 0)(na)na ;当n 为奇数时, na na ;当n 为 a (a 0)偶数时,三、分数指数幂根式na1.a r a s a r s(a 0,r, s R)2.(a r)s a rs (a 0,r,s R)3.(ab)r a r b r (a 0,b 0,r R) (二)指数函数一、定义二、图像与性质三、图像移动及解析式变化平移变换y f (x)h h 00,右,移 |hh|个单位 y f (x h) y f(x) k k00,下,移| kk|个单位 y f (x) k伸缩变换y f ( x) 1,缩y f ( x ) y f(x) 0A A 11,伸,缩 y Af (x)对称变换去掉y 轴左边图象y f(x)保留y 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 y 轴对称图象y f (| x|)保留x 轴上方图象y f (x)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y | f (x) |四、指数型复合函数换元 取值范围、单调性同增异减初级坐标函数 值域、单调性五、指数函数的应用1. 审题 归纳2. 建模 注意定义域 “指数型函数”模型3. 求解(解模)4. 还原(结论——答)y f ( x)x 轴y f (x) y f ( x)y 轴y f ( x)原点y f (x)原点yf直线 y x 直线 y x 1y f ( x)y f (x)1. 每一个步骤读一遍题2. 注意定义域、精确度第二节:对数函数一)对数 、定义如果 a (.a .>.0.,.a .≠.1.).的 b 次幂等于 N 即 a b=N 那么就称 b 是以 a 为底 N 的对数 记作 log a N=b底数 真数.、互化对数 底数 真数 底数 指数 幂 根指数 被开方数 方根三、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 lg N ,即 log 10 N ;自然对数: lnN ,即 log e N (其中 e 2.71828⋯).四、运算1. 加法: log a M log a N log a (MN )2. 减法: log aM log aN log aMN3. 数乘: n log a M log a M n(n R)4.alog aN N5. log a bM n nlog aM (b 0,n R) a bb a6. 换底公式: log aN logb N(b 0,且b 1) log b a(二)对数函数一、定义x x logx a N a N a aN x a x Nax x aN aN (x a a N a N a aaN xN N na a a x Na N、图像与性质三、题型1. 比较大小①利用单调性②利用图像(真数相同)③利用中间值2. 解不等式3.求值4.判断奇偶性第三节:幂函数、定义、图像与性质定义域:(0, ) 一定有定义过定点:(1,1) .单调性:[0, ) 上0 ,过原点、(0, ) 上为增函数.a=0,常函数0,(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奇偶性:当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其中p,q互质,p和q Z ),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pq则y x p是奇函数,q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y x p是偶函数,q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y x p是非奇非偶函数.图象特征:幂函数y x , x (0, ) ,当1时,若0 x 1,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x 1,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时,若0 x 1,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x 1,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第四节:函数的应用(一)、零点一、定义对于函数y f (x)(x D),把使f(x) 0 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 f(x)(x D) 的零点二、意义函数y f(x)的零点方程 f (x) 0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 零点不是点2. 穿过零点,y 值变号y 值变号,穿过零点(图像.连.续.不.断.)三、求法1.(代数法)① 证单调区间② 零点定理1.(几何法) 交点(二)、零点定理一、定义设函数f(x) 在闭区间[a,b] 上连.续.,且f(a) ×f(b)<0 ,那么在开区间( a,b )内至少有函数f(x) 的一个零点二、应用(二次函数的实根分布)已知二次函数 f (x) ax2 bx c (a> 0)设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a a0>)0)的两实根为x1,x2 ,① k< x1≤ x2>02af(k) > 0②x1≤x2<kf(k) >③x1<k<x2f(k) <0④k 1<x 1≤x 2<k 2>0f (k 1) > 0 f (k 2) > 0 k 1<x b<k 22a⑤k 1< x 1<k 2f (k1) > 0 f (k 2)<0y a 0 f (k 1) 0f (k 2 ) 0。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2 集合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二、数字与代数1. 实数与数轴2.1 实数的概念及表示2.2 数轴的绘制与实数的表示2.3 实数的比较与加减法运算2.4 实数的乘除法运算及其性质2. 同底数幂与科学计数法2.1 指数与幂的概念2.2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运算2.3 科学计数法的表示与运算3. 整式的基本概念3.1 代数式与整式的定义3.2 项、次数及系数的概念3.3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4 整式的加减法运算4.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4.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4.3 应用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5. 分式及其运算5.1 分式的定义及分式运算的基本性质5.2 分式的化简5.3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6.1 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方法6.2 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与定义域、值域的关系2. 幂函数与分段函数6.2.1 幂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6.2.2 分段函数的定义及分段函数的画法3. 一次函数与斜率6.3.1 一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性质6.3.2 斜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6.4.1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6.4.2 二次函数的变换与最值四、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7.1.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7.1.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换7.2.1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与奇偶性7.2.2 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与伸缩7.2.3 三角函数图像的组合与分解3.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7.3.1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3.2 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方法五、平面几何1. 直线与圆的性质8.1.1 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8.1.2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2.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8.2.1 三角形分类及其特性8.2.2 三角形的成立条件3. 三角形的相似8.3.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条件 8.3.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 圆的切线与割线8.4.1 切线的定义及性质8.4.2 相交弦的性质及切割定理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图与数据的分析9.1.1 统计图的绘制及其分析9.1.2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规律2. 事件的概率9.2.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 9.2.2 事件的计算与概率的性质3. 排列与组合9.3.1 排列的定义及排列的计算 9.3.2 组合的定义及组合的计算。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平面解析几何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坐标轴及坐标点的表示方法
- 点的坐标与距离公式的应用
2. 直线的方程
- 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截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一般式和标准式的相互转换
- 平行、垂直直线的关系及判定方法
3. 圆的方程
- 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圆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
-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相交弦和切线的性质
4. 配对法
- 二次曲线的配对法及示意图
- 配对法解题步骤与技巧
二、函数及立体几何
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定义域和值域的计算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判断
- 函数的单调性判断
- 函数图象与函数值的关系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表示和性质
-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变换
- 二次函数的表示和性质
-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变换
3. 立体几何基础知识
- 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及性质- 线段的长度和空间角的计算- 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
三、概率与统计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 事件的联合、互斥与对立关系
2. 组合与样本空间
- 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样本空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事件的排列组合与计数方法
3. 统计与抽样
- 总体、样本和样本均值的概念
- 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 样本统计量的计算及应用
以上为高一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于复复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需要注意理解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搞清楚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题中。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二次函数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h=-b/2ak=(4ac-b^2)/4ax?,x?=(-b±√b^2-4ac)/2aIII.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4篇)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1)列举法:{a,b,c……}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CSA=韦恩图示性质AA=AAΦ=ΦAB=BAABAABBAA=AAΦ=AAB=BAABAABB(CuA)(CuB)=Cu(AB)(CuA)(CuB)=Cu(AB)A(CuA)=UA(CuA)=Φ.例题: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B著名的艺术家C一切很大的书D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2.集合{a,b,c}的真子集共有个4.设集合A=,B=,若AB,则的取值范围是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人。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知识点一、集合与函数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基本运算3. 集合的关系和判定方法4.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函数的性质和基本类型二、数与式1.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和性质3.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和性质4.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5. 因式分解的方法和应用6. 分式的运算和应用三、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6. 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四、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 直线与线段的性质3. 角的概念与性质4.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5.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6. 圆的性质与定理7. 三维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五、函数与图像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六、实数与三角函数1. 整式的值域与最值问题2.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化规律4. 三角函数的同角关系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与应用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2.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4. 递推数列与递推数列的性质5.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八、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2. 概率的运算与应用3. 组合与排列的概念与性质4.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5. 平均数与波动范围的计算以上是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一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坐标轴、象限、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斜率
2. 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联立求解,以及交点的判别式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求解相关问题
4.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5. 数列与数列的通项:数列的概念、公式、前n项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6. 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复合事件、用排列组合计算概率
7. 几何: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线段、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
8. 三角函数:弧度、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概念和性质
9. 函数与导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定义域、值域、反函数、导数的概念和计算
10.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变换: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平移、伸缩和反转
11. 平面向量: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
12. 数量关系:方程的解、实数的性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图象与方程的关系
这些是基本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6篇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高中数学必修一复习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高一数学必修一主要知识点篇一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映射1.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组成: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2. 映射的概念- 映射与函数的关系- 映射的图示方法二、函数的性质1. 单调性- 单调递增函数- 单调递减函数2.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3. 反函数- 反函数的概念- 反函数的存在条件- 反函数的求法三、基本初等函数1. 幂函数- 定义- 常见幂函数的性质2. 指数函数- 定义- 常见指数函数的性质3. 对数函数- 定义- 常见对数函数的性质4.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基本三角恒等式四、函数的应用1.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建模- 生活中的函数应用实例2. 函数的最值问题-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极值存在的条件3. 函数的图像变换- 平移变换- 伸缩变换- 对称变换五、集合与常用数学符号1. 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定义- 集合的表示方法2. 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并集、交集、补集3. 常用数学符号- 集合的运算符号- 函数的符号表示六、数学语言与表达式1. 精确与严谨的数学语言2. 数学表达式的书写规则3.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七、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1. 数学归纳法- 原理- 应用2.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过程- 数学建模的实例分析3.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 逻辑推理在数学中的应用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您可以添加具体的公式、图表、例题和解析来丰富文档内容。
确保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来组织内容,并使用列表和编号来提高可读性。
最后,检查文档的格式和语法,确保没有错别字和格式错误。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集合、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补集。
-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表示方法。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函数的图像: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图像的基本特征。
2. 指数与对数- 指数幂的定义:a^n(a>0,n为整数)。
- 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指数的乘法法则、指数的除法法则、指数的幂的乘方。
- 对数的定义:对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法则。
- 对数的换底公式:换底公式的应用。
- 对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值域。
3.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的基本恒等式。
-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三角恒等变换: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4. 平面向量- 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表示方法。
-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
- 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坐标运算。
- 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的定义、运算法则、几何意义。
- 向量的向量积:向量积的定义、运算法则、几何意义。
5.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传递性、不等式的可加性。
- 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定义、解法。
- 基本不等式: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等式、柯西不等式。
6. 复数-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定义、复数的表示方法。
-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的模、辐角的定义、运算。
- 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的代数表示、复数的乘除运算。
7.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方程。
-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定义、运算、坐标表示。
- 空间向量的应用:空间向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3.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to B$。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全体。
- 常用符号表示集合,如A={x|x满足性质P}。
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A是B的子集。
- 真子集: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
- 并集:集合A和集合B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 交集:集合A和集合B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补集: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是全集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3. 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定义在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关系。
- 函数的表示方法:f(x)、y=f(x)等。
4. 函数的简单性质- 定义域:函数f(x)的定义域是所有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x的集合。
- 值域:函数f(x)的值域是所有f(x)的取值构成的集合。
- 单调性:函数在某个区间内,若x1<x2,则f(x1)≤f(x2),则称函数在该区间单调递增。
- 奇偶性:奇函数满足f(-x)=-f(x),偶函数满足f(-x)=f(x)。
二、基本初等函数1. 幂函数- y=x^n (n为实数),其中n=0,1,2,3...时分别对应不同的函数。
2. 指数函数- y=a^x (a>0, a≠1),a为底数,x为指数。
3. 对数函数- y=log_a(x) (a>0, a≠1),a为底数,x为真数。
4.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y=sin(x)- 余弦函数:y=cos(x)- 正切函数:y=tan(x)- 余切函数:y=cot(x)- 正割函数:y=sec(x)- 余割函数:y=csc(x)三、三角恒等变换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2(x) + cos^2(x) = 1- 1 + tan^2(x) = sec^2(x)- 1 + cot^2(x) = csc^2(x)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30°) = 1/2, cos(30°) = √3/2, tan(30°) = √3/3- sin(45°) = √2/2, cos(45°) = √2/2, tan(45°) = 1- sin(60°) = √3/2, cos(60°) = 1/2, tan(60°) = √33. 和差公式- 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四、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1. 数列的概念-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一、函数与方程
1.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2.一次函数
3.二次函数
4.绝对值函数
5.无理函数
6.指数函数
7.对数函数
8.三角函数
9.反函数
二、平面解析几何
1.直线的方程
2.圆的方程
3.曲线的方程
4.空间解析几何
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2.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二次不等式
4.一元有理不等式
5.一元无理不等式
6.一元绝对值不等式
7.不等式组的概念及求解
四、数列与数列的应用
1.数列的概念及性质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4.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5.数列的应用
五、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2.平面向量的运算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相互关系
4.平面向量的应用
六、排列组合与概率
1.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概率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3.事件的概念及运算
4.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5.排列组合与概率的应用
七、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
1.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三角函数的解析式与换元法
5.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6.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图形
八、数学推理与证明
1.数学推理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2.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及思路。
数学必修一中的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中的知识点总结一、集合与函数1. 集合集合是由若干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间的关系2. 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运算反函数的概念二、数列1. 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常见形式数列的通项公式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4.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3. 代数式的应用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四、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3.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和圆1. 直线的方程斜率的概念点斜式的直线方程两点式的直线方程截距式的直线方程2. 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两点式的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 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直线与圆的方程组六、三角学1. 三角比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值域和周期性三角函数图象2. 三角函数的应用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数学认识与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验证与讨论结果2. 应用题中的解决方法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列出方程或不等式解方程或不等式验证计算结果以上就是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其中包含了集合与函数、数列、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和圆、三角学以及数学认识与解决问题等内容。
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称为数列的项,通常用a1, a2, a3,…表示。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n}或者an。
数列中常见的概念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是一个常数d的数列。
等差数列通常表示为an=a1+(n-1)d。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都是一个常数q的数列。
等比数列通常表示为an=a1*q^(n-1)。
第二章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于描述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可以用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优化问题、最大最小值问题等。
不等式的解集合通常表示为一个区间或者不等式集合。
不等式中常见的运算有加减乘除,同时还有乘除和开方。
不等式的解集合通常是一个区间,区间的表示方法有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等。
第三章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二次函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函数形式,其一般形式为y=ax^2+bx+c。
二次函数图像为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包括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焦点等。
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我们需要掌握其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的方法,以及利用顶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图像。
此外,还要掌握利用一些特殊点来求二次函数的图像。
第四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关系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形式,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三角函数的图像具有特殊的波动规律,其周期为2π。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包括同余关系、反函数关系等。
同余关系是指具有相同函数值的角度,而反函数关系是指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反函数。
第五章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用于证明关于所有正整数的命题。
数学归纳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证明基本情况;(2)假设某个正整数n时命题成立;(3)证明n+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可以得到所有正整数情况下命题成立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全书(共三章)知识点小结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的描述概念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1)确定性 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集合A 和元素a ,要么a A ∈,要么a A ∉,二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如“个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2)互异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互不同的,任何两个相同元素在并入同一集合中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如:若a 、2a 在一个集合中,则a 值不能是0或1.(3)无序性 集合中元素次序无先后之分.如:集合{1,2,3},也可以写成{1,3,2},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集合.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a A ∈;不属于a A ∉. 4.集合的表示 (1)自然语言描述法 (2)列举法定义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适用条件 元素个数较少;元素较多但很有规律性 (3)描述法一般格式 {|()}x A P x ∈.竖线左边为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竖线右边为元素的共同特征 适用条件 集合中的元素不能一一列举出来,但集合中元素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4)图形表示法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一般用矩形表示全集,用椭圆或圆表示子集. (5)区间表示法在数轴上以区间表示集合.有闭区间,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6)常见数集符号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复数集C . 二、集合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1)子集 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真子集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3)子集性质 ①A A ⊆; ②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④A B ⊆,B C A C ⊆⇒⊆. ⑤A B ⊂,B C A C ⊂⇒⊂;⑥n 元集合有2n 个子集, 有21n -个真子集, 有22n -个非空真子集. 2.不包含关系3.集合相等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并集(1)自然语言表示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 (2)图形表示(3)符号语言表示 {|,A B x xA =∈或}xB ∈.2.交集A BAB(1)自然语言表示 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 (2)图形表示(3)符号语言表示 {|,A B x xA =∈且}xB ∈.3.补集(1)全集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自然语言表示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作C U A .(3)图形表示(4)符号语言表示 C {|,U A x x U =∈且,x A ∉U 是全集}. 4.运算性质 (1)AA A A A ==; (2)A ∅=∅;A A ∅=; (3)C U A A U =;C U A A =∅;(4)card()card()card()card()A B A B A B =+-; (5)()C C U U A A =,C U U ∅=,C U U =∅; (6)(C )(C )C ()U U U A B A B =,(C )(C )C ()U U U A B A B =; (7)()A A B A =,()A A B A =; (8)A B A A B =⇔⊆,A B A B A =⇔⊆; (9)A B B A =; A B B A =. 四、函数概念1.函数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f A B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做 ()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全体函数值构成的集合{()}C 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C B ⊆.注:(1)集合A 与集合B 必须是非空数集;(2)集合A 为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 未必是函数的值域,值域C B ⊆; (3)正确理解函数符号()y f x =:①它表示y 是x 的函数,绝非f与x 的积;②()f a 仅表示()f x 在x a=时的函数值.2.函数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3.两函数相同条件 定义域、对应法则均相同.4.求函数定义与原则 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能使函数函数对应法则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当函数有实际背景时,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5.分段函数 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法则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五、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注:三种表示法各有优点,不能误认为函数只有解析式一种表示法. 2.作函数图象的步骤 列表,描点,连线.3.求函数解析式方法 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换元法,消元法.A BABAC U AU六、映射概念映射定义 设集合A 、B 是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A 中的任一..元素a 在B 中都有唯一..元素b 与a 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A 、B 、f )叫做A 到B 的映射,即:f A B →.b 叫作a 的象,a 叫作b 的原象. 【注释】(1)集合A 、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这两个集合有先后次序,A 到B 的映射与B 到A 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映射;(2)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3)A 中两个(或几个)元素可以允许有相同的有象;(4)不要求集合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即B 中可能有些元素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的象. (5)判断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是否为映射的方法:①从A B →的对应只能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若f 可用解析式表示,则f 是唯一的,即()y f x = ) ②A 中元素必有象.,B 中元素可能没有原象..(象的集合C B ⊆). 如:{|04}A x x =≤≤,{|02}B y y =≤≤,则:f x y x →=是A B →的映射; :23f x y x →=不是A B →的映射.七、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增函数、减函数定义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集合I :增函数定义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在()f x 这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定义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f x 在这个区间D 上是减函数.2.单调函数、单调区间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3.增函数、减函数的等价定义 任取12,[,]x x a b ∈,则 『等价定义1』1212()()0f x f x x x ->-()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1212()()0f x f x x x -<-()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等价定义2』1212()[()()]0x x f x f x -->()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4.对单调性概念的理解:(1)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定义域内讨论,可以是整个定义域,也可以是定义域的某个区间.(2)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不具有单调性,如1y x -=,2y x =;有些函数在其整个定义域内都具有单调性,如y x =,3y x =;(3)当函数在闭区间上单调时,区间包不包括端点都可以,但习惯上写成闭区间的形式;因为对于单独的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因而没有增减变化,所以区间端点处不具有单调性;(4)函数单调性定义中的1x 、2x 应取自同一单调区间且具有任意性; (5)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像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像是下降的; 5.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①任取…,②作差、变形(一般是因式分解、配方、分子或分母有理化),③判断符号,④结论. 八、函数的奇偶性1.奇函数定义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奇函数. 2.偶函数定义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偶函数. 3.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则称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具有奇偶性. 注:(1)函数可分为奇函数、偶函数、既奇又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2)奇函数、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 x 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条件下,再根据()f x -与()f x 的关系做出判断,为了便于判断,有时需要将函数进行化简.5.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1)奇偶性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方法.(2)为了便于判断,有时将函数解析式化简后利用奇偶性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函数为奇函数;()1()f x f x -=-⇔函数为奇函数(()0f x ≠);()()0f x f x --=⇔函数为偶函数;()1()f x f x -=⇔函数为偶函数(()0f x ≠). (3)根据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判断奇偶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的函数是偶函数. (4)利用基本函数的奇偶性结论判断(具体内容见后面附录二). (5)由任意一个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f x ,均可构造出一个奇函数()[()()]2g x f x f x =--、一个偶函数()[()()]2h x f x f x =+-. (6)利用以下结论判断奇偶性: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奇,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等.5.有关函数奇偶性的结论(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内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如果具有单调性) (2)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内具有相反的单调性(如果具有单调性) (3)若奇函数()f x 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4)若()0f x =,且()f x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八、指数1.方根的概念、性质及表示(1)方根的定义:如果n x a =,那么x 叫做数a 的n 次方根(1n >,N n *∈).(2)方根的性质及表示:①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 的n②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记作:,负数的偶次方根不存在; ③零的n 次方根是零. 2.根式概念、性质(1n 叫根指数,a 叫被开方数(a .(2)根式性质:设1n >,且N n *∈,则①n= . = .3.指数的扩充 ⅰ整数指数幂:(1)正整数指数幂:n a 是指n 个a 的积,即na a a a =⋅⋅⋅,也叫做a 的乘方.(2)零指数幂:01(0)a a =≠. (3)负整数指数幂:1n n a a-=(0,N )a n *≠∈. ⅱ 有理指数幂:(1)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m na=0a >,,N m n *∈,1n >,且mn为既约分数). (2)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m na-=0a >,,N m n *∈,1n >,且mn为既约分数). ⅲ 无理指数幂一般地,正数的无理指数幂a α(0a >,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无理指数幂.ⅳ实数指数幂一般地,正数的实数指数幂a α(0a >,α是实数)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实数指数幂.4.(实数)指数的运算性质共三条性质:设0a >,0b >,,R αβ∈,则(1)a a a αβαβ+=,(2)()a a βααβ=,(3)()ab a b ααα=. 附1.正整数指数的运算性质:设,N m n *∈,则(1)m n m n a a a +=,(2)()m n m na a a m n -÷=>,(3)()nmmn a a =,(4)()mm m ab a b =. 附2.有理指数幂a α的底数a 取值情况: ①α为正整数时,R a ∈;②α为负整数或0时,0a ≠; ③α为正分数q p (只研究,N p q *∈,且q p为既约分数)时, q 奇p 奇:R a ∈;q 偶p 奇:R a ∈;q 奇p 偶:0a ≥;④α为负分数q p -(只研究,N p q *∈,且qp为既约分数)时, q 奇p 奇:0a ≠;q 偶p 奇:0a ≠;q 奇p 偶:0a >;九、指数函数附:1.复合函数定义 如果y 是u 的函数,记为()y f u =,u 又是x 的函数,记为()u g x =,且()g x 的值域与()f u 的定义域的交集不空,则确定了一个y 关于x 的函数[()]y f g x =,这时y 叫x 的复合函数,其中u 叫做中间变量,()y f u =叫做外层函数,()u g x =叫做内层函数.2.反函数定义 设函数()y f x =定义域是A ,值域是C ,由x ,y 对应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来,得到()x y ϕ=,如果()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即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则把()x y ϕ=叫做()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y f y ϕ-==习惯上写成1()y f x -=.【注释】①1()x f y -=与1()y f x -=都是()y f x =的反函数,且1()x f y -=与1()y f x -=是同一函数;②确定反函数与原函数的映射都是一一映射;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如果有解析式,一般是不同的,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函数y x =的反函数仍是y x =;函数11x y x -=+的反函数仍是11xy x-=+. 3.求反函数的步骤第一步:求反函数定义域,即求原函数值域; 第二步:求反函数对应关系,即反求原函数中x ; 第三步:写出反函数解析式,并注明定义域. 4.反函数的有关性质(1)还原性:①1[()]()f f x x x C -=∈;②1[()]()f f x x x A -=∈.(2)互换性:定义域,值域互换; (3)单调性:若有,则相同; (4)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关系: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1()x f y -=的图像相同.(5)一个假命题: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如果有交点,则交点在直线y x =上. 【注】还原性的证明:1()x f y -=代入()y f x =得①;()y f x =代入1()x f y -=得②. 5.反函数的存在条件〗(1)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必有反函数; (2)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3)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常见函数的反函数〗1.一次函数有反函数,且其反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2.反比例函数有反函数,其反函数仍是反比例函数. 3.二次函数没有反函数. 4.函数ax b y cx d +=+(0,0)c b ≠≠有反函数,其反函数为dx by cx a-+=-.5.对数函数log a y x =(0,1)a a >≠与指数函数x y a =(0,1)a a >≠互为反函数. 4.【函数图象的作法】作函数图象有两条基本途径—描点法、图象变换法: 函数图象的变换 (1)平移变换 ①水平平移函数()(0)y f x a a =+>图像由函数()y f x =图像向_平移_单位得到;函数()(0)y f x a a =->图像由函数()y f x =图像向_平移_单位得到.②竖直平移函数()(0)y f x a a =+>图像由函数()y f x =图像向_平移_单位得到;函数()(0)y f x a a =->图像由函数()y f x =图像向_平移_单位得到.(2)对称变换①函数()y f x =-与()y f x =图像关于_对称; ②函数()y f x =-与()y f x =图像关于_对称; ③函数()y f x =--与()y f x =图像关于_对称;④函数1()y f x -=与()y f x =图像关于_对称;⑤函数|()|y f x =图像可由()y f x =图像按如下方式得到:将()y f x =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_,而图像的其余部分_; ⑥函数(||)y f x =图像可由()y f x =图像按如下方式得到: 作出()y f x =图像0x ≥的部分,再利用“偶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的性质,作出(||)y f x =图像0x <的部分. (3)伸缩变换①函数()(0)y Af x A =>图像可按如下方式得到:当1A >时,将函数()y f x =图像上各点_坐标_到.原来的_倍得到,(_坐标不变);当01A <<时,将函数()y f x =图像上各点_坐标_到.原来的_倍得到,(_坐标不变); ②函数()(0)y f ax a =>图像可按如下方式得到:当1a >时,将函数()y f x =图像上各点_坐标_到.原来的_倍得到,(_坐标不变); 当01a <<时,将函数()y f x =图像上各点_坐标_到.原来的_倍得到,(_坐标不变). 附录二:基本函数的奇偶性1.反比例函数(0)ky k x=≠是奇函数. 2.一次函数(0)y kx b k =+≠,当0b =时是奇函数,当0b ≠时,是非奇非偶函数.3.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当0b =时是偶函数,当0b ≠时,是非奇非偶函数. 4.幂函数()y x αα=∈R .令||q p α=(,N p q *∈,1p =时,α为整数,1p >时,α为分数,且q p 为既约分数)(1)当q p 是奇数比奇数时,如1y x -=、13y x =、y x =、3y x =等,是奇函数; (2)当q p 是偶数比奇数时,如2y x -=、0(0)y x x =≠、2y x =等,是偶函数; (3)当q p 是奇数比偶数时,如12y x -=、12y x =等,是非奇非偶函数. 5.指数函数(0,1)x y a a a =>≠是非奇非偶函数. 6.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是非奇非偶函数. 7.函数(0)cy ax ac bx=+≠是奇函数. 8.函数()x x f x a a -=+(0,0)a a >≠为偶函数,函数()x xg x a a -=-(0,0)a a >≠为奇函数.9.函数221()1x x x x x x a a a f x a a a ----==++(0,0)a a >≠为奇函数. 10.函数1()log 1axf x x-=+(0,0)a a >≠为奇函数.11.函数()log (a f x x =(0,0)a a >≠为奇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