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美术点的集合

合集下载

第2课 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2课 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点的集合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点、线、面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点的集合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点的集合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点是如何排列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点的集合。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点描法、点彩法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的集合创作作品,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尝试运用点的集合创作作品。

三、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要求,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感受。

教学延伸:1. 教师布置作业:运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幅作品,主题自选。

2. 学生回家后,可以尝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更多创作,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3. 注意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学会了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与练习环节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示范与练习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技能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2课点的集合》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点的集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不同组合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点的组合形式,如线性组合、面性组合、色彩组合等,以及相关的欣赏和练习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美术技能,对点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点的组合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组合形式的创新、组合规律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等环节,逐步提高对点的集合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不同组合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创作出有特色的点的集合作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不同组合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创新,创作出有特色的点的集合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的点的集合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点的集合的美。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不同的点的组合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组合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

2.范作:准备一些经典的点的集合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3.材料: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范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经典的点的集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组合形式,如线性组合、面性组合、色彩组合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点的集合》这一章节。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基本概念,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点,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我们还进行了创意绘画实践,运用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了创意思维和美术创新能力,以及美术表现能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点的集合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难以把握点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点进行创意绘画。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采用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概念。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创意绘画实践中缺乏灵感和创意。他们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方式,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我计划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意素材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点的集合》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1:请用点的大小和形状创作一幅画,表达一种情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点在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点的集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创作,提高对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

2.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点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创作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点在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点的集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美术作品示例。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点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点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运用点的集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点的集合》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的短文。

课后反思1. 学生对点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的效果。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点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教学内容《第2课点的集合》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探索点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课程内容涉及点的定义、特点、在构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的集合创作出有吸引力的艺术作品。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理解点在视觉艺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点的特征,并理解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掌握利用点进行构图的基本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增强其审美感知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点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点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记,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构成、强调和平衡等功能。

2. 点的构图技巧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运用点进行构图,以创造出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

教具学具准备- 美术教材-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示例作品和讨论- 艺术作品示例,包括点的集合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包含点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点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点,讨论点的特征和作用。

引导他们思考点是如何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的。

3. 实践与探索:学生通过绘画练习,探索点的集合在构图中的应用。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点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观察其对作品的影响。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教师提供反馈,强调点的有效运用和构图技巧。

5. 总结与反思:总结点的集合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作品中继续探索点的使用。

板书设计- 《第2课点的集合》- 副探索点的艺术- 主要内容:- 点的定义和特征- 点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点的集合构图技巧-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 作业名称:《点的探索》- 要求:学生创作一幅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示他们对点的理解和对构图的探索。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课点的集合》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点的集合是指将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进行组合,形成富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或画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点的集合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意美术创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点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意美术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意美术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示范法:通过示范点的集合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点的集合的绘制方法。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点的集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2.教学课件:点的集合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3.画材:彩色笔、画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点的集合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绘制点的集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点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增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点的概念:介绍点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点的运用:讲解如何运用点进行美术创作,包括点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 点的作品欣赏:展示一些运用点创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点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运用点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以及如何处理点与点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点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点的概念、特点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点进行美术创作,包括点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点进行美术创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板书设计1. 《点的集合》2. 内容:点的概念、点的运用、点的作品欣赏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点进行美术创作,主题自选,形式不限。

2. 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需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以上内容共2000字以内)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知识点,再到创作和评价的全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 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点的例子,如夜晚的星星、雨滴、电脑屏幕上的像素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点的存在和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点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点的集合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并能运用点的集合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点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点的定义:介绍点在几何学中的定义和在艺术中的抽象概念。

2. 点的特性:讲解点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性,以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

3. 点的集合:探讨点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如何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4. 艺术作品中的点:分析艺术作品中点的应用,理解艺术家如何利用点的特性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点的特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点的集合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艺术作品图片、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颜料、调色板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点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点的关注和兴趣。

2. 新授:讲解点的定义、特性和在艺术中的应用,结合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点的集合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点的集合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点的集合2. 正文:包括点的定义、特性、点的集合、艺术作品中的点等要点。

3. 配图:展示点的实例和艺术作品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运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小组作业:分组进行点的集合创作,共同完成一幅大型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点的概念和特性有了深入的理解,能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的集合》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点的集合是指将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进行组合,形成富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或作品。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点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点的集合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会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点的集合的特点和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点的集合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笔等。

3.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点的集合的例子,如蜘蛛网、雪花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点的集合的特点和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优秀的点的集合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点的集合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要点。

六年级美术点的集合

六年级美术点的集合
六年级美术点的集合
《点的集合
•想一想: •1.什么是 “点”? •2.生活中有哪些 “点”?
•点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 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
•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 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 初的要素。”
豹身上的点,体现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我们身边的“点”
点墨画
苗 族
马 赛 克




•小结:
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是 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 以看成是点。
修拉,法国 “点彩派”画家,生于巴 守家庭里,在这样的家庭里他养成了孤
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 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 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
代表作《大碗岛星期
放 大 后 的 效 果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欣赏:
希 腊 镶 嵌 画 《 殉 教 》 法 国
黄 宾 虹 《 山 水 ( 局 部 )

梵 高
《 星 月 夜

点彩画:
学生作品:
学一学:




作业要求
• 一: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 • 二: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2024年美术点的集合教案8篇

2024年美术点的集合教案8篇

2024年美术点的集合教案8篇美术点的集合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尝试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2、提高幼儿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萌发幼儿将艺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教具:长条形白纸,折叠好的白纸,画好圆的白纸各一张;红、黑水彩笔各一支,剪刀一把;大篮子两只,成功标记,“二方连续”字卡;课件一份。

学具:长条形白纸、彩色纸,红、黑水彩笔、剪刀人手一份,小篮子4只。

活动过程:一、圆圈舞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拍手进场,走成圆圈。

2、师幼手拉手跳圆圈舞。

二、幼儿探索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1、设疑:怎样剪出四个连着的圆?(1)师:跳舞真开心。

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舞呀?(圆圈舞)我们是怎样变成圆的?(手拉手围成圆)对,小朋友一个一个手拉手排好队就变成了大圆圈。

我也想来变个圆。

(2)出示长方形白纸,教师示范剪一个圆和四个连着的圆。

师:我两次都是画个圆,剪下来,为什么第一次只有1个圆,第二次却有4个圆?师:我是怎样折的?谁来试一试。

(请1-2个幼儿示范折的方法)(3)幼儿折好后,教师当场画圆剪圆加以验证。

师:这样折了再剪就能变出4个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画个圆,剪下来。

师:真的变出了四个圆,看来折的方法真不错。

(4)引导幼儿观察4个圆。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4个圆是怎样的?师:对,就象我们跳圆圈舞一样,一个一个手拉手连着的,而且是一模一样的。

2、幼儿自由探索,剪出四个连着的圆。

3、解决疑问。

(1)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请剪成功的幼儿介绍方法。

(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4、第二次操作。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相信这一次你们一定能成功。

(幼儿操作)5、揭示二方连续的概念及特点。

三、欣赏课件,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许多地方运用了二方连续纹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情感升华:
结合《点的集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点的集合》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点的集合》内容,强调《点的集合》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点的集合》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突破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局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办法:
1. 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加深对点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2. 采用分组讨论、展示和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突破创新思维的局限。
3. 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点的集合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点的集合》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点的集合》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点的集合》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实例和参考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的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点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点的集合作品欣赏与分析4. 点的集合创作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点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点的集合创作实践难点1. 点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意运用2. 点的集合作品的形式美感和主题表达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1. 通过PPT展示点的集合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点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阶段:作品欣赏与分析1. 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点的集合作品,如米罗的《星座》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点元素是如何运用和表现的。

第三阶段:创作实践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1.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点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点的集合作品欣赏与分析4. 点的集合创作实践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点元素创作一幅作品,主题自选。

2. 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点元素运用得当。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点元素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点的集合创作实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点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运用点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知识与技能:理解点在视觉艺术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点元素的基本表现技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点的集合”这一主题展开,包括:1. 点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点的基本概念,探讨其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点的表现技法:学习如何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掌握点的不同表现技法。

3. 点的组合与变化:探讨如何通过点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点元素的表现技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创造出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美术作品示例,教学视频。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点元素创作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识讲解:介绍点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点元素的表现技法。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点元素创作的实践操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1. 点的定义与特点2. 点的表现技法3. 点的组合与变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包括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

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话题: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点”元素,如夜晚的星星、雨滴、电视屏幕上的像素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点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点的集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点的集合指的是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美感的画面。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了丰富视觉效果、表达情感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星空》。这幅作品展示了点的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的集合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举例: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点的集合组合,如大小对比、色彩搭配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在作品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创新点、形式美感等方面,提高评价的深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点的集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点的集合所形成的美丽图案?”比如,夜晚的星空、地面的鹅卵石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点的集合在艺术创作中的奥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自信心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的第2课,主题为“点的集合”,选用人教版(2023秋)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点的概念,认识点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2.学习通过点的疏密、大小、颜色等元素,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探索点的组合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我相信我们的美术课堂会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创作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点的疏密、大小、颜色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点的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点的组合表现出空间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点的疏密、大小、颜色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点的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点的疏密、大小、颜色的把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我在旁边进行个别指导。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作品中感受点的运用技巧。
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点的集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不够明确。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的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创新能力的培养: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创作中敢于尝试新的组合方式,形成独特的作品。例如,如何打破常规,运用新颖的点元素进行创作。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

【核心素养】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二)知识全面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豹子身上的点
点的艺术
小鹿身上的点
艺术作品中的点
艺 术 作 品 中 的 点
思考: 1、讨论作画的步骤 2、说说如何让画面变的更美
1、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用多种工具 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2、注意构图美观。
3、用色要干,色点排列疏密有致。
豆子
修拉(法国)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法国) 大碗岛的赛纳河之春
保罗.西涅克(法国) 纳蒂布港
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 色彩用小点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 在画布上,以求得比画板上进行色调混
合更明亮的效果。
比较笔触
(小点)
(大点)
不同形状的点
1
3
2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