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一到三章资料复习及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选择题:
一、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二、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填空题:
一、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
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二、20XX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
时。
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的。
三、25dm = _____ m = ______ cm 300cm2 = _____ m2 = ______ mm2
计算题:
一、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
(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
二、一列长300米的火车已经完全通过长为2700米的南京长江大桥,测得火车的速度是25m/s,求:
(1)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1.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条件:在介质中传播,一切固、液、气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声速:340m/s
2.传播声速: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
一般在介质中的大小关系:固体>液体>气体
听觉: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再引起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传给大脑
回声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s,最短距离为17m。
回声测距公式:S=1/2vt。
定义:通常指悦耳、动听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音调意义:指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乐音特征响度意义:指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现象与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意义:指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有关
定义:环保:令人厌烦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4.噪音强弱:强弱的等级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1)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
控制(2)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
(3)阻止噪声进入耳朵。
5.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频率范围:高于20000Hz的声波
6.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大
应用:(1)回声定位;(2)声呐;(3)B超;(4)工业超声探伤仪;
(5)超声波清洗;(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
频率范围:低于20Hz的声波
7.次声波特点:声源广、传播远、危害人体健康
应用:预报风暴、地震、海啸等
选择题: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
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计算题:
一、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2-3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声波。
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二、子弹在离人50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问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经前进多少m?(假设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符号为℃。
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最后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医用体温计是内装水银的液体温度计,刻度范围在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度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二、物态变化
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
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它是熔化的逆过程.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常见的物质中,各种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体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晶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
2.汽化与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它的相反过程,即物质由气态变成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在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同种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的体积。
3.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过程要不断放热。
干冰是一种很易于升华的物质,而升华又是吸热的,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贮藏食品﹑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等。
选择题:
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2.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4.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填空题:
1.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3.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
操作题: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5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6)。
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