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_王兵
暨大经济学导师
1980年,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获得了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为我校经济类学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学系曾拥有的会计学、国际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等教研室,其后都分别发展成为了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现在相应的专业和系所。
经济学系历任系领导名单
2、行政设置和师资队伍
经济学系的现任领导班子是:系主任:刘金山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李郁芳教授,系主任助理:王兵博士。
经济学系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本论、投资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五个教研室。
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现有在编教师26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1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获博士学位教师11名(其中2名博士后,2位海外博士),在读
博士生4名;另有10多名兼职教授。
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吴江教授、李郁芳教授、陈雪梅教授、
梅林海教授、刘金山副教授等。
教师风采
经济学系教师。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王燕;谢蕊蕊【摘要】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考察工业经济增长时,能源环境因素就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能源和环境因素约束下的我国2001-2009年区域工业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对区域之间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高于效率提高;非期望产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不考虑能源环境约束过高的估计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年份变化上,循环经济和新能源发展卓有成效,考虑能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在区域比较上,东部地区工业不仅在技术和投入产出效率方面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污染治理方面也领先于中西部.%Currently, the industrialization is developing into mid-late stage in China. The major obstacles which con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ustry are the lac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it is the first priority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society in our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trategy, which means factors such 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an not be neglected when we are analyzing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y. To testify our theory, we introduce the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d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into the data envelop analysis( DEA) method. By using the adjusted DEA method,we analyzed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fficiency and the green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 from 2001 to 2009 in China. We compared the regional total-factor productivities by tak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not tak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 into consideration. Our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s: (1) The industri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growing annually in China, and the effect caused b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caused by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2) The introduction of undesirable outcomes reduce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Chinese industry, which means we overestimate the growth of our industrial economy if we do not tak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 into consideration. (3)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and new energy is prosperous now in China, and the total-factor productivities of regional industry are increasing annually. (4) Compared with the central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the industries in the east China are more advanced in technology and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nd also advanced in the field pollution control.【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22)005【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环境效率;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ML指数【作者】王燕;谢蕊蕊【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1工业是污染环境和消耗能源的主要源头产业,迄今为止,典型的工业化国家都未能避免先高消耗高污染后节约治理的发展轨迹。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 一
环境约束 下 中国区域 工业技 术效率 与生产 率及其影 响 因素 实证研 究
因素进行 实证分 析 。
本 文下面 的结构 安排是 : 第二部 分是文 献综述 , 三 部分是 研 究方 法 的介绍 ; 四部分 是数 据处 理 及 第 第
实证 结果 的分析 ; 第五 部分是 对环境 管制 下全 要 素生 产率 和 技术 效 率 的增 长进 行 影 响 因素 分析 ; 第六 部
的意义 。
本 文 采 用 19 - 20 9 8 0 7年 中 国 各 地 区规 模 以上 工 业 企 业 的 面 板 数 据 , 用 序 列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运
( euni E 方 法和曼 奎斯特一 卢 恩伯格 生产率 指数 ( Sq etl A) aD ML) 量环 境约束 下 的技 术效 率 、 测 环境管制 成 本 及地 区工业全 要素 生产率 , 并使 用动态 面板数 据 的 GMM 方 法对影 响 技术 效率 和 工业 全 要 素生 产率 的 0年来 , 我国经 济的平 均增 长率达 到 9 8 。经济 快速 的增长 伴随着 自然 资源 利用 效率 较 .% 低、 环境质 量持续 下降 , 以及环 境健康 损失 不断增 加等 问题 ( 界银 行 ,09 。工业 经 济作 为 我 国经济 的 世 20 ) 主体 , 年均 增速更 是达 到 1.8 ( 5 % 吴军 ,09 。工 业 的快速 发 展不 可 避 免地 产生 各 种 污染 , 业 污染 是 1 20 ) 工
F I工业结 构、 D、 能源结构 、 口密度 对技 术 效率和 全要 素生产 率有 不 同程度 的 影响 。 人
关 键 词 方向性距 离函数 技 术效 率 全要 素 生产 率
J L分类 :2 , 5 , l 中图分类号 :2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29 2 1) 1 0 3 1 E D 4 Q 2R l F0 A 1 064 (00 1- 0 - 7 0 0 0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中国各区域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状态,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各区域在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通过对各区域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各区域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各区域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仅有助于推动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中国各区域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在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环境效率评价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构建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效率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同时,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深入探讨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然而,国内研究在数据获取和处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导致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齐亚伟【摘要】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能源与二氧化碳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解框架中,测算了2001~2009年我国备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省际差异分别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10页(P137-146)【关键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GML;指数【作者】齐亚伟【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8~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
在盘点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时,我们发现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以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诱发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污染,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大打折扣。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得到遏制。
能源耗竭和二氧化碳排放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为此,节能减排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国政府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运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通过分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为缓解经济高速增长与能源耗竭、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_王兵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王 兵 吴延瑞 颜鹏飞内容提要:本文运用SB M 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份1998)2007年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的结论有: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 2和COD 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效率较高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市场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资源环境因素对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名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RP 、FDI 、结构因素、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公众的环保意识对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 王兵,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规制与增长研究中心,邮政编码:510632,电子邮箱:twangb @.c n;吴延瑞,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6009,电子邮箱:ywu@.au;颜鹏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电子邮箱:yanpengfei1023@1631com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经济绩效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0(08J C790047)的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3051)和(70703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JL018)和(07AJL009)及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暨南大学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0的资助(Cjyyxm09002)。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修改意见。
当然,文责自负。
一、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集中遇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共100件)北京(3件)北京化工大学银奖作品《绿色固沙保育棒》北京科技大学银奖作品《从含钛电炉分渣制备六钛酸钾纳米晶须的研究》清华大学铜奖作品《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u》天津(1件)天津财经大学铜奖作品《关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的调查——基于群众满意度的视角》河北(2件)河北北方学院银奖作品《下丘脑垂体神经系统TFF3高表达促进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河北大学银奖作品《新型微波萃取器》山西(2件)太原理工大学铜奖作品《煤矿无人值守综采工作面》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铜奖作品《锚固用工字型钢带》内蒙古(1件)内蒙古大学铜奖作品《高吸水树脂的性能研究》辽宁(1件)渤海大学银奖作品《接力中国梦,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锦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吉林(3件)吉林大学铜奖作品《扫描电镜内原位微纳米压痕/划痕测试技术与系统》吉林化工学院银奖作品《农业废弃物药用开发——玉米须系列产品的研制》吉林农业大学金奖作品《多功能承插式EPS板材切割机》黑龙江(2件)东北林业大学铜奖作品《桥墩点位快速测量仪》哈尔滨工程大学金奖作品《多功能助行康复机器人》上海(14件)东华大学金奖作品《高品质麻类纤维产品生物脱胶产业化生产技术(原名: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复旦大学铜奖作品《社会保障与农地制度联动改革:永久迁移之路——上海市外来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调查》华东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化学气体泄露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金奖作品《绿色高效纳米碳基膜电容脱盐装置》上海财经大学银奖作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体验消费类聚集区为例》上海大学铜奖作品《基于【5】芳烃和双咪唑盐的准轮烷型分子开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铜奖作品《何日候鸟长栖息:中国大学城“空巢”现象探索——基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调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铜奖作品《城乡统筹背景下完善上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上海海事大学金奖作品《基于激光测距仪的全自动化装船机》上海海洋大学金奖作品《食品低温流通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与设备创新》上海交通大学铜奖作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上海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炉窑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上海师范大学金奖作品《高显色性LED荧光粉与远程激发LED技术研发》同济大学金奖作品《新型toxtell微生物传感器水质毒性分析仪》江苏(10件)常熟理工学院铜奖作品《废旧聚酯瓶制备聚酯多元醇和漆包线漆的研究》东南大学银奖作品《具有力触觉的新型人机交感智能肌电假手》江苏大学铜奖作品《漂浮型硅基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江苏科技大学铜奖作品《多水面无人艇及其协同系统》南京工业大学铜奖作品《有毒有机废水新型催化氧化技术装置的研发及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铜奖作品《数字水墙》南京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实现叶片信息测量与识别》南京师范大学铜奖作品《青春集合在军旗下—新时期大学生“从军热”动因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南京邮电大学铜奖作品《多智能体对抗系统的自主决策及其实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银奖作品《注射剂中热原专用超滤膜及在线检测仪》浙江(8件)杭州师范大学金奖作品《石斛菌根真菌资源挖掘与利用》温州大学银奖作品《绿色介质中碳——碳键形成的研究》浙江财经大学铜奖作品《“绿色杭州,低碳出行”—杭城居民出行状况的调查研究》浙江大学银奖作品《基于外骨骼的智能受不康复训练装置》浙江工业大学银奖作品《给予催化剂再生技术的取代芳胺类化合物绿色植被工艺》浙江理工大学金奖作品《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抑制白血病生长的机制和动物谁评治疗研究》浙江农林大学银奖作品《林权一卡通系统》浙江师范大学铜奖作品《人工替代骨的快速成型及其数字化定制制造》安徽(3件)安徽大学银奖作品《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安徽理工大学铜奖作品《智能型矿用气动水射流除尘设备》安庆师范学院金奖作品《流域表土营养盐空间分布及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基于巢湖周边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的调查分析》福建(3件)福建农林大学金奖作品《微生物农药Bt发酵中食用菌菌糠的绿色应用》福州大学银奖作品《高效多功能废水净化吸附剂的研制》厦门大学银奖作品《新型荧光Ag-S簇合物的形成机理及半导体性质研究》江西(4件)东华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功能性穿插框架的分子设计和性能研究》南昌工程学院银奖作品《江西乐平传统戏台的建筑技艺与构造研究》南昌航空大学银奖作品《磁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南昌理工学院银奖作品《激光—离子组合式火箭发动机的探究》山东(6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铜奖作品《山东省生猪养殖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济南大学铜奖作品《现场信息检测小车》鲁东大学铜奖作品《北门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青岛科技大学银奖作品《借助自掺杂聚苯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中性环境中电化学检测DNA片段》山东师范大学铜奖作品《同源重组是流感病毒进化的一种重要动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铜奖作品《风力发电和变频抽油机群共直流母线能量管理系统》河南(5件)河南工业大学铜奖作品《新型高效引诱剂研制报告》河南科技大学银奖作品《三维悬吊式“飞行”摄像平台控制系统研究》河南师范大学铜奖作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专项报告—基于河南省上蔡县的实地调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银奖作品《小浪底水库含沙量在线检测系统》郑州大学铜奖作品《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贴片拆片一体机》湖北(4件)湖北工业大学金奖作品《粘扣带外观疵点自动检测与评价系统》武汉纺织大学银奖作品《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武汉科技大学银奖作品《鄂豫两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践行研究——以湖北汉川和河南漯河为例》武汉理工大学铜奖作品《面向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行星传动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湖南(4件)湖南中医药大学银奖作品《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与机理的实验研究》吉首大学铜奖作品《土家族传统药用植物彩色图典》湘潭大学银奖作品《动力电池钢壳的单体喷镀方法及装置》中南大学银奖作品《“科学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指导下发展有色金属循环产业研究与探索—以‘中国银都’湖南永兴县为例”累进创新成果》广东(5件)广州大学铜奖作品《氨基改性淀粉重金属捕集剂的中试及性能应用》广州医科大学铜奖作品《顺应人体胸廓解剖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管》暨南大学金奖作品《环境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研究--基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深圳大学银奖作品《利用水螅与UV-C控制O3/BAC深度处理工艺饮用水中水蚤爆发的应用技术》湛江师范学院铜奖作品《关于Feigenbaum型泛函方程的C1解》广西(2件)广西大学银奖作品《受病毒调控的板栗疫病菌疏水蛋白Cryparin调控了G蛋白和MAPK 细胞壁完整信号传导途径》广西师范大学铜奖作品《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海南(2件)海南师范大学银奖作品《外来有害物种红耳龟与本地濒危物种中华条颈龟竞争适应机制的研究》海南医学院铜奖作品《医用硅胶仿生奶瓶》重庆(5件)西南大学银奖作品《杀虫剂啶虫脒影响小鼠生理功能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铜奖作品《成渝两地居民幸福指数比较实证研究》重庆大学铜奖作品《冲击我国城市化进程瓶颈的一项变革——基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重庆工商大学铜奖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途径》重庆邮电大学金奖作品《让高校主题网站“e展‘红’图”——基于“红岩网校”等主题网站的调查分析》陕西(5件)西安交通大学银奖作品《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及灌木恢复保护对治理沙漠的探讨》西安科技大学铜奖作品《矿用无线微型智能瓦斯监测系统研制》西安邮电大学银奖作品《自适应风光互补大气微尘智能化监测环保系统》西北工业大学银奖作品《多功能微型矢量推进的水下航行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奖作品《活性炭生产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生产活性炭、木醋液、焦油及木煤气的方法》甘肃(1件)兰州大学银奖作品《新型电子俘获型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在光存储、长余辉标记及辅助光催化方面的应用》青海(1件)青海大学铜奖作品《藏毯羊毛染色中天然植物染料的实验研究》宁夏(1件)宁夏大学铜奖作品《小型智能化红枣分级分选机》新疆(1件)新疆财经大学铜奖作品《俄白哈关税同盟的相关经济影响》兵团(1件)石河子大学铜奖作品《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叉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共100件)北京(5件)北京大学一等奖作品《激光斜射扫描显微技术》北京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纳米细菌纤维素多功能医用敷料的研究》北京联合大学一等奖作品《解决城市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垡头老旧小区为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作品《校园整合型自提点需求及可行性的调研报告》清华大学一等奖作品《V-stroke可变冲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天津(1件)天津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天津低碳城市建设现状调查及与北京、上海、重庆典型城市的比较研究》河北(3件)石家庄经济学院二等奖作品《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二等奖作品《柔性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河北医科大学二等奖作品《齐墩果酸共晶的研制及热力学研究》山西(1件)山西大学三等奖作品《用于精细农业的CO2浓度测量新技术与装置》内蒙古(1件)内蒙古大学三等奖作品《多维度区域经济质量评估模型--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案例研究》辽宁(4件)大连海事大学三等奖作品《便携式微流控芯片流式细胞仪》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群体性上访中关键性少数的调查研究与仿真分析》东北大学三等奖作品《中国老龄化财政负担的预测研究》沈阳化工大学三等奖作品《介质阻挡放电与化学氧化耦合技术处理难降解焦化废水》吉林(3件)北华大学一等奖作品《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医生桌面图像处理平台》吉林大学一等奖作品《磁控多级孔纳米缓释骨修复材料的研制与性质探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二等奖作品《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废墟探测机器人》黑龙江(3件)东北农业大学二等奖作品《“取出式”不等速双曲柄传动全自动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及研制》《基于植物工厂化的立体式智能育秧机器人管理平台》哈尔滨商业大学一等奖作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上海(10件)东华大学三等奖作品《前沿LED照明技术的探索——新型发光玻璃及其大功率白光LEDs的封装与应用》复旦大学二等奖作品《印刷、吸附、催化--印制电路的新型绿色低成本制备工艺》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iDrug:基于web自动化药物设计平台》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一种抗氧化的高效低毒树枝状纳米仿生酶的制备与应用》华东政法大学二等奖作品《让“沉重的农村”轻起来——对渝、浙、沪工业重金属污染的实地调研》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对我国31省1819村的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上海大学三等奖作品《皇冠瓶盖高速在线机器视觉检测》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作品《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寻找“消失的”声音--现代性视域下上海六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生态观照》上海中医药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信息融合算法的面部穴位定位及其虚拟应用系统》江苏(11件)东南大学三等奖作品《“微电子肌电桥”--融合虚拟现实的偏瘫康复训练系统》南京邮电大学一等奖作品《超分子共轭聚合物单组分多色发光及固体照明研究》苏州科技学院二等奖作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南乡村居民点集聚方式研究——以苏州黎里镇浦南片区为例》河海大学三等奖作品《水工程服役风险辅助分析系统》南京大学一等奖作品《掌上三维游:把真实景观世界搬进平板电脑》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作品《化工污泥基填料重金属稳定化研究》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便携式光学表面三维形貌在线检测仪》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室内导航掌中游”:面向室内地图导航的移动终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作品《残疾人托养现状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研究》苏州大学一等奖作品《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与器件制作》盐城工学院一等奖作品《全自动快速脱缆装置》浙江(6件)温州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信息的便携式紫菜等级分析仪》浙江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浙江农业跨区域经营模式研究》浙江大学一等奖作品《十字型应变式动态土压力无线实时监测系统》浙江工业大学一等奖作品《数字化高保真脑神经外科手术训练系统》浙江理工大学一等奖作品《SiC/TiO2结构与功能仿生型纳米骨骼材料的研制》浙江农林大学一等奖作品《木材应力波断层成像仪》安徽(7件)安徽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文化软实力背景下黄梅戏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合肥学院二等奖作品《“高管家”移动医疗健康服务系统》安徽大学三等奖作品《关于中高年龄段失独家庭再适应问题的调查--基于安徽省四地的实证研究》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安庆师范学院二等奖作品《长江江豚集中性死亡成因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多无人机协同应急搜索自主任务规划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作品《澄江古生物群的现代显示在科普中的应用》福建(1件)厦门大学二等奖作品《中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新征程——基于二次创业时期“泉州模式”的调查研究》江西(3件)东华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铀矿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铀富集植物富集特征研究》江西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鄱阳湖区沙化土地治理中农民行为调查研究》南昌大学二等奖作品《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研究》山东(8件)青岛大学一等奖作品《自杀,一个都太多——对济南、青岛两家医院507名自杀未遂患者的实证调查和干预研究》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三维化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济南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电池的电化学发光便携式传感器设计与制备》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新型聚合物功能界面的构筑及其应用》山东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新型TiO2及ZnO纳米结构敏化太阳能电池》山东交通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平台设计》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新型宏动式3D鼠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作品《一种基于槽式双反射镜聚光和人工黑体的新型集热器》河南(2件)河南工业大学二等奖作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与政策考量--基于粮食主产区百村调研》郑州大学三等奖作品《智能翻页扫描系统》湖北(6件)湖北工业大学一等奖作品《造纸厂废木素生产零甲醛秸秆基纤维板的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等奖作品《塑料薄膜型针灸实训考核仪》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作品《云健康卫士——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黄冈师范学院三等奖作品《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调研报告--基于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作品《基于LID理念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灌地下水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作品《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的“恶名市场”问题调查报告及对策分析》湖南(2件)湖南农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决策系统》中南大学二等奖作品《新型医用镁基复合植入材料的研制》广东(6件)广东工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建筑设计与学习移动虚拟系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作品《中国微公益项目合法性调查及对策研究》广州大学二等奖作品《南方特色水果供应链的品质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以龙眼为例》华南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信息时代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暨南大学三等奖作品《构建平安社区,“非典”十年新启示——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社区综合应急能力调查研究》五邑大学三等奖作品《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广西(1件)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城镇化进程中西南民族地区乡土景观变迁与保护研究——以广西、贵州、四川等典型地区为例》四川(4件)成都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后重建时期灾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与创新推进路径研究》四川大学三等奖作品《剖分式在役管道射线检测夹持装置》西昌学院三等奖作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GPU大规模基因片段并行匹配的新方法》重庆(4件)西南大学三等奖作品《从乡村到城市:统筹城乡背景中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研究》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作品《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作品《新型感应溢流节流水龙头》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作品《多功能IPv6物联网边界路由设备研发及应用》云南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云南藏区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以香格里拉为例》西藏(1件)西藏大学三等奖作品《西藏尼洋河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陕西(4件)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的自然光-电力混合照明系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等奖作品《西北贫困农村地区现代夯土绿色民居设计建造示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作品《3D实时扫描仪》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作品《仿生多波段偏振隐藏信息检测系统》兰州大学二等奖作品《中国三大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1952-2008地区面板数据分析》香港(1件)香港大学一等奖作品《基于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金融投资决策系统》。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
T:c E+ Cl IX I - ,
× 裟等 ㈤
22 方向距离函数与 M lqi—une e 指数 . a u t ebr r m sL g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 , f 为了能同时衡量期望产出增加 三
和非期 望产 出减少 时 的效率 情况 ,hpa 提 出 了方 向性 Sehr d 距 离 函数 的概念 ¨ 。其计 算方法 如下 : 在 同时考 虑期 望产 出和非 期望产 出 时 , 公式 1 改写 可
望产 出和 w 种 非期 望产 出。投 入用 M 1的向量 表 示 ,
根据他们对非期望产 出的可处置性 的规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分为 四 可
类 。第一类 是投 入处 理法 , 即将 非期 望产 出作 为要 素投 入 来考 虑 , 出发 点是 因为非期 望产 出 的减少会 减 少用 于增 加 期望 产 出的投入 。如 R e hr 等 人用 这种 投入处 理 法 的 hi a n d
为:
D ( yb = n{ ( yb / )P( ) 。 ,,) i : ( ,)O E } f
Mam u t l q i 生产力 指数定 义 为 : s
b 是一 个足 够大 的 向量 用 以保 证 转化 后 的非 期望 产 (
出变为 正数 ) 进行 平移 。通 过 这种 变 换 , 越 小 越 好 的非 将 期 望产 出变为越 大 越好 。第 三种 方 法 是假 定 非 期 望产 出 给定 , 用期 望产 出的实 际产 量 和最 大 产 量 之 比衡 量 效 率 ,
D ( Y =n{:y8  ̄ ( ) 。 ,) i 艿 (/ )P x } f 此时, 以产 出为 导 向的技术效 率为 :
T o 。 , ) E =D ( Y () 4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兵
王兵: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 算一般可以追溯到首届诺贝尔经济 学获得者之一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 根1942年用德语发表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丁伯根分析了美国 1870~1914年间经济增长源头后发 现,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略 高于四分之一,而资本和劳动力投入 增长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主要是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 分析方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 研究。这种方法具有不需要假设 函数形式、不需要价格信息及可 以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 等优点,特别适合对于中国正处于 转型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早 期,我主要对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 率、基于跨国比较的中国全要素生 产率和中国时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 了研究。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伴随着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较低、环境质量持续下降以及环境 健康损失不断增加等问题,我认识 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资源和环境 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 是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刚性约 束。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仅仅考虑 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约 束,并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
产率。但由于很难把所有生产要素 都考虑进来,所以,我认为,从严 谨的角度来讲,称为多要素生产 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即 M F P)更好。这也是美国、加拿大 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等国家和组织公布生产率指标时所 用的名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意味着不增 加投入和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 量,增长理论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 长视为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对 于个人来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到工资、商品的价格、健康和消费 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全要素生产 率影响到利润、企业的竞争力、技 术进步、管理效率、员工的招聘、 产品的定价、股价;对于宏观经济 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着经济增 长、国家的竞争优势、通货膨胀、 就业水平、国际贸易、收入分配。
我国工业R&D生产效率和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大中型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不 变 或递减 特 征 , 业 规 模 和绩 效 水 平 对 知 识 生 产 企
效 率没 有显 著 的影 响 , 国有 产 权 对 知 识 生 产 效 率具
视R &D资 源 的投 人 和 积 累 , 阶段 我 国 R D 资 源 现 & 总 量仍 然短 缺 。 因此 , 我 国地 区 间工业 R 对 &D投 入
中型 工 业 R D生 产 效 率 和影 响 因 素 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发 现 : 年 来 我 国 各 地 区工 业 R & 近 &D生 产 效 率 在 下 降 , 地 区 间 R D生 产 效 率 的差 异 性 在 扩 大 ; 部 的上 海 、 津 和 西 部 的青 海 、 & 东 天 宁夏 四 个 地 区 比较 稳 定 地 处 于 前 沿 面 相 对 效 率 位 置 , 离 前 沿 面 省 份 主 要 集 中在 中 西 部 地 区 ; 部 和 中 部 、 部 和 西 部 之 间 的 R D 生 产 效 率 存 远 东 东 &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性 , 中部 和 西部 地 区 的差 异 性 不 显 著 ; 权 变 量 是 我 国地 区 大 中 型工 业 R D生 产 效 率 的 主 要 但 产 &
我 国工业 R D生产效率 和影 响因素 &
— —
基 于省 级 大 中型 工业 数 据 的 实证 分 析
张 海 洋
( 江 财 经 学 院 开放 经 济研 究 所 , 江杭 州 3 0 1 ) 浙 浙 10 8
摘 要 : 文 将 R D 生 产 系 统 看 作 一 个 投 入 产 出 的 生 产 决 策 单 元 , 用 D A—T bt 步 法 对 我 国各 地 区 大 本 & 运 E o i两
来 才开 始 出 现 。Z a g等 运 用 中 国 19 hn 9 5年 工 业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制造业行业的效率和生产率的研究
和 C 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 来源;环境 无效率水平 最高的是原材料 工业 ,环 境效 率水平最 高 O
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全要 素生产 率的平均增长率低 于市场全要 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 ,说 明了环境 管理的无效率 ;纯技 术进 步是 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 循环经济”等绿色环保理念 ,并把建设资源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 国策。在此背景下,我们 很有必要对制造业行业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 的效
率和生 产率 进行 研 究 ,以此 来为 促 进我 国制造 业 行 业 的可持 续发展 提供 政策依据 。
在对国外制造业的效率评价方面 ,相关学者
收 稿 日期 :2 l一 n一 1 01 8
王 兵 梁 淑珍
( 暨南大学,广州 503 ) 1 2 6
[ 摘 要] 本文运 用 S M方向性距 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 ,对在资源和环境 约束 下我 国2 B 6个
制造业行业 19 2O 年 的效率和生产 率及其构成进行 了实证研究。结果表 明:能源的过 多使 用以及 S 2 99~ O8 O
基金项 目:本文获得教 育部 “ 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 目编号 :0& D 2 ) 项 9 . 0 1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Z 项目 ( 目编号 :7835 J 项 070 1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 目 ( 项目编号 :15914 J的资助。 05 1 3 0 作者简介 :王兵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西方经济学 。梁淑珍 ,暨南大学经济学 院。
第3 ( 期 总第 2 1 ) 2期
21 02年 3 月
环境约束视角下中国各省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变动研究——基于GML指数的分析
环境约束视角下中国各省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变动研究——基于GML指数的分析张忠杰;邓光耀【摘要】文章基于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中国各省2003-2014年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在大多数时间段的GML指数大干1,从而大部分情况下各省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在逐渐提高.(2)GML指数及其分解得到的EC指数和BPC指数均变化频繁,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交替出现,但是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因此各省份应加大技术进步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提升节能减排技术,并同时注意技术效率部分(EC指数)的变化和技术进步部分(BPC指数)的变化.【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GML指数;EC指数;BPC指数;能源利用效率【作者】张忠杰;邓光耀【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5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消费量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在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的全要素视角下,考虑非期望产出(例如碳排放),研究中国各省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是必要的。
已有文献多采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和 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模型来测算能源效率。
Zhang等(2013)基于非径向DEA模型研究了韩国电力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指出燃煤发电厂比燃油发电厂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李博等(2016)基于SBM-DEA模型测算了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指出多数资源型城市处于非效率状态[1]。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作者:杨俊邵汉华胡军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02期摘要: 环境效率是实际污染排放和潜在污染排放的一种度量。
本文运用包含污染排放的环境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省际环境效率,检验了其收敛情况。
结果显示,全国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省际、区域间差距较大,表明现阶段实行地区间减排合作、推动环保技术在区域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分别从2003、2005年开始,省际、区域环境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同时,本文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效率因素,研究发现人均GDP对提高环境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工业比重上升、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减少地区污染排放、提高我国环境效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坏”产出;环境效率;DEA;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2-0049-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2.0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宏观经济持续高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据相关统计, 我国单位GDP污染排放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倍以上,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已严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作为全球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 七大水系中有近70%存在重度污染。
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中指出室外空气和水污染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总和相当于GDP的5.8%。
可见,在保持经济增长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增长已经迫在眉睫。
由于不同省市具有差异化的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如何在评价地区环境状况时,兼顾这些差异化的经济因素,这对于政府和环保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考虑了投入产出等经济因素的环境效率来评价地区环境状况,运用环境DEA模型,测算1998-2007年中国环境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中国制造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制造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摘要】Based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industry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4,the paper uses super efficiency DEA model to measure the industry's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divide them into three categories which are high efficiency industries,middle efficiency industries and low efficiency industries.Then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how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endowment structure,property right structure,FDI and enterprise scale influence th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ree kinds of industries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the above influence factors have industryheterogeneity;endowment structur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all three kinds of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 scal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m.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基于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行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其分为高效率行业、中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然后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禀赋结构、产权结构、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3类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禀赋结构对3类行业均有负的影响,企业规模均有正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037)008【总页数】9页(P60-68)【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影响因素;碳排放效率;行业【作者】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3;F124.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中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王兵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 学 系
广州
510632
电 子信 箱 : t w angb@ jnu. edu. cn; 王 丽 : 暨 南 大学 经济 学院 经济 学系
广州
510632。感谢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08 JC790047 )、 国家 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C jyyxm09002) 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 资金 ( 10 J Y B2025) 的资助 ;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议与评论。当然 , 文责自负。
t
t
y,
k= 1
zk bk = b,
k= 1
t
t
zk x k
t
t
x, zk
t
0 , k= 1 ,
,K}
( 1)
zk 表示每一个横截面观察值的权重。非负的权重变量表示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在式 ( 1) 中 , 好 产出和投入变量的不等式约束意味着 好 产出和投入是自由可处置的, 加上 坏 产出的等式约 束后, 则表示 好 产出和 坏 产出联合起来是弱可处置的 , 从而 坏 产出的减少以 好产出 的减少为代 价。因此, 式子 ( 1) 也可以叫做弱可处置性环境技术 , 用下标 WD 表示。 若式子 ( 1)中 坏 产出的等式约束变为式子 ( 2) 中的不等式约束, 则表示 坏 产出是可以无成本处 理 , 这时的环境技术成为强可处置性技术 , 用下标 SD 表示 :
采用19982007年中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sequentialdea方法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ml测量环境约束下的技术效率环境管制成本及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_1952_2000_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_王兵
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1952~2000①———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王 兵1 颜鹏飞2(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时间序列DEA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DEA模型对中国1952~2000年生产率和效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
我们的主要结论有,在整个样本期内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正;总体效率和各种要素的效率在改革开放前增长率均为负,而改革开放后均为正值;特定要素强度指数在改革开放前除了劳动投入外增长率均为负,而改革开放后均为正值。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松弛效应中图分类号 F061.2 文献标识码 A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China:1952~2000A bstract:This Pape r introduces a m odel fo r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of timeseries,and applies it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fluctua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China fo r the perio d1952~2000.The main conclusio ns are as fo llow s:the ave rage rate of g row th in technical prog ress is positive during the sam ple period;the average rates of grow th in overall efficiency and specific facto r efficiency are negative in the pre-reform,but bo th are positive in the post-refo rm;the average rates of g row th in the index of specific facto r intensity are negative expect fo r labor input in the pre-refo rm,but both are positive in the po st-reform.Key words:Data Envelopment A nalysis;Productivity;Technical Prog ress;Technical Efficiency;Slack Effect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没有任何人否认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从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保持了一代人时间的高增长,经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修正的数据, 1979~200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测度与分解
Measuring and Decomposing Energy Productivity of China's Industries under Carbon Emission
Constraints
作者: 王兵[1,2];於露瑾[1];杨雨石[1]
作者机构: [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金融研究
页码: 128-14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0期
主题词: 能源效率;二氧化碳排放;BML生产率指数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BML生产率指数对2003~2010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碳排放约束下的传统能源效率指标进行了测度和分解。
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对能源的替代及产出结构变化提高了能源效率,产出结构效应的贡献最大,劳动对能源替代的作用最小;能源结构效应是阻碍能源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恶化对能源效率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行业看,轻工业能源效率普遍高于重工业,结构效应差异是带来能源效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岳立;白婧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17)004
【摘要】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气候恶化的主要因素,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提高工业废气污染日益严重背景下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引入方向距离函数和ML指数对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度量.发现: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考虑污染物后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情形.全国大部分地区工业生产效率受技术进步推动明显.
【总页数】6页(P86-90,107)
【作者】岳立;白婧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3.8
【相关文献】
1.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造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实证分析 [J], 唐帅;宋维明
2.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王伟华
3.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 [J], 车维汉;杨荣
4.中国军工企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析 [J], Wang Pingping;Chen Bo
5.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分析 [J], 汪成;高红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osst =
1+ DS0D 1+ DW0 D
y, b, x; gy, gb y, b, x; gy, gb
一般化。基于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可以用下式表述:
Do ( x, y, b; g ) = sup{ B: ( y, b) + Bg I P (x ) }
( 3)
g = (gy, gb )是产出扩张的方向向量。在本文中, 我们选择的方向向量是 g = (y, - b), 这意味着, 同比 例的增加 / 好 0产出而减少 / 坏 0产出, 同时兼顾环境管制和经济增长。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国内学者逐渐对中国工业生产率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从现有文献来看, 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早期研究大都集中于测度传统的工业生产率, 即不考虑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各种 污染 (孙巍、叶正波, 2002; 涂正革、肖耿, 2005、2006; 陈勇、唐朱昌, 2006; 吴玉鸣、李建霞, 2006; 陶洪、戴昌 钧, 2007; 涂正革, 2007; 谢千里、罗斯基和张轶凡, 2008)。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是, 在测量工业生产率时, 没有考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 主要集中于测度市场性的 / 好产出 0, 忽略了伴随生产过程产生的 非市场性的 / 坏产出 0, 例如各种污染。工业生产过程, 所产生的各种污染, 对社会和环境产生负效应, 但 污染的治理是需要成本的, 政府的环境管制使得部分资源转移出 / 好产出 0的生产。因此, 运用上述研究 的一些结论对现实进行指导, 容易导致偏差和失误。
南方经济 2010年第 11期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 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王 兵 王 丽*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方向 性距离函数和 曼奎斯特 ) 卢恩伯 格指数方 法测算了 环境约束 下中国 1998) 2007年各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环境规制成本, 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 并且技术 效率越高的地区, 环境管制成本越低; 考虑环境因素后, 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 主 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 环境约束下工业全要素 生产率东部最高, 西部次 之, 中部最低; 人 均 GRP、 FD I、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 键 词 方向性距离函数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JEL 分类: D 24, Q 52, R11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249( 2010) 11-0003-017
一 引言
改革开放 30年来, 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918% 。经济快速的增长伴随着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较 低、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以及环境健康损失不断增加等问题 (世界银行, 2009) 。工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 主体, 年均增速更是达到 11. 58% (吴军, 2009)。工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污染, 工业污染是 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布控制工业污染是中国环境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务。
本文试图弥补以上研究不足, 采用 1998) 2007年中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 运用序 列 DEA 方法和 M a lm qu ist- L 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测量环境约束下的技术效率、环境管制成本及中国 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并运用动态 GMM 估计方法对影响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E PWD t (x t ) = { ( yt, bt ): zkt ytk \ y, ztk bkt = b, zkt xkt [ x, zkt \ 0, k = 1, ,, K }
( 1)
k=1
k= 1
k= 1
zkt 表示每一个横截面观察值的权重。非负的权重变量表示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在式 ( 1) 中, / 好 0产出和投入变量的不等式约束意味着 / 好 0产出和投入是自由可处置的, 加上 / 坏 0产出的等式约
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不足: ( 1)上述研究虽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工业生产率研究框架, 但均未对环境管 制对工业生产率损失的影响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仅有许冬兰、董博 ( 2009) 和陈茹等 ( 2010)讨论了环境规 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 但前者的实证研究的对象为中国各地区制造业, 后者仅仅为东部地
环境管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所以, 已经有大 量的研究关注环境管制对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Jaffe et a l. , 1995)。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仅 仅考虑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约束, 并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 扭曲了对社会福利变化和经济绩 效的评价, 从而误导政策建议 ( H a ilu and V eem an, 2000) 。因此, 在测量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率时, 考虑环境 因素, 探求工业污染排放对生产率的影响, 以及环境管制对工业生产率损失的影响关系, 具有理论和现实 的意义。
) 3)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下面的结构安排是: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 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的介绍; 第四部分是数据处理及
实证结果的分析; 第五部分是对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增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部 分是结论。
二 文献综述
) 4)
南方经济 2010年第 11期
区工业。 ( 2) 上述运用 DEA 的文献大所运用的是当期 DEA ( Con tem po raneousDEA ) , 从而在生产率分析 中得到技术有可能退步结论, 而序列 DEA 则可以克服这个不足。 ( 3) 大多数文献没有对生产率或技术效 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仅有杨俊、邵汉华 ( 2009)、解垩 ( 2008) 、涂正革 ( 2008) 和陈茹等 ( 2010) 对影响环境 生产率或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但采用的方法是静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但是用 DEA 方法测 量出的生产率结果具有序列相关性, 并且影响因素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 采用静态估计方法对生产率进 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不可靠, 而动态 GMM 估计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序列相关问题, 而且可以避免解释变 量的内生性。
本文 采用 1998) 2007 年 中国 各 地 区规 模 以 上工 业 企 业的 面 板 数据, 运用 序 列 数据 包 络 分析 ( Sequential DEA ) 方法和曼奎斯特 ) 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 ( M L )测量环境约束下的技术效率、环境管制成 本及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并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 GMM 方法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已有学者在测量中国工业生产率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W atanabe and T anaka( 2007) 利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检验了 1994) 2002年中国省际水平工业的环境效率。涂正革 ( 2008) 根据我国 30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 计算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 衡量 环境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并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解垩 ( 2008) 运用 DEA 方法测度 了 1998) 2004年中国 31个省区工业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然后检验了环境规 制对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吴军 ( 2009) 通过 M alm quist- L uenberger指数将环境 因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 ( TFP )分析框架, 测算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 1998) 2007年地区工业 T FP 增长 及其成分, 并 对其 收 敛 性进 行 了检 验。杨 俊、邵 汉 华 ( 2009) 引入 考 虑 了 / 坏 0产出 的 M alm quist L 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测算了 1998) 2007年地区工业考虑了环境因素情况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 分解。杨文举 ( 2009)在生态效率视角下, 结合 M a lm quist 指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 以中国大陆 31 个省在 2003) 2007年的工业发展经历为样本进行了相应的经验分析。涂正革、肖耿 ( 2009) 根据中国 30个省市 地区 1998)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 构建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 解析中国 工业 增长的源 泉, 特 别是环境 管制和产 业环境结 构变化对 工业增长 模式转变 的影响。许冬兰、董博 ( 2009)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 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非 参数数据包络法 ( DEA )中的径向效率测量方法 ( R adia l eff ic iency m ea sure ) 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分析了在 1998) 2005年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 力损失的影响。陈茹等 ( 2010) 运用曼奎斯 特 ) ) ) 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 测度了 2000- 2007年东部工业在考虑 SO 2 和不考虑 SO2 排放情况下的效 率、生产率增长及其成份的增长率, 并且估计出了环境管制给企业带来的成本。陈诗一 ( 2010) 设计了一 个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来对中国工业从现在到新中国成立 100周年之际节能减排 的损失和收益进行模拟分析, 找到了通向中国未来双赢发展的最优节能减排路径。
束后, 则表示 / 好 0产出和 / 坏 0产出联合起来是弱可处置的, 从而 / 坏 0产出的减少以 / 好产出 0的减少为代
价。因此, 式子 ( 1) 也可以叫做弱可处置性环境技术, 用下标 WD 表示。
若式子 ( 1)中 / 坏 0产出的等式约束变为式子 ( 2) 中的不等式约束, 则表示 / 坏 0产出是可以无成本处
三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