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制浆造纸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制浆造纸的认识
姓名:王浩
学院:电气学院
学号: 200902041068
专业: 通信09-2
我对制浆造纸的认识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

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

’。

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

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

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

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

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我过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桑皮等。

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

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黄色以避蠹。

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

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

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

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配用造纸。

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指手工)已臻完善,该时代宋应星着的《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

该书已译成日、法、英文传人日本与欧洲,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造纸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

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

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制浆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制浆的基本流程:原料选择→蒸煮分离纤维→浓缩或抄成浆片→磨浆→原木贮存→锯木→去皮、除节→削片→蒸煮→洗涤→筛选、净化→漂白→漂白浆板→浸渍和磨浆→本色浆板。

流程介绍:
原木贮存的作用:1.维护工厂正常的连续生产 2.改进原料质量。

原木贮存方式:水上贮存;陆上贮存。

锯木:原木必须锯成一定的长度,以符合后续工段的要求。

削片机要求原木长度2—2.5m,磨木机要求原木长度0.6—1.2m.
去皮:由于树皮的纤维含量低,杂质含量高,会降低蒸煮效率,增加蒸煮药品的消耗,纸浆中尘埃增加,强度降低。

因此在生产质量要求较高的纸浆时,一般要求去掉外皮。

除节:为了避免木段磨木时树节对磨石和木浆质量的影响,送去磨木机的木段还需除去树节。

削片:为了适应化学木浆蒸煮和满足木片磨木浆的生产需要,原木要进行削片。

削出的木片要长短厚薄一致,整齐。

木片规格一般为:长15——20mm,厚3——5mm,宽度虽然不限,但希望不超过20mm.削片后要圆筛筛选,原木木片合格率要求大于85%.
制浆:是指利用化学的方法或机械的方式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未漂浆)或进一步漂白变成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

1.化学制浆:就是利用化学药品,在特定的条件下将植物纤维原料中的大部分木素溶出使纤维分散成纸浆。

蒸煮过程,主要是脱木素的过程。

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因此,化学浆的得率一般较低,约50%.
2.磨浆:利用机械方法磨解纤维原料制成纸浆的过程。

主要分两类:
1.(木片)盘磨磨浆:木片进入盘磨的磨盘之间,先被破坏成火柴状,这些火柴状的小木条经过相互摩擦离解成单根纤维或纤维束。

2.(木段)磨石磨浆:一定长度的原木进入磨木机内,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经过磨石的挤压、剪切,发生破碎和摩擦作用,使原木离解成单根纤维或纤维束。

3.化学预处理(浸渍)磨浆:化学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纤维的软化,使纤维组织松弛,更适于磨浆。

洗涤:纤维原料经过蒸煮后,有近15-50%的物质溶解在蒸煮液中。

蒸煮终了排出的蒸煮液,统称废液。

洗涤的目的是将纸浆进行充分洗净的同时,提取具有较高浓度和温度的蒸煮液。

以供碱回收工序回收废液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化学浆经过洗涤后仍含有未蒸解成分。

粗纤维束,磨木浆中也含有粗木条、大木片和粗纤维束等。

另外,在原料收集、运输、储存和生产过程中也会进入泥沙、飞灰、铁丝、塑料等杂物。

这些物质不仅影响成纸的质量,同时还会损坏机器设备,使生产不能顺利进行。

因此,必须通过筛选和净化除去上述杂质。

漂白:漂白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纤维内的有色物质,获得具有一定白度和适当的物理及化学性能的纸浆。

纸浆的颜色主要来源于木素和抽出物。

漂白的方法有两类:
1.‘溶出木素式漂白’:既使用适当漂白剂,通过氧化作用使木素溶出以实现漂白的目的。

如氯漂、次氯漂、二氧化氯漂、过氧化氯漂等。

对纸浆白度要求很高时,往往用此方法。

化学浆常用此类方法漂白。

2.‘保留木素式漂白’:既保留木素,仅使发色基团脱色。

这种方法漂白的损失很小,并保留了浆料的特性。

如连二亚硫酸盐漂、硼氢化钠漂白。

此类方法常用于高得率浆的漂白。

2.调制过程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3.抄造过程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a.纸料的筛选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b.网部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c.压榨部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d.烘缸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 - 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e.卷纸由卷纸机将纸幅卷成纸卷
f.裁切、选别、包装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纸张丝流浅解
纤维是构成一般纸张最基本物质,同时这种纤维必须是植物性纤维。

有些利用羊毛、蚕丝等动物性纤维所制成薄片物,虽俱有种种纸张功能和特性,也不能称为‚纸‛;使用化学聚合物纤维所制作完成纸片,也只能称为合成纸。

造纸另外一个要件是纤维打浆叩解,利用搅刀及大马力机械,使植物纤维分叉破碎,再抄制成纸匹俱有较大结合力,不像光洁丝状纤维容易滑脱;另外在打浆后所产生碎屑及糊状物,在抄纸时有填塞孔隙及黏结纸匹功用。

古时候或现代手抄纸,利用框架竹在纸浆中筛取纸浆里的漂浮纤维,由于筛取动作有前后短边及左右长边筛动,所以手抄纸纤维可以非常均匀呈各种方向自由排列,没有产生本文所说丝流问题。

再则现代化无水干式造纸法,使用空气散布并以胶合方式制造纸张,其纤维也是呈现自由状排列,也是没有丝流方向。

湿式机械抄纸,不论老式圆网机、单网机、双网机,可以用很稀薄约1%左右纸浆,由头箱流布在抄纸网面后,抄网呈现水平或斜升式运动,会使纤维呈现顺着抄纸网运动方向直列,原理一如江水快速流动下,若无其他扰动因素,浮木自然顺水流方向排列居多,较少斜向或横向流动,以减少阻力,所以在抄纸网上的稀薄纸浆内纤维,在水份未流失前因抄网前进造成流速单向作用,纤维大多形成平行流动方向排列,因此形成了将来机械造纸‚丝流‛。

但制浆造纸也严重污染环境。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当时对造纸工业的属性认识不足,1958年,许多小制浆造纸厂应运而生,大量小制浆造纸厂根本无能力进行治理,往往直接排放于江河之中。

我国造纸业当时这种畸形的原料结构,简陋的技术装备和粗放的管理,加上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很少顾及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错误发展观,及当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缺失,最终造成了我国造纸业成为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大户的恶果。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1企业在技术改造及污染治理过程中,应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的清洁生产工艺,如采用高浓碎浆,高浓筛选等节能节水工艺。

2加强对原料废纸的收购、分类和管理,去除原料中的泥沙和杂质。

3废纸制浆造纸废水治理推荐以一级物化处理十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为核心的成套治理技术。

4造纸机白水采用分离纤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

5生产水循环利用技术。

6鼓励开展的废水治理技术研究领域。

以上便是我对制浆造纸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