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观后感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心引力观后感8篇
地心引力观后感8篇
地心引力观后感1
或许我们的祖先在第一次抬头仰望夜空时就对阴晴圆缺的月亮和璀璨的星河产生了疑问,它们到底有多远,那上面究竟有些什么?但是他们一定不想也不敢想象自己能够一探究竟,那时在地球上的生存都已经很艰难,更不要说有能力飞向太空了。
可是他们的向往和想象从未停止,于是便产生了许多与月亮和星星有关的美好的神话故事,像我们国家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的故事。
当然也有伟大的尝试者,虽然最后葬身在火药的爆炸中,但是人类的探索从未停止。
期盼了千年,甚至是万年,上世纪人类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飞上了太空,还登上了月球。
我们发射了数量众多功能各异的人造卫星,我们建立了国际空间站以便人类可以长期在太空从事科研工作,我们制造的“哈勃”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古宇宙的景象,我们制造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甚至已经飞出了太阳系。
然而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惨痛的失败,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众所周知的“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爆炸,共造成了14名宇航员罹难,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故造成了更多的伤亡,但是失败与牺牲从来不能阻止人类探索和前进的脚步。
《地心引力》这部电影虽然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但它再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太空工作的巨大危险性以及幸存的艰难。
开始一切都很平静,两名宇航员在修复望远镜,而另一名宇航员在微型推进设备的帮助下做太空行走,背景是广袤无垠的太空和蓝色的地球,从距离地面600公里的太空往下看我们的地球更加迷人。
突然间,被击毁的卫星碎片以每小时2万英里的时速闯入他们所在的轨道,还未返回航天飞机,毁灭性的灾难就已经降临。
茫茫太空,人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更加渺小和无助,如果脱离了与航天器的连接你将没有任何能力控制自己,就像被撞离航天飞机而后脱离机械臂的女主人公瑞安·斯通,她束手无策,任凭自己旋转着漂浮向远方。
这种漂浮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漫无目的和方向,最后要漂到哪里去你也不清楚。
太
空那么大,如果没人救你,你将永远漂浮下去。
我想那时瑞安一定都快要绝望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她向着暗黑无界的空间漂浮远去时男主人公麦特·科沃斯基,除她之外的另一个幸存者及时赶到并抓住了她,她这才得以获救。
航天飞机被摧毁,其他人都已遇难,他们只好前往空间站,但是空间站同样被损坏,这是他们最后的可去之处。
因为燃料用尽,他们的降落并不顺利,在命悬一线的时刻麦特主动松手,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瑞安。
瑞安成了孤独的幸存者。
在麦特的指挥与鼓励下瑞安在氧气用完即将窒息的情况下艰难进入空间站,麦特还告诉她可以转移到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然后乘“神舟”返回地球。
她脱去宇航服自由地呼吸着氧气、蜷缩着身子的那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像是离开水许久又重返水中的鱼,又像是睡在母亲子宫里的胎儿,自由、舒适而又安详。
经历空间站火灾险情,“联盟号”飞船成功脱离了空间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飞船被降落伞拉住,还险些与空间站发生碰撞,外出拆除降落伞时又遇卫星碎片袭击,再次死里逃生回到飞船发动机却无法点火。
飞船内的温度越来越低,与地面也失去了联系,当瑞安在绝望中陷入昏睡时又是麦特在她的幻觉中告诉了她解决办法。
返回之旅依旧险象环生,艰难登上“天宫”时它已经在向地面坠落,在“天宫”快速坠落并烧毁的过程中“神舟”飞船最终还是断开了连接。
高温与惊恐是最后的考验,当“神舟”穿过大气层后降落伞打开的一瞬,一路的惊心动魄终于快要结束,我悬着的心也跟着落了地,还差一步,就能重返地球。
当女主人公瑞安——唯一的幸存者,爬出水面身体紧紧贴在地面的那一刻她喜极而泣,能活着返回地球,不再被失重、无助、恐惧和死亡包围,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再好不过了。
影片最后重新站立在地面上的瑞安有些步履蹒跚地走向远方,是的,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是不再孤独,因为她已踏上了熟悉的土地,投入了地心引力安全的怀抱。
堪称完美的特效制作使得这部影片十分逼真,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是牢牢抓住了观影者的眼球,优秀的音响效果和配乐更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地心引
力》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在内的7项大奖,是一部绝对值得一看的影片。
地心引力观后感2
《地心引力》观后感(一)
"哇!真惊险那!"这是我们在看《地心引力》呢!
《地心引力》是一部美国的科普片,前几天还刚获得了奥斯卡七项大奖呢!这片子深受我们的喜爱,地心引力观后感3篇。
片子讲述了女宇航员瑞恩·斯通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都化险为夷,最后终于回到地球母亲怀抱的故事。
当我看到他们在修理哈勃望远镜时,遭到飞来的碎片的袭击,被迫漂浮在了太空中。
瑞恩打着转儿飘走了。
情况危急,她显得有些急躁。
就在这时,她的同事马特告诉她,不要慌,用太阳和地球作参照物,小口吸氧气,小口呼。
马特不一会儿成功救了瑞恩。
我觉得马特很讲情义,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活命还来不及呢,去救什么人啊!
后来因他们的联盟号被碎片击中损坏了,只好到国际空间站去。
但没想到那的飞船也不好,在修理时,他们又一次被碎片攻击。
本来他们连着绳子的,后来绳子断了。
马特飘向了远处,他不但没有害怕,还鼓励瑞恩勇敢地活下去。
瑞恩要去救他,他拒绝了。
为了让瑞恩活下去,马特选择了自我牺牲。
这时候,我的眼眶红了,眼泪娃娃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儿了。
当她到了我们中国空间站,想用天宫一号回去时,又遇到了困难。
天宫一号上全是中文,她看不懂中文。
但她并没有惊慌,仍然镇定自若。
瑞恩回想着以前他们的联盟号是怎样驾驶的,胆战心惊的启动了"神舟"飞船。
就在这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认为她已脱离危险了。
然而,并没有。
在大气层时,非常热,达到了200多度。
没多久,所有的东西都会化为灰烬,但飞船是耐高温的,所以在飞船周围只是一层熊熊火焰,犹如一个大火球。
但瑞恩不怕,因为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再过一会儿就可以着陆,回到大地的怀抱。
正是她的这种自我鼓励,使她坚持了下来,我们也要有这种坚强的意志。
当然,她成功回到大地的怀抱,温暖的家。
她就是《地心引力》中的不怕
畏惧,坚持不懈,遇事冷静、意志坚强的女主角——瑞恩斯通。
教师点评:三位小记者在看的同时,都把自己想象成影片中的主人公,勇于面对困难,最终走向成功,观后感《地心引力观后感3篇》。
这部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的影片带给学生的不光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一次洗涤与净化。
学生从课文《梦圆飞天》到《地心引力》,再到课文的学习,充分感受到科学的无穷奥秘。
《地心引力》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到第六课《梦圆飞天》,里面讲到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成功,我们十分自豪!
老师有这篇课文想到了他看过的一部,名叫《地心引力》。
这里面讲的是航天员瑞恩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回到了地球,她捏了一把土放在自己的心头,感叹:到还是地球好!
这部放完以后,我悲喜交加,还有一点点害怕,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仅存活下来的瑞恩。
马特和瑞恩是一起登上太空的,而他本来是可以存活下来的但他为了救同事瑞恩,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我十分感动因为马特是伟大的!
瑞恩她本来多次想要放弃在国际空间站的联盟号上时,飞船没油了,瑞恩想要放弃了,把氧气都关了,蒙蒙之中,她仿佛看到了为自己而甘愿放弃生命的马特,使她再次鼓起了生的希望,愿意继续接而不舍,持之以恒。
我要像瑞恩学习,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危险的时候和事情,都要坦然、沉着、冷静地面对,不能惊慌失措。
当有放到瑞恩无可奈何,手足无措时,她想到只有我们中国的"神舟"号,才能把瑞恩带回地球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看完了,我就更加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即使你要失败了,只要还有那么最后的一点希望,那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底,不能轻易说放弃!
这部我给它100分,因为他告诉了我许多有关太空的知识和坚持的道理!
《地心引力》观后感三
刚学了《梦圆飞天》这一课,承老师就给我们看了《地心引力》这部,引得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赞叹:"哇!这片子真不错!"
故事讲述了美国宇航员瑞恩·斯通在太空中九死一生,最终通过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驾驶中国飞船飞回地球的怀抱。
整部片子可谓是悲喜交加,时而让人感动至极,时而却让人捧腹大笑。
有一个情节不知大家注意与否:虽然多次遭到宇宙碎片的袭击,但瑞恩每次都能冷静地分析情况,并应对自如。
就在进入"联盟"号飞船却点不了火时,她失去了沉着冷静,关闭了氧气与照明。
迷茫中,瑞恩仿佛看到为了救她而飘走在宇宙中的同事也进入了飞船,并指引她从死亡的边缘走了回来,还告诉了她如何运用反推力自救。
突然醒来的瑞恩重新打开了氧气和照明,重新见到了希望的曙光,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活下去!看到这儿,我的眼里不禁充满了泪珠,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它是热的。
还有一个地方让全班笑得吵翻了天:一进入中国飞船,瑞恩就呆住了,因为飞船里全是中文,她根本就看不懂,只能通过模拟飞船上按钮的位置来大概理解方方正正的所表示的意思。
最终通过记忆让飞船启动了起来,回到了地球,回到了苏黎世湖的家。
看到这,我还是蛮为是一个中国人骄傲的,造出来的飞船能让一个不识汉字的人重新返回地球,还是挺厉害的(虽然离现在还远了一点)。
影片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勇敢的瑞恩·斯通,与她一起在宇宙中探险。
奥斯卡大奖也是名至实归。
地心引力观后感3
太空,是那样令人神往的玄妙的世界。
当我们眼前呈现一个近乎真实的画面:所有的东西悬浮在失重之下,周围是浩瀚美丽的星空,远处巨大的蓝色星球缓慢地旋转,海洋、大陆、大气层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近乎迷离,似乎超越现实已然来到这个让人怦然心跳的空间,等待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的发生。
这是电影《地心引力》带给我的最初印象。
空间站之外,有三位身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他们在为完成共同的太空任务——修理哈勃望远镜而忙碌着,每
一个转身、每一步前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要克服失重的影响,像极了水中漫步,那是人们所向往的另一个世界。
正当宇航员们各司其职时,上级传达重要指示,卫星碎片即将与他们相遇,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宇航员马特帮助瑞恩迅速调整手边的机器,就在这一瞬,碎片像子弹一样由远及近飞来,所到之处太阳能板、空间站附件被击得粉碎,当碎片和宇航员擦肩而过时,他们本能地到处躲藏,由于身体无法迅速调整动作,一系列碰撞接连发生。
那是巨大的撞击声,女宇航员瑞恩的惊叫声,卫星碎片呼啸而过的声音交集的混乱,是让人紧张焦灼的一幕。
瑞恩博士被巨大的冲击击中了,她被极速翻转弹射出去,瞬间就与空间站拉开了距离,当她控制住意识,遥看那远处的蓝色星球时,那星球正在做着与她自己先前同样的翻转,而她自身既没有动力,氧气也所剩无几,只有因极度恐惧而产生的喘息声与之相伴,该怎么办?这时系着安全带的宇航员马特从远处飞到她身边,“你要像抱住情人一样抱住我,就这样”,在马特耐心的兄长般的安慰与指导下,瑞恩博士逐渐脱离困境。
当一切恢复平静时,宇航员马特和瑞恩博士回到空间站查看里面的情况,结果他们看到的是伙伴倒挂的尸体、被损坏的工作站器材,里面一片狼藉,除了马特和瑞恩博士,其它任务执行人员全部遇难,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恐惧和无助的气息。
马特不得不带着瑞恩博士到国际空间站寻求生路,而此时瑞恩博士发现自己的氧气已只剩下10%,那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一个随时可能夺去她生命的数字。
在马特的牵引下,瑞恩与之在太空中缓慢的前移,除了眼前那个蓝色的星球,除了自己的喘息声,她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也感受不到,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这时,传来马特缓慢而又祥和的声音:“你还有什么亲人?你家在哪?你先生在等着你吗?想一想,有什么人在仰望星空,等待着你回家?”瑞恩起初并不想回答他的问题,她的整个身心被巨大的恐惧笼罩着,但她逐渐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像跟随马特的牵引一样,因为她知道在这茫茫宇宙,在这一刻,马特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她想起了她湖畔的家,想起了自己年仅四岁死于意外的小女儿,曼得拉沉稳凝重的声音像一剂良药,使她渐渐恢复了平静。
氧气指数仍在下降,马特释放了最后的燃料,动力将他们推进到空间站附近,失重状态下难以保持平衡,又是一阵撞击,瑞恩濒临险境,空间站上的绳索拽住了她的一条腿,她手里握着牵引绳,绳子的另一端是马特,这是影片十分令人感动和难忘的一刻,只要他们相互一用力,缠绕在瑞恩腿上的绳子就会在拉力作用下脱落,他们两个就会永远留在太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镇定而又凝重的声音传来,“放手,瑞恩,放手”放手,是的,放手,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瑞恩才有生还的希望,然而,面对这样一个朴实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面对给自己无数次机会与帮助的救命恩人,她又怎能放手呢?他们对视着,一秒,两秒,空气仿佛已经凝结,虽然瑞恩一再恳求,马特一边的绳子还是一点一点缓慢地松开了,他以松手瞬间的姿态定格在空中,缓缓远离,那是马特义无反顾的远离,也是他一生一世的远离,而这一切竟是他在短短几秒钟做出的决定,没有绝望的泪水,没有痛苦和呻吟,甚至不带任何遗憾,他渐渐离开瑞恩,离开空间站,离开他所熟悉的一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不忘沉着指挥瑞恩返回空间站,寻找入口。
在二氧化碳报警时,提醒她宇航服里还有空气,在瑞恩意识逐渐模糊之时,鼓励她坚持下去,提醒她有一个男人的名字“瑞恩”。
嘱咐她要寻找下一个目的地——天宫,驾驶中国的神舟返回地球。
当一切在马特的指挥下井井有条地进行时,瑞恩发现她已和上级失去了联系,最后她通过短波联系到地面上一个陌生男人,那个男人身边有一条狗,还有他的孩子,一个婴儿,那个男人一直在笑,他没有听到瑞恩说的话,他并不关心瑞恩,尽管这时瑞恩在太空中经历着生死考验。
同时,再也听不到马特的声音,极度虚弱、悲伤、无望的瑞恩打算放弃这一切。
她静静地坐在机舱里等待死神的降临,突然马特从舱外闯了进来,他兴奋地坐到瑞恩身边,请她喝白兰地,并且责问瑞恩,她是想回到地球,还是坐以待毙,在他们对视的刹那,瑞恩突然清醒过来,原来是自己的幻觉。
马特的“造访”使瑞恩意识到,自己的寻求死亡是多么自私的行为,她要活着回去,她要还世界一个奇迹,这是拿众多伙伴的生命换来的奇迹。
最后,瑞恩历经周折终于驾驶神舟返回了地球,降落伞打开,机舱坠落在
湖水中,瑞恩奋力游到岸边,她匍匐在地,前胸和脸部紧贴着岸边的土地,手深深地探进沙土中,用力抓起一把又慢慢松开,终于回来了,又见到你了,我的地球母亲!在瑞恩站起来的刹那,她的身材显得那样高大伟岸,她仰着脸,对着天空,贪婪地吸吮着空气,我想,她此时的表情一定是自豪的,骄傲的,无憾的。
地心引力观后感4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生活,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重复而单线程的。
可以说这种重复让我们一度觉得麻木,索然无味。
这种麻木,让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当做理所应当,比如说分离,比如说呼吸,比如说,重力。
如果你是这样一个生活状态的人,那么请你带上你的麻木,去看一次IMA某的《地心引力》吧,坐进沙发座椅里,带上3D眼镜,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涅槃之旅。
16分钟的神级长镜头,可以说是让3D技术得到了200%的展现。
旋转,拉伸,配合着IMA某的强力音响效果,一下让你仿佛置身那漆黑无边的黑暗中。
而男猪脚凝视地球的画面,估计会出现在以后的任何科幻电影的集锦中,因为,真的太美了。
克鲁尼的脸变得如此“迷人”
而随后的劫难就这样悄悄的开始了。
在这里,真的不得不说一下特效。
无数的碎片,根据不同的撞击,按照特定的物理轨迹飞逝,相互碰撞,旋转!那几十秒的镜头在IMA某的荧幕上是那么的让人窒息。
说真的,我当时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否在呼吸了,只记得我的手死死的扣着座椅,仿佛担心自己会跟着被撞击飞走一般。
我相信如果是非3DIMA某版本的话,可能真的没有这么强的代入感!有的人说觉得这个画面特效没什么。
但是说真的,比起那些传统好莱坞大片,这一次,我是真的感到了3D特效的伟大,以及技术和人文的融合。
我在看完影片的第二天,就又去看了第二次。
如果说第一次我是为镜头,被那种代入感而被折服。
那么第二次,我就是被影片细节背后的寓意而打动。
下文含有大量剧透??让我们一点点来说吧。
女主人公瑞恩,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因为她父母希望要一个男孩。
她的出生本来就不是家里人喜闻乐见的。
可以预想到,她的童年,以及父母对她的
关爱。
(当问及有谁会想到她时,她无法回答)她唯一的爱或者说支柱,也许就是她的女儿,但是,女儿也已一种“愚蠢”的方式死去。
于是,她就像行尸走肉一般生活在地球上,听着广播,漫无目的的开着车。
当她被救之后,进入国际空间站,那一个镜头我至今难忘。
她整个人像婴儿在母体里一般环抱着,漂浮在空中,背后的管道就像是脐带。
孕育新我
我定义为孕育。
一个崭新的她,在她心中开始孕育,等待发芽。
整个地球之外,现在活着的人类,也许在那一刻,只有她。
没有任何人能帮助她。
当她看着空挡的宇宙汇报她是唯一幸存者时,她心里也许就是这么想的。
于是,她要坚强的活下去。
进入逃生舱,(有一个镜头,是驾驶室仪表盘上的小插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男人,捧着一个小孩)开始逃生。
各种惊险的事故之后,好不容易调整好了角度,竟然发现,没有油了。
绝望
这是全片的一个高潮。
一般的我们,会怎么做?绝望?对,就是绝望。
当她听见来自地球的声音,听到那狗叫,婴儿的哭泣。
她觉得,仿佛是听到了主的传唤,虽然她从未给自己祈祷过。
于是,她选择了放弃。
她开始减少氧气。
直到迷离之际,男猪脚灵魂附体,讲出了全片的点睛之笔:你可以选择逃避,这没有错,躲在一个角落里,很安全。
但是hey,这什么都改变不了,不要放弃,因为不管怎样,回家的路就在前方,回家吧!itstimetogohome!可以说,这一段是一个转折,标志着女主的改变。
当她自言自语的向已故的女儿传达自己的爱的时候,(那一段的音效真的太煽了),我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很多>故事。
多少次我们轻易的放弃,妥协,轻易的理所应当,自暴自弃??
点火!飞向回家的路!!进入天宫,女主人公明显更矫健了,也更坚定。
这一次就像是一个人经历青春期的迷茫,开始有了坚定的目标。
同样的,有一个驾驶舱的镜头,这一次是咱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
这里是否导演也在科技和宗教之间,想探讨些什么。
天宫要回家了,经历了最后一段炙热的旅途,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般的自我在燃烧后涅槃。
天空中分解的轨迹都是一个个过去的自我的分离。
最后飞船落水,有一个画面,有一只青蛙像上游动。
是否寓意着生命的起源,就是两栖动物登陆?
最后,女主人公第一次尝试爬起时失败了,这里的细节也很赞!这一摔,使得后面的站起显得那么的坚实!!!
影片结束,人群散场,走出影院时候皓月当空,我抬头看,不禁回忆起影片中凝视地球点点灯火的画面,以及克鲁尼最后的一句话:你应该看看恒河上的日出,那真是太美了。
男主人公至始至终,都是象征着对生命正面而乐观,就像日出一样,照亮你,>温暖你,给予你希望。
男主人公至始至终,都是象征着对生命正面而乐观,就像日出一样
是啊,每一段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你坚持,不要自我放弃,重力一定会带你回家。
你也一定会有一段牛逼非凡的生活可以供你的后人所传颂!!
地心引力观后感5
周六的夜晚,天空中下着小雨,青岛步行街不似以往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商店门前各色的霓虹灯也不免显得有点寂寞。
拿着影票走进影院,瞬间感觉好像走进了温室。
姐姐打趣道,电影院总是冬天暖得像春天,夏天凉得像秋天。
找到座位坐好,期待着电影的开始。
浩瀚深邃的太空首先映入眼帘,两个穿着笨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正在一边处理卫星故障一边进行略显枯燥的对话。
这场无趣而漫长的对话让我昏昏欲睡,甚至开始后悔来看这部电影。
但接下来我便知道,这或许是卡隆导演的“欲扬先抑”。
就在两个宇航员收到危险通知的下一秒钟,大量的卫星碎片铺天盖地地袭来。
3d电影的立体效果让这些横冲直撞的卫星碎片如此真实,我仿佛置身于漫天飞射的卫星碎片之中。
混乱中,在太空舱外一起处理卫星故障的瑞恩(女主角)和马特(男主角)失去了联系。
瑞恩在快速下坠,她大口大口地穿着粗气,我似乎也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