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材料的性能1-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含哪些方面?所谓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所显示的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等1-2什么是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衡量金属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他们在工程应用上有什么意义?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在拉伸试验中衡量金属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的意义在于:在一般机械零件在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后,零件精度降低或其它零件的相对配合受到影响而造成失效,所以屈服强度就成为零件设计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抗拉强度的意义在于:抗拉强度是表示材料抵抗大量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一般不产生颈缩现象,因此,抗拉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它表示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抗拉强度是零件设计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1-3什么是塑性?在拉伸试验中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哪些?塑性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又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拉伸试验中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1-4什么是硬度?指出测定金属硬度的常用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生产中测定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是压入法,应用较多的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试验方法。

布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因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被测试材料的平均硬度,股实验结果较精确,特别适用于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经理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压痕较大的另一个优点是试验数据稳定,重复性强。

其缺点是对不同材料需要换不同直径的压头和改变试验力,压痕直径的测量也比较麻烦;因压痕大,不宜测试成品和薄片金属的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是:操作循序简便,硬度值可直接读出;压痕较小,可在工件上进行试验;采用不同标尺可测定各种软硬不同的金属厚薄不一的式样的硬度,因而广泛用于热处理质量检验。

其缺点是:因压痕较小,对组织比较粗大且不均匀的材料,测得的结果不够准确;此外,用不同标尺测得的硬度值彼此没有联系,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第三章金属冷塑性变形解析ppt课件

第三章金属冷塑性变形解析ppt课件
ED cGb2
式中常数c-0.5 2、储存能与亚结构的关系
ED
s
R

ED
K
D
式中常数α-1.5,K是常数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3、储存能与取向的关系 E110>E111>E112>E100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3.2 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
•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实质基本上就是位错的运动, 位错运动的结果就产生了塑性变形。
• 在位错的运动过程中,位错、溶质原子、间隙位 置原子、空位、第二相质点都会发生相互作用, 引起位错的数量、分布和组态的变化。从微观角 度来看,这就是金属组织结构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或变形后的主要变化。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体心立方晶格金属最主要的择优取向是轧制平 面内的立方体平面{001}<110>,而且还有其它织 构类型,如{112}<110>和{111}<112>。
密排六方晶格金属通常会使底面平行于轧制平 面和密排方向<11-20>平行于轧制方向。
纯银在轧制期间形成一个{110}<112>简单织构, 这种织构称为“黄铜”织构。
织构的形成是与温度有关的。提高变形温度,促 进铜型织构而不利于黄铜型织构,以致于堆垛层错 能很低的金属或合金,仅当提高温度(如达到 0.5TM)时,才能保持黄铜织构。

机械制造基础-第3章锻压

机械制造基础-第3章锻压
作业答案:4.轴承座
单件小批生产 ----手工两箱分模造型
加工余量:上面>侧面>底面 模样放收缩率1%
大批生产 ----机器两箱分模造型 (共用同一个铸造工艺图)
上 下
作业答案:5.支撑台
表示圆周面不需要 加工,即相对来说不重要, 因此将铸件横卧下来,造 型最简单。
上 下
单件小批生产 ----手工两箱分模造型
凸模
凹 模
SHANGHAI UNIVERSITY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2.弯曲---是利用弯曲模使工件轴线弯成一定 角度和曲率的工序。 自由弯曲 ① 弯曲方法 校正弯曲
② 弯曲件废品类型
自由弯曲 校正弯曲
外层开裂---当外侧拉应力超过板料抗拉强度时, 将在外侧转角处出现裂纹。 故应限制板料的最大弯曲变形程度(即最小弯曲 半径),一般 r min ≥t(板厚);同时注意毛坯 下料方向,最好使板料流线方向与弯曲线垂直。
SHANGHAI UNIVERSITY
例1:
例2:
SHANGHAI UNIVER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Y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3.3 板料冲压
板料冲压→在冲床上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 或变形而获得制件的加工方法。又叫冷冲压。 冲压的优点是生产率高、成本低;成品的形 状复杂、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且刚度大、 强度高、重量轻,无需切削加工即可使用。因此 在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仪器、轻工 和日用品及国防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冲压材料有低碳钢、高塑性合金钢、 铝和铝合金、铜和铜合金等金属板料、带料与卷 料,还可加工纸板、塑料板、胶木板、纤维板等 非金属板料。
放收缩率1% 余量:上面>侧面>下面
作业答案:5.支撑台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
滑移实质上是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的结果,在切 应力的作用下,晶体中存在的正刃位错逐步移动, 当这个位错移到晶体的右边缘时,移出晶体的上 半部就相对于下半部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形成 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量。
同一滑移面上若有大量的位错移出,则在晶体表 面形成一条滑移线。
位错在晶体中移动时所需切应力很小,因为当位错中心前 进一个原子间距时,一齐移动的只是位错中心少数原子, 而且其位移量都不大,形成逐步滑移,这就比一齐移动所 需的临界切应力要小得多,这称为“位错的易动性”。
研究表明,亚晶界的存在使晶体的变形抗力增加, 是引起加工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形变织构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当金属按一定的方向变形量 很大时(变形量大于70%以上),多晶体中原来任 意位向的各晶粒的取向会大致趋于一致,这种有 序化结构叫作“变形织构”,又称为“择优取 向”,
金属材料的加工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织构: 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特征是各个晶 粒的某一晶向平行于拉拔方向;轧制时形成的织 构称为板织构,其特征是不仅某一晶面平行于轧 制平面,而且某一晶向也平行于轧制方向。
3.变形引起的内应力
在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大约有10%的能量转化为内应力而残留在金属中, 使其内能增加。
这些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称为残余内应力。它是由于金 属在外力作用下各部分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
内应力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1)宏观内应力(第一类内应力)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由于各部分变形不均匀,使整个工件或在较大的 宏观范围内(如表层与心部)产生的残余应力。
3.1.2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
大多数金属材料是由多晶体组成的。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与单晶体一样。 要考虑到晶粒彼此之间在变形过程中的约束作用,以及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塑性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 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与柔软性的区别是什么? 塑性反映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柔软性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塑性与柔软性的对立统一
铅---------------塑性好,变形抗力小
不锈钢--------塑性好,但变形抗力高 白口铸铁----塑性差,变形抗力高
塑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拉伸试验法 压缩试验法 扭转试验法 轧制模拟试验法
拉伸试验法
Lh L0 100%
L0 F0 Fh 100%
F0
式中:L0——拉伸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Lh——拉伸试样破断后标距间的长度; F0——拉伸试样原始断面积; Fh——拉伸试样破断处的断面积
%
晶粒5 晶粒4 晶粒3
晶粒2
晶粒1
位置,mm
图5-6 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应变量。 垂直虚线是晶界,线上的数字为总变形量
四、合金的塑性变形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变形 多相合金的变形
§3. 2 金属塑性加工中组织和性能变化 的基本规律
一、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二、热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2200
N/mm2
图4-6 正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0.5
μ
0.4
0.3
0.4
0.2 0.2
0.1
0

200
400
600
800
图4-7 温度对钢的摩擦系数的影响
0
400
600
800 ℃
图4-8 温度对铜的摩擦系数的影响
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
夹钳轧制法 楔形件压缩法 塑性加工常用摩擦系数 圆环镦粗法

塑形变形实验报告(3篇)

塑形变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掌握金属塑性变形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 探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现象。

二、实验原理金属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的过程。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内部晶粒会发生位错运动、滑移、孪晶等变形机制,导致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再结晶是指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发生重新排列、晶界移动、位错密度降低等现象,从而恢复金属的原始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纯铜棒;2. 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电子天平、加热炉、砂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纯铜棒加工成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的圆柱形试样;2. 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氧化层;3.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实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4. 将拉伸后的试样进行磨光、抛光,观察其显微组织;5.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变形前后的晶粒、位错等特征;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拉伸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纯铜棒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曲线出现非线性变化。

图1 纯铜棒应力-应变曲线2. 显微组织观察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纯铜棒变形前后的显微组织,发现变形后的试样晶粒发生了明显变形,晶界模糊,位错密度增加,如图2所示。

图2 纯铜棒变形前后显微组织3. 再结晶现象分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试样发生再结晶现象,晶粒发生重新排列、晶界移动、位错密度降低等。

再结晶后的试样晶粒细化,位错密度降低,如图3所示。

图3 纯铜棒再结晶后显微组织六、结论1. 金属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的过程;2. 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如强度、硬度、韧性等;3. 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现象可以恢复金属的原始性能;4. 通过实验研究,掌握了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金属加工和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
➢再结晶温度指的是最低再结晶温度(T再):用经过严
重冷塑性变形的金属,经1小时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的 最低温度来表示。
最低再结晶温度:
T再=0.4T熔点 式中温度单位为绝对温度(K)。
8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再结晶温度影响因素:
1)变形程度 ➢2)金金属属再纯结度晶前:塑纯性度变越形高的, 最相低对再变结形晶量温称度为也预就先越变低形 度➢。3)预;加先热变速形度越大, 金属的晶体缺陷就越多, 组织越不 稳➢➢杂再定质结, 最和晶低合是再金一结元扩晶素散温(过度高程也熔, 需就点一越元定低素时;)间阻才碍能原完子成扩;散和晶 ➢界➢当提迁预高移先加, 可变热显形速著度度提达会高一使最定再低大结再小晶结后在晶,较最温高低度温再;度结下晶发温生度;趋于某 一➢高原稳纯始定度晶值铝粒。(越99粗.9大9,9再%结)最晶低温再度结越晶高温。度为80 ℃; ➢工业纯铝(99.0%)最低再结晶温度提高到290 ℃。
3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热加工晶粒大小控制措施
(1).控制较低的加工终了温度 (2).控制较大的变形程度 (3).控制较快的冷却速度
0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产生残余内应力 ➢定义:外力去除后,金属内部残留下来的应力。
产生原因: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内部变形不均匀, 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增多,会产生残余内应力。
➢1)宏观内应力 ➢2)微观残余应力 ➢3)晶格畸变应力
1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8
四、纤维组织
材料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 材料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 压力加工 变形时, 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 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 变形,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 变形, 拉长,呈纤维形状。 拉长,呈纤维形状。这种结构叫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纤维组织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后 退
12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除了晶内变形外, 多晶体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除了晶内变形外, 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 还有晶间变形,及晶粒间互相移动及转动。 还有晶间变形,及晶粒间互相移动及转动。
特点: 特点:
变形过程复杂。 变形过程复杂。 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的多。 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的多。 多晶体塑变以晶内为主,晶间很小。 多晶体塑变以晶内为主,晶间很小。
5
3.挤压 3.挤压
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从 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而获得所需制件的加工方法。 而获得所需制件的加工方法。 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的方向相同。 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的方向相同。 方向相同 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方向相反。 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法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法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22
2) 金属组织的影响
纯金属和非饱和固溶体可锻性好。 纯金属和非饱和固溶体可锻性好。 可锻性好 金属化合物是硬脆的组成相, 金属化合物是硬脆的组成相,组织中的金属化合 是硬脆的组成相 物越多,可锻性越差。 物越多,可锻性越差。 比如纯铁、纯铜、纯铝、具有单相铁素 比如纯铁、纯铜、纯铝、 体或单相奥氏体的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 体或单相奥氏体的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但 是具有网状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可锻性较差。 是具有网状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可锻性较差。 铸铁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或石墨, 铸铁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或石墨, 其可锻性非常差,铸铁是根本不能锻造的。 其可锻性非常差,铸铁是根本不能锻造的。

机械制造基础课件—第三章压力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课件—第三章压力加工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 晶粒越细小,变形抗力越大,但能提高金属的 塑性。
4
3.1.2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后,内部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 ①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 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 ; ③产生内应力 。
金属发生冷塑性变形时,随着 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提 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加工硬化,又称冷变形强化。
拔长时的锻造比为:Y拔= A0/A =L/L0 镦粗时的锻造比为:Y镦= A/A0 =H0/H
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消除,只有经过压力 加工使金属变形,才能改变其方向和形状。
为了获得具有最好力学性能的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都应使 零件在工作中产生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重合,最大切应力方向 与纤维方向垂直。并使纤维沿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20
3.避免加强筋、凸台、工字形截面或空间曲线形表面 4.合理采用组合结构
21
3.3 模锻
模锻是在高强度金属锻模上预先制出与锻件形状一致的 模膛,使坯料在模膛内受压变形,由于模膛对金属坯料流动的 限制,因而锻造终了时能得到和模膛形状相符的锻件。
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率高;可 以锻造形状较复杂的锻件;锻件的尺寸精确、表面较光洁,因 而机械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成本较低;而且可使锻件 的金属纤维组织分布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 命。
1)长轴类模锻件 常用的工步 有拔长、滚压、弯曲、预锻和终锻 等。
2)盘类模锻件 常用镦粗、终 锻等工序。 (4)确定修整工序
包括切边、冲孔、热处理、清 理、校正等。
30
3. 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

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 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

金属熔点越高, T再也越高.
T再与ε的关系
T再℃ = (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二、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分析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实际上就是分析 晶内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晶。 根据晶体结构 理论,任何一块单 晶体都包含有若干 不同方向的晶面。
外 力 在 晶 面 上 的 分 解 切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锌 单 晶 的 拉 伸 照 片
580º C保温8秒后的组织
580º C保温15分后的组织 700º C保温10分后的组织
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
• 一、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 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
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 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轧制
模锻
拉拔
• 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 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 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 • 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 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
铁素体变形80%
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
的等轴晶粒。
650℃加热
• 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
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称再结晶。
670℃加热
• 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 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 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 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 全相同。

第1章金属的塑性第3节-影响塑性的因素

第1章金属的塑性第3节-影响塑性的因素

σ1σ2 大 气 压
卡尔曼仪器
(a)大理石;(b)红砂石;
脆性材料的各向压缩曲线
20
变形抗力是一个与应力状态有关的量。例如,假设棒材挤
压与拉拔的变形量一样,但变形力肯定不一样。从主应力图
与主应变图上可知,挤压力为 1 ,拉拔抗力也为 3 ,由 Tresca屈服准则:
1- 3= s
21
应变状态:压缩应变有利于塑性的发挥,拉伸应变 对塑性不利。
合 金 号 L4
LD2
LY11 LY11
11~16
11~16 31
150
150 65
294~315
340~350 308
18
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应统一考虑, 通常称为温度-速度条件。
19
五、应力状态的影响
1
冲头 试样
试验腔室 液体注入口
—轴向压力;
2 —侧向压力
σ1σ2 大 气 压
2
材料的性质(内因)
加工条件(外因)
一、化学成分的影响
1.杂质的影响
一般而言,金属的塑性是随纯度的提高而增加的
例1. 纯铝:纯度99.96%,延伸率45% 98%,延伸率30% 例2. 化学纯铁具有非常大的塑性,但工业纯铁,例 如阿姆克铁,其塑性却不完全如此。铸态的阿姆克 铁在1000℃左右,塑性急剧下降。 例3. 铁中的杂质:磷—→冷脆性;
17
五、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速度对塑性的影响,实质上是加工硬化和变形热效应的 共同作用。 热效应:金属在塑性变形时塑性变形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温度效应:塑性变形过程中,因金属发热而促使温度升高的效应
铝合金冷挤压时因热效应所增加的温度 挤压系数 11 挤压速度 (毫米/秒) 150 金属温度 ℃ 158~195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

第二阶段特征: 1)加工硬化率( Ⅱ )很高,且和应变量呈线 性关系; 2)加工硬化率对金属的种类或合金的成分(只 要为面心立方晶体)不敏感,对晶体的位向也不 敏感; 3)滑移线长度随应变量有如下规律:
2 l2
4)每根滑移线上位错数大致不变; 5)其位错结构缠结,形成胞状结构。
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另一特点是,体心立方金属的明显 屈服效应、动态形变时效现象。 原因是晶界附近最容易偏析杂质原子,由于溶质原子 特别是间隙原子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强烈,柯垂尔气团 对位错的钉扎很牢,应力一应变曲线出现屈服效应现 象。当温度从室温上升时,出现动态形变时效,上下 屈服点反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波特纹一李一沙特里 效应。
一、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为了显示晶界对变形的影响,可将由几个晶粒 组成的大晶体承受变形并观察和测量它的变形 分布情况。如下图:
图3.6 总变形量相同时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实际变形量
由图可知: 1)总变形量相同时,在多晶体内,不仅各晶 粒所承受的实际变形量不同,而且每个晶粒内 部各处的实际变形程度也不一致。 2)在晶粒边界处变形程度都比晶粒内部小, 这既表明晶界处较难变形;也显示出晶界在促 进变形的不均匀分布上起很大作用。
3)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0略有降低, Ⅲ而则显著降低,
Ⅱ , Ⅲ 变短, Ⅰ 和 Ⅱ 与温度关系不大,而 Ⅲ
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FCC金属形变单晶体的表面现象
面心立方晶体研究发现,无论层错能高低,只要是 处于同一个阶段形变,都具有相同特征的表面现象。 各阶段观测研究的结果简述如下: 第1阶段;用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到滑移线。 第Ⅱ阶段:光学显微镜在暗场下可以看到滑移线, 线长随应变的增加而递减。电镜观察到的单个滑移 线比第1阶段的粗而短。 第Ⅲ阶段:出现滑移带,带中包括靠得很近的滑移 线。应变增加时,带间不再增加新线,形变集中在 原来的带中,带端出现了碎化现象。所谓碎化现象, 系指相互连接着的滑移带的侧向移动现象。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42
吊钩内部的纤 维组织 (左:合理; 右:不合理, 应使纤维流线 方向与零件工 作时所受的最 大拉应力的方 向一致)
43
3)热加工常会使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沿着加工变形 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 别是横向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一般带状组织可以通过 正火来消除。
滑移面 +
滑移方向
=
滑移系
原子排列 密度最大的 晶面
滑移面和 该面上的一 个滑移方向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 滑移面 {110}
体心立方晶格 {111} {110}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111}
滑移 方向
滑移系
6个滑移面
×
2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BCC
4个滑移面
×
3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35
这是因为此时的变形量较小,形 成的再结晶核心较少。当变形度 大于临界变形度后,则随着变形度 的增大晶粒逐渐细化。当变形度 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 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后的晶粒 越粗大。
36
再结晶晶粒大小随加热温 度增加而增加。
临界变形度处的再结晶 晶粒特别粗大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 度后,随着变形度的增 大晶粒逐渐细化
41
(2) 出现纤维组织 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 夹杂物、第二相、晶界等逐渐沿变 形方向延展,在宏观工件上勾画出 一个个线条,这种组织也称为纤维 组织。纤维组织的出现使金属呈现 各向异性,顺着纤维方向强度高, 而在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强度较低。 在制订热加工工艺时,要尽可能使 纤维流线方向与零件工作时所受的 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3.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 变化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 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 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一、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 过程。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为: T回复=(0.25~0.3)T熔点 式中T熔点表示该金属的熔点, 单位为绝对温度 (K)。 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原子扩散能力不很大, 只是 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 合消失而大大减少,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变 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塑性有增高,但残余应力则大 大降低。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 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效果。

3 .1塑性变形基本定律-新

3 .1塑性变形基本定律-新
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只要金属的密度不发生 变化,变形前后金属的体积就不会产生变化。
二、体积不变定律的应用
(1)确定轧制后轧件的尺寸。
设矩形坯料的高、宽、长分别为H、B、L,轧 后轧件的高、宽、长分别为h、b、l
矩形断面工件加工前后的尺寸
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则
V1 HBL
V2 hbl
HBL hbl
(3)在连轧生产中,为了保证每架轧机之间 不产生堆钢和拉钢,则必须使单位时间内金属从 每架轧机间流过的体积保持相等,即
F1v1 F2 v2 Fn vn
F1、F2 Fn 为每架轧机上轧件出口的断面积,
v1、 vn v2
为各架轧机上轧件的出口速度。
3.2
最小阻力定律及其应用
二、最小阻力定律的应用 1、判断金属变形后的横断面形状。
例:矩形六面体的镦粗
塑压矩形断面柱体变化规律
2.确定金属流动的方向。
轧制生产中的情况
(1) 利用最小阻力定律分析小辊径轧制的特点。
轧辊直径对宽展的影响
答:在压下量相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辊径的 轧制,其变形区接触弧长度是不相同的,小辊径的 接触弧较大辊径小,因此,在延伸方向上产生的摩 擦阻力较小,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可知,金属质点向 延伸方向流动的多,向宽度方向流动的少,故用小 辊径轧出的轧件长度较长,而宽展较小。
(2)为什么在轧制生产中,延伸总是大于宽展? 答:首先,在轧制时,变形区长度一般总是小于 轧件的宽度,因此沿长度方向摩擦阻力小,根据 最小阻力定律得,金属质点沿纵向流动的比沿横 向流动的多,使延伸量大于宽展量; 其次,由于轧辊对轧件有向前的摩擦力,必然 产生有利于延伸变形的水平分力,它使纵向摩擦阻 力减少,即增大延伸,所以,即使变形区长度与轧 件宽度相等时,延伸与宽展的量也并不相等,延伸 总是大于宽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5-22 21
二、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1.金属本质条件 1.金属本质条件 1) 化学成分 钢的含碳量越高,塑性越差,硬度越高, 钢的含碳量越高,塑性越差,硬度越高,变形抗 含碳量越高 力越大,可锻性越差。 力越大,可锻性越差。 碳钢中低碳钢可锻性最好,高碳钢性能比较差。 碳钢中低碳钢可锻性最好,高碳钢性能比较差。 合金钢中合金元素的影响比较复杂, 合金钢中合金元素的影响比较复杂,但大多数合 金元素对钢起了或多或少的强化作用, 金元素对钢起了或多或少的强化作用,因此一般 说来合金钢可锻性不如碳钢。 说来合金钢可锻性不如碳钢。 合金元素含量越多 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合金成分越复杂, 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合金成分越复杂, 可锻性越差。 可锻性越差。
的晶粒或晶粒的一部分。 的晶粒或晶粒的一部分。
2.变形过程: 2.变形过程: 变形过程 当无外力,晶格正常排列。 当无外力,晶格正常排列。 外力作用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晶格变形, 外力作用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晶格变形,外 力消失,变形消失。 力消失,变形消失。 弹性变形 当外力足够大,沿晶面移动一个或几个原子距 当外力足够大,沿晶面移动一个或几个原子距 移动 剪应力消失,恢复正常。 离,剪应力消失,恢复正常。 塑性变形
2012-5-22
16
二、变形金属的再结晶
为使变形金属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以便塑性加工继续进行, 为使变形金属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以便塑性加工继续进行, 再结晶过程。 需要使得塑性金属再经历一个再结晶过程 需要使得塑性金属再经历一个再结晶过程。
1.再结晶 1.再结晶
将变形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再一次生核、结晶、变为等 将变形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再一次生核、结晶、变为等 轴晶粒(在各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大体相等,无方向性)的过程。 轴晶粒(在各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大体相等,无方向性)的过程。
T再 ≈ 0.4T熔(K) K 2.再结晶与重结晶的区别 2.再结晶与重结晶的区别
重结晶(同素异构转变) 结晶前后晶格结构发生改变。 重结晶(同素异构转变):结晶前后晶格结构发生改变。 再结晶:结晶前后晶格结构不变,只消除晶格畸变和加工硬化现象。 再结晶:结晶前后晶格结构不变,只消除晶格畸变和加工硬化现象。
8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锻造 板料冲压 特种压力加工方法简介
2012-5-22
9
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1-1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1-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 能的影响 1-3 金属的可锻性
2012-5-22
10
第一节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由一个晶核结晶生成的晶体。 1.单晶体:由一个晶核结晶生成的晶体。可以看成是一个非常巨大 单晶体
2012-5-22
17
三、冷变形和热变形
金属塑性加工按照加工温度不同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 金属塑性加工按照加工温度不同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 1.冷变形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加工 进行的变形加工。 1.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加工。 冷变形
比如冷轧、冷挤压、冷冲压等。伴随冷变形, 比如冷轧、冷挤压、冷冲压等。伴随冷变形,金属出现冷 变形强化(加工硬化)现象,它对于金属的继续变形非常不利, 变形强化(加工硬化)现象,它对于金属的继续变形非常不利, 增大了变形阻力。为了克服冷变形强化, 增大了变形阻力。为了克服冷变形强化,就需要在冷变形之间 安排再结晶退火,使其重新软化。 安排再结晶退火,使其重新软化。
2012-5-22
18
四、纤维组织
材料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 变形时, 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 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 变形,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 变形, 拉长,呈纤维形状。 拉长,呈纤维形状。这种结构叫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纤维组织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第三篇 金属压力加工
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机制学科组
一.什么是金属压力加工? 什么是金属压力加工?
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 改变尺寸和形状、改善内部组织, 改变尺寸和形状、改善内部组织,从而获得 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 原材料、 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 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又称金属塑性加工。 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又称金属塑性加工。 的加工方法 金属塑性加工
2012-5-22
4
2.拉拔 2.拉拔
金属坯料被拉过拉拔模的模孔, 金属坯料被拉过拉拔模的模孔,产生塑性 拉拔模的模孔 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拉拔模主要生产直径在5mm以 以 拉拔模主要生产直径在 下的金属丝,如钢丝、铜丝、 下的金属丝,如钢丝、铜丝、铝丝 称为线材, 等,称为线材,也可生产特定截面 的金属条料。 的金属条料。
2012-5-22
19
五、金属的变形程度
压力加工过程中,常用锻造比 来表示变形程度 来表示变形程度。 压力加工过程中,常用锻造比(y)来表示变形程度。 拔长时的锻造比为 y拔=A0/A 镦粗时的锻造比为 y镦=H0/H 式中: 式中: H0、A0——分别为坯料变形前的高度和横截面积; 分别为坯料变形前的高度和横截面积; 分别为坯料变形前的高度和横截面积 H、A ——分别为坯料变形后的高度和横截面积。 分别为坯料变形后的高度和横截面积。 分别为坯料变形后的高度和横截面积
返 回
2012-5-22 13
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后, 金属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后,内部组织将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 晶粒沿最大变形的方向伸长; 晶粒沿最大变形的方向伸长; 晶格与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 晶格与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 晶粒间产生碎晶。 晶粒间产生碎晶。 内部组织的改变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内部组织的改变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及硬度升高, 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及硬度升高,而塑性 强度及硬度升高 和韧性下降。 和韧性下降。
2012-5-22
14
一、冷变形强化
1.定义 金属在冷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 1.定义 金属在冷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 加工硬化。 升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又称加工硬化 升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又称加工硬化。
2012-5-22
15
2.原因 2.原因 在滑移面附近晶格发生严重畸变,甚至发生晶粒 在滑移面附近晶格发生严重畸变,甚至发生晶粒 晶格发生严重畸变 现象, 破碎现象 破碎现象,晶格畸变和晶粒破碎使金属继续滑移的阻 力大大增加,继续变形越来越困难,变形抗力、 力大大增加,继续变形越来越困难,变形抗力、变形 阻力就越来越大。 阻力就越来越大。 3.应用 3.应用 作为强化金属的一种手段。 作为强化金属的一种手段。 强化金属的一种手段 但给金属塑性加工带来困难,比如在板料冲压时, 但给金属塑性加工带来困难,比如在板料冲压时, 由于加工硬化,使得冲压件破裂,造成废品。 由于加工硬化,使得冲压件破裂,造成废品。
2012-5-22
5
3.挤压 3.挤压
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从 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而获得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而获得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的方向相同。 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的方向相同。
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方向相反。 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方向相反。

2012-5-22
退
12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除了晶内变形外, 多晶体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除了晶内变形外, 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 还有晶间变形,及晶粒间互相移动及转动。 还有晶间变形,及晶粒间互相移动及转动。
特点: 特点:
变形过程复杂。 变形过程复杂。 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的多。 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的多。 多晶体塑变以晶内为主,晶间很小。 多晶体塑变以晶内为主,晶间很小。
2012-5-22
22
2) 金属组织的影响
纯金属和非饱和固溶体可锻性好。 纯金属和非饱和固溶体可锻性好。 可锻性好 金属化合物是硬脆的组成相, 金属化合物是硬脆的组成相,组织中的金属化合 是硬脆的组成相 物越多,可锻性越差。 物越多,可锻性越差。 比如纯铁、纯铜、纯铝、具有单相铁素体或 比如纯铁、纯铜、纯铝、 单相奥氏体的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 单相奥氏体的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但是具有网 状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可锻性较差。 状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可锻性较差。 铸铁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或石墨, 铸铁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或石墨,其可 锻性非常差,铸铁是根本不能锻造的。 锻性非常差,铸铁是根本不能锻造的。
纤维组织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了方向性, 纤维组织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了方向性,对金属变形后的质 方向性 量也有影响。纤维组织越明显,金属在纵向(平行纤维方向) 量也有影响。纤维组织越明显,金属在纵向(平行纤维方向)上塑 性和韧性提高,而在横向(垂直纤维方向)上塑性和韧性降低。 性和韧性提高,而在横向(垂直纤维方向)上塑性和韧性降低。纤 维组织的明显程度与金属的变形程度有关。 金属的变形程度有关 维组织的明显程度与金属的变形程度有关。
返 回
2012-5-22 20
第三节
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的塑性加工性能
一、可锻性
指金属通过锻压获得优质锻件的能力。 指金属通过锻压获得优质锻件的能力。 以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 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 综合衡量 1.塑性 表明金属承受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1.塑性 表明金属承受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是金属变 形的前提条件。 表示。 形的前提条件。用ψ和δ表示。 和 表示 具的反作用力。 2.变形抗力 变形金属对工( 2.变形抗力 变形金属对工(模)具的反作用力。 大小通常以工(模)具与坯料接触面上的平均压 大小通常以工( 具与坯料接触面上的平均压 表示。显然变形抗力越大, 强表示。显然变形抗力越大,锻造时需要的设备 吨位也越大,可锻性越差。 吨位也越大,可锻性越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