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法层面看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2月20日Feb.20 2021
第41卷 第2期
Vo1.41 No.2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2.040
从句法层面看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问题及对策
于美琴 代雨晴 赵玲珍
(皖南医学院 外语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对比语言学认为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型上有很大差异,而这使得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汉语负迁移影响较为严重。
首先,汉语主题句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句型,由此造成学生把状语当成主语;其次,学生受汉语连谓句的影响,在英语作文中形成了很多逗号连接的松散句。
此外,汉语迂回、曲折的写作结构和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还导致祈使句的误用和第一、二人称引导的句子的过度使用。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汉语引起的负迁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对比语言学,并扩大学生阅读量,加强其逻辑思维训练等。
关键词:汉语负迁移;句法;主谓句;连谓句
中图分类号:H319;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2-0094-03
一、语言迁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语言迁移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其兴衰历程来看,学术界对语言迁移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兴盛期,语言迁移研究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框架下以对比分析假说为主导,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衰落期,受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和中介语理论的影响,行为主义语言观受到大力抨击,对比分析假设和语言迁移理论遭到抛弃;第三阶段始于80年代初并一直延续至今,在这一阶段,随着二语习得研究两大对立阵营——认知派和社会派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语言迁移研究得到全面拓展。
”[1]125
其中,语言迁移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对语音、音系的迁移研究,也有对拼写层面的研究,词汇迁移研究数量众多,而且涉及的层面较广。
语篇迁移研究涉及语篇修辞结构、会话管理等方面的迁移影响。
语用迁移研究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受到重视。
”[1]142-143
但是,形态和句法层面的迁移影响一直备受质疑:一是因为难以证明这种迁移影响的存在,二是人们普遍认为形态和句法受语言普遍化等因素的影响巨大。
笔者认为,国外研究者的母语大多都属于印欧语系,其语法和句法与英语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所以迁移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少。
而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差异较大,句法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英汉语言的句法差异非常必要。
鉴于此,本文拟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对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句法层面造成的错误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二、汉语在句法层面的迁移
(一)汉语句型的迁移
“E.A.Nida认为,世界上所有语言都由不超过6到12个核心句组成,通过核心句衍生出无数表层结构不同的句子。
换言之,基本句型和句式都是定式的、数量是有限的;句子是可以创新的,数量是无限的。
”[2]98-99鉴于此,本文使用句子这一概念,以期探讨学生写作中生成的各种各样的句子问题。
张今、陈云清在《英汉语法比较纲要》中分析了英语基本句型,即SV、SVO、SVOO三种动句和SVP、SVP’两种静句的产生过程,论证了SVOC和SVOO是演变出来的道理。
“这五种基本句型是具有代表性的,沿袭了英语语法的传统。
”[2]99而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型、句式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大家接受的体系。
但汉语基本句型系统具有动句的同时,也存在名句,这一点是达成共识的。
总的来说,汉语动句子系统基本上包括英语的全部动句,这是汉英间的“同”;汉语名句子系统,主要指申小龙的汉语名句子系统,在英语中基本上没有对应句
收稿日期:2020-02-03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后期成果“《黄帝内经》英译的审美再现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547)。
作者简介:于美琴(1980— ),女,山西定襄人,皖南医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代雨晴(1996— ),女,安徽阜阳人,皖南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口译。
赵玲珍(1979— ),女,山西吕梁人,皖南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94·
型,这是两者的“异”。
受差异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两类错误:受汉语主题句迁移引起的状语误作主语的错句和由连谓句引起的逗号连接的松散句。
1.主题句的迁移
主题句是一个最具汉民族语言和思维特点的基本句型。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的分析,主题句一共有6种情况:“(1)大主语(受事)||小主语(施事)—动作;(2)大主语(施事)||小主语(受事)—动作;(3)大主语(名词作定语)小主语(施事)—动作(系)—受事(表)。
(4)大主语(名词作状语)||小主语(施事)—动作—(受事或表语);(5)大主语(作外位语)||小主语(复指)—动作—受事(复指);(6)大主语(施事)||小主语(动宾词组)—(系,省略)—表语。
”[2]101-103其中由于第四种情况迁移引起的错误较多。
例如:(1)Northern plant wheats, because wheats are xeric and psychrotolerant(耐寒的),southern plant rices.
在例(1)中,主语和状语混淆。
“北方种麦子”,在英语中北方应作地点状语,用介词短语in the north,因为种麦子的施行者应该是人,不是地点。
2.连谓句的迁移
“汉语的连谓句不是基本句型,……但却是最具汉民族语言和思维特点的动句模式,……这类句子由两个以上的谓语和非谓语成分按时间顺序连续铺排组成,很少使用虚词,俗称流水句。
”[2]104受这种句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习作中使用了大量类似的句子,且没有进行相应调整,故而造成句法错误。
例如:
(2)But western painting tends to the contents, they focus on change of the color.
(3)Firstly, tigers and leopards differ in appearance, leopards are smaller than tigers.
在上述例句中,受汉语连谓句负迁移的影响,前后分句没有使用任何关系词,而是仅用逗号隔开,这是典型的汉语意合式思维。
(二)汉语思维方式的迁移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2]259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受到来自母语的干扰,在句子层面主要表现为:祈使句的误用和第一、二人称引导的句型的过度使用。
1.祈使句的误用
(4)Because the situation is special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dying at home and studying at school.
(5)Today, let us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y.
这两个例子都误用了祈使句,并且都在习作的开头。
这是由于“与西方语言中的‘直线型’段落模式不同,东方语言(如汉语和日语)通常采用‘迂回型’段落模式”[3]119。
正是这种迂回的写作策略使得中国学生喜欢在文章开头客套寒暄一番,然后再说正事;而祈使句这种口语化的句式就非常适合交流,所以被学生频繁使用。
在本研究的60篇作文样本中,这种句式一共出现过10次,有的作文甚至一篇出现 两次。
除学生外,部分中国作家也存在类似问题,有研究发现“汉语崇尚含蓄、间接的文学传统在中国作家的英文写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反映”[3]120。
可见,这种迂回、含蓄、间接的写作结构是中国人的典型特点。
要想在英文写作中彻底规避,难度较大,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尽量减少这种负迁移的影响,如相关写作模式的培训等。
2.过度使用第一、二人称引导的句子
通过调查可知,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很多由第一、二人称引导的句子,第三人称引导的句子或由事物作主语的被动语态句式较少。
例如:
(6)Today I will tell you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7)I want to compare middle school with university.
这两个例句是典型的汉语思维方式的体现。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因而借助直觉体悟”[2]271,因为中国人重主观感受,推己及人,在写作中就会在乎读者的感受,故用第一、二人称的句子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三、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可知,汉语负迁移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表现较为明显。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规避汉语负迁移,或者扬长避短,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一)范文点评和修改策略
第一,作文要素和评价维度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一篇好作文需要具备的要素,引导学生自行修改作文。
第二,师生共评。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档次的作文,让学生现场点评,然后教师再指出共性问题。
这样学生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错误,减少焦虑情绪。
第三,多样训练。
针对学生不善于写主题句和支撑句的问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如加强段落写作等。
(二)系统讲授英汉对比语言学
Rod Eliss认为:“通过比较学习者的本族语和目标语,差异就会被辨认,从而可以预测潜在的错
·95·
误。
”[4]结合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系统讲授英汉对比语言学,使学生了解二者的异同,然后把英语、汉语中各种句型的用法录成微课,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三)学习翻译知识和技巧
通过调查和分析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都是先用汉语构思成句,然后再翻译成英文。
其他研究者也发现:“使用母语思维或者使用翻译策略似乎是二语写作过程的独有特征,这在一系列研究中得到证实。
”[3]126因此,非常有必要开设翻译课,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翻译知识,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大量练习来强化和巩固相关知识。
(四)加大英文阅读量
第一,加强课上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篇章,教师应讲解相应的句子写作技巧,并布置相关的训练任务;第二,加大课外阅读量,选取适合现阶段学生水平的英文经典作品选段来学习,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逻辑思维。
(五)词汇训练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主要单位,因此,要想写出好句子,词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马广惠提出:“所谓跨语言或者超语言写作能力是指无论用什么语言写作,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母语读写教育,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
他们的这些知识与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二语写作中,但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他们的英语词汇水平。
”[5]因此,在写作课教学中,有必要将词汇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对语境依赖性很大,要提升学生的词汇产出能力,就应采取语境化词汇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据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了解词汇的含义和
用法。
此外,词块(lexical chunks)是真实交际中以高频率出现的大于单词的语言现象。
它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并且形式较为固定。
所以,教师可以以词块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单位。
另外,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构词法,比如合成法、派生法等;还可以教授学生词汇记忆策略,如联想记忆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
(六)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陆干和申英姬认为:“双语转换的通道是逻辑。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自然逻辑,包括渗透在语义、语法和事理中的逻辑。
逻辑是有共性的。
”[2]98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性强的段落,并且总结一些相关的句型和表达;还可以通过仿写主题段落的训练来集中强化学生的思维。
结语
本文对大学英语写作中汉语迁移在句法层面造成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分析了汉语主题句和连谓句等引起的迁移问题,以及受汉语迂回、曲折的写作结构和直觉思维引起的句子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徐昉.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3.
[5]马广惠.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137.
(责任编辑:赵振)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