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重难点: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考试重难点: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
2016执业药师考试重难点: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
原本职业药师考试的知识点较为冗杂,不针对一些重难点的复习是无法取得好的成绩,现在店铺为大家总结考试的重难点之一: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希望对您有帮助!
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如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受体结合,引起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前者属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作用,后者为其药理效应。
由于二者意义接近,通常药理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
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的增强称为兴奋(excitation),如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功能的减弱称为抑制(inhibition),如阿司匹林退热,苯二氮革类药物镇静、催眠。
在分析药物所产生的效应时,既要注意药物对靶器官或靶部位的直接作用,又要考虑由于机体整体而产生的反射性或生理调节性影响,以便于对药物作用进行全面的认识。
如去甲肾上腺素可直接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
多数药物所引起的药理效应具有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选择性有高低之分。
选择性高的'药物与组织亲和力大,组织细胞对其反应性高;如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
有些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而有些药物则影响一种功能。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与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不一定平行。
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强及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强;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一般副作用较多。
临床上用药一般应尽可能选用选择性高的药物,但效应广泛的药物在复杂病因或诊断未明时也有好处,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药物的选择性一般是相对的,有时与药物的剂量有关,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
聚集作用,较大剂量则有解热镇痛作用。
药物作用选择性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药理效应在不同器官,甚至在同一组织,也可产生不同效应。
例如肾上腺素在瞳孔产生散大效应,在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产生舒张效应,在内脏平滑肌产生收缩效应。
有时与药物体内分布有关,如碘与甲状腺组织有高的亲和力,在其可达很高的浓度,故放射性碘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又如链霉素9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其可治疗尿路感染;但并非都如此,吗啡及其代谢产物虽经肾排泄,但其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药物作用一般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指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例如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产生局麻作用。
全身作用又称吸收作用,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例如口服降血糖药、调血脂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