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体育博士高...
全国体育博士点--介绍
体育博士生点北体大: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博士生导师田野教授(1991年毕业))上海体院: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广虎教授(1993年毕业))师卢健教授(1997年毕业)))苏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福建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目前有黄汉升教授、陈俊钦教授、周登嵩教授、李鸿江教授、孙民治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后面三位为首都体育学院的兼职博导,其中孙民治教授已经退休)东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姜立嘉教授、张强教授、陈刚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陈小平教授、王培勇教授、张冰教授、仇军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曾经的博导陈希教授已经离开,调任教育部副部长)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王进教授一位博士生导师,另外,曾经的博导丛湖平、凌平都已离开浙大,而王健教授则挂靠心理学招生)河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刘建国教授、赵斌教授、赵焕斌教授、何玉秀教授、刘志红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刘建国教授已经退休)山西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李建英教授、李金龙教授、石岩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毛振明教授、殷恒婵教授、乔德才教授、杨国庆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辽宁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何敏学教授、于文谦教授、黄滨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健教授、王斌教授、刁在箴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刁在箴教授已经退休)河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崇喜教授、乔风杰教授、杨军教授、杨改生教授、粟胜夫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武汉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湖南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李艳翎教授、金育强教授、马卫平教授、龚正伟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顾渊彦教授、田雨普教授、孙庆祝教授、周学荣教授、邹玉玲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顾渊彦教授已经退休)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硕士点分类:教育学带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北京体育大学 Z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苏州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Z成都体育学院Z东北师范大学 Z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Z赣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Z贵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Z河海大学河南大学 Z河南师范大学 Z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Z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Z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Z集美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Z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Z 辽宁师范大学 Z聊城大学鲁东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Z南京体育学院南通大学宁波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Z 山东体育学院Z 山西大学 Z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Z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Z 首都体育学院Z 四川大学 Z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Z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Z 温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Z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Z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Z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Z 徐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延边大学扬州大学 Z云南师范大学 Z 浙江大学 Z浙江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 Z。
总-广西师大80年知识竞赛资料库
广西师范大学校史资料库一、办学特色及历史文化底蕴类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
1936年与广西大学合并;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6年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奉命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抗战时期,与西南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
1943~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
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教中心。
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在此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公学——桂州学;宋代,曾在此建铁牛寺(元代改称大圆寺);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
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成为目前保护最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建校以来,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阳翰笙、陈岱孙、千家驹、陶大镛、林砺儒、曾作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
他们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谱写了桂林文化城的历史篇章。
这些财富的孕育和积淀,铸就了学校发扬人文社会学科优势、服务广西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因此而成为“人文强桂”的台柱。
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教育园区,正逐步建设为现代化校园。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
附件3:
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书
学校名称:成都体育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运动医学实验中心
中心负责人:侯乐荣
覆盖学科专业: ___ 中医学和体育学_ ____
中心所在地:成都体育学院A教、B教和附院门诊三楼
中心网址:
联系电话:
仪器设备总值: _____ 500 (万元) ___________
申报日期:2008年3月20日
四川省教育厅
填写说明
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2、“中心所在地”是指中心所在学校具体校区、楼层的位置。
3、“仪器设备总值”是指单价在人民币800元以上(含800元)的实验
室教学仪器设备。
4、“教学简况”中数据均为本学年度实验教学的数据。
5、“教材建设”指现用实验教学教材情况。
6、“近五年……”指2002年—2006年相关的数据。
“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
7.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1)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2)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3)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4)
2.实验教学(1)
2.实验教学(2)
3.实验队伍
4.体制与管理
5.设备与环境
6.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7.特色
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9.各部门意见。
中国体育学术期刊论文篇目辑览
跨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话 : 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 的障碍与超越 体育公共服务 : 体育事业发展对公共财政保 障的需求 ( 李丽 , 张林 ) ( 王琪 , 方千华 )
( 张晓 义)
( 吴春燕 等文) ( 赵永才 等文) 变化的分子标 记
山东体 育学院学报.00 4 21() 体 育科学.00 6 21()
体 育科 学.00 5 21()
体 育科学.O O 5 2L()
补充海洋生物活性肽对 大鼠高强度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结 山东体 育学院学报.0 0 5 21() 体 育科学.0 0 5 21()
体 育消费需要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分 析
( 陈善 平 等文) 体 育强 国的软实力解读
( 长城) 张
儿童青少年第二掌骨骨皮质发育的长期趋势
对体育强 国认识分歧 的思考 ( 张学飞) 法哲学视野 中的体育法概念 ( 周爱光) ( 汤立许) 传 统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 ( 余晓慧)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 4 2 1( ) 论 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流动 体育科 学.00 6 2 1(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 4 2 1( ) 体育学刊.00 6 2 1( )
体育科 学.00 6 2 1(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0 5 2 1(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0 5 2 1( )
高住低 练对游泳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分子表达及功能 的影响
基于知识图谱 的国际奥林 匹克运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时期建设体育强 国的认识基础 试论转型期体育利益矛盾 与社会体育融合
( 刘晓迪 等文)
优秀运 动队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 4 2 1(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 4 2 1( ) 体育科 学.00 6 2 1( )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2011)版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二○一一年二月目录表Ⅰ学校基本情况 (1)表Ⅱ校训、办学思想 (2)表Ⅲ院系情况 (3)表Ⅳ学科专业情况 (3)表Ⅴ学校面积 (3)表Ⅵ学校发展规划 (4)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4)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5)表1-2 教师队伍概况 (6)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7)表1-4-1 高层次人才 (8)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8)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9)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10)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1)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2)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13)表2-2 院(系)教学安排 (14)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3 体育项目 (14)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4)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 (15)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15)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5)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16)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16)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 (17)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17)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 (18)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8)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9)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19)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20)表2-18 评教统计表 (20)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 (20)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21)表2-21 教学事故 (22)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22)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23)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 (23)表2-23-1 课程建设 (24)表2-23-2 课程情况 (24)表2-23-3 精品课程 (24)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25)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25)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 (25)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25)表2-26-3 教学成果奖 (26)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 (27)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28)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28)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29)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29)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29)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 (29)表3-1 教学经费概况 (30)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30)表3-3 教育事业收入 (30)表3-4 当年捐赠情况 (31)表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3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4-1 固定资产情况 (32)表4-2 分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32)表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33)表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33)表5-3 图书、期刊 (33)表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34)表5-5 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34)表6-1 教风学风概况 (35)表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36)表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36)表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36)表6-3 就业管理人员 (36)表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37)表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38)表6-6 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38)表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38)表6-8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39)表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39)表6-10 本科生奖贷补 (39)表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7-1 学生社团 (41)表7-2 课外活动、讲座 (4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41)表8-1-1 科研机构概况 (42)表8-1-2 科研机构列表 (42)表8-2 教师科研情况 (43)表9-1 学科建设概况 (44)表9-2 博士后流动站 (44)表9-3 博士点、硕士点 (44)表9-4 重点学科 (44)特殊情况说明 (45)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Ⅰ学校基本情况1.学校名称(章)2.学校英文名称3.学校行政辖区名称代码续4.邮政编码7.校园网域名10.填报负责人11.校长(签章)5.学校办公电话-8.学校主页网址姓名电子信箱6.学校办公传真号码-9. 学校办公电子信箱续12.办学类型13.学校性质类别14.学校举办者普通高等学校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本科院校:大学学院□□□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省部共建非地方政府民办15.学校层次16.招生批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一般院校新建院校□□□□□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第三批次招生B□□□□□V10.8.2 2010年09月09日续17.学校升本情况学校升本时间升本前校名续18.学校地址编号校区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表Ⅱ校训、办学思想1.校训2.学校发展定位3.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4.教育教学思想5.多媒体反映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Ⅲ院系所情况编号院系表Ⅳ学科专业情况编号院系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文件上传表Ⅴ学校面积单位:(平方米)1.占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总占地面积其中:绿化用地面积总计学校产权非学校产权其中:a.独立使用-b.共同使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Ⅵ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文件上传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文件上传校园建设规划文件上传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1.校友会(个)2.签订合作协议的机构(个)总数其中机构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学术机构企业地方政府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校领导基本信息编号姓名职务出生年月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校内分管工作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2 教师队伍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学校教师库链接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来源企业行业部门高校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外聘教师库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4-1 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编号姓名类型研究方向获得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编号研究方向负责人类型获得年份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院(系)名称:单位:人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院(系)名称:1.教师培训进修2.交流教师(3个月及以上)(人次)境内(人次)境外(人次)到行业培训(人)攻读学位(人)教师培训情况说明来访出访国际交流教师名单及内容总数其中:3个月以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境内境外博士硕士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院(系)名称: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院(系)名称:专业名称: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支撑学科名称3.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4.专业设置时间 5.是否新办专业级别类型起始时间文件上传是□否□续6. 培养方案上传文件7.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文本框续8.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分)总数其中总数其中课内教学实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内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续9.各专业带头人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学缘参加教学工作时间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 院(系)教学安排编号院(系)名称教学安排课表链接表2-3 体育项目1.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编号名称续2.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项目编号名称续3.国家运动训练专业编号名称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编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名称级别设立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基地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编号名称面向专业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人时)开放情况文件上传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编号名称地址面向专业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个)V10.8.2 2010年09月09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单位(册)编写情况 总数 其中国家级 省部级 规划教材 获奖教材近三年学校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文件上传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1.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情况(册)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规划教材、指定教材、重点推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修订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新教师培训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业指导手册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教学管理文件校级文件上传链接地址院(系)名称院(系)1 文件上传院(系)2 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本科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有□无□链接地址网络教学平台有□无□链接地址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评教制度有□无□文件上传评教结果数据库地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毕业综合训练环节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开展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有□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机构名称编号部处下设科室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单位:人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成果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教学成果奖(项)教学论文(篇)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一览表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8 评教统计表分类按课堂分数统计评教类型结果分析优(90分以上)良好(90-75分)中(75-60分)差(60分以下)理论课文件上传实践教学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1.本科课程总门次(门次)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总人数(人)其中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符合岗位资格(人)教授(人)副教授(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单位:人院(系)名称:专业名称数量总计其中:女性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1 教学事故单位:次年度教学事故总数其中严重教学事故一般教学事故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1.教学名师(个)2.教学团队(个)3.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累计数(个)4.教学成果奖(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续5.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项)6.研究与创作(校级及以上文化体育创作、演出、比赛活动)获奖(项)7.其他奖励(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文件上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院(系):______________编号姓名所在单位类别获奖级别授予单位获奖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编号团队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级别获得年份团队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3-1 课程建设1.学校促进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文件上传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文件上传3.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文件上传4.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文件上传5.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文件上传表2-23-2 课程情况1.课程门数(门)2.课程门次(门次)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小班授课网上教学多媒体教学续3. 精品(优秀)课程(群)建设情况(项)4.双语课程(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总数其中:国家双语教学示范双语教学课程名单文件上传表2-23-3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编号名称级别负责人获准时间备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1.实验情况2.毕业综合训练课题(个)有实验的课程(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门)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门)总数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院系名称指导毕业综合训练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含“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文件上传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文件上传3.其他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文件上传4.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文本框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级别立项时间验收时间经费(万元)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6-3 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编号奖励名称主持人级别获奖时间授予单位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1.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文件上传2.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文本框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立项一览表文件上传4.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5.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续6.学科竞赛获奖(项)7.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项)8.国家级或国际级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总数其中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续9.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10.学生发表作品数(篇、册)11.学生获准专利数(项)12.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人数(人)13.英语等级考试14.体质合格率(%)15.参加国际会议(人次)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续16.国家级或省部级社会实践获奖(项)国家级省部级团队个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编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号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院(系)名称: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或名次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编号团队名称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编号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院(系)名称:专利情况编号专利名称类别专利号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院(系)名称:参加国际会议编号参会学生姓名会议名称发表论文题目地点指导教师举办年份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交流学生数(个)总数其中本校到境外本校到境内境内到本校境外到本校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1 教学经费概况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2.教学经费预算总额(万元)3.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4.学校年度教学经费分配办法文件上传5.学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文件上传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课程建设支出专业建设支出教材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总数其中:校外表3-3 教育事业收入1.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学费收入(万元)3.社会捐赠收入(万元)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万元)国家(万元)地方(万元)本科生各类研究生高职高专网络与继续教育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4 当年捐赠情况编号捐赠机构或人员名称类别捐赠金额(万元)捐赠金额总计(万元)自动生成注:填写额度在1万元以上的捐赠;数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研究中心学科学术带头人简介
研究中心学科学术带头人简介胡亦海(教授):男,1954年出生,教授。
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体育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常委,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理论与方法研究,曾经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大国际体育学术会议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和出版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编著、教材10余部。
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体育总局优秀成果奖等奖励。
先后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授予“体育科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授予“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湖北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湖北省优秀硕士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同时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学术委员会名单与主要人员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漆昌柱教授:男,1966年出生,博士,武汉体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
先后在运动心理系、教务处和研究生部从事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体育与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23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0多篇,独著或参编学术著作、教材9部。
其中,3篇论文获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3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结果
附件: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一等奖1.迈向体育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主要完成人:杨桦、刘纯献、刘盼盼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2.中国居民身体活动状况研究主要完成人:王梅、张彦峰、孟亚峥、武东明、江崇民、邹金辉、王欢、蔡睿、张铭、温朝辉、安江红、王富百慧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二等奖1.竞技参赛学理论的系统构建主要完成人:田麦久、熊焰、石岩、胡亦海、吴瑛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2.运动调控高血压动脉功能中的电-机械耦联逆重构机制主要完成人:石丽君、曾凡星、廖静雯、张严焱、刘雨佳、陈瑜、赵腾腾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3.运动性心肌损伤与纤维化的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主要完成人:常芸、王世强、马晓雯、王菲、于涛、李翰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4.基因标记用于我国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李燕春、胡扬、龚丽景、梅涛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5.我国潜优势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林洪、李爱东、闫琪、李东建、程燕、封文平、王向东、李之俊、毛德伟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6.体育大国的崛起:新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体育大事主要完成人:池建、蔡有志、苗向军、米靖、贾志强、王会寨、武文强、胡斌、王英峰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7.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气候服务与训练指导计划主要完成人:赵杰修、叶殿秀、陈丽娟、崔书强、徐金成、赖丽丽、张漓、路瑛丽、封文平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8.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报告(1994~2014)主要完成人:刘国永、王欢、范广升、邱汝、姚家新、杨光宇、王旭光、裴广、于善旭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天津体育学院9.运动视频图像全景技术软件“教练眼-Coach‘seyes”的开发和研制主要完成人:苑廷刚、李爱东、林洪、李海鹏、张晓琳、李东建、程燕、胡水清、王国杰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等奖1.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与体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完成人:张彦峰、王梅、温煦、吕燕、刘阳、李森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能量消耗代谢舱建设及成年人能量消耗研究主要完成人:朱晓梅、汤强、鹿琦、艾磊、陈俊飞、刘凌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青少年游泳高原训练理论创新与实践主要完成人:陆一帆、闫会萍、宋小波、武铁男、方子龙、李飞霏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4.游泳水槽中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仰红慧、钱风雷、李之俊、赵德峰、张鹏、班允昕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5.提高我国老年人科学健身素养水平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方子龙、刘永强、陆一帆、郭建军、王琳、侯斌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6.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完成人:肖林鹏、孙荣会、郇昌店、陈洪、唐立慧、杨晓晨主要完成单位:天津体育学院7.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评价系统(CAA)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完成人:李实、白喜林、刘津震、周小菁、李金生、柴文胜主要完成单位:天津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8.技巧性项目关键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建模及计算机仿真研究主要完成人:郝卫亚、李旭鸿、肖晓飞、王智、王向东、吴成亮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9.50年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其对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完成人:程文广、薛宏波、李军岩、李冬梅、冯火红、靳厚忠主要完成单位:沈阳体育学院10.可变形人体三维建模与运动分析主要完成人:潘海朗主要完成单位:南京理工大学11.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人体调控对出台速度影响的研究主要完成人:王新、马义、付彦铭、纪冬、郝庆威、李成植主要完成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12.体媒人物——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口述史主要完成人:薛文婷、张玉田、付红星、庞明慧、洪建平、孙科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13.有氧运动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对骨骼肌ERRα/γ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主要完成人:张缨、姬卫秀、何诗依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14.新型复合型生物材料对膝关节韧带创伤修复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潘玮敏、张明军、周里主要完成单位:西安体育学院说明: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实施细则》第七章第三十九条,体育科技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新中国的成立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首先,体育在整个国家中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和对人民健康的关怀,体育事业被当作国家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
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
10月开国大典刚刚结束,就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及时地将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同志亲自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我国第一个体育杂志《新体育》题写了刊头。
1952年,为祝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主席为大会作了“发展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的题词。
1954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
其中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l983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了《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通知指出:“体育战线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向四化进军的信心,在建设两个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还指出:“体育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积极有效方法,同时是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建国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国体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构。
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作为直属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并由贺龙副总理兼任体委主任;以后又陆续健全了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县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军委总政治部等有关部门,也都相应地建立了负责体育工作的机构,同时还建立了各产业系统的体育协会和单项体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地方体育科学学会及单科学会。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
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培养质量的直观反映,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根据体育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为适应服务于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培养应用性、创新性体育人才的需要,特制定体育学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
1. 体育学院在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1、导师为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按以下等级对研究生单独予以奖励。
学院不对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奖励,指导教师奖励办法仍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办法执行。
2.研究生论文奖励分为3类:
一类: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论文被SCi全文收录的奖励1万元;论文被SCi摘要收录或被Ei收录的奖励5000元。
二类:在满足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篇数外,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人文社科类国家级期刊《体育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报销版面费用,并每篇奖励人民币5000元。
三类:在满足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篇数外,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报销版面费,并每篇奖励人民币2000元。
3.以上奖励不重复获奖,由体育学院负责认定及发放。
4.以上期刊级别的认定以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和科技处关于学术期刊的认定标准为主。
体育学院
2013年7月31日。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精编资料)
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以及与体育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体育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学科日臻完善,形成了由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方法学与体育教学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学科方向构成的一级学科体系。
学习体育学应当具有坚实宽广的体育理论基础,并且熟悉各体育学学科的研究前沿问题;系统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学术史、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知国内外关于本专业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学术前沿发展动态。
同时,要对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所涉猎,还能够综合运用体育学方法论的知识、社会实践调研的知识等多种工具性知识。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开设的“体操科”,1916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是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祥地之一。
本学科从198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近30年的研究生教育经历,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如今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体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拥有4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即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授予的“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授予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苏省教育厅授授予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2.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一级学科设2个学科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本学科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运用社会、体育、教育哲学和社会基础科学等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本学科构建了“综合性、创新性”的体育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体系,有一支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导师队伍,注重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整体性。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研究、体育法研究和全民健身与健康管理研究。
竞走裁判员判罚决策过程中的视觉搜索特征
原创成果竞走裁判员判罚决策过程中的视觉搜索特征刘 阳1,2,支慧晶1,吴林珍3,王 敏3,翟 琳1(1.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2. 陕西师范大学运动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2;3. 西安邮电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121)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经验水平和判罚难度条件下,竞走裁判员判罚决策的行为绩效和视觉搜索特征。
方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专家—新手研究范式,采集被试在竞走执裁判罚时的行为学指标和眼动指标数据。
结果行为学指标:专家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新手组,反应时显著少于新手。
在干扰条件下,新手组正确率显著降低、反应时显著升高,而专家组无显著性差异。
眼动指标:专家组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均显著低于新手。
在干扰条件下,新手组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均显著高于无干扰条件,专家组无显著性差异。
兴趣区眼动指标显示,专家组对运动员膝和踝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新手组,注视次数显著低于新手组。
可视化图像观察到,专家组注视轨迹清晰、注视热点集中;新手组注视轨迹复杂无规律,注视热点分散。
结论高水平竞走裁判员具有较好的判罚决策能力和视觉信息加工能力,判罚过程中的视觉搜索更为简洁、高效,抗场外干扰能力强,体现出自上而下的视觉加工特征,表现出专家认知优势。
关键词: 竞走裁判员;执裁经验;判罚决策;眼动追踪;视觉搜索中图分类号: G8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98(2024)05-0041-11DOI:10.16099/j.sus.2022.12.22.0004体育竞赛是运动员展现训练成果的竞技舞台,裁判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
作为运动比赛的执法者,裁判员在赛场上的判罚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结果。
依据信息加工理论,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源,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后做出反馈。
因此,合理的视觉搜索特征对裁判员快速而准确地搜索出相关技术动作的信息源并做出准确判罚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2−3]。
王凯珍教授简介
亚运会、大运会后中国体育发展之思考
2l 年 7 O1 月
佛 山科学技 术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 f o h nUnv ri Nau a S in eE io ) o r a o s a iest F y( trl c c dt n e i
V0 9 No 4 L2 .
20 0 5年小学 生 为 3 , 中学生 为 5 , 中生为 7 , 学生 为 8 [ 。《 1 初 8/ 高 9 5 6 大 3 3 中国青 年报 》 2 1 ] 于 0 0年 3
月 3 O日刊 发 的报 道“ 民体质 监测 显示 我 国青 少 年体 能连 续 1 国 0年整 体 下 降”引起 过 公众 广 泛关 注和 , 讨论 。青 少 年体 质持续 下 降的 主要责任 在谁 ?通过 网上进行 的一项 调查 显示 ,794 6. 的人 首选 “ 试教 , 0 应 育 体制 ”4 . 认 为责 任在 “ ,86 政府 ”4 . 的人选 择 “ 校 和老 师 ”4. 的人 选 择 “ ,81 学 ,3 4 父母 ” 4. 的 ,1 3 人 认 为“ 青少 年 自身 ” 也要 承担 责任 。对 于青 少 年体 质下 降的原 因 ,8 1 的人 认 为是“ 6 . 学校不 注 重体育 教学 ”6. 的人感 觉是 “ 少年饮 食不健 康 ”4. 的人 认 为是 由于“ 育锻炼设 施 过少 ”4 . 的 ;1 6/ 9 6 青 ;9 0 体 ;7 5
多 万人 。 据 国 民素质检 测结 果 , 国青 少年学 生体 能素 质整体 下降 。 05年与 19 年 相 比 , 根 我 20 95 学生 的柔 韧性、 发力、 力、 爆 肌 耐力 、 肺活 量均呈 下降趋 势 , 中体能素 质 、 其 中心速 度素质 、 力量 素质 已连 续 1 O年下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指标体系(体育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
指学校的博士毕业生中在1991年至2021年底期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人数。
人事处、研究生部、各二级学院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校友
指学校的博士毕业生中在2018年底以前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人数。
人事处、研究生部、各二级学院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校友
指学校的博士毕业生中在2020年底以前当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人数。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指学校在2016-2018年获颁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折合数。在汇总计算教学成果奖励指标时,特等奖赋予4倍权重,一等奖赋予2倍权重,二等奖赋予1倍权重。
研究生部、各二级学院
造就学术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
指学校的博士毕业生中在1991年至2021年底期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人数。
科技处、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
指学校在2017-2021年获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只统计项目主持人的依托单位。在汇总计算重大重点项目指标时,该指标在理科类学科按获批经费总额统计,在文科类学科按折合项数统计,被赋予4倍权重。
科技处、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
人事处、月)人事关系在学校且近10年获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一等奖等权威奖励的第一获奖人的人数。其中同时拥有两个或以上头衔的学者仅统计一次。
人事处、科技处
青年拔尖英才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指学校在2017-2021年获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在汇总计算重大重点项目指标时,该指标在理科类学科按获批经费总额统计,在文科类学科按折合项数统计,被赋予2倍权重。
周爱光教授简介
周爱光教授简介周爱光,男,1956年11月出生,汉族。
博士后,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
198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1986年作为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生赴日本筑波大学留学,1994年获体育科学博士学位,而后又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
1997年回国后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
任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组副组长、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分会社会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州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先后被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十余所高校聘为兼职或客座教授。
周爱光教授多年从事体育哲学、体育法学研究。
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竞技运动异化论”2006年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日本体育法学的发展及研究动向”2009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体育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优秀。
“儒家休闲哲学与体育休闲观”2011年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劳动权益保障的研究”2011年获得“十一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著作:1.周爱光、刘丰德主编.乒乓球运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周爱光.体育法学导论(研究生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李宗浩、毛振明、周爱光主编.体育人文社会学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4.杨文轩主编、周爱光副主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周爱光. 竞技运动异化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8年以来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有:1.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在大型体育场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体育与科学2014.05.2. 社区居民体育人口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4.05.3. 职业体育俱乐部保障职业运动员劳动权利的法律义务体育学刊2013.05.4. 职业体育俱乐部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和限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4.5. 百年夏季奥运洲际竞技实力历史发展和演变趋势研究体育与科学2013.03.6. 百年夏季奥运会项群洲际竞技实力分布态势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2.7. 中日青少年体质监测比较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3.02.8.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特征与内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9. 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体育科学2012.05.10.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体育学刊2011.03.11. 法哲学视野中的体育法概念体育科学2010.06.12.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体育学刊2009.11.13. 体育休闲本质的哲学思考——兼论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关系体育学刊2009.05.14. 儒家休闲哲学与体育休闲观体育科学2008.11.15. 中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启示体育学刊2008.09.Email: zhouag@。
中国体育现代化
体育社会化
体育社会化
体育社会化,简言之,就是由全社会来办体育,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使体育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体 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 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政策和法律
1995年6月30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 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 体系” 。1995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它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 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规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 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水平。促进体育科研、教育、 宣传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络,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测试系统”。
近代发展
近代发展
中国体育现代化与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是一致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洋体育开始传入,并与中 国传统体育相结合,因而开始了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19世纪60年代后 至19世纪末。首先是洋务官僚聘请外国人教练兵勇,习练“洋操”,以及北洋水师学堂开设的西洋“体育课”, 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武术等训练项目结合,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其次是近代学校体育也出现了新的 内容。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开办的教会学校,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了诸如田径、球类等“新式体育”活动。 第2阶段是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时期。首先是近代体育在学校的实施迈入制度化轨道,如体育排入课表,纳入 考试范围等;二是传统体育开始与竞技体育结合。如1910年10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便有武术、田径、 足球、篮球等比赛或表演项目,将中国传统体育与“进口”的近代体育结合,用于竞技体育。第三阶段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首先是中国先进青年的体育观念,如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等,在同时代具有先导作用;其 次是现代体育体制的建立,如国民政府成立“全国体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国术馆”等;再次是学校体育开始 着重培养新型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如成立体育专门学校,在大学开办体育系等。
体育博士孙良勇个人简历
体育博士孙良勇个人简历(实用版)目录1.孙良勇的个人背景和教育经历2.孙良勇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3.孙良勇在体育教育领域的成就4.孙良勇的社会兼职和荣誉5.孙良勇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孙良勇,一位在体育科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高度成就的博士,他的个人简历充满了各种令人称赞的成果和荣誉。
孙良勇的教育经历始于他的本科阶段,他在某知名大学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并取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
随后,他在同一所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体育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
然而,孙良勇并未满足于此,他继续追求学术上的更高成就,最终在某著名大学完成了体育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孙良勇也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参与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上做了多次主题演讲。
他的研究成果在体育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科研方面,孙良勇在体育教育领域也有着显著的成就。
他在多所大学担任过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过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
他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在社会兼职方面,孙良勇也是一位活跃的参与者。
他曾担任过某国际体育组织的技术官员,并多次参与组织和策划各类体育活动。
孙良勇的成就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许多荣誉。
他曾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教学优秀奖等。
对于未来,孙良勇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
他将继续致力于体育科学研究,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他也将继续在体育教育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总的来说,孙良勇是一位在体育科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高度成就的博士。
体育博士孙良勇个人简历
体育博士孙良勇个人简历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孙良勇的背景和教育经历
2.阐述孙良勇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成就
3.讨论孙良勇在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
4.总结孙良勇的个人简历
正文
孙良勇是一位在体育科学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高度成就的博士。
他出生在我国一个热爱运动的家庭,从小就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我国一所著名的体育大学,开始了他的体育教育生涯。
在大学期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不仅在体育运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在学术研究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毕业后,孙良勇选择继续深造,并成功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攻读体育科学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对体育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孙良勇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成就,使他在社会和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他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多次发表主题演讲。
他的研究成果也被多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孙良勇的个人简历,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位热爱体育、擅长科研的优秀人才。
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使他在体育科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慧林
男篮世锦赛技术统计指标的主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
56
李吉远
文化生态视域下中国武术民族性和时代性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57
李建臣
从《国际田联田径运动新研究》探蹊技术创新与发展
博士专题研讨
首都体育学院
58
李俊峰
中国武术后奥运发展的战略思考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
博士专题研讨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84
马瑞
教育生态视角下的我国青少年体育精神教育的环境因素
博士专题研讨
哈尔滨体育学院
85
毛永、花勇民
现阶段中国竞技体育教练员执教行为特点的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86
毛永、武文强
拉伸练习在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奥运会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第5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录取名单
文章编号
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录用情况
单位
5
陈振勇
文化诉求:武术文化发展的“后奥运”理念探析
博士专题报告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43
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对和平崛起时期中华民族的价值
博士专题报告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
210
王润斌
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
博士专题报告
广州体育学院
69
梁强、王欣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体育产业升级机制及路径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天津财经大学体育训练部
92
秦宏
社会风险: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风险的基本表征
博士专题报告
上海大学
171
张新萍
大型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研究之多学科视角与理论基础
博士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196
王雷
体育场地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与竞技状态
博士专题研讨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68
李正贤
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内容的安全问题研究——以户外拓展训练为例
博士专题研讨
浙江林学院体军部实验室
70
林顺英
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71
蔺志华
系统论视野下传统养生的再认识
——兼谈健康自我管理系统的构建
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21
王锋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体育教学部
141
谢慧松、徐红武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不同等级专项体能指标的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
155
杨明、谢丽
现代马拉松运动员有效训练负荷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吉林体育学院科研处
25
高炳宏、王道、高欢等
赛艇项目长时间高原和低氧训练科研监控模式与内容的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外语系
203
孙忠利、陈涛
职业体育联盟本质属性的经济学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6
程文广
投资主体多元化下我国体育管理战略的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沈阳体育学院
156
杨小永、王健
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
博士专题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76
赵晶、闫育东
髙住低训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生化教研室
184
周思红、谈艳
180°/s离心训练对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力与做功的影响
博士专题报告
绍兴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1
柏开祥、石博韬、曹振峰等
运动生物力学中的数学问题
博士专题研讨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
3
陈艳林
北京奥运对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沈阳体育学院
105
孙洪顺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发球技术运用种类及其效果比较分析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海淀101中学天健体育俱乐部
106
孙继龙、石岩
体育赛场看台标语研究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80
柳建庆
中国篮球教练员职业地位获得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
81
卢竞荣
学校体育促进中学生适应教学环境能力的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82
卢亮球、孙世明、王静波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
83
罗炯
生理节律与踏蹬频率对骑行时下肢主要肌群肌电特征的影响研究
34
郭修金、虞重干
文化视野中村落体育的嬗变与发展
博士专题研讨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系
35
郭秀文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36
郭英杰、白云峰、王安利
训练及丙酮酸补充对男子散手运动员脂代谢的影响
博士专题研讨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
37
郭玉成
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
59
李俊平、王瑞元
低氧、低氧运动对骨骼肌Titin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
60
李丽
黑龙江省小学生的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习惯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61
李明达
对项群理论中篮球运动归属项群名称变更问题的探讨
博士专题研讨
成都体育学院
62
李香兰、赵广才
51
蒋明朗
关于举办长征汽车拉力赛的构想
博士专题研讨
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52
解缤
专业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度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的研制
博士专题研讨
西安体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53
靳勇、李永辉
论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模式及其管理职能
博士专题研讨
首都体育学院
54
李红娟
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在群众体育推广中的应用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博士专题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211
何强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
博士专题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12
陈春新
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及其对未来重大赛事的影响
博士专题报告
奥组委体育部
2
陈秀娟
体育公共产品与政府供给研究
博士专题报告
山东经济学院体育部
20
杜熙茹
我国休闲体育性别差异之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38
韩军生、张宁,周翔等
江苏省社区体育发展多元评价体系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东南大学体育系
39
韩延柏、汪宏莉、甄希成
运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与上呼吸道感染
博士专题研讨
沈阳体育学院
40
贺道远
一次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Myostatin和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
博士专题研讨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彭莉
对递增负荷运动中最大心率的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94
秦智
循证医学应用于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思考与展望
博士专题研讨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96
邱亚君
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因素和变通策略的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97
曲淑华
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化训练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
98
全海英
我国潜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博士专题研讨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99
任琳、郭洪波
初探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体育旅游业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例
博士专题研讨
成都体育学院
100
任琳、郭洪波
泸沽湖开展全国性体育休闲垂钓比赛的可行性分析
博士专题研讨
成都体育学院
101
邵雪梅
双刃剑:商业化对奥运会发展的影响
42
胡燕、高炳宏、高欢等
八周高住高练低练(HiHiLo)和高住低练(HiLo)中血氧饱和度、晨脉的变化规律
博士专题研讨
上海水上运动中心
44
黄谦、张俊珍
数据挖掘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
45
黄若涛
媒介奥运事件的多重价值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首都体育学院
46
黄亚南、孙守迁
数字化体育文化遗产的类型学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48
姜桂萍
体育竞赛中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之研究
博士专题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49
姜娟
论本土体育与休闲体育的契合
博士专题研讨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
50
姜振
高压氧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博士专题研讨
盐城师范学院
博士专题研讨
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系
77
刘新华、佐藤畅治、马沛霆
关于西部农村保安族居民生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博士专题研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