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南亚导学案 5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东南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区域地理东南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东南亚第二节东南亚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知道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重点难点】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难点: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位置:东南亚位于,地处与、与之间的“十字路口”。

2.组成:本区包括A 半岛和B 群岛两大部分,A半岛因为在C 以南而得名。

3.图中①是海峡,沟通了②洋和③洋。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4.气候:东南亚大部分位于,主要是气候和气候,具有的特点。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B.老挝C.印度尼西亚D.缅甸2.东南亚与中国陆界相邻国家的首都分别是( ) A.仰光、曼谷、万象B.河内、金边、曼谷C.河内、万象、仰光D.万象、金边、河内3.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玉米B.小麦C.水稻D.谷子4.关于马六甲海峡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B.是欧洲、非洲东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C.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D.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5.东南亚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 )A.菲律宾B.马来西亚C.泰国D.印度尼西亚6.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久伊洛瓦底江B.红河C。

湄公河D.萨尔温江7.下列有关中南半岛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南半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与马来半岛共同组成东南亚B.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C.中南半岛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D.中南半岛地处低纬8.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地形崎岖,火山众多C.南高北低,以高原为主D.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9.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中B.西C.东南D.南亚10.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A.马来群岛B.西印度群岛C.日本群岛D.夏威夷群岛11.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 )A.巴西B.泰国C.印度尼西D.马来西亚二、综合题12.读图7-4,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半岛B河C河D江G 海峡H海(2)A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产)生产国;F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产)生产国和(物产)出口国。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第一篇:《东南亚》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东南亚》 导学案

《东南亚》 导学案

《东南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资源。

4、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5、理解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东南亚的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

2、难点(1)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东南亚大致位于 10°S 25°N 之间,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经度范围约为 90°E 140°E。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交通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二)范围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1、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山水相连,南部狭长。

2、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两万多个岛屿组成,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众多。

(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1)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北部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马来群岛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2、气候(1)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每年 11 月到次年 5 月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为旱季;6 月到 10 月盛行西南风,降水丰沛,为雨季。

(2)马来群岛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3、河流(1)中南半岛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国,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或太平洋。

主要河流有湄公河、湄南河、红河等。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马来群岛河流短小湍急。

《第二节 东南亚2》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二节 东南亚2》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二节东南亚〔2〕学习目标1.会描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2.知道中南半岛上主要国家首都的分布,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知道东南亚是华人、华侨聚集的地区,了解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兴旺的旅游业。

学习重点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学习难点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自主学习1.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南北延伸,具有、的特点。

2.在中南半岛上众多河流都自向流,河流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

3.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和。

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种人,是世界和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5.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东南亚热点线路是游。

6.缅甸仰光的、柬埔寨的、越南的、印度尼西亚的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合作探究1.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27的活动。

2.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29活动。

课堂检测1.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是〔〕A.平原为主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山地为主D.高原为主2.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山区B.海岸C.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D.没有规律3.东南亚居民多是〔〕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种人4.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巨大奉献的是〔〕A.黑人奴隶B.华人华侨C.殖民统治者D.英国移民5.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红河B.湄南河C.湄公河D.伊洛瓦底江6.大金塔是以下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A.泰国B.印度尼西亚C.菲律宾D.马来西亚7.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A.曼谷B.河内C.新加坡D.仰光8.将以下国家与主要物产用线连接起来:A 菲律宾 a 棕油B 马来西亚 b 蕉麻C 泰国 c橡胶D 印度尼西亚 d 椰子课堂检测参考答案——b、d B——a C——c D——d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学习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中华水塔〞,以及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完整版)《东南亚》导学案.docx

(完整版)《东南亚》导学案.docx

教师寄语:业精于勤,勤于总结;敏而好学,学有所思。

学业的辉煌来自点滴的积累和不懈的坚持《东南亚》导学案(第 1 课时)诸城繁华中学郑萍萍班级姓名第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2、对比掌握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理解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主完成】(一)位置、范围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内容:1、在上图中填注:赤道、北回归线、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2、东南亚位于亚洲包括和两大部分。

3、东南亚处在洲与洲、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便捷海上通道。

(二)地形、河流1、对照“东南亚地形图” ,找出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大河,在图中用红笔描出,判断它们的流向和注入海洋。

2、归纳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是北南,地形呈山河、分布的特征。

3、马来群岛是地势,多,山岭、平原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三)气候与农业1、东南亚主要位于在30°N至10°S 之间,因此大部分地区属于带。

由于降水的不同,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形成了和两种气候类型。

2、在中南半岛上11 月——次年5 月盛行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 月——10 月盛行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季播种、季收获。

在马来群岛上,终年温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3、分别用箭头“ ↙”和“ ↗” 在上图中画出中南半岛盛行的两种风向。

【互动探究】1、运用以前学过的板块理论知识,分析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构建知识网络】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洲与洲、与之间的“十字路口”咽喉要道地形特征:、。

东南亚中南半岛气候与农业: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农作物在季播种,季收获河流特征:流程,上游,下游多。

范围地形特征:地势,多。

马来群岛气候类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一年到头都可收获河流特点:纬线)附近,属于 气候。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区域分析能力。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

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学习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性特征。

热带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口稠密、华人集中分布。

【学习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分布和区别。

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设计(第1 课时)授课时间·········································································【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结合图7.19图7.20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

东南亚导学案(最新整理)

东南亚导学案(最新整理)
(2)图中 A 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其河流的上游剖面图为 ,中游剖面 图为 。
(3)比较 A、B 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的主要异同点。
地区 气候类型 主要相同点 A B
主要不同点
【答案】 (1)马六甲海峡 马来 苏门答腊 赤道低气压 该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
(3)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
【微点拨】
1.受地形的影响,东南亚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2.东南亚热带种植园农业发达;季风水田农业受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饮食习惯等
因素的影响。
[知识小结]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人文特征
比较项目
中南半岛
人口
分布于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
【解析】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泰国,世界最大的
椰子生产国是印度尼西亚。
【答案】 D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 2~3 题。
一、最新考纲及学习目标展示
1.识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以及东南亚两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的 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和主要的旅游胜地。
面:热带季风气候,湿热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③劳动力方面: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④生活
习惯:长期以来,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
3.分析东南亚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原因。
【答案】 (1)自然原因: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
蕉麻生长,矿产(石油、锡)丰富。 (2)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成为殖民者的掠夺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
显而易见,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气候类型形成了不同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8.自读课本P26,勾画重点,然后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中南半岛山脉河流有什么特点?对城市分布有什么影响?
提示:1、先自主在地图7.28上判断中南半岛的山脉走向和河流走向,然后观察、分析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差异。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布置作业]
1、补全地理《填充册》11-13页及《能力培养与测试》13-16页;
2、自学第三节印度,自主完成《填充册》14-16页及《能力培养与测试》17-20页,并在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力培养与测试》13页-16页及《填充册》11-13页,然后小组交流,疑难问题待课堂师生共同解决,实现教学目标。
教具
准备
课本、地图册、《能力培养与测试》及《填充册》
5.学生自主完成P23的活动,教师重点指导第二题。
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设计

§东南亚——导教案设计者:初一年级组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 1、认识东南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地点。

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特色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剖析地形特色和地点特色,培育学生的察看、地区剖析能力。

2、联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色,剖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散布的一般规律。

认识东南亚人口浓密、华人众多的特色。

认识东南亚的旅行资源和社会风采。

建立各国发展应当就地取材的看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秀质量。

【学习要点】东南亚地理地点的重要性和地性特色。

热带天气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口浓密、华人集中散布。

【学习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理地点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特色、散布和差别。

城市的散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设计(第1课时)讲课时间·········································································【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地点1、联合图 7.19 图 7.20 认识东南亚地理地点。

七年级下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下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课时1)学习目标:1、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记住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三、重点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课前回顾1、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其中日本是属于地区。

2、日本工业区有、、、、;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和沿岸。

3、、日本人主要属于人种,民族。

日本文化就是典型。

导入学习过程一、自学12页“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内容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7.20“东南亚的地形”,东南亚位于,范围包括和两部分。

2、东南亚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之间,地处带。

3、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是指其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地理位置。

读图7.20和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及左面的文字,完成完成23页活动及下列问题:1、马六甲海峡位于和之间,是从、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读10页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看图并思考: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2、读①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图“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说出以上两种气候的异同:3、东南亚水稻种植的条件:5、读图7.24和24页的文字,填表:三、书25页:探讨如何协调农业生产和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的关系。

反馈检测(一)选择题1.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B.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C.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3.马来西亚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为( )A.油棕和天然橡胶B.金鸡纳和油棕C.椰子和金鸡纳D.蕉麻和油棕4.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C.炎热少雨D.全年高温多雨5.被誉为“千岛之国”的世界最大群岛国家是( )A.菲律宾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日本6.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印度尼西亚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7.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二)综合分析读新加坡图,回答问题并填写下表:(l)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属________气候。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 导学案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 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第二节东南亚【学习目标】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能说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初步学会利用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征;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及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知道东南亚地区是华人华侨的集中地。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区的地形特点;热带气候影响下的东南亚农业; 东南亚地区华人分布集中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导学流程】一.导:1.导入:复习: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亚洲的范围和分区。

2.导学:在自读教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画出并识记你认为的重要的内容。

充分运用地图;要善于与同学交流,在互助互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一)范围、位置、读课本p11页“东南亚地形图”、p13页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和相关文字,归纳:1.东南亚范围:,包括和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就是因为在_______的南部而得名。

2.东南亚海陆位置:亚洲的__________部,临太平洋、印度洋。

3.东南亚交通位置:地处亚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从、向东航行到太平洋西岸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与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4..东南亚的纬度位置:东南亚主要位于30°N至10°S之间,因此大部分地区属于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河流在地图册p12页“东南亚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并用红笔描出,判断它们的流向和注入海洋;找到长山山脉、若开山脉并用黑笔在图上圈出,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及河流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势是北南,地形呈山河 __ 、 _______分布。

结合课本p11页图、文,归纳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地质特征:(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地势中间高、四周低,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活动频繁,原因是地处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本节内容丰富,涉及到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东南亚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2.难点: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使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与东南亚相关的地理、经济、文化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地理,提问学生对亚洲的了解,然后引入东南亚的话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和地理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对东南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位置较为模糊,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2.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黑板等;3.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东南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呈现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和旅游业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东南亚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东南亚导学案(第二课时)

东南亚导学案(第二课时)

《东南亚》导学案(第二课时)七年级地理备课组主备人:苏延清初审:陈新龙终审:杜谷课型:新授学习内容:东南亚的物产和国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地位。

知道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的物产,初步形成如何促进东南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

重点、难点:东南亚的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及种植环境。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2分钟)见课件二、自主学习导航(8分钟)(一)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 富饶的物产自学导航一:自读课本35-3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

(2) 、、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印尼是东南亚重要的输出国。

泰国、马来西亚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4)东南亚主要的矿产资源有、、。

2.我国的近邻自学导航二:自读课本37页图7-8及文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序号在图上标出下列国家:①越南②老挝③柬埔寨④泰国⑤缅甸⑥马来西亚⑦新加坡⑧印度尼西亚⑨菲律宾⑩文莱(2)完成38页活动3(填表)。

(3)读图7-8,东南亚与我国大陆接壤的国家是、、。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4)缅甸的首都是。

(5)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的、两省是著名的侨乡。

(二)基本要求。

1.阅读教材,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2.针对自学存在的问题小组探究3.组长梳理存在的问题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8分钟)探究: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有哪些有利条件?四、适度拓展,突破难点(10分钟)1.学生的随机问题。

2.知识拓展(1)欣赏图片(2)东南亚经济概况东南亚各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热带种植园的农业地域类型。

东南亚导学案

东南亚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说出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学习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气候特点学习难点:1、“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的体现。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学习过程: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自主学习任务一:读图7.19和图7.20判断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1、东南亚在亚洲的_________ __,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其中,就是因为在中国以南而得名。

2、又称南洋群岛。

3、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处与、洋与洋之间的“”合作学习任务一:读右图回答:(1)半岛、群岛:A、________B、________(2)洋、海峡: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3)河流:①________②_______合作学习二:读图7.20,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马六甲海峡:位于和之间。

2、是从洲、洲向东航行到亚、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是连接洋与洋的重要通道。

课堂活动:完成教材23页活动。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自学任务一:读图6.13图7.20回答问题。

1、大部分位于纬°—纬°线之间,地处带。

2、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是气候,这里一年分季和季。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吹东北风,降水少是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季风,风从湿热的海洋上吹来,降水很多是雨季。

)3、马来群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是气候。

自学任务二:读课文22-23页,回答问题。

1、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2、东南亚是世界上、、和的最大产地。

3、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出口国,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5、东南亚第二课时导学案

5、东南亚第二课时导学案

5、《东南亚》第2课时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一、自主学习(一)东南亚的人文环境1、国家①内陆国:老挝;②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东帝汶;③岛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2、人口和城市(1)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城市也主要分布在这里。

(2)为什么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这些地区?因为这些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

3、人种(1)东南亚的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东南亚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目前有3300多万人,占世界外籍华人和华侨总数的70%以上。

(2)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省和福建省。

4、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富裕的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文莱。

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有:缅甸、柬埔寨和老挝。

这些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1)农业①暖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使东南亚成为水稻的重要种植区。

湄公河三角洲和伊洛瓦底下游都是重要的农耕区。

泰国、缅甸、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东南亚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方面:大河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水稻。

气候方面:东南亚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适宜水稻生长。

②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的产地,主要的作物有椰子、天然橡胶、油棕和马尼拉麻等。

(2)工业①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各国经济结构畸形、单一,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秦国、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物产,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3)旅游业①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优势,发展了旅游业。

②主要旅游景点: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花园城市新加坡。

※2010年开启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辟了新的经济合作领域。

(阅读P23东南亚国家联盟)二、随堂练习1.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A.秦国B.柬埔寨C.老挝D.缅甸2.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B. 中南半岛山环水绕,地势南高北低C.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D. 地处亚洲与非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3.中南半岛的人口分布特点是()A.沿海分布B.分布在高原上C.沿铁路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4.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A.美国B. 澳大利亚C. 东南亚D.欧洲5.上海一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被列入订单的是()A.咖啡、茶叶B.甘蔗、可可C.橡胶、椰子D. 棉花、稻米6.水稻成为东南亚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然原因是()A.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粮食作物B. 东南亚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C.东南亚人口稠密,人们喜欢吃米饭D. 东南亚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7.小明的爸爸从东南亚采购了一船货物回国,入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可能有()A.棕油、锡矿砂B.棉布、服装C.椰枣、铁矿石D.羊毛、小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缅甸、泰国、老挝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B.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东南亚是煤和石油的重要产区D.流经中南半岛的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注入印度洋9.读“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亚导学案

东南亚导学案

世界区域地理东南亚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

3、结合高中地理知识,评价东南亚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分析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

一、范围和位置:1.纬度位置:赤道两侧,0S—0N之间,绝大部分位于带。

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与大陆、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两洲两洋之地”。

马六甲海峡在半岛与岛之间,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被称为“海上生命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范围:主要包括半岛和群岛两部分。

二、自然地理概况(1)、东南亚的地形:1、地形特征中南半岛:;马来群岛:2、东南亚位于、__ ___、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地震多发。

(2)、东南亚的气候1、东南亚以气候和气候为主。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4、主要的粮食作物:。

5、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6、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

【做一做】1、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是:。

其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2)在右图上画出中南半岛冬季、夏季的风向。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A为气候,气候特征为;图B为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分为两季。

(2)图A代表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为东南亚的南部和大部分。

图B 代表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为东南亚的和北部。

(3)下图所示的天气现象表现了上述AB中哪种气候类型区的天气。

(3)、东南亚的主要河流(1)右图中序号河流的名称。

①②③④⑵东南亚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有哪些?⑶东南亚地区城市和重要农业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有河特点?(与地形、河流有何关系?)并解释原因。

三、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1)农业地域类型——以和农业为主,东南亚是世界上、、椰子、、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生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1.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和城市分布特点3.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能够运用各种统计图表、数据,分析说明东南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法点拨】学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是:1.从了解该国或该地区的位置入手。

2.了解该国或该地区的领土组成。

3.了解该国或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情况和人文环境,或以若干个主题来反映该国或该地区的突出特征。

4.了解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5.了解该国或该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一、填图Array1.在上图找出以下国家的位置及首都名称: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完成表格】并记忆2. 在以上图中标注以下地理事物或字母太平洋、印度洋、孟加拉湾、泰国湾、南海;中南半岛(A)、马来半岛(B)、菲律宾群岛(C)、加里曼丹岛(D)、苏门答腊岛(E)、爪哇岛(F)、马六甲海峡(G)、巽(xùn)他海峡(H)3.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澜沧江-湄公河、红河【重点记忆】100°E、120°E、北回归线、赤道、10°S【基础知识回顾】二、东南亚概况(一)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部,包括两部分,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中南半岛:地势,、纵列分布;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众多,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2. 河流:中南半岛:自北向南流,上游侵蚀作用强,河谷成“”字形,水流湍急,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马来群岛:河流短促3. 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为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为气候。

(三)人文地理特征4.人口及其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5.居民与宗教: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6.主要农矿产品:中南半岛:水稻、热带经济作物;锡矿(马来西亚)马来群岛:热带经济作物;石油(印尼、文莱)7.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 四)新加坡【知识点一】:位置与范围【知识背景】:你听过“南洋”一词吗?这是过去中国人对东南亚一带的习惯叫法。

16世纪,大西洋到印度洋航线的开辟,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欧洲到东方的航路,使得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重要。

【探讨1】为何说东南亚是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探讨2】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读图,回答:(1)在图中填注马六甲海峡的名称。

它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

(2)该海峡两岸的3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图并填表航线①能够到达_______洲的_______地区;航线②能够到达_______洲;航线③能够到达_______洲;航线④能够到达_______洲;航线⑤能够到达_______洲。

【学习小结】:东南亚位于____洲与____洲、________洋与_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________海峡是该路口的咽喉。

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群岛两部分。

【读图训练】1.判别国家及首都2.小红为向外国小同学问好,特意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装进一只漂流瓶中,然后丢进了澜沧江。

下列哪个城市的小同学最有可能拣到漂流瓶( D )A.仰光B。

曼谷C河南D.万象或金边3.下列国家中与中国陆界相邻的是(A )A.越南、老挝、缅甸B泰国、印度尼西亚C.泰国、柬埔寨D.菲律宾、新加坡【知识点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知识背景】:自古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

中南半岛上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

【探讨3】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它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人口、城市的分布有何影响? 【探讨4】读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比较河流不同河段的地形和水文特征差异?【探讨5】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读“P26东南亚地形图”分析并完成下列各题:1.下面关于中南半岛上各国首都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B ) A .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B .都分布在河流沿岸C .都分布在河口三角洲D .都分布在该国的中心位置 2.下面哪个国家是内陆国家( A )A .老挝B .文莱 C.泰国 D 马来西亚3.中南半岛上的山脉与河流的分布特点是 。

【规律方法技巧】1.中南半岛上,________相间、纵列分布,河流自___向_____流,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

2.主要的河流名称及位置3.东南亚地区的河流与城市关系(1).河流对东南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河流沿岸地区,特别是河流中下游地区多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并且在河流沿岸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生产发达,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及所流经的国家和主要城市河流 流经国家 沿岸主要城市 红河 中国、越南 河内 湄公河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 万象、金边河 公 湄萨尔 温 江伊洛瓦 底 江 河 红 湄 南河柬埔寨、越南湄南河泰国曼谷萨尔温江中国、缅甸伊洛瓦底江中国、缅甸仰光【知识点三】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探究6】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多对流雨的原因?【探究7】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成因?【探究8】这两种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与中国接壤的国家:①,②,③2.写出下列国家的名称:④,⑤(二)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下列对该气候区某一天天气过程的简述,正确的是A A.上午天气晴朗,午后两三点钟左右,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B.上午天空浓云密布,下午雷电交加,大雨倾盆C.上午天气晴朗,下午浓云密布,日落时大雨倾盆,D.上午天气晴朗,正午12点开始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一直持续到日落(三) 选择1. 在课本景观图上看到东南亚人民吃米饭,生产橡胶和棕油。

可以推测,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是(B )A.以水稻和温带水果为主 B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C.以小麦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D以小麦和温带水果为主2 .“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泰国,而且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原因之一: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 ( C )A.炎热干燥的气候 B.温和多雨的气候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寒冷干燥的气候(四)连线题①泰国、越南、缅甸 a 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②泰国 b 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③菲律宾 c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④马来西 d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⑤印度尼西 e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学习小结】1.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分布在________半岛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群岛的________气候。

农业生产以水稻和________为特色。

2.东南亚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知识点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知识背景】:过去的中国人被生活所迫到东南亚打工,叫做“下南洋”。

他们的祖先多来自广东、福建。

现在他们的子孙成了华人、华侨。

华人、华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1.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东亚B.东南亚C.北美洲D.欧洲2到东南亚旅游,可以欣赏到A.寒带景色B.温带风光C.热带风光D热带沙漠景色3.大金塔是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典型建筑A.柬埔寨B.缅甸C泰国D新加坡【知识点五】花园城市----新加坡【探究9】 1.分析新加坡的区位优势?【探究10】 2.马六甲海峡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感受高考】(2004年高考)《真腊风土记》(元)记载:(1)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2)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3)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

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3题。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A 11~12月B 3~4月C 5~6月D 7~8月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A.巴勒斯坦地区 D.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参答:1A 2B 3C【时事热点】一.东盟新华网南宁2009年3月12日电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主题为“广阔的视野,积极的行动”。

围绕这个主题分设两个专题会议:一是中小型企业合作;二是投资合作。

读东盟国家局部图,回答1~2题。

1.下列国家不属于东盟的是( )A.越南 B.菲律宾C .印度尼西亚D .孟加拉国2.图中①~④代表的四个城市在气候方面的相同点是( ) A .气候类型 B .降水季节分配 C .全年盛行风向 D .全年高温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7.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多洪涝灾害B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C .乙地为季风气候D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8.如果城市A 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 .棉纺织工业B .麻纺织工业C .水产品加工业D .电子工业二.泛亚铁路材料一:东南亚主要的物产的分布 材料二: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

如表 1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材料三:泛亚铁路图(见下页)1、橡胶的原产地是南美洲,为什么在东南亚能够广泛种植?4180 1245 432110172、说明图中水稻种植业分布特点,并评价其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3、在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上,各国代表原则上通过了泛亚铁路的修建计划。

该铁路的起止点:A国是,B市是。

4、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请分析其有利因素有哪些?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问题有哪些?5、泛亚铁路沿线地区物产丰富,C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以为主,代表性的热带经济作物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