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构建】 首先通读题干,初步理解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仔细观察漫画图片,组织
语言进行表述,确定答案。 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
和解说词等,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 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1)要求给漫画拟标题。给漫画拟标题一般可以从漫画的主体或讽刺的对象,漫 画中人或物的关系,漫画的主题等角度拟题。这两则漫画都是宣传性质,没有讽 刺对象,因此可以从漫画主体或者主题的角度思考。比如图1,根据文字部分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以及“大心”“口罩”可以看出主题是抗击疫情的, 由无数“小心”组合成“大心”意思是凝聚力量。据此拟题即可。而图2是由 “霍去病”和“辛弃疾”组成的“门神”,直接从这个主体拟题为“新门神” 即可。 (2)要求评价漫画的创意。解答时要先描述漫画的画面,找出构成要素,进而分 析出主题。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主题,还要分析其“创意”,即创新之处,比如图 形,图形体现主题的巧妙之处等。
图1构成要素有“小心”“大心”“船型口罩”以及文字“万众一心”“同舟 共济”。创意点在于用“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表示“万众一心”;用 “船型口罩”表示“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整体构思简洁形象,号召力强。图2 构思最巧妙的地方是用传统的“门神”的方式表达对健康的守护;利用“霍去 病”和“辛弃疾”名字中的“去病”“弃疾”表达抗击疫情的心愿。利用传统 又翻出新意,巧妙贴切。
答案:(1)1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或:2 新门神) (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 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练,有号召力。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对 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提·关键能力】
【练·即学即用】 4.(2021·重庆模拟)文化名联是哺育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瑰宝。下面是一副已 经打乱了顺序的文化名联,请按照对联的规律进行重组。(只填序号)(6分) ①独宗变雅开新格 ②三百篇中 ③怀沙沉此地 ④唯有滩声似旧时 ⑤哀郢 矢孤忠 ⑥二千年后 上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下联:(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 答案:(1)⑤ (2)② (3)① (4)③ (5)⑥ (6)④
第三节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一 语言表达准确 【夯·必备知识】
【讲·典例精析】
【例1】(2019·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与书籍的特点有关,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本大部头作品,情节复杂, 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各异,如《论语》,因为是文言文,所以存在语言上的障碍, 同时《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精练,语义丰富,需要耐下心来体会这些名言的内涵。
答案:有的同学可能因为《红楼梦》篇幅太长,内容复杂而感觉艰深,但细细品味, 其中经典的情节的确引人入胜。《红楼梦》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出了宝 钗的青春之美。大如团扇的一双蝴蝶,引得宝钗取出扇子,向草地下来扑。宝钗 被蝴蝶引得蹑手蹑脚,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个情节里,宝钗不再是那个稳重识 大体的宝钗,而是呈现出女孩的青春之美。经典里的艺术形象散发着恒久的艺术 芬芳,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汲取其中的营养。
【思路构建】 首先通读题干,初步理解题干要求,明确语句含意,对应选项分析对照,最后
确定答案。 A项,“凤凰涅槃,女神再生”与郭沫若有关。B项,“流亡南洋”与郁达夫
有关。D项,“当年海上惊雷雨”与曹禺有关。C项,“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 诗作《自题小像》中最后一句,与鲁迅相关。题中所给的标题均与鲁迅有关。 【解析】选C。
5.(2021·景洪模拟)请从沈从文、斯蒂芬·霍金以及文学形象林冲中任选一人, 续写下面的话,80字左右。(5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 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 带给人生的意义。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 后结合材料话题内容续写。注意结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表达。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沈从文、斯蒂 芬·霍金以及文学形象林冲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 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①“莅临”改为“参加” ②“贵校”改为“我校” ③“同仁”改为 “同学” ④“忝列”改为“荣列” ⑤“惠赠”改为“敬赠”。
二 语言表达鲜明 【夯·必备知识】
【讲·典例精析】 【例3】(2020·天津卷)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 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 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 名句, 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6分) 答: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意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段话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因为知 人不易,人们不被理解或者被误解的情况就很普遍。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应该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典给我们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 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 死。义薄云天的三兄弟在开满桃花的春天启动了开挂的人生。而“义”字几乎 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
【提·关键能力】
【练·即学即用】 1.(2019·江苏卷)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这段文字来源于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 上》,颇富哲理。这段话告诉我们:偏见是与思想共存的(否则,不可能是思想放 假),没有思想的人谈不上偏见,他所持有的,不是妄见,就是无见;也就是说,除了 道听途说和人云亦云,他说不出任何见解。所以,偏见并非思想缺席而偷偷溜出 来的,恰好相反,是思想带出来的,或者说,是附着于思想而生的,还是“没有思想 的人的家常日用”,也就是说,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A、B、C三 项意思都对,但分别仅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 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的转换表达,均不是对全段文字主 要意思的准确提炼。
【思路构建】 首先通读题干,初步理解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按照
要求斟酌字数,最后确定答案。 本题“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
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三本书确定了:《红楼梦》《三 国演义》《论语》,从中任取其一。选《红楼梦》《三国演义》,要结合情节, 选《论语》,要结合其中的名句。写作的落脚点在“走进经典”。首先分析名 著阅读存在的现象,如“读不进”“不爱读”“读起来没劲”,之所以会如此,
【例4】(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2分) 选择图(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4分) 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打稻 D.①打稻
②插秧 ②车水 ②插秧 ②车水
③车水 ③插秧 ③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 ④打稻 ④织布 ④织布
【思路构建】 首先通读题干,初步理解题干要求,明确诗句含意,对应选项分析对照,最后
确定答案。 ①句中的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
【解析】第一处,“我十分荣幸能够莅临”中“莅临”不当,“莅临”,来到,来 临,多用于贵宾,此处用于自己,错误,可以改为“参加”。第二处,“我谨代表贵 校的全体同仁”中“贵校”不得体,“贵”是敬辞,称呼对方时使用,此处参加的 是本学校的活动,不能称为“贵”,可以改为“我校”。第三处,“我谨代表贵校 的全体同仁”中“同仁”不当,“同仁”指同事或同行,而语境中发言者是学生, 可以改为“同学”。第四处,“向忝列‘最美青年’的同学”中“忝列”不 当,“忝列”,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只能说自己,不能说别人,此处可以改为 “荣列”。第五处,“我想惠赠获奖者一句话”中“惠赠”不当,“惠赠”是敬 辞,指对方赠予(财物),不能说自己赠别人,可以改为“敬赠”。
答案:(示例1)沈从文少小离家,思乡之苦,却凝结出“牧歌”《边城》;人生低谷, 倍受冷遇,却迸发出研究激情。你到沅水之畔,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 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2.(2018·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 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 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 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3.(2021·大庆模拟)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自己学校“最美青年”颁奖会时,作 为全体学生代表的发言,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例:×××改 为×××。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今天,我十分荣幸能够莅临本次“最美青年”颁奖大会。我谨代表贵校的 全体同仁向忝列“最美青年”的同学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青春故事有正能 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我想惠赠获奖者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生命 因你们而精彩! 答:
【解析】选B。根据图示,虚线表示期许的VR体验,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 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三个维度在空间坐标系中是等距的,即VR的未来方向应 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均衡发展。实线代表现有的VR体验,从坐标系 中可明显看出,三个维度现有值与各自维度期许值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知觉体 验、行为体验、精神体验,即现有的VR技术在知觉体验上发展最快,其次是行为 体验,最后是精神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相对于知觉体验来说还有更大的提 升空间。B项说“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 慢”与图示信息正好相反,所以是错误的。其他选项描述的信息都与图示内容吻 合,是正确的。
小麦、豆子、芝麻等,使籽粒掉下来,也作梿枷。可以排除A、B项。第②句由 “种密移疏”可知是插秧。第③句由“分畴翠浪”可知是车水。 第④句由 “桑麻”“机杼”可以断定是织布。 【解析】选C。
【例2】(2019·天津卷)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 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板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 ②别 求新声于异邦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 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⑤万众同仰“民族 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板块标题的一项是(3分) ( ) A.凤凰涅槃,女神再生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我以我血荐轩辕 D.当年海上惊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