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母亲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念母亲作文
有关思念母亲作文8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思念母亲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念母亲作文篇1
今年的初秋比往年来的早,敢在我离家前能体验一把家的秋天,是再庆幸不过的事了。
梧桐一叶落,便知天下秋。
窗外的梧桐叶已然是耐不住,偶有零落,缓缓下坠,一阵阵凉爽的秋风,无疑是送给家乡的一份大礼,望着北区的雁阵,我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近年来,家里少了经济来源,母亲为了补贴家用,找了份工作维持日常生活,与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就相对少了,日出晚归,闲下来的时候还的回归作为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所背负的责任,所以一起出去逛街,哪怕是散步的机会少之又少。
突然有一天,母亲问我;“今天我放假,真好外婆来了,叫上弟弟一起去东湖看看怎么样?听说景色很漂亮。
”一般般而已,没生命好去的。
“弟弟不耐烦地说道。
我急忙拽着弟弟,”反正呆着也是呆着,出去玩一下嘛!“弟弟看我这般苦求,也就答应了。
母亲脸上顿时显出高兴的神情,并连忙向我们询问着怎么去,去东湖哪个地方、、、、、、”马上又拿些饼干和水果,还有些水。
“外面的东西吃着不放心,还贵得很,自己洗干净拿着踏实,” 母亲总这么说。
虽说离家不远,但这已经是母亲这几年取得最远的地方了。
去的时候我们坐的地铁,一路上,母亲用右手捂住左手的肩膀,她有肩周炎,已经疼到这个地步了,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后来弟弟告诉我,母亲常常手疼的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有时候疼的干脆坐起来等到天亮。
自从那天起,我时常给母亲擦红花油,给她按摩,而且“逼“着母亲去医院检查,母亲实在拗不过我,跟我去了医院,医生说这种症
状没办法医治,只能靠活动关节,有必要可以贴些膏药来止疼。
回到家的那天下午我连忙拉上弟弟去药店买药,为了买一种叫”少林风湿跌打膏“的药,我跑了上上下下十几个药店。
由于肩周炎手是不能沾到凉水的,我俩常常就在母亲上班不在家偷着拖地、擦桌子、洗衣服,虽然很累,但却有一种久违的幸福感。
临离返校前天晚上,秋意渐浓,屋里的争吵打破了沉寂的夜空,我生气了,返校之前在家的最后一顿晚饭,满桌子的菜,我却闷头吃饭,我将母亲往我碗里加的那些肉往母亲那边挑去,母亲急忙用手去接,笑眯眯的哄着我,试图再次夹到我的碗里,看着母亲碗里零星的油光,我再一次陷入沉思、、、、、、
记得那年我还在上中学,已经是深秋,屋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躺在床上,门外母亲砰砰的敲门声格外刺耳,“日义,把饭吃了吧!好饭一餐,好店一宿,”母亲哀求道,从小到大,每次采做的不合我胃口就总这么说。
对于十几岁懵懂的孩子心理,赌气不吃,将会是对母亲最好的惩罚。
哀求的越是厉害,我越是来劲,时不时的会用脚踹床头柜几脚,母亲听到声后,就会停下来,端着饭菜在门外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时不时的哀求。
因该是肚子饿得难受,我猛地拽开房门,看着母亲依偎在墙角,憔悴的脸上显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拿过来,下次在做这些菜,你看看,”我气呼呼大喊道。
从母亲的脸上可以看出,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只要你把饭吃了,我保证以后在也不做这些菜了,“母亲一边高兴的说着,一边急忙把饭菜递到我面前,一直看我吃完她才肯离开。
烟云飘渺,岁月无声,秋日的晨风紧偎着夏语,丝丝凉风,我背着吉他再次了向北的征程。
母亲坚持要送我,我取完票,母亲叮嘱了几句,作了简单的告别后,我拿上行李就走了,没回头,母亲呆在车里也没出来。
待母亲离去,我急忙回头,踮起脚尖,在人群中眺望,直到车缓缓消失在视野之中。
又是秋天,我走在远离家乡的校园里,秋风吹起凋零的落叶,残阳下,迎面走过一对母子,我转过身去,回头望着远去的背影,脑中不停的浮现出儿时的记忆。
我懂母亲为什么没有下车,母亲也懂我为
什么没有回头。
思念母亲作文篇2
如果要问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那一定是母爱。
从古至今有很多歌颂母亲的诗歌,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是《游子吟》。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孟郊,他是唐代的诗人。
孟郊家里很贫穷,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孟郊参加过很多次科举考试,但一直没考中,直到快五十岁才考中做了一个小官。
一天深夜,孟郊坐在窗前看书,他看累了,望着窗外的月亮,突然特别思念自己的母亲,脑海中回想起自己以前屡次赴考,母亲为自己准备行李的情景。
每天夜晚,母亲总是在昏暗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针一线的缝着,嘴里还喃喃念着:“缝密点,千万不能让郊儿冻着了。
”每次出门时,母亲总是拉着他的手,把他送到村外,还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别让我担心,一定要注意身体呀!”
孟效想着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头发全白了,脸上布满了皱纹,但自己却无法照顾和报答母亲对自己的恩情,想到这里,孟郊的眼睛里盛满了泪水,他在这种思念母亲的感情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思念母亲作文篇3
僻静的午间小路,春风抚面,树叶沙沙作响。
两旁沉甸甸的油菜荚,饱满的麦穗,随风起舞,一层层绿浪。
突然地抬头远望,一样的水泥路,一样绿意盎然的麦田,眼前却像是家乡自家的麦田,还有母亲在身旁。
仿佛看到那时母亲带我们兄妹在田间的麦垄拔草,往往草没拔几颗,麦秸秆倒是被我们踩坏不少,这样免不了被母亲吵,却时兴奋的我行我素,因为我们懂得母亲虽然痛惜麦子,也更舍不得骂我们,她
也是为了锻炼我们才让我们来拔草;我们就这样听着母亲的唠叨,看着太阳慢慢西沉,终于看到母亲拿起镰刀割垅沟上的那些更大更饱满的麦穗,我们更是不管不顾的在母亲急切的声音刚开始就跑到跟前,抢着帮忙拿,这可是让我们烤着吃的呀;落日的余晖下我们每人拿着一把麦穗跟在母亲身后跳跳蹦蹦,嘻嘻哈哈往家走……
思绪被车子的一颠拉回现实,嘴角还带有笑意,心里却苦涩难言。
此时此景只想飞奔回母亲的身边,那怕只是听几句她的唠叨也好。
不然停下车子打个电话听一下母亲的声音,这个念头还是被时间催的不能此刻就实现。
我知道千里之外的母亲时刻都在牵挂着我,时刻都在盼我能常常陪在她身边。
不孝的我却只能跟母亲在电话中唠家常,有时还嫌她唠叨。
如今为人母才体会到那种甜蜜的唠叨是多么的幸福,此刻好想再听母亲的唠叨。
今天是母亲节,我心里虔诚的祝:母亲健康平安!
思念母亲作文篇4
随着傍晚的帷幕徐徐地落下,夜晚也悄悄地来临了。
微风吹动着树枝,发出“沙沙”的响声。
不时地还从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声。
即使是这样,也打不破这梦中的寂静。
月光并不是非常地皎洁,可能是得罪了乌云吧。
天空中也有几颗星星,他们仿佛显得有些孤独和寂寞,又显得有些伤心,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同伴的原因吧。
此时的我正坐我窗前,呆呆地望着窗外。
虽然窗子并不很大,但它却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空间,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广袤无垠的天空中,让它在那儿自由地飘荡。
突然,一阵微风透过窗子扑到了我的脸上,凉凉的。
同时,又有一个声音伴着风儿跑进了我的耳朵,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动听。
是什么呢?我极力地去听。
噢,原来是一声对母亲的呼唤。
我心想可能是谁家的孩子在找母亲吧。
可是,当我伸了伸腰后,这个声音竟然消失了,风儿也走了。
噢,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我在想母亲了。
与母亲分开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那一份浓浓的思念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
此时此地,无言的母亲也一定在为我担心。
每次提到母亲,
我总是会流泪的,因为我总是令她失望。
想母亲,想她的那一张满是皱纹的脸庞,想那一个个记忆犹新的情景,这些都会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
此时,我快要进入梦乡了,可是你却正被那可恶的铃声吵醒。
对于劳动,您从不抱怨什么,唯一的不快那便是对我的担心。
一声狗叫把我的思绪从远方叫了回来,同时也带来了我的两行热泪。
望着窗外的夜色,我真想大声呼喊一声,但又怕失去理智遭人笑话。
于是我只好悄悄地写下了那让我内心颤抖的两个字:母亲。
思念母亲作文篇5
20xx年清明节,母亲去世1周年之际,我和弟弟为母亲立了一块碑。
碑是弟弟在古城开封定制的。
开封有着悠久的勒碑传统,石碑勒制得很是讲究,一见就让我们生出一种庄严感,不由地想在碑前肃立。
和石碑同时运回老家的,还有6棵树,4棵柏树,两棵松树。
墓地里最适合栽种的树木就是四季常青的松柏。
松柏是守卫墓碑的,也是衬托墓碑的,有松柏树,墓碑就不再孤立,就互相构成了墓园的景观。
栽树时,我们兄弟姐妹5人都参加了,有的刨坑,有的封土,有的浇水,把栽树当成了一种仪式,都在用心见证那一时刻。
我们对树的成活率没有任何怀疑,因为我们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人们所说,哪怕是在地里埋下一根木棒,都有望长出一棵树来。
何况弟弟从开封运回的都是生机勃勃的树苗,每棵树的根部都用蒲包裹着一包原土。
我们开始憧憬,若干年后,当松柏的树冠如盖时,松是苍松,柏是翠柏,那将是一派多么让人欣慰的景象。
我们还设想,等松柏成了气候,人们远远地就把松柏看到了,当是对母亲很好的纪念,绿色的纪念。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我们村二老太爷家的坟茔就是一个柏树园子。
园子里的柏树有几十棵,每一棵岁数都超过了百岁。
远看柏树园子黑苍苍的,那非凡的阵势让少小的我们几乎不敢走近。
到了春天,飞来不少鹭鸶在柏树上搭窝,孵育小鹭鸶。
那洁白的鹭鸶在树顶翻飞,如同一朵朵硕大无朋的白莲在迎风开放,甚是好看!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那些柏树被青年突击队员们一夜之间全部伐倒,并送进小铁炉里烧掉了。
从那以后,直到我们在母亲墓碑周围栽松柏之前,40多年间,村里再也无人栽过松柏树。
乡亲们除了栽种一些能收获果品的
果树,就是栽一些能很快卖钱的速成树。
因松柏树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经济效益,人们就把松柏树放弃了。
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把松柏树重新栽回到家乡那块土地上,所取不是什么经济效益,看重的是松柏的品质,以及为世人所推崇的精神价值。
我们不敢奢望墓园里的松柏能形成柏树园子那么大的规模,也不敢奢望有限的几棵松柏能长成像柏树园子那样呼风唤雨的阵势,只期望6棵松柏树能顺利成长就行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栽好松柏树,我回到北京不久,妹妹就给我打电话,说有一棵柏树因靠近别人家的麦地,人家往麦地里打除草剂时,喷雾飘到柏树上,柏树就死了。
我一听,心里顿时有些沮丧。
我听人说过,除草剂是很厉害的。
地里长了草,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用锄头锄,只需用除草剂一喷,各种野草便统统死掉。
柏树虽然抗得住冰雪严寒,哪里经得起除草剂的伤害!我有什么办法?我对妹妹说:死就死了吧,死掉一棵,不是还有5棵嘛!
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头。
现在收麦都是使用联合收割机,机器收麦留下的麦茬比较深,机器打碎的麦秸也泄在地里。
收过麦子,人们要接着种玉米,就放一把火,烧掉麦茬和麦秸。
据说火烧得很大,很普遍,夜间几乎映红了天际。
就在我们种下松柏树的当年麦季,烧麦茬和麦秸的火焰席卷而来,波及松柏,使松柏又被烧死3棵,只剩下1棵柏树和1棵塔松。
秋天我回老家看到,那棵幸存的柏树的树干还被收麦的机器碰掉了一块皮,露出白色的木质。
小时候我们的手指若受了伤,习惯在伤口处撒点细土止血。
我给柏树的伤口处揉了些黄土,祝愿它的伤口能早日愈合,并希望它别再受到伤害。
我母亲生前很喜欢栽树,对树也很善待。
我家院子里的椿树、桐树等,都是母亲栽的。
看见哪里生出一棵树芽,母亲赶紧找一个瓦片把树芽盖起来,以防快嘴的鸡把树芽啄掉。
母亲给新栽的桐树绑上一圈刺棵子,以免猪拱羊啃。
每年的腊八,我们喝腊八粥的同时,母亲也会让我们给石榴树的枝条上抹些粥。
母亲的意思是说,石榴树也有感知能力,人给石榴树吃了粥,它会结更多的石榴。
我们在母亲的长眠之处栽了松柏,母亲的在天之灵肯定是喜欢的。
母亲日日夜夜都守
护着那些树,一会儿都不愿离开。
在我的想象里,夜深人静时,母亲会悄悄起身,把每棵树都抚摸一遍,一再赞叹:多好啊,多好啊!母亲跟我们一样,盼着松柏一天天长大。
然而,化学制剂来了,隆隆的机器来了,熊熊的烈火来了,就在母亲旁边,那些树眼睁睁地被毁掉了。
母亲着急,母亲心疼,可母亲已经失去了保护树的能力,母亲很无奈啊!
按理说,我和弟弟还有能力保护那些树。
只是我们早就离开了家乡,在城里安了家,只在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才回去一两次,不可能天天照看那些树。
我想,就算我们天天在老家守着,有些东西来了,我们也挡不住。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栽树的能力,却没有保卫树的能力。
好在六七年过去了,剩下的那棵松树和那棵柏树没有再受到伤害。
塔松一年比一年高,已初具塔的形状。
柏树似乎长得更快一些,树干有茶杯口那么粗,高度超过了石碑楼子,树冠也比张开的伞面子大得多。
有风吹过,柏树只啸了一声,没有动摇。
在母亲去世8周年之际的清明节,弟弟又从开封拉回了4棵树,两棵松树,两棵金边柏。
以前栽的树死掉了4棵,如今又拉回4棵,弟弟的意思是把缺失的树补栽一下。
说起来,在母亲去世前,我们的祖坟地并没有在我们家的责任田里,母亲名下的一亩二分责任田在另一块地里。
母亲逝世时,为了不触及别人家的利益,我们就与人家协商,把母亲名下的责任田交换过来,并托给一个堂哥代种。
也就是说,我们在坟地里立碑也好,栽树也好,和村里别人家的田地没有任何关涉,别人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让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20xx年麦季烧麦茬和麦秸的大火,不仅把我们新栽的4棵松柏烧死了3棵,竟连那棵已经长成的柏树也烧死了。
秋后我回老家给母亲烧纸时到墓园里看过,那棵柏树浑身上下烧得乌黑乌黑,只剩下树干和一些树枝。
我给柏树照了一张相,算是为它短暂的生命立了一个存照。
我有一个堂弟在镇里当干部,他随我到墓园里去了。
我跟堂弟交代说:这棵被烧死的柏树,你们谁都不要动它,既不要刨掉它,也不要锯掉它,就让它立在那里,能立多久立多久!
思念母亲作文篇6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又是一年母亲节。
周末,早起晨练,同母亲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与母亲聊聊家常,听到母亲在电话那端爽朗的笑声,我的心里也感觉非常的轻快。
这个母亲节,我与母亲山水相隔,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记得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貌似是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
这篇课文或许是我对母亲认识的一个启蒙,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慢慢的去了解我的母亲。
前几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焦波老师拍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感动的一塌糊涂。
镜头里面,我看到的是焦老师的爹娘;镜头外面,我想到的是我的爹娘。
尽管长大了,每每踏上故乡的土地,总感觉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小牛犊子。
特别是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而母亲呢?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是年轻的,三四十岁的年纪。
当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母亲头上黑发换银丝,看到母亲被太阳晒黑的脸上岁月耕犁得痕迹……看一眼墙上泛黄的照片,看一眼面前依旧忙碌的母亲,眼前的这个小老太太,是我的母亲。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母亲从来没有超过七点起床的时候。
无论是寒冷的冬,还是酷热的夏,母亲有着干不完的活,母亲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劳累。
小的时候,母亲在我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甚至始终都是微笑着在忙碌。
慢慢的长大了,懂事了,开始明白母亲的不容易。
记得有一次晚上在家和母亲聊天,母亲告诉我只要我和父亲都好好的,她就很高兴。
听到母亲这么说,我的心中猛地被揪了一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天给母亲打个电话,也便成了一个习惯。
我还没有家庭,没有为人父母,我知道有些事情我现在理解的还没有那么透彻。
但是人终归是自然的产物,我也明白“反哺”的道理。
其实我们的父母需要的,并不是我们给他们多少东西,而是我们懂得他们对我们的爱。
想想我们经历过的,我们的父母并不是喜欢啃骨头,而是要把肉留给他们的孩子吃;我们的父母并不是喜欢步行到很远的地方买农药,而是他们要省下那几块钱的路费给他们的孩子交学费;我们
的父母并不是每一天都像电话中和我们讲的那么好,而是他们不想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他们想让孩子能够不分心,好好的工作……
母亲节,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思考一下感恩,感恩我们的父亲母亲。
思念母亲作文篇7
我的母亲是1984年春天去世的。
去世的时候,我在泰安上学,开学走时她的身体就有点不好。
有一天,我正在上课,学校说有人找我,一看是我们村里的人。
他说家里有事要叫我回家商量,让请假同他一块回去。
我真的恨自己当时怎么没有向母亲病情方面想。
不是家里有大事,村里街坊怎么来叫我回家呀!?我迅速地请好假,同他坐上了到济南的火车。
到济南站后,天已经黑了,为了等去章丘火车,他领着我去站前一处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原来。
这也是村里办丧事的人给他安排的,让他什么也不要告诉我。
他的任务就是把我顺利的带回家。
火车到章丘枣园站后已是午夜。
出站后,他去推来寄存的自行车,把我带到家中。
当我一下车,看到家门口亮着的灯和挂起的白纸,我才明白了一切。
我疯狂地哭着跑进家,看到的只是静静地躺着的母亲。
当时我哭的死去活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醒来以后,我已躺在了西屋的床上。
床边是我的哥哥姐姐,他们都在看着我。
我在家里排行最小,母亲拿我最好,可就是只有我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母亲临走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我。
慢慢地,我平静了,母亲去世这个现实是无法改变了。
当母亲出殡那天,小舅从东营也赶过来,来给送他的姐姐送行。
他亲自驾着我的胳膊,驾着他小外甥的胳膊。
当时我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也不能控制。
写到这里我的眼角禁不住也淌出了泪水。
虽然已经整过去了26年,可是一想起那一天,我心里是特别难受。
看到现在别人天天和母亲在一起,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快乐和幸福,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母亲该享福了,她却走了。
我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祝福,寄托在了岳母身上。
下午,我给远在北京延庆的岳母打了祝福的电话,她高兴极了。
小时候,母亲相当疼我,原因就是我是老小。
由于家里条件差,
我的衣服、袜子、鞋子等,都是母亲亲手织布,亲手做的。
她织的布还有老多花色,村里的妇女还都找母亲去当老师。
老粗布的衣服穿上不输服,我光找母亲嘟噜。
她总是说洗一次就好了。
可是洗过好多次了,还是不输服。
那时,我的姥姥家条件好,我的姨家、舅家的条件都比我家好。
母亲一说要去他们家走亲戚,我总是要跟她一起去,因为去他们那里能吃到好吃的鸡蛋和面条。
我三姨知道我家条件不好,孩子又多,她经常背着我姨夫,捎信让我母亲去拿东西。
这也是我每年要去看我三姨的原因。
有一次,母亲要去看姥姥,我非要跟着她去。
她梳完头,拉着我的手去了姥姥家。
到了家后,姥姥已经给我们做好了荷包蛋面条。
我母亲说,你怎么知道我们要来呀?姥姥往前指了指,你看,你们家大黄(我家养的狗的大黄狗)早来了。
我吃着那荷包蛋面条,真香呀!心里想,要是天天能吃该多好呀!!打那以后,我一馋了,就嚷着要母亲去看姥姥。
于是她就会梳好头,带着我去。
报信的还是那大黄。
每一次我感冒发烧,都是母亲守在我的身边,都是她亲自给我做好面条。
我吃完了后,都是她亲自给我盖上被子让我发汗。
也怪,吃完了母亲做的面条,出了汗,我的感冒竟然会好了。
有时眼睛有病的时候,母亲会找两根红线,系在我的中指和无名指上。
左眼系右手,右眼系左手。
说来也怪,这样竟然也会把我的眼病治好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母亲每五天赶一次宁家埠集,卖鸡蛋后去学校给我留下一元钱,并且还叮嘱半天。
每次她只能给一元,因为家里五天的油盐酱醋都靠着鸡蛋了。
我拿到一元钱后,也舍不得花。
当时没有分家,大嫂天天和母亲打架,每天母亲都气的不行。
母亲的去世与她有很大的关系。
看起她那时候来,我真不该每次回家都要去看她。
每次回家妻子总是给她买好东西,我总是给她留下些钱。
可是她毕竟是我两个侄子的母亲,况且大哥已去世。
现在她年令大了,为了她的小家,为了我大哥,为了我的两个侄子也做出了一些贡献。
后来分家了,我和父母一起过,父母辛勤地劳作供我上学。
父亲在农田里劳动,母亲就在村里的一个养蚕场养蚕,和年轻的妇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