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题C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题C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学生甲和学生乙有矛盾,甲为泄私愤,将乙的照片作为扔飞镖的靶子,甲的做法()。
A.合法,同学矛盾不必夸大
B.合法,对乙没有影响
C.不合法,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D.不合法,侵犯了乙的肖像权
2、小学生小凡在学校教学口门口发现一条狗,想赶走它,却不慎被咬伤,经查,这条狗是学生小伟从家里带来的。
对于小凡所受伤害理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小凡的监护人和学校
B.小伟的监护人和学校
C.小伟的班主任和小伟的监护人
D.小凡的班主任和小伟的监护人
3、阅读下面文段。
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②地利:指适宜作战的地理形势。
③人和:得人心。
上下团结。
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
B.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C.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D.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
4、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不包括()。
A.识字与写字目标
B.阅读目标
C.写作目标
D.语法目标
5、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实行了一项援助欧洲的计划,促进了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并为北约和欧共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该计划的名称是()。
A.曼哈顿计划
B.马歇尔计划
C.阿波罗计划
D.第四点计划
6、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主要物质是()。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氧气
7、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
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使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都反映微观物质的结构,即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C.前者指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二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8、数学课上,林老师i让全班学生都用老师喜欢的一种方式解题。
林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B.尊重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C.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D.尊重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9、张老师经常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反思,下列不属于教学反思的是()。
A、教学后记
B、编制课程标准、
C、撰写教学案例
D、编写教学日志
10、学生干部选举前,有的家长给班主任陈老师送来礼物请求照顾,陈老师一概予以拒绝,这件事体现了陈老师()。
A.因材施教
B.严慈相济
C.廉洁从教
D.关爱学生
11、对古代汉语基本概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六书”是古人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C.东汉的刘歆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
D.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
12、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有违()。
A.幼儿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B.幼儿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C.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C.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集的是()。
A.《东坡乐府》
B.《稼轩长短句》
C.《白氏长庆集》
D.《白石道人歌曲》
15、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历史上曾为印第安人的家园,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选项中,发祥于该地区的古代文明是()。
A.拉丁文明
B.玛雅文明
C.爱琴文明
D.波斯文明
16、“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的。
A.示范性
B.责任性
C.继承性
D.特殊性
17、教师要适合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A.爱岗敬业
B.勇于创新
C.严谨治学
D.终身学习
1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教师的待遇()。
A.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但由举办者予以保障
B.由举办者执行确定,但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保障
C.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并予以保障
D.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19、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A.奥斯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20、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
A.以实战锻炼为主
B.以情感体验为主
C.以表扬奖励为主
D.以说服教育为主
21、某小学为遏制学生违纪,要求各班主任“重点关照”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对他们的违纪行为要与其他违纪学生的行为区别对待、从重处罚。
该校的做法()。
A.合法,学校有教育管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
B.合法,学校有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的义务
C.不合法,学校不得侵犯未成年学生的教育自由
D.不合法,学校不得歧视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22、11岁的小明在放学的路捡到一部价值2000元的智能手机,拿回家自用,小明的行为()。
A.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B.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没有违反相关法律
2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 。
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
对此,老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原因
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
24、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中,“娜拉”形象出自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一部社会问题剧,该剧是( )。
A.《社会支柱》
B.《玩偶之家》
C.《群鬼》
D.《人民公敌》
25、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是()。
A.孟轲
B.墨翟
C.苟况
D.韩非子
26、同学们正在听孙老师讲课,乐乐却偷偷扯了一下糖糖的头发,糖糖疼得大叫。
孙老师立即大声呵斥道:“乐乐,你不想听就出去! ”“乐乐太坏了,以后同学们都别跟他玩。
”孙老师的做法()。
A.合理。
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B.不合理。
侮辱了乐乐的人格
C.合理。
保护了糖糖的健康
D.不合埋。
破坏了课堂学习氛围
27、某市宣传部举办为期一周的专题讲座,讲座时间是周一到周六,一共有四个专题,分别是:宏观政策、社情调查、网络办公以及文化传播。
已知一天只能安排一个专题讲座,再加上要考虑教师的时间安排,此次讲座在总体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每个专题至少进行一次;(2)每个专题不能连续进行两次;(3)宏观政策专题不能放在周二进行;(4)文化传播专题或者放在周三或者放在周五,也可能这两天都是文化传播专题;(5)社情调查专题放在周二时,文化传播专题就不放在周五。
根据这样的要求,从周一到周六的讲座专题可以排列为()。
A.宏观政策、社情调查、文化传播、网络办公、宏观政策、宏观政策
B.宏观政策、网络办公、社情调查、文化传播、网络办公、社情调查
C.宏观政策、社情调查、文化传播、网络办公、文化传播、宏观政策
D.网络办公、社情调查、文化传播、宏观政策、网络办公、宏观政策
28、孙老师针对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现不积极的现象,实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子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说明孙老师注重()。
A.行动研究
B.同伴互助
C.微检教学
D.专业引领
2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艾青的()。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向太阳》
C.《我爱这土地》
D.《火把》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在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哄堂大笑。
刘明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胡老师见状,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认真地思考起来,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使用“万万”一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胡老师进行了总结,又问大家“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得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大家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把目光转向刘明同学,为他鼓起掌来。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胡老师的教学行为。
2、某县某村村民黄某的儿子,由于幼时患病,造成左脚跛瘸,导致行动不便。
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黄某带他到黄家屯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以他是残疾儿童为由,拒绝招收。
为使儿子能够入学,黄某又带他到附近的另一所学校龙门镇小学报名。
而龙门镇小学则以此儿童非所属学区为由,也拒绝招收。
学校的做法是否违法?为什么?
3、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
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
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
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
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一位母亲对儿子关怀备至,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每天不忘叮嘱儿子好好学习。
母亲对父
亲说:“你怎么整天都不关心教育儿子?”父亲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D
2、B
3、D
4、D
5、B
6、C
7、C
8、A
9、B
10、C
11、C
12、D
13、D
14、[答案]D
[解析]《白氏长庆集》,唐代白居易著,记录了他的诗。
15、B
16、A
17、D
18、[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19、B
20、C
21、D
22、D
23、参考答案: D
24、答案:B
25、D
26、答案:B
27、【答案】D
28、A
29、C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1)通过上述材料我十分赞同胡老师的做法。
第一,教师的职业理念包括了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这三方面的内容,胡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学生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遭到同学嘲笑时,胡老师能够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明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发展的差异性。
②案例中,胡老师借用同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这反映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这符合新课改的教师观的理念。
③胡老师在评价中注重鼓励性评价,当问问题的学生遭到同学们嘲笑时,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使同学们获得了收获。
胡老师把功劳归功于该学生。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提问的勇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而且使“不懂就问”的钻研精神传递到了班级中。
这对其他同学都是一种鼓舞,以后更能够形成民主互动的气氛。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有新想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做法也符合了素质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残疾儿童、少年有权要求普通学校接收其进入普通班级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黄某的儿子虽有残疾,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尚可自理,普通小学应给其学习的机会。
黄家屯小学和龙门镇小学拒收残疾儿童入学.侵犯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学校的行为是违法的。
3、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我认为: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学生很惊讶,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但学生“自设作业”的结果表明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完成原本他们自身和老师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构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其主体程度较低,范围较窄,在写作业中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是独特的人,应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让学生“自设作业”,可以展示出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的作业丰富多彩,王老师将其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写作要点]
(1)阅读材料,可以总结出:母亲进行的是“有形的教育”,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在具体的行为中体现出来;而父亲进行的是“无形的教育”,认为教育无处不在,应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2)提出自己支持的观点,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详细阐述,还可以结合亲身经历或亲眼见到的相关事迹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3)最后根据论证总括自己的观点,呼应上文,再次向读者强调自己的论点,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