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 第3单元函数及其图象第15课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十五)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如果将抛物线y=x2+2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x-1)2+2 B.y=(x+1)2+2
C.y=x2+1 D.y=x2+3
2.[2017·衡阳模拟]已知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则代数式m2-m+2017的值为( ) A.2014 B.2015
C.2016 D.2018
3.[2017·枣庄]已知函数y=ax2-2ax-1(a是常数、a≠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a=1时、函数图象经过点(-1、1)
B.当a=-2时、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C.若a<0、函数图象的顶点始终在x轴的下方
D.若a>0、则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2017·长郡模拟]抛物线y=x2+2x+m-1与x轴有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2 B.m<-2
C.m>2 D.0<m≤2
5.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如图K15-1、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m=0有实数根、则m的最大值为( ) A.-3 B.3
C.-6 D.9
K15-1
K15-2
6.若二次函数y=x2+mx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则关于x的方程x2+mx=5的解为( )
A.x1=1、x2=5 B.x1=1、x2=3
C.x1=1、x2=-5 D.x1=-1、x2=5
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K15-2所示、则|a-b+c|+|2a+b|=( )
A.a+b B.a-2b
C.a-b D.3a
图K15-3
8.[2016·枣庄]已知二次函数y =ax 2
+bx +c(a≠0)的图象如图K15-3所示、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bc=0;
②a+b +c>0;③a>b;④4ac-b 2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9.若二次函数y =x 2
+2x +m 的图象与x 轴没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2016·泰安]将抛物线y =2(x -1)2
+2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
图K15-4 11.[2017·株洲]如图K15-4、二次函数y =ax 2
+bx +c 图象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其图象与x 轴交于点A(-1、0)、点C(x 2、0)、且与y 轴交于点B(0、-2)、小强得到以下结论:
①0<a <2;②-1<b <0;③c=-1;④当|a|=|b|时、x 2>5-1.以上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2.已知抛物线y =(x -m)2
-(x -m)、其中m 是常数.
(1)求证:不论m 为何值、该抛物线与x 轴一定有两个公共点. (2)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5
2
.
①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②把该抛物线沿y 轴向上平移多少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拓 展 提 升|
13.[2017·邵阳]如图K15-5、顶点为(12、-94
)的抛物线y =ax 2
+bx +c 过点M(2、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A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不与点M 重合)、点B 是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点C 是直线y =x +1上一点(处于x 轴下方)、点D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0)图象上一点.若以点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k 的值.
图K15-5
14.[2017·益阳]如图K15-6①、直线y=x+1与抛物线y=2x2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M、M、N关于x 轴对称、连接AN、BN.
(1)①求A、B的坐标;
②求证:∠ANM=∠BNM;
(2)如图②、将题中直线y=x+1变为y=kx+b(b>0)、抛物线y=2x2变为y=ax2(a>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NM=∠BNM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K15-6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将抛物线y =x 2
+2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x 2
+2-1=x 2
+1.
2.D [解析] ∵抛物线y =x 2-x -1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m 、0)、∴m 2
-m -1=0、
∴m 2-m =1、∴m 2
-m +2017=1+2017=2018
3.D [解析] 将a =1代入原函数解析式、令x =-1求出y 值、由此得出A 选项不符合题意;B.将a =-2代入原函数解析式、令y =0、根据根的判别式Δ=8>0、可得出当a =-2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B 选项不符合题意;C.利用配方法找出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令其纵坐标小于零、可得出a 的取值范围、由此可得出C 选项不符合题意;D.利用配方法找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D 选项符合题意.
4.A [解析] 由题意可知:Δ=4-4(m -1)≥0、∴m ≤2、故选A. 5.B [解析]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的纵坐标为-3、
∴a >0、-b 24a
=-3、即b 2
=12a.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m =0有实数根、
∴Δ=b 2
-4am≥0、即12a -4am≥0、 即12-4m≥0、解得m≤3、 ∴m 的最大值为3.
6.D [解析] ∵二次函数y =x 2+mx 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2、∴-m 2
=2、解得m =-4、∴关于x 的方程x 2
+mx
=5可化为x 2
-4x -5=0、即(x +1)(x -5)=0、解得x 1=-1、x 2=5.
7.D [解析] 根据二次函数y =ax 2
+bx +c 的图象可知、a >0、又抛物线过坐标原点、∴c =0.∵抛物线的对称
轴为直线x =-b 2a 、∴0<-b
2a
<1、解得-2a <b <0、∴|a -b +c|=a -b 、|2a +b|=2a +b 、∴|a -b +c|+|2a +b|
=a -b +2a +b =3a.
8.C [解析] 由图可知、图象经过原点、则c =0、 ∴abc =0、结论①正确;
当x =1时、对应的图象上的点在第四象限、∴a +b +c<0、结论②错误;
∵-b 2a =-3
2
、∴b =3a 、∵a<0、∴b<0、∴a>b 、结论③正确;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b 2-4ac>0、∴4ac -b 2
<0、结论④正确.故答案为C.
9.m >1 [解析] 根据抛物线y =x 2+2x +m 与x 轴没有公共点可知、方程x 2
+2x +m =0没有实数根、
∴判别式Δ=22
-4×1×m<0、∴m >1.
10.y =2(x +2)2
-2
11.①④ [解析] 由图象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上、∴a >0、由抛物线经过A(-1、0)、B(0、-2)、对称轴在y 轴
的右侧可得:⎩⎪⎨
⎪⎧a -b +c =0,
c =-2,
-b
2a
>0,由此可得:a -b =2、b <0.故a =2+b <2、综合可知0<a <2;将a =b +2代入0<a <2
中得:0<b +2<2、可得-2<b <0;
当|a|=|b|时、因为a >0、b <0、故有a =-b.又a -b =2、可得a =1、b =-1.
故原函数为y =x 2-x -2、当y =0时、即有x 2
-x -2=0、解得x 1=-1、x 2=2、 x 2=2>5-1.故答案为:①④.
12.解:(1)证明:y =(x -m)2-(x -m)=x 2-(2m +1)x +m 2
+m 、
∵Δ=(2m +1)2-4(m 2
+m)=1>0、
∴不论m 为何值、该抛物线与x 轴一定有两个公共点.
(2)①∵x=--(2m +1)2=5
2
、∴m =2、
∴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
-5x +6.
②设抛物线沿y 轴向上平移k 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平移后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
达式为y =x 2
-5x +6+k.
∵抛物线y =x 2
-5x +6+k 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Δ=52
-4(6+k)=0、∴k =14
、
即把该抛物线沿y 轴向上平移1
4
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13.解:(1)依题意可设抛物线为y =a(x -12)2-94、将M(2、0)代入可得a =1、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2)
2
-94
=x 2
-x -2. (2)当y =0时、x 2
-x -2=0、
解得x 1=-1、x 2=2、所以A(-1、0)、 当x =0时、y =-2、所以B(0、-2). 在Rt △OAB 中、OA =1、OB =2、∴AB = 5.
设直线y =x +1与y 轴的交点为点G 、易求G(0、1)、 ∴Rt △AO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GO =45°. ∵点C 在直线y =x +1上且在x 轴下方、而k>0、
∴y =k
x
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点D 只能在第一、三象限、因此符合条件的菱形只能有如下两种情况:
①此菱形以AB 为边且AC 也为边、如图①所示、过点D 作DN⊥y 轴于点N 、 在Rt △BDN 中、∵∠DBN =∠AGO=45°、
∴DN =BN =52
=10
2、
∴D(-102、-10
2
-2)、 ∵点D 在y =k
x 的图象上、
∴k =-
102·(-102-2)=52
+10.
②此菱形以AB 为对角线、如图②所示、作AB 的垂直平分线CD 交直线y =x +1于点C 、交y =k
x
的图象于点D.再分
别过点D 、B 作DE⊥x 轴于点F 、BE ⊥y 轴、DE 与
在Rt △BDE 中、同①可证∠AGO=∠DBO=∠BDE=45BE =DE. 可设点D 的坐标为(x 、x -2).
∵BE 2+DE 2=BD 2
、∴BD =2BE =2x. ∵四边形ACBD 是菱形、∴AD =BD =2x.
∴在Rt △ADF 中、AD 2=AF 2+DF 2、即(2x)2=(x +1)2+(x -2)2
、解得x =52
、
∴点D 的坐标为(52、12)、∵点D 在y =k x (k>0)的图象上、∴k =5
4
.
综上所述、k 的值为52+10或5
4.
14.解:(1)①联立⎩
⎪⎨⎪⎧y =x +1,y =2x 2
,化简得2x 2
=x +1、解得:x =-12或x =1. 当x =-12时、y =1
2
;当x =1时、y =2.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2、1
2
)、(1、2).
②证明:如图①、过A 作AC⊥y 轴于C 、过B 作BD⊥y 轴于
D.
由①及已知有A(-12、1
2
)、
B(1、2)、OM =ON =1、
∴tan ∠ANM =AC CN =121+12
=1
3
、
tan ∠BNM =BD DN =11+2=1
3
、
∴tan ∠ANM =tan ∠BNM 、∴∠ANM =∠BNM. (2)∠ANM=∠BNM 成立.
①当k =0时、△ABN 是关于y 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 ∴∠ANM =∠BNM.
②当k≠0时、根据题意得:OM =ON =b 、
设A(x 1、ax 12)、B(x 2、ax 22
). 如图②、过A 作AE⊥y 轴于E 、
过B 作BF⊥y 轴于F.
联立⎩⎪⎨⎪⎧y =kx +b ,y =ax 2
,消y 得ax 2
=kx +b 、 即ax 2
-kx -b =0、
∴x 1+x 2=k a 、x 1x 2=-b
a
.
∵NF BF -NE AE =b +ax 22x 2-b +ax 12
-x 1
=bx 1+ax 1x 22+bx 2+ax 2x 12
x 1x 2
=(x 1+x 2)(ax 1x 2+b )x 1x 2
=k a [a·(-b
a )+b]-
b a
=0.
∴NF BF =NE AE
. 又∵∠AEN=∠BFN=90°、 ∴Rt △AEN∽Rt △BFN 、 ∴∠ANM =∠B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