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史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史纲(周安斌版)
一,纪元初开(1840-1860)。
1.1,1840年时的中国和英国状况。
1840年时的中国,政治腐败,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财政空虚,白银外流,外交上闭关锁国,知识界盲目自大。
1840年时的英国,已经完全完成了工业革命和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拥有征服全球封建制度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和航海实力。
英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打开中国的国门,以便自由贸易。
1.2,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打开了中国国门,在中国南方5口通商。
1.3,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打开了中国国门,扩大通商至北方。
1.4,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运动。
鸦片战争赔款和朝廷腐败造成全国的农民运动,但此时的农民运动既无法成功,也无法救中国,因为他并不是时代的最新势力(中国当时的最新势力是洋务派)。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进步。
二,不败而败(1860-1895)。
2.1,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成功的进步政治政变。
他打到了顽固势力,在中国大规模的进行洋务运动,并派遣留学生和启用汉人治理国家。
从此湘军和淮军登上历史舞台。
2.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并大大加强了边疆的稳定。
但中国不仅需要经济改革式的洋务运动,还需要政治改革,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3,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可见朝廷的软弱和腐败。
2.4,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明显有利于清朝,但仍然战争失败,由此可见中国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制度体系问题:军官贪生怕死,物质采购弄虚作假,李鸿章一人无力敌对一个新兴的帝国(日本)。
1860-1895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拯救中国不仅需要经济,还需要政治和制度。
而最需要的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最后一搏(1896-1900)。
3.1,西方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让西方人认识到,中国不过是一个地大物博的东亚病夫,人人得而欺之,于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2,戊戍变法。
戊戍变法的失败原因在于,过分强调自强,而损害了拥有实权的既得利益者得利益,而在屠刀架临时,过分寄望无实权的皇帝。
3.3,义和团运动。
旧式的、愚昧的、盲目排外的义和团运动教训说明:反对科学,等于自杀。
3.4,八国联军侵华。
一个东亚病夫,居然敢于对西方宣战。
八国联军再一次实现了西方人将中国皇帝赶出皇宫的梦想。
自此役后,中国再无力向西方叫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最后一搏的4年,中国知识分子和农民在危机关头试图挽救中国的努力归于失败,他们失败的根源在于,如何让中国、每一个中国人自大自强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方法策略。
像满清这样的腐败组织,唯有革命一途。
四,凤凰涅槃(1900-1912)。
4.1,兴中会成立。
孙中山及其早期革命,具有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奠基的历史功勋。
4.2,革命三部曲。
邹容、陈天华等人的革命巨著,第一次为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从此革命形势一日千里。
4.3,宪法改革的丑剧。
1905年的宪政改革,不仅让汉族地主离心,而且让世人看清了清庭不思进取、糊弄国人的嘴脸。
4.4,辛亥暴动、荣县独立和武昌首义。
辛亥暴动和暗杀,虽败犹荣,给当权者维护旧统治的信心以极大杀伤。
四川荣县独立和武昌首义后,清廷统治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的统治,资产阶级思想得到极大传播,但革命并未成功,因为资产阶级仍然十分弱小,所以革命果实几乎落在旧军人(北洋军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