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常规生活教育中融入经典诵读,规范学生意识行为;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经
典诵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将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
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养成教育;经典诵读;教育策略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成教育中引入经典诵读,不但能
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本文将简要分
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并探究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弱,难以辨别好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
模仿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受周围不良事物的影响做出不准确的行为。

如有的学生会有意识地破坏公物,并将其当作一种乐趣;有的学生道德感和羞耻
心尚未形成,存在说谎、打架斗殴等情况;有的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常常做出扰
乱纪律的行为[1]。

一方面,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以孩子为中心,事事都围
绕孩子进行,导致孩子养成自私、自我的性格,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
人的感受,难以融入到集体中。

另一方面,教师将精力放在成绩的提升上,忽视
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当学生犯错时,通常进行严厉地批评和职责,导致学
生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迫式的状态,有较强的厌学心理,
常常出现在课堂中分散注意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影响学习效果。

为此,在小
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养成教育,将经典诵读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
(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
语言,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教
学中,利用国学经典启发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
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领悟情感。

古诗词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
习的重点,学习古诗词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
思想品德[2]。

古诗词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着独特的内涵,教师要让学
生反复朗读,探究古诗词中的含义。

如在《悯农》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朗读古诗,在朗诵中体会古
诗的含义,感受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其次,教师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经
典是经过时代沉淀下来的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学经典中的文章语言
精练、充实,对语法的组合和文字运用十分考究,简短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大量
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在朗读中训练学
生的语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朗诵阅读,感受文章中的语
言技巧和语法形式,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处
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有着较强的记忆能力,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能够有效提高学
生的记忆能力。

经过实践证明,不断的背诵和积累是锻炼记忆力的有效方式,通
过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将国学经典背诵下来,积累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提升
记忆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国学经典强化教育。

如讲解“黄香温习”这一典故,让学生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古诗,学习黄香的
品质,学会感恩。

(二)在常规生活教育中融入经典诵读,规范学生意识行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容易
形成不良的行为意识,教师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常规生活教育中,让学生明白为
人处世的道理,规范意识行为。

如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攀比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学习《弟子规》,用“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教育学生衣着要注
重整洁,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能一味地进行攀比。

有的学生存在挑食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用“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教育学生饮食要适量,既
不能过分奢靡和浪费,也不能挑挑拣拣。

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行为意识
尚未成形,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意识行为教育,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行为给习惯。

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国学经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
入合适的内容,将国学经典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思想品德。

每个学生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不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发现
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入国学经典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
么是错误的,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

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文
章让学生背诵,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自觉接受教育,
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经典诵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将国学经
典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创建文化校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文
化气息,利用国学经典熏陶学生。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校园中宣传国学经典,如粘贴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绘制黑板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还可以创建学习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和监督,共同探究新的学习任务,在小组中发表自身的看法,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学
生对国学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国学经典的传承和发展目的。

其次,教师可
以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要根据学生
的性格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争,在活
动中学习国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学校可以开展文化展示节,组织学
生围绕国学文化主题进行才艺表演,评选出优秀的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利
用国学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将经典诵读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对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意识教育,让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增强文化积累,了解中
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孟雪.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J].黑河教育,2018(10):32-33.
[2]王维花.在国学经典诵读中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J].新课程(上),2019(05):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