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经济账经济活动趣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里的经济账——经济活动趣谈
《红楼梦》经济活动趣谈最悭吝的舅舅《红楼梦》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贾芸想走凤姐的门路,找到她舅顿饭也没混上。有这样一段话: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一个开香料铺的,起码算个小本生意人,家里连点存粮也没有,还要借钱买面,真真好笑。难怪脂砚斋批曰:虽写小人家涩细,一吹一唱,酷肖之至。就在贾芸一肚子气回家路上撞到了醉金刚倪二,借了贾芸一卷银子。贾芸“一直走到个钱铺里,将那银子称一称,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这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对银子数目最精确的一笔描写。两、钱、分、厘属于银子的重量单位,按十进制。不但表现了倪二为人仗义诚恳,也表现了贾芸精细、有心计的性格。而且通过亲人一毛不拔,邻居仗义疏财的对比,深刻的体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知道曹雪芹为人物起名字经常用到谐音法。因此卜世仁被认为是“不是人”。我倒觉得此刻用倒读的方式更好——“世不仁”,世风日下,不复仁义淳朴之意。姑舅亲,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贾芸碰到这样的舅舅也是醉了!不过是否也是对世事人情的一种无情揭露呢?从古至今,这样的市井人物并不鲜有。最大手笔的开销说起《红楼梦》最大笔的开销莫过于元妃省亲,买几个戏子的支出计划就是三万两银子,置办花烛彩灯就是两万银子,更别提精心修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了。赵嬷嬷提到了江南甄家接驾四次,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可见接待皇家的开销是最大笔的。实在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表现。据说《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就是曹家,曹寅任内曾经四次接驾康熙,每次的排场自然极其奢华,曹家不断修建和扩建行宫、花园,甚至开挖河道供皇帝的游船出入,如康熙五十一年,《内务府奏详核乌罗图查算西花园工程用银不实应予议处摺》称,曹寅在西花园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项工程用银十一万余两,修建房屋、亭子、船只、雨搭、帘子等项,用银七万七千余两,从中可见一斑。曹頫在康熙五十二年的奏折中说:“窃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怜念奴才母子孤寡无依,钱粮补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两淮盐差一年,将所得银共五十八万六千两所以织造各项钱粮及代商完欠,李煦与奴才眼同具已解补清完,共五十四万九千六百余两。”康熙五十五年,又发现还有曹寅在世时所欠债务计二十六万三千余两,而这些亏空是当时的曹家根本无力偿还的。而曹家的最终败落就源于经济亏空。而这些亏欠,正是在曹寅任上逐渐积累起来的。拔根汗毛比腰还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这里我们只讲银子,刘姥姥第一次得到了20两银子1吊钱。按她的话说,可以够一年的使费了。第二次更是收获颇丰,王夫人给了一百两,说,“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清朝初年,地价水平比较低,以四川土地为例,1713年(康熙52年),每亩田数两银子;1746年(乾隆十一年),每亩6、7两银子;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每亩近8两银子;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每亩16两银子。虽然王夫人说置几亩地。但以贾府人气派来讲,起码一百两银子要够买一二十亩地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这个地价最迟应该是乾隆初期的水平。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小姐在五十七回,湘云黛玉二人听了当票子的解释,还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周转不开,谁又愿意去当当呢?在读者看来太会想钱的并不是当当者而是开当铺的。通过这些趣事趣谈可以看出黛玉湘云宝玉这些膏粱纨绔子弟是如何的不食人间烟火啊。不但主子,就连有些脸面的小厮丫鬟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比如跟宝玉的小厮说,谁还没见过一吊钱?平儿虾须镯丢了,蛮不在乎的说,“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麝月不认识戥子,还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不说咱们不识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器似的。”《诗经》有这样一首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大概也包括《红楼梦》里的这些公子小姐吧!人是社会的人,不能求其十全,也不会十美,不是吗?!
《红楼梦》经济活动趣谈最悭吝的舅舅《红楼梦》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贾芸想走凤姐的门路,找到她舅顿饭也没混上。有这样一段话: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一个开香料铺的,起码算个小本生意人,家里连点存粮也没有,还要借钱买面,真真好笑。难怪脂砚斋批曰:虽写小人家涩细,一吹一唱,酷肖之至。就在贾芸一肚子气回家路上撞到了醉金刚倪二,借了贾芸一卷银子。贾芸“一直走到个钱铺里,将那银子称一称,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这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对银子数目最精确的一笔描写。两、钱、分、厘属于银子的重量单位,按十进制。不但表现了倪二为人仗义诚恳,也表现了贾芸精细、有心计的性格。而且通过亲人一毛不拔,邻居仗义疏财的对比,深刻的体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知道曹雪芹为人物起名字经常用到谐音法。因此卜世仁被认为是“不是人”。我倒觉得此刻用倒读的方式更好——“世不仁”,世风日下,不复仁义淳朴之意。姑舅亲,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贾芸碰到这样的舅舅也是醉了!不过是否也是对世事人情的一种无情揭露呢?从古至今,这样的市井人物并不鲜有。最大手笔的开销说起《红楼梦》最大笔的开销莫过于元妃省亲,买几个戏子的支出计划就是三万两银子,置办花烛彩灯就是两万银子,更别提精心修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了。赵嬷嬷提到了江南甄家接驾四次,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可见接待皇家的开销是最大笔的。实在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表现。据说《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就是曹家,曹寅任内曾经四次接驾康熙,每次的排场自然极其奢华,曹家不断修建和扩建行宫、花园,甚至开挖河道供皇帝的游船出入,如康熙五十一年,《内务府奏详核乌罗图查算西花园工程用银不实应予议处摺》称,曹寅在西花园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项工程用银十一万余两,修建房屋、亭子、船只、雨搭、帘子等项,用银七万七千余两,从中可见一斑。曹頫在康熙五十二年的奏折中说:“窃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怜念奴才母子孤寡无依,钱粮补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两淮盐差一年,将所得银共五十八万六千两所以织造各项钱粮及代商完欠,李煦与奴才眼同具已解补清完,共五十四万九千六百余两。”康熙五十五年,又发现还有曹寅在世时所欠债务计二十六万三千余两,而这些亏空是当时的曹家根本无力偿还的。而曹家的最终败落就源于经济亏空。而这些亏欠,正是在曹寅任上逐渐积累起来的。拔根汗毛比腰还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这里我们只讲银子,刘姥姥第一次得到了20两银子1吊钱。按她的话说,可以够一年的使费了。第二次更是收获颇丰,王夫人给了一百两,说,“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清朝初年,地价水平比较低,以四川土地为例,1713年(康熙52年),每亩田数两银子;1746年(乾隆十一年),每亩6、7两银子;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每亩近8两银子;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每亩16两银子。虽然王夫人说置几亩地。但以贾府人气派来讲,起码一百两银子要够买一二十亩地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这个地价最迟应该是乾隆初期的水平。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小姐在五十七回,湘云黛玉二人听了当票子的解释,还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周转不开,谁又愿意去当当呢?在读者看来太会想钱的并不是当当者而是开当铺的。通过这些趣事趣谈可以看出黛玉湘云宝玉这些膏粱纨绔子弟是如何的不食人间烟火啊。不但主子,就连有些脸面的小厮丫鬟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比如跟宝玉的小厮说,谁还没见过一吊钱?平儿虾须镯丢了,蛮不在乎的说,“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麝月不认识戥子,还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不说咱们不识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器似的。”《诗经》有这样一首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大概也包括《红楼梦》里的这些公子小姐吧!人是社会的人,不能求其十全,也不会十美,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