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专题四第二节正确辨析实词和虚词课件(共51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款、题跋与印章不但丰富了视觉效果,更增加了画意的内涵。一位优秀的写意 画家,应是诗、书、画、印兼.通.的艺术家,诗、书、画、印的结合应是和谐的整体。
A.高明
B.扣人心弦
C.补充
D.兼通
【解析】选 A。高明:(见解、技能)高超;高明的人。此处的陈述对象为“中国绘 画艺术”,应用“高度”。
二、虚词的辨析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精神,这就是温柔敦
厚。
A.虚静
B.温静
C.寂静
【解析】选 C。A 项根据儒家“‘中和’的伦理观”,应用“温静”。B 项根据道家 “‘天道无为’的自然观”,应用“虚静”。C 项根据佛家“‘空寂’的人生观”, 使用“寂静”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美国著名的“糖果实验”表.明.,人的自我管理情绪达到理智伴随情感的自律状 态,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B.一个有较高情商的人,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 言等,并且能够做出恰当的反.映.。
【即学即练】
1.下列语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它们都崇尚“静”。儒家从“中和”的伦理观得出 来的“静”是一种“虚.静.”;道家从“天道无为”的自然观得出来的“静”是一 种“温.静.”;佛家从“空寂”的人生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寂.静.”。三家的这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容易。语境是说竹简变腐烂的可能性大, 选“容易”。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 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 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应选“仍然”。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 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面的事,但后面的事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段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 【答案】B。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 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_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_没 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 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
(
)
(3)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
和飞羽黑中闪亮。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
(4)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
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
(5) 湖 北 的 国 画 创 作 受 浪 漫 瑰 丽 的 荆 楚 文 化 的 滋.润., 源 远 流 长 , 底 蕴 丰 厚 。
【典例剖析】
【例 1】下列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幽.邃.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
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
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蔓,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 流水的蜿.蜒.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荒.疏.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
(4)“熟稔”指很熟悉。稔:熟悉。用在本句中正确。(5)“滋润”重在增添水分, 使不干枯。“滋养”重在供给养分,使更好地成长。根据语境,国画创作应该是从 荆楚文化中吸取了养分,所以应该用“滋养”。(6)处治: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 人,此句应用“处置”。处置:处理。发落;惩治。对象一般为物。 【答案】(1)× (2)√ (3)× (4)√ (5)× (6)×
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 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 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
)
(6)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
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处.治.。(
)
【点拨】(1)“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产生某种影响,但“熏 染”所产生的影响多指坏的,是个贬义词,而句子中很显然应该用褒义词“熏陶”, 感情色彩不恰当。(2)“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 用在本句中正确。(3)“高妙”高明巧妙。指技艺高超,此处用来形容色彩结合, 不恰当。属用错对象。
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A.幽邃
B.蜿蜒
C.荒疏
【点拨】“幽邃”即“幽深”,指(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段中用来描写 “古潭般的河湾”符合语境。“蜿蜒”本指蛇类爬行的样子,多用来比喻(山脉、 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的样子,段中用来描写“溪水”“流水”是恰当的。“荒疏” 指(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显然与语境不符,这里应用“稀疏”。“稀 疏”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此处形容枝叶数量少,显得相 隔远。 【答案】C。
【例 2】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每小题 2 分) (1)家庭的熏.染.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
他陶醉不已。(
)
(2)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 始 施.行.,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该 规 定 首 次 提 出 家 用 汽 车 保 修 期 不 得 低 于 三 年 。
C.目前,对有些企业来说,创新和升级还是较为遥远的梦想。“中国制造”真正需 要的是重新审.核.劳动力价值,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管理模式。 D.在入学考试中,我反复捉.摸.最后一道题的解法,但始终没有头绪,不由得有些紧 张,额上沁出了汗珠,握笔的手也微微颤抖。
【解析】选 A。A 项“表明”指表示清楚。用于此处正确。B 项“反映”为动词, 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名词“反应”。C 项“审核”指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 材料)。用于此处不合对象,应用“审视”。D 项“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 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琢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 就至今没有被淹.没.,全靠书籍记载流传。 B.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控制能力差,相对于成年人更需要规则的约 束,校园暴力的频发正影.射.出校园规则的失范。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点拨】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 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 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 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 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 相当于“甚至”。语境中“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
【通题通法】 辨析近义实词要四看
一看析意义:看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如“妨碍”与“妨害”。 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二是看搭配对象:有些近义词的搭配对象不同,如“改进”和“改善”,“改 进”常和作风、方法、技术等词语搭配,“改善”常和生活、关系、设备等词语 搭配。有些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关系不同,如“充满”和“充分”,前者是动词,可 以带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可以做定语。
【点拨】(1)“不只”是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 词。这里应用“不止”。“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2)“未免”的意思 偏重于“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它是对别人做法的一种评价。用在肯 定句或否定句中都可以。此处“未免”使用正确。(3)“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 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而且含有“庆幸”之意,此处“总 算”使用正确。(4)“不只”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后面有连词“还要”, 因此“不只”使用正确。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连词、介 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典例剖析】 【例 3】(2020·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899 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 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 业、田猎、气象、疾病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 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C.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爬树合影以及“到此一游”等, 这些旅游恶习年年被抨击,岁岁被吐.槽.,却屡禁不止,来年照旧。 D.在同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过程中,张自飞善于开动脑筋,屡出奇招降. 服.犯罪分子,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后来更是被评为“十佳政法干警”。
【解析】选 C。A 项,淹没:(大水)漫过;盖过。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湮没”。 B 项,影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折射”。C 项, 吐槽:指发表不满的言论和意见。用于此处恰当。D 项,降服:投降屈服。用于此处 不合语境,应用“降伏”。
三是看词性与语法功能:如“坚固”是形容词,指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一 般不能带宾语;“巩固”可做动词,使坚固,可以带宾语。
四是看词语的色彩,不同词语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而且感情色 彩还会随语言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辨明褒贬,确定风格,使词语的使 用与语境保持一致。
辨析实词三步骤
【例 4】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每小题 2 分) (1)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 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 )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未.免.太不礼貌了吧。 ( )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 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 )
(4)现代自然科学不.只.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 系。 ( ) (5)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 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 ) (6)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 业学习。 ( )
4.下列语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写意画是人们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它最能体现中国的艺术精神,最能代表
中国绘画艺术的高.明.,它以纵横淋漓的笔墨、扣.人.心.弦.的意境独立于世界艺坛。 如何欣赏写意之美?有人说,写意画讲究意境和意趣,要欣赏它传递的美感和内涵, 在回味不尽的图式和意趣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可这样的欣赏是不全面的,写意画 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诗、书、画、印融汇一体。画的意境可以用诗来补.充.,
第二节 正确辨析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的辨析 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
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 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 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上,辨析其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