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采取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方式。
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eoadjuvant therapy on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68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used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combined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control group used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f breast cancer.Two groups′ operation situation complication incidence and survival a 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perative time,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on,hospitalization time,complications rate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0.05).The survival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1,2,3 years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0.05). Conclusion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confidence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it reduces patients′ mortality,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as positive clinical valu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Breast cancer;Clinical effect
乳腺癌是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现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精神压力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人群逐渐趋向年轻化,且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目前乳腺癌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以及改良根治术,但是这些手术方式均需要将乳房全部切除,不仅严重影响外观,并且对女性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与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
因此,临床上不断追求研究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保乳要求的手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并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早期阶段的治疗。
为方便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疗效,临床上提倡在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有利于在术中进行保乳操作[4-5]。
现我院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分别应用于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对比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
试验组年龄25~70岁,平均(44.5±2.3)岁,病程2~8个月,平均(4.5±0.6)个月,其中原位癌15例,浸润癌19例。
对照组年龄24~71岁,平均(44.1±2.8)岁,病程1~7个月,平均(4.2±0.5)个月,其中原位癌17例,浸润癌1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
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新辅助化疗。
其化疗方案主要是采用环磷酰胺、表柔多星、氟尿嘧啶和紫杉醇。
具体使用方法为: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106)600 mg/m2和紫杉醇(西安普莱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214)75 mg/m2,第2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124)550 mg/m2,第2天和第7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河南省国药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214)450 mg/m2,1个疗程为3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3~4个疗程。
每个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患者的应用剂量。
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水肿等反应,可根据患者的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束后2周左右对患者采取保乳术的手术方式,具体操作如下:术者在患者全身静脉麻醉的条件下在患侧乳房的外上象限进行弧形切口,并在患侧的腋窝处也进行切口,在距离肿瘤1~2 cm 处切除肿瘤,并将肿瘤周围2~3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与胸大肌筋膜全部切除,同时应该在肿瘤标本的4个边缘做好相应的标记。
若手术切缘周围的组织呈阴性,则该患者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乳腺癌根治术相同。
1.2.2 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
全部患者均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主要手术方式为在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基础上切除患侧整个乳房,并清除患侧周围以及腋窝处的淋巴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情况、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患者的术中情况主要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水肿和胃肠道毒副作用等。
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从而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时间点为1、2、3年。
术后2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术后2年后每半年进行1次。
随访的检测仪器设备包括X线、B超、乳腺钼靶等。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有无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承担着疾病和心理双方面的压力,常常导致焦虑、担心、忧郁等不良心理,据统计1/5的乳腺癌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
因此,应将保留乳房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6]。
目前,临床上对于争取保留乳腺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的手段。
保乳术的治疗目的是在摘除乳房肿块的基础上还可保证患者的外形美观。
保乳术治疗后乳房的美观效果与肿瘤及切除情况有密切联系,如肿瘤的大小、位
置、数目及乳腺的切除比重,而乳腺的切除比重是影响术后乳腺外形的重要因素[7]。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乳腺肿块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与单纯使用乳腺癌改善根治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缩小乳腺肿块的体积,方便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保乳率并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8-10]。
③新辅助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转移,进而减少相应不良预后因素的发生,明显减少肿癌的复发人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预后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12-13]。
说明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痛苦。
试验组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积极康复[14-15]。
综上所述,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王建逵,杨庄青,汤琦.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85-87.
[2] 陈基善.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30-31.
[3] 张安,吴艳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32例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4):705-707.
[4] 熊裕民.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71-72.
[5] 章荣贵.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33-34.
[6] 王国方.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8-9.
[7] Thie A,Fuhlendorf A,Spizer K,et al. Transcranial Dopp-lerevalut on of common and classicmigraine—uhrasonic features during attacks[J].Head ache,2011,30(3):209-215.
[8] 李胜业,戴安伟,费明来,等.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5):524-526.
[9] 毛红岩.早期乳腺癌不同术式保乳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0):38-39.
[10] 陈峰,沈霞平,边林莉,等.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肿瘤,2013,22(11):926-930.
[11] Luo C,Guo W,Yang J,et parison of mast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long-term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multicenter trial[J].Mayo Clin Proc,2012,87(12):1153-1161.
[12] 臧梦芳,张咏梅,智英辉,等.乳腺癌对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的药物敏感性及有效性的对比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0):1388-1392.
[13] 于飞,濮润,崔一民,等.吡柔比星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347-350.
[14] 范扬航,吴智勇,黄建豪,等.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8):1059-1061.
[15] 张印春,齐立强,顾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