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明的踪迹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教师用书 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文本 希腊的石头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篝.
火(ɡōu) 炯.炯有神(jiǒnɡ) 暧.昧(ài) 轮廓.
(kuò) 神谕.(yù) 坍.塌(tān) 废墟.
(xū) 磨砺.(lì) 甬.
道(yǒnɡ) 泯.
灭(mǐn) 庇.护(b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扎⎩⎪⎨⎪⎧(zhā)扎针(zā)包扎 渐⎩⎪⎨⎪⎧(jiān)渐染(jiàn)逐渐 2.语境辨析法
(1)此处是古蜀国的所在地,龟.(jūn)裂的地表下埋藏着丰富的文物,一些龟.
(ɡuī)甲残片随处可见。

(2)铜像的彩色外饰已经剥.(bō)落了,周围的柏树也被人为的剥.
(bāo)皮,破坏的惨状令人痛心万分。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hu àn (焕)发huàn(涣)散瘫huàn(痪)
⎩⎪⎨⎪⎧高jù(踞)占jù(据)前jù(倨)后恭 ⎩⎪⎨⎪⎧柱chǔ(础)笨zhuō(拙)罢chù(黜)
⎩⎪⎨⎪⎧m ó(磨)灭mó(摩)登mó(蘑)菇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2)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3)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

(多指爱情不专一)
(5)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2.理解辨析
(1)优雅·幽雅
二者读音相似,都有“雅致”的意思。

“优雅”形容优美雅致,侧重于指人。

如“姿态优雅”。

“幽雅”指幽静而雅致,侧重于指环境。

如“环境幽雅”。

(2)申明·声明
二者读音相似,都有“向外界说明”的意思。

“申明”表示郑重说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如“申明支票作废”。

“声明”表示公开态度或说明真相,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制片人说黄秋生的面貌与司马迁对刘邦的描述吻合,刘邦的衣服一穿到他身上就活灵活
...
现.。

( )
(2)大家正在争论之际,外面走进一个人来。

只见这人气宇轩昂
....,令屋里的人刮目相看。

( )
(3)她的活干得很认真,很仔细,总是小心翼翼
....地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 )
(4)流行词语之所以称之为“流行”,因为它总是流动着,喜新厌旧
....,旧去新来,一茬一茬的。

( )
(5)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
....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 )
(6)不但是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优雅
..的雁荡,与“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

( )
(7)汝阳县安监局要求经营者在销售烟花爆竹时必须向顾客声明
..严禁手持燃放,以免炸伤事件再次发生。

( )
【答案】(1)√(2)√(3)√(4)√
(5)×此处应用“兢兢业业”。

(6)×此处应用“幽雅”。

(7)×此处应用“申明”。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当代作家——冯骥才
简介冯骥才,当代作家。

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冯骥才的笔锋一方面深
入到现实世界普通人的精神领域,开掘那些心灵底蕴的美,鞭挞愚昧与丑
恶;另一方面又伸向历史,在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上颇见功力。

这使他的
作品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获得寓庄于谐、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中篇小说《啊!》《神鞭》《走进
暴风骤雨》等,短篇小说集有《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

其中《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啊!》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神鞭》获1983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探背景]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当欧洲其他地区还处在野蛮状态时,古希腊就较早地进入了文明时代。

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创造了许多蕴含自己民族特色的石雕艺术。

作者冯骥才站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里,被那些伟大的雕像照的双眼闪闪发亮,由此深深感触到:那“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让现代人得以
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激动之余,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此文。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游览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阿雷奥斯·帕果斯山上的雕像,以及迈锡尼遗址和海神庙,通过对古希腊“石头”的描写,阐释了自己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古代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

[文脉·梳理]





头⎩⎪⎪⎨⎪⎪⎧欣赏思考古希腊雕像→古物有历史美和文化美→ ①
↓ ⎭⎪⎬⎪⎫阿雷奥斯·帕果斯山上的石神像→东西方文化的历史隧道→珍视历史 ⎭
⎪⎬⎪⎫海神庙和爱琴王的神话传说→时间隧道→再品味古物的历史美和文化美希腊人保护古代文明遗产的方法和思想→ 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反对复原 ②保护文明遗产要有高尚的文化品位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2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作者主要游历了希腊的哪些景点?各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课文简要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二、阅读课文第22~2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作者驱车去苏纽的海神庙,跑了三个小时的路程,看到的海神庙是什么模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座纪元前的古庙,现今只有石头的庙基和两三排光秃秃的多里克石柱了。

石柱上深深的沟槽快要被时光磨平。

还有一些断柱和建筑构件的碎块,分散在这崖顶的平台上。

(2)从海神庙上我们看到了希腊人保护历史遗址的方式:他们决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后的“现场”,因为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

5.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关于爱琴海的那个传说?从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传说是由爱琴海边上的那些苍老而洁白的石头引发的。

(2)从中可以看到古老的石头确实具有历史美和时间美。

6.作者在这段文字中为什么说“由衷地钦佩希腊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在这次游览中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希腊人对待古文物的方法、态度是正确的。

7.“创造古希腊的是历史文明,珍惜古希腊的是现代文明。

而懂得怎样珍惜它,才是一种很高层次的文明。

”作者说这句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想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护历史文明更重要。

■合作探究····················································································
8.冯骥才先生在文中表示不主张对圆明园一类的历史遗迹进行复原。

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应该进行复原。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使后人能够真实地看到历史的原状,可以使每一个看到它的恢宏规模的人感到震撼,可以激发人们对它的珍视和保护,可以更加有力地激发人们的历史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观点二:不应该进行复原。

保留真实现状,让人们从破败和荒芜中感受曾经的历史气息,目睹如今的零乱,可以对比往昔的兴盛,可以更有说服力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可以使人们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屈辱和破坏。

复原后,只能是一种豪华,却再也没有了浓浓的历史内涵和历史味道。

[迁移——学以致用]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尊重历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不为美丽而耽搁,因失去而忧伤。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现在这些残块和断片固然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就再也无从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

但若随意的改变或复原,就是对历史的篡改和侮辱。

【应用角度】“尊重历史”“残缺”。

2.精彩应用
历史遗迹圆明园,它是永远长鸣的警钟,它是痛,更是警醒,它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
尊重吗?请尊重历史遗迹,尊重痛苦的过去,才能创出自豪的明天。

历史遗迹敦煌,这一永远闪耀的瑰宝,这一人类文明的象征,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尊重吗?请尊重历史遗迹,尊重灿烂的文化,才能使中国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历史遗迹古希腊的石头,这一人类古老文明的文化符号,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敬畏吗?请尊重历史遗迹,尊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才能感念古老的历史和文明。

尊重历史遗迹,就是尊重历史。

感念文明与古老,在历史的思考中,濯出一颗敬畏的心,携着历史,向未来进发。

[佳作·领悟]
导读:人与动物应该怎样和谐相处?读罢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珍珠鸟》之后,我们也许会找到答案。

原来人和动物也是需要相互信任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龟.裂(jūn)庇.护(pì)炯.炯有神(jiǒnɡ)
B.亢.奋(kànɡ)剽.悍(piāo) 量.体裁衣(liánɡ)
C.寒噤.(jìn) 噩.梦(è) 扑朔.迷离(shuò)
D.粗糙.(cāo) 瓦釜.(fǔ) 瞠.目结舌(tāng)
C[A项,“庇”应读bì;B项,“量”应读liànɡ;D项,“瞠”应读chēnɡ。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搏神彩焕发酣畅相形见绌
B.矫捷恼羞成怒料峭残垣断壁
C.暧昧审时度事惶恐气宇轩昂
D.振撼美妙绝伦冶炼卑躬屈膝
B[A项,彩—采;C项,事—势;D项,振—震。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64952101】①他正想说话,看到十几名叼着烟卷、气宇轩昂
....的黑衣人敞着怀走过来,赶紧闭上嘴。

②对于圆明园是否重建,一般的观点认为,应当谨小慎微
....,不能莽撞行动。

③精准扶贫使农村呈现出新的变化,新农村的改造建设使古老的村落神采焕发
....。

④雪不停地下着,在地上结了一层冰,人们都小心翼翼
....地在上面走,可还是会有几个上班心急的人滑倒,摔了个四脚朝天。

⑤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
....,不是生死别离,而是我生在祖国,却不知道祖国在发生什么。

⑥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四周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桦林掩映的小路上,只有我们形.
影相吊
...的一行四人。

A.①③⑥B.①②⑤
C.②④⑤D.②③⑥
A[①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褒贬失当。

②谨小慎微: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③神采焕发:形容人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使用对象有误。

④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⑤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⑥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相互安慰,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不合语境。

]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64952102】A.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英雄时代所特有的比传说还神奇的光芒照得发亮。

B.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C.站在雅典卫城上,我发现对面远远的一座绿色的小山顶上,爽眼地竖立着一座白色的石碑。

D.希腊人说他们最得意的三样东西就是:阳光、海水和石头。

A[A项,“比传说还神奇”是修饰“英雄时代”的,因此应移到“英雄时代”前面。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②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④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⑤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⑥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A.①②⑥⑤④③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③②④⑥①D.④⑥②①⑤③
D[②④⑥是并列句,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

④⑥②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

①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⑤是人们的反思,③是对⑤的回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