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课时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限时规范训练 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时“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南京模拟)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解析专利保护有利于保障专利人的收益,从材料信息可知,瓦特的专利保护延长能够更大程度上保障瓦特的经济利益。
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这本质上反映出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答案 A
2.(原创题) 1820~1870年,英法德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占50%左右。
下图是英国的两项比重,从图示中可以得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工业革命失去活力,英国地位下降
C.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D.英国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
解析从题干中的材料内容和时间可以看出,到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威力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故选D。
A项错在“已经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形成;B项错在“工业革命失去活力”;C项说法错误,此时英国仍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答案 D
3.(2013·苏南四校检测)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原动力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答案 C
4.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16~18世纪的变化曲线图。
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解析结合题目中1700年后的荷兰主要史实分析,这一时期荷兰被英国打败,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城市人口增速明显放缓。
答案 C
5.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
其中空格处应是( )。
―→……
A.铁器文明B.工业文明
C.电气文明D.蒸汽文明
解析“采猎文明”、“农业文明”、“信息文明”都是侧重于从支撑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视角来划分的,在可能的备选项中,蒸汽、电气文明从内涵上从属于工业文明,故选B项。
答案 B
6. (改编题)右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汉堡拜访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在当时,他
能乘坐的最新技术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B.火车
C.飞机D.汽车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1896年”、“最新技术”,由此判断李鸿章拜访俾斯麦的时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D项。
A、B两项交通工具比较先进,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不是最新技术;飞机出现于20世纪初,排除C项。
答案 D
7.(2013·长沙月考)1879年,一则新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这则新闻可能是( )。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B.英荷战争爆发
C.西门子发明发电机D.纽约股市崩盘
解析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表明煤气的使用下降,联系时间可以判断原因;另外根据时间“1879”也可选出答案。
答案 A
8.(2012·江苏泗洪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在这里,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条件( )。
A.原料、资本、劳动力B.政治制度、劳动力、资本
C.技术前提、资本、劳动力D.市场、资本、劳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英国通过殖民战争,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市场不断扩大;由题干中“商业利润”一词可知英国资本雄厚;由“对传统的
条块农田的圈占”可知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劳动力。
答案 D
9.(原创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该体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选A。
B项是重要因素;C项是结果;D项中的“垄断组织”与“根本因素”无关。
答案 A
10.(2013·江苏联考)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解析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石油消费比重大增说明使用石油为原料的机器大增,因此选择B项。
答案 B
11.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
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欧美国家在工业化之前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都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 B
12.(2013·杭州模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人口比例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
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
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6分)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6分)
解析第(1)问,以概括要点的方式在材料一中找出促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如圈地运动、科技推广、工业革命等。
第(2)问,从城市人口的构成、工业的污染等方面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注意各阶级各阶层的活动如方法、建议、宣传等。
第(4)问,注意从科技、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回答。
答案(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
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
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14.(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进入近代史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
为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
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材料二就在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
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
——《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材料三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将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4分)
解析第(1)问,先根据时间回答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然后回答其影响。
第(2)问,依据“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回答第二次科技革命,并注意由第二小问的限定“工业发展”回答出工业结构和生产组织。
第(3)问,由“信息技术”回答出材料中涉及的新技术,并回答出其积极影响。
第(4)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生产力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条件: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影响:①工业革命: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启蒙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独立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弘扬了人文精神。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出现垄断组织。
(3)新成果: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积极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生活;加快社会发展进步等。
(只要是积极方面的,言之有理即可。
)
(4)依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