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泾川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流转对于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手段。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以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和解决好土地流转中的重点问题,积极引导,稳妥推进,不断创新,促使土地流转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和常态化的轨道[1-2]。

1发展现状
1.1土地经营需求发生变化,流转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推动和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

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县有3.128万户农户流转出土地6322hm 2
,占家庭承包经营总户
数的43.3%、总面积的13.4%,实现0.67hm 2以上规模经营面积3040hm 2,占流转总面积的48.1%。

1.2流转方式逐步转变,管理服务不断规范全县以互换、出租、转包等方式分别流转土地2385.3hm 2、
2152.7hm 2、1141.3hm 2,各占流转总面积的37.7%、34.1%和18.1%,委托第3方经营等其他方式流转642.7hm 2,占10.1%。

在管理上,初步形成了县有流转服务中心、乡(镇)有流转服务站、村有流转服务点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县、乡、村纠纷处
理机制,统一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样本,累计签订合同2.01万份3266.7hm 2,占流转总面积的51.7%。

1.3经营模式灵活多样,受让主体多元发展
土地流转能够与产业发展结合,受让主体呈多元发展局势。

其中流转入农户4154.7hm 2
,占65.7%,流转入专业合
作社828hm 2,占13.1%,流转入企业756.7hm 2,占11.9%、流转入其他主体582.7hm 2,占9.3%。

经营模式主要有大户承包型、产业带动型、公司经营型、股份经营型、农民专业合作
社辐射带动型5种。

1.4主体经营能力比较强,流转效益日趋显现
经营者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能力明显强于分户经营,使土地的潜能得到了释放,产生了积极的效益和影响[3]。

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解了有限耕地对农业发展的束缚,拓展了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的途径,大大带动了农民观念的更新和科技素质的提高。

2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流转受小农意识束缚
部分基层干部认识有偏差,工作有畏难情绪,宣传力度
不大,研究解决问题办法不多,对农户开展土地流转支持、引导、服务不到位。

2.2流转存在短期行为,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
由于土地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农民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怕失地后生活无着落,加之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农民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或发展畜牧养殖业比较难,流转期限往往较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集中成片流转,很难形成规模经营。

2.3流转机制不够健全,配套服务跟不上
流转市场平台不完善,配套服务、管理指导等跟不上流转土地需求。

对农民和业主服务跟不上,流转双方以口头协议为主,容易引发纠纷[4]。

2.4流转土地开发利用层次较低,产业带动作用不充分
流转土地绝大部分处于粗放低层次的经营状态,规模小、投入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引领带动能力不强,难以挖掘土地的最大效益,限制了土地的有续利用、规模经营。

3对策
3.1加大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坚持舆论先行,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法规,使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改变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发挥土地生产规模效益。

层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培训,使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规范流转。

3.2加强组织领导,探索推进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把推动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破题之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确保土地流转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闲置土地、有流转意愿农户、有经营能力和承包意愿受让主体的摸底登记工作,以及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合同管理等工作[5]。

3.3配套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应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确保土地流转依法有序推进。

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县、乡、村3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信息平台,设立规范程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3.4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提升土地流转收益
要合理安排规模发展林果、蔬菜、畜牧产业用地,实行
摘要通过对泾川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深刻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流转受小农意识束缚;流转存在短期行为,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流转机制不够健全,配套服务跟不上;流转土地开发利用层次较低,产业带动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现状;问题;对策;甘肃泾川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2-0349-02
对泾川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
刘严
吴丹明
(甘肃省泾川县农村经营管理局,甘肃泾川744300)
收稿日期2013-12-09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期349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期
(上接第346页)
园,不利于佛坪县板栗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佛坪县板栗产业发展对策
3.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进一步促进板栗生产向丰产、优质、高效发展,实现产业化,要充分认识板栗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把板栗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列入议事议程,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

要根据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制订年度计划,明确建设时序,落实责任主体;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将板栗基地建设地块纳入有关部门和各镇年度目标考核和政绩考核;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林示范基地[3]。

3.2积极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良种是实现板栗优质丰产高效的物质基础,良法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和保证条件。

必须把良种和良法组装配套,加大推广力度才能加快板栗生产的步伐。

在选育推广良种的同时,还要重视先进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

加强土肥水管理、苗木繁育、整形修剪、病虫防治和良种组装配套的应用。

3.3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栗园的科技管理
要搞好板栗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普及推广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

对参与板栗经济林示范基地栽植和嫁接的农户进行栽培技术培训。

林业、财政、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生产季节和栗农急需,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充分运用电视、广播、黑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途径,大力宣传植物种植技术和加工、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技人员要深入栗园进行技术指导,抓点带面,以推动板栗新成果、新技术的普及推广。

切实加强栗园的科技管理,突出抓好5个环节:一是培育一支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

通过培训使每个栗农户中有1名“板栗技术明白人”,村、组有1名技术服务推广人。

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将有病虫害的劣质栗园改造为优质新栗园[4]。

三是强化栗园管理。

要制定《板栗管理技术操作规范》,使栗农从选育良种到提高品质、栗树嫁接、整形剪枝、害虫防治、施肥清园等都能按技术规范进行管理。

四是抓板栗科技管理示范园。

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每年都要抓好1个板栗科技管理示范园,作为样板。

五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允许、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有偿服务,以技术入股、承包栗园获得经济收入。

3.4积极筹措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在资金投入上,坚持多元化筹措的原则,逐步建立合理划分事权的长效投资机制。

要用足用活国家有关政策,将板栗基地建设与林业重点工程及涉农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板栗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实施项目带动,集中投入。

引导广大农户自主投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农民协作组织,采取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机联合,共同投资。

积极争取涉农金融单位、扶贫开发部门信贷资金投入,实现金融、信贷部门与栗农利益双赢。

3.5强化信息宣传,加大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各种会议以及农业信息网、农信通等网络平台,加强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宣传工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

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市场行情、技术、苗木产品供求、价格等方面的信息。

鼓励引导广大板栗栽植户、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成立板栗产业协会,负责农户、企业、客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市场的有序互动[5]。

3.6完善市场要素,提高市场占有率
建设和完善产地批发市场,重点是开发和建设销售市场,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展销售渠道。

加强流通服务组织建设,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组织形式并举,壮大板栗运销队伍。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产品营销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杜绝掺杂使假,规范交易行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3.7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
随着板栗挂果面积的增加和栗园规范化管理,今后几年,板栗产量将会逐年增加,建立板栗龙头深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增值,是板栗产业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因此,县发改、财政、林业、扶贫、经贸、招商等部门要把建立板栗龙头企业提上议事日程,及时开展市场调查分析,采取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有经济技术实力的中外企业合资、合作、联营、入股等形式研制绿色板栗食品,开发板栗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板栗加工增值,真正实现板栗加工企业和栗农增收双赢。

4参考文献
[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板栗经济强县[EB/OL].(2007-12-11)[2013-12-10]./html/64/200712110329250950.html. [2]蔡荣,虢佳花,祁春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果菜,2007(1):52-53.
[3]蔡荣,虢佳花,祁春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方果树, 2007(4):1-3.
[4]胡艳生,胡兰捷.湖北省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
农业科学,2012(35):17351-17353.
[5]翟光耀,马蓓莉,张德安,等.临沂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
代农业科技,2013(8):319,322.
集中连片开发,培育一批设施蔬菜、设施养殖产业。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高效经营,切实增强发展能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业增产增效[6]。

4参考文献
[1]何洪华.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8 (5):70-73.
[2]江胜.武汉市洪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与思考[J].湖北农业科
学,2012,51(7):1494-1497.
[3]李学民.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农业,2002(2): 37-39.
[4]苏丽霞.宜阳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J].种业导刊,2013(9): 29-31.
[5]国家金库安仁县支库课题组,卢兵生,李松.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经济,2011(4):55-58.
[6]对井研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5): 11-13.
350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